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蘇省揚州市紅橋高級中學高二(下)月考語文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5/1/3 9:3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绿貏e強調(diào)歷史和事件中的縫隙和褶皺。歷史本來只是由一些分散的事件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是歷史學家為了呈現(xiàn)事件的連續(xù)性,通過分析可能會回避、抵制、消除某些東西,但卻從未意識到他們已經(jīng)把活生生的、脆弱的、顫抖的“歷史”漏過去了。當我們進一步去審視沈從文的“鄉(xiāng)愁”以及“鄉(xiāng)愁烏托邦”,我們同樣發(fā)現(xiàn)了歷史和事件中的縫隙和褶皺。
《邊城》在沈從文回湘西前已創(chuàng)作了前6小節(jié),后15小節(jié)是他回北京后續(xù)寫的。毫無疑問,回到湘西世界的行為,對他本身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產(chǎn)生了極大的改變和影響。盡管沈從文愿意以一枝詩意的筆去窮盡和表現(xiàn)湘西世界的所有美好,然去鄉(xiāng)十八年,在他的真實視野下,在當時清醒的理智認識中,真正的湘西世界卻是丑陋黑暗窮困墮落的。這個創(chuàng)作間的斷裂和創(chuàng)作體驗上的變化是我們要正視的。
關于鄉(xiāng)愁,關于故鄉(xiāng)的回憶和想象,本身就是一種現(xiàn)實的虛構。王德威指出,關于故鄉(xiāng)的創(chuàng)作實際上存在一個兩難境地,那就是“再現(xiàn)故鄉(xiāng)本來的面貌,重組往日生活的情境,卻總無奈地帶出想象與原欲、文字與世界、回憶與‘往事’間的罅隙”。因此,在對“鄉(xiāng)愁”的抒寫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原原本本地再現(xiàn)故鄉(xiāng)的原貌已經(jīng)是不可能的,過去與現(xiàn)在、當下與未來相互交織,所以他們實際上在過去與現(xiàn)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游走,既看到故鄉(xiāng)的美好又無法忽視它當下的“失落”。
清楚了沈從文創(chuàng)作《邊城》時在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上的撕裂和矛盾的二重性后,我們就更清楚沈從文的《邊城》并不單單是呈現(xiàn)了一個純粹的田園視景,而是一種寓言式的悲劇性寫作。關于寓言,本雅明概括為面對現(xiàn)代廢墟而陷于震驚的人們的一種言說方式,詹姆遜則將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概括為“民族寓言”。在他看來,第三世界文本中總存在一個大寫的異己讀者,總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來投射一種政治:以個人命運來投射整個社會文化的縮影和沖擊。所以在評價魯迅的《狂人日記》時,詹姆遜認為,如果我們體會不到文本中寓言式的共振,我們就很難恰當?shù)匦蕾p魯迅文本的表達力量。套用他的話,如果我們體會不到《邊城》作為悲劇寓言式抒寫和政治共振,我們也很難恰當?shù)匦蕾p沈從文文本的表達力量。
所以,在現(xiàn)代性的背景下,“鄉(xiāng)愁”不僅僅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美好想象,它可以既是一種指向未來的烏托邦表現(xiàn)圖景,又是針對現(xiàn)代性進行批判的重要維度。我們所要努力探尋的是透過現(xiàn)象,將現(xiàn)象虛幻的實在內(nèi)容打碎,在重新的融合中讓其真理內(nèi)容自在地表征出來。沈從文在《邊城》中的文字充滿張力,彰顯著“所說”和“所示”之間的差異和斷裂,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應該將閱讀目光停留于文本敘述中的斷裂、空白和縫隙。
(摘編自肖瓊《鄉(xiāng)愁烏托邦與沈從文<邊城>中的悲劇性表達》)材料二:
在傳統(tǒng)的文化語境中,命運常常被看作不可預測、不可把握的存在,實際上,命運無常才是人生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tài)。在小說中,存在著兩條線索:一是自然美與人性美的詩意敘事,一是其背后隱含的自然命運。前者為“美”,后者則體現(xiàn)出“真”?!罢妗蓖苿恿吮瘎〉淖呦?,但其本身并不能構成悲劇,兩者的矛盾沖突才能形成文本敘事的內(nèi)在張力,也是悲劇的根源所在。根據(jù)黑格爾的悲劇美學理論,“悲慘”和“悲劇”的含義是不同的,前者是存在于表面的、清楚明白的沖突對立,例如正與邪、好與壞;后者則是矛盾的雙方都沒有過錯,都是獨立自洽的,但由于兩者間的道理相互沖突、難以調(diào)和,從而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在小說中,沈從文將“美”與“真”的協(xié)調(diào)和沖突同時表現(xiàn)到了極致,一方面,隔絕俗世的山城、原始淳樸的人性和未被現(xiàn)代文明扭曲的人生形式為命運的天然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真實、無礙的環(huán)境,“真”潛藏在“美”的表象之下,和諧共生;另一方面,命運真實而無端的前進破壞了美的外在形式,兩者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互沖突,一步步推向必然的“悲劇”。
