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7課 兼愛》2020年同步練習(xí)卷(1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
1.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1)當(dāng)察亂何自起
(2)故不孝不慈亡有組卷:15引用:7難度:0.9
二、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
2.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焉:
①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②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⑤盤盤焉,困困焉組卷:20引用:4難度:0.8 -
3.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疾:
①不知疾之所自起
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
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④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組卷:4引用:2難度:0.7 -
4.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相:
①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
②茍富貴,毋相忘
③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組卷:6引用:2難度:0.7 -
5.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具:
①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
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③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④問所從來具答之
⑤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⑥仲永生,未嘗識書具組卷:11引用:5難度:0.7
三、古今異義: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義。
-
6.古今異義: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義。
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
古義:
今義:家庭,人家;家庭的住所。組卷:7引用:7難度:0.8
九、微寫作。
-
19.鮑鵬山先生在《寂寞圣哲》一書中將墨子看作“向帝國挑戰(zhàn)的劍俠”,認(rèn)為墨子勇敢地向周王朝發(fā)起了挑戰(zhàn)。請結(jié)合本課《兼愛》所學(xué),寫一段文字,說說你的理解。200字左右。
組卷:6引用:9難度:0.7
十、模擬練
-
2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眾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為政也,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特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辟遠(yuǎn),然則我不可不為義?!?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遠(yuǎn)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yuǎn)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yuǎn),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贝?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遠(yuǎn)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shù)也。譬之富者有高墻深宮,墻立既,謹(jǐn)上為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念,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dāng)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天泰顛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dāng)是時,雖在于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br />(選自《墨子?尚賢上》,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親者,指與君主關(guān)系親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遠(yuǎn)者,指關(guān)系疏遠(yuǎn),不在君主身邊的人。
B.國,指諸侯國;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內(nèi)的地方;遠(yuǎn)鄙,指遠(yuǎn)方邊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邊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個大區(qū),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爾雅》九州、《周禮》九州等,后用作中國的代稱。
D.爵位,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各諸侯國內(nèi)亦置卿、大夫、士等。
(3)下列有關(guān)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認(rèn)為,對國家的賢良之士要“富之,貴之,敬之,譽之”,這樣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賢良之士參與國家的管理。
B.墨子所說的“賢良之士”即“國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過“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等手段來發(fā)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貴者、親者、近者、遠(yuǎn)者等人不得不為義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賢事能”的重要影響及意義。
D.墨子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運用了一連串的類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墻筑門作比,生動闡明了治理國家的有效方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
②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
(5)第三段中,墨子舉“堯”“禹”“湯”等人的例子是為了論證什么?組卷:30引用:1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