但必須指出的是,悲劇雖然更體現(xiàn)出“真”的傾向,但也并不與“美”決然對立。實際上,“美”與“悲”是相互交織難舍難分的。結合上述黑格爾的美學理論,“美”是悲劇形成所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在小說中,正是翠翠的善良美麗構成了悲劇結局的深刻性。同樣的,“悲”也推動著“美”的縱深發(fā)展,成為審美中的重要元素。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悲愁是一個重要的情感意識,尤其是對歷史變幻、人生無常的感慨,在詩文辭賦中十分常見,并且與西方不同,中國悲劇意識在形式上“不是如希臘戲劇般的慘烈”,而是“一種沉郁的內(nèi)在情感的柔性與韌性?!痹趦?nèi)容上則不局限于俗世的愛恨困擾,更多地思考人生和命運等哲學意義上的問題。這種悲劇意識形成了獨特的悲劇之美,即“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在和諧整飭的古典結構中透露著悲劇意蘊”,在小說中,邊城的自然風物是美的,人物全部都是良善的,悲哀潛在美的表象下,沒有那么濃重強烈,而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憂郁感,正所謂“哀而不傷”,更具有良好的審美體驗。可以說,“美”是構成悲劇的重要元素,它沖淡了悲劇在形式上的慘烈,但卻使悲劇更具有了直擊人心的力量,而以“悲”為內(nèi)涵的悲劇美也提升了“美”的層次與品格。
(摘錄自吳涵《沈從文<邊城>中的“美”與“悲”》)(1)下列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作品中“歷史和事件中的縫隙和褶皺”是指在作品敘事中作家無意間遺漏的歷史角落。
B.詹姆遜認為,沈從文的鄉(xiāng)愁抒寫是民族寓言的表現(xiàn)形式,以此來投射社會文化的縮影和沖擊。
C.作為自然命運的“真”與“歷史和事件中的縫隙和皺褶”往往潛藏在作者的表層敘事之下。
D.小說《邊城》中的“美”“真”彼此沖突形成了文本敘事的內(nèi)在張力,也成為悲劇的根源。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真”雖然隱藏在“美”的表象之下,但卻決定著作品必然的悲劇走向。
B.由于作者的鄉(xiāng)愁本身是虛構的,所以讀者無法在逆向的解讀中觸摸真實的原鄉(xiāng)。
C.體會到《邊城》作為悲劇寓言式抒寫和政治共振,就能欣賞到沈從文文本的表達力量。
D.天保儺送本沒有過錯,但兩者之間卻存在難以調(diào)和的沖突,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準確反映“美”與“悲”的辯證關系的一項是
A.《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與劉蘭芝愛情堅貞,但終究不堪逼迫,雙雙殉情。
B.《紅樓夢》中寶黛愛情純美,卻落得“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C.《巴黎圣母院》中愛斯梅拉達美麗善良卻遭受摧殘和迫害,被送上了絞刑架。
D.《玩偶之家》中純真善良的娜拉在看清海爾茂的本質(zhì)后毅然離家出走。
(4)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如何才能真正讀懂《邊城》。
(5)材料二中指出《邊城》中形成了“獨特的悲劇之美”,即“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請以主人公翠翠為例加以分析。組卷:29引用:8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革命
魯迅 宣統(tǒng)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將褡褳賣給趙白眼的這一天——三更四點,有一只大烏篷船到了趙府上的河埠頭。這船從黑魆魆中蕩來,鄉(xiāng)下人睡得熟,都沒有知道;出去時將近黎明,卻很有幾個看見的了。據(jù)探頭探腦的調(diào)查來的結果,知道那竟是舉人老爺?shù)拇?br /> 那船便將大不安載給了未莊,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搖動。船的使命,趙家本來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卻都說,革命黨要進城,舉人老爺?shù)轿覀冟l(xiāng)下來逃難了。惟有鄒七嫂不以為然,說那不過是幾口破衣箱,舉人老爺想來寄存的,卻已被趙太爺回復轉去。其實舉人老爺和趙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難”的情誼,況且鄒七嫂又和趙家是鄰居,見聞較為切近,所以大概該是伊對的。
然而謠言很旺盛,說舉人老爺雖然似乎沒有親到,卻有一封長信,和趙家排了“轉折親”。趙太爺肚里一輪,覺得于他總不會有壞處,便將箱子留下了,現(xiàn)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黨,有的說是便在這一夜進了城,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來早聽到過革命黨這一句話,今年又親眼見過殺掉革命黨。但他有一種不知從那里來的意見,以為革命黨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他為難,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殊不料這卻使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有這樣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況且未莊的一群鳥男女的慌張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罷,”阿Q想,“革這伙媽媽的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br /> 阿Q近來用度窘,大約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間喝了兩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飄飄然起來。不知怎么一來,忽而似乎革命黨便是自己,未莊人卻都是他的俘虜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聲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莊人都用了驚懼的眼光對他看。這一種可憐的眼光,是阿Q從來沒有見過的,一見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興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
得得,鏘鏘!
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
悔不該,呀呀呀……
得得,鏘鏘,得,鏘令鏘!
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
趙府上的兩位男人和兩個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門口論革命。阿Q沒有見,昂了頭直唱過去。
“得得,……”
“老Q,”趙太爺怯怯的迎著低聲的叫。
“鏘鏘,”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會和“老”字聯(lián)結起來,以為是一句別的話,與己無干,只是唱。“得,鏘,鏘令鏘,鏘!”
“老Q?!?br />“悔不該……”
“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阿Q這才站住,歪著頭問道,“什么?”
“老Q,……現(xiàn)在……”趙太爺卻又沒有話,“現(xiàn)在……發(fā)財么?”
“發(fā)財?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
“阿……Q哥,像我們這樣窮朋友是不要緊的……”趙白眼惴惴的說,似乎想探革命黨的口風。
“窮朋友?你總比我有錢?!卑說著自去了。
大家都憮然,沒有話。趙太爺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點燈。趙白眼回家,便從腰間扯下褡褳來,交給他女人藏在箱底里。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經(jīng)醒透了。這晚上,管祠的老頭子也意外的和氣,請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兩個餅,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點過的四兩燭和一個樹燭臺,點起來,獨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說不出的新鮮而且高興,燭火像元夜似的閃閃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來了:
“造反?有趣,……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走過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br />“這時未莊的一伙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么?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br />“東西,……直走進去打開箱子來: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擺了錢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趙家的罷。自己是不動手的了,叫小D來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br />“趙司晨的妹子真丑。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瓍菋岄L久不見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腳太大?!?br /> 阿Q沒有想得十分停當,已經(jīng)發(fā)了鼾聲,四兩燭還只點去了小半寸,紅焰焰的光照著他張開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來,抬了頭倉皇的四顧,待到看見四兩燭,卻又倒頭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遲,走出街上看時,樣樣都照舊。他也仍然肚餓,他想著,想不起什么來;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開步,有意無意的走到靜修庵。
庵和春天時節(jié)一樣靜,白的墻壁和漆黑的門。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門,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幾塊斷磚,再上去較為用力的打,打到黑門上生出許多麻點的時候,才聽得有人來開門。
阿Q連忙捏好磚頭,擺開馬步,準備和黑狗來開戰(zhàn)。但庵門只開了一條縫,并無黑狗從中沖出,望進去只有一個老尼姑。
“你又來什么事?”伊大吃一驚的說。
“革命了……你知道?……”阿Q說得很含胡。
“革命革命,革過一革的,……你們要革得我們怎么樣呢?”老尼姑兩眼通紅的說。
“什么?……”阿Q詫異了。
“你不知道,他們已經(jīng)來革過了!”
“誰?……”阿Q更其詫異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錯愕;老尼姑見他失了銳氣,便飛速的關了門,阿Q再推時,牢不可開,再打時,沒有回答了。
那還是上午的事。趙秀才消息靈,一知道革命黨已在夜間進城,便將辮子盤在頂上,一早去拜訪那歷來也不相能的錢洋鬼子。這是“咸與維新”的時候了,所以他們便談得很投機,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約去革命。他們想而又想,才想出靜修庵里有一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是應該趕緊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為老尼姑來阻擋,說了三句話,他們便將伊當作滿政府,在頭上很給了不少的棍子和栗鑿。尼姑待他們走后,定了神來檢點,龍牌固然已經(jīng)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見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
這事阿Q后來才知道。他頗悔自己睡著,但也深怪他們不來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
“難道他們還沒有知道我已經(jīng)投降了革命黨么?”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那船便將大不安載給了未莊,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搖動”,說明了未莊人對于革命的恐懼,渴望安寧生活的愿望。
B.把革命黨謠傳成“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正皇帝的素”,可見,未莊人把辛亥革命誤解成了“反清復明”的復辟鬧劇。
C.“老Q”“Q哥”等稱呼,和管祠的老頭子“意外地和氣”,讓阿Q獲得了“革命”中的極大的心理滿足感。
D.假洋鬼子與趙秀才去尼姑庵革命,砸龍牌,打尼姑,偷走宣德爐,表現(xiàn)出二人對革命的投機。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運用大量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阿Q對革命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他真實的欲望,也深刻揭露了他的自私與狹隘。
B.本文通過夸張、諷刺、幽默的語言,寫出了未莊人的眾生相,喜劇表象下的悲劇意味顯示了作品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
C.本文善于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如“趙白眼從腰間扯下褡褳來,交給他女人藏在箱底里”便活現(xiàn)出他的心機。
D.本文圍繞著革命展開敘述,故事情節(jié)比較完整,這一點與小說前文中《優(yōu)勝記略》《續(xù)優(yōu)勝記略》兩章大致相同。
(3)本文的標題是“革命”,請概述阿Q的“革命”理想,并據(jù)此分析阿Q的性格特點。
(4)阿Q先是對革命黨“深惡而痛絕之”,很快又向往革命,要“革這伙媽媽的的命”,試分析阿Q認識迅速轉變的原因,并結合阿Q對革命的認識來分析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組卷:6引用:3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雨果為闡明自己對真善美的愛以及對假惡丑的恨,在小說《巴黎圣母院》中大量地采用了美丑對照原則。美丑對照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美丑之間的對比,① ,從而產(chǎn)生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首先,這種對比體現(xiàn)在人物的自身方面。② ,他丑的可怕,是所有丑相的結合體,但他的內(nèi)心卻無比的善良;弗比斯是美與惡的結合,他長的非常英俊,但言行舉止輕浮,當愛斯梅拉達以謀殺罪被處于絞刑的時候,弗比斯拋棄了她。其次,③ 。弗羅洛與愛斯梅拉達的對比,其實就是善與惡的對比,愛斯梅拉達是善的化身,代表著真善美,而弗羅洛是極惡的體現(xiàn);還有愛斯梅拉達與甘果瓦的對比,其實就是高尚與卑下的對比,愛斯梅拉達在甘果瓦將要被絞死時救了他的性命,可當愛斯梅拉達需要幫助時,甘果瓦卻棄她不顧,成了一個忘恩負義之人。在這種對比下,人物的性格被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對這段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組卷:6引用:3難度:0.6
四、作文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從“精忠報國”的岳飛到“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林則徐,從“抗日英雄”楊靖宇到狼牙山五壯士,從“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到感動中國的“警界女神警”任長霞,……這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被民族和時代銘記。
當然,更多的是負重前行、風雨兼程的無名英雄。他們或鞠躬盡瘁做著行業(yè)里的“螺絲釘”,或拼盡全力托起自己的小家庭……他們沒有聲震天下,卻也用自己微弱的點點星光為璀璨星空增添光彩。
一位“躺平青年”來信表達自己的人生困惑:“反正自己做不了大英雄,何不佛系度過此生?”
請你給他寫一封回信,結合材料闡述你對“英雄”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果果”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