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甘肅省酒泉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20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提出的教育主張,其首倡者則是商鞅。韓非認為:“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大,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這就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一個基本概括。
韓非提出“以法為教”是對商鞅“燔詩書而明法令”的發(fā)展。商鞅認為:“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表n非后來解釋說:“以表示目,以鼓語耳,以法教心?!狈ㄊ且环N依據(jù)或準則,有了法,就使人行為有規(guī)矩可循。百姓知法、守法,社會就安定;官吏知法、執(zhí)法,就不會殘害百姓。因此,不論吏民,都要教其知法、畏法、守法,這樣國家就沒有不強盛的。
法家主張將法令文書公之于眾,并使家喻戶曉,由此實現(xiàn)法治教育。秦國“以法為教”頗為成功。當商鞅失勢倉皇出走時,竟然找不到一個躲身之處。因為商鞅曾規(guī)定:留人住宿而所留者無身份證,要罪及舍主人。所以,秦國的強大與普遍的法治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
如果說“以法為教”主要表達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內(nèi)容,那么“以吏為師”則主要表達了法治教育的實現(xiàn)手段。
盡管“以吏為師”古已有之,但這僅是形式上近似。實質(zhì)上,法家提出的“以吏為師”,其著眼點不在“師”而在“吏”,或者說是在“法”而不在“教”,即為了實行法治,選擇那些知法的官吏來擔任法令的解釋者和宣傳者,僅此而已。因此,法家所謂“師”并非教師意義上的“師”。
韓非發(fā)展了商鞅設(shè)置吏師的主張和實踐,明確把這種制度表述為“以吏為師”,以保證“以法為教”。但韓非的“以吏為師”中還包含著一層意思:理想的國家與社會是不需要許多人來從事文化、知識和教育工作的,這樣的人一多,就會破壞社會秩序。妥善的做法就是“以吏為師”。這樣,韓非就更強調(diào)了法的教育,而否定了知識教育及其實施者,走向了極端。
材料二:
儒家認為教育與政治生活、經(jīng)濟基礎(chǔ)密不可分,高度重視教育在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據(jù)《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眾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這段話明確表達了“庶”“富”“教”三者的關(guān)系。一方面,經(jīng)濟基礎(chǔ)制約著教育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育的發(fā)展對社會經(jīng)濟具有促進作用。“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為政》)意思是說用政治手段治理他們,用刑罰整頓他們,百姓只求免于犯罪,不會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說服他們,用禮教來規(guī)訓(xùn)他們,百姓不但會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民心歸順??鬃诱J為任何政令和刑律都不如教育(化)有效果,強調(diào)了教育(化)活動對于社會生活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
道家以順應(yīng)自然為最高教育理念?!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最根本、最高級、最本質(zhì)的本性。在教育領(lǐng)域內(nèi),“道法自然”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唯教育規(guī)律是從?!痘茨献印氛f,道法自然,絕非“漠然不動”,“聽其自流”,而是“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呂氏春秋》說“凡舉事無逆天數(shù),必順其時,乃順其類”,即順應(yīng)本性。
老子認為尊重教育對象的自主意識,不靠外在的強制措施和方式,尊重其客觀規(guī)律,要“希言自然”,順其本性,順其自然,“順勢”去“善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種主張要求教育同人的自然本性相一致,能適時而言,適時而行,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要在教者的引導(dǎo)下去觀察,去體悟,去分析,按著本性去充分發(fā)展,從而完成教育的目的。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秦國“以法為教”,普遍開展法治教育,對其走向強大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B.韓非子認為,理想的國家和社會不需要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妥善做法是“以吏為師”。
C.《論語?子路》的記載證明,經(jīng)濟基礎(chǔ)和教育發(fā)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辯證關(guān)系。
D.《淮南子》“循理而舉事”的思想強調(diào)“道法自然”,但絕不是完全被動地遵從規(guī)律。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子認為,從君主到百姓,只要每個人都知法、守法,社會就會安定,國家就會強盛。
B.法家提出的“以吏為師”重視官員榜樣作用,認為官吏對法律的宣傳比法律內(nèi)容更重要。
C.孔子認為,政令、刑罰不會讓人產(chǎn)生廉恥之心,必須要用道德教化、禮教規(guī)勸來改變他們。
D.道家教育觀強調(diào)靠外在的強制措施和方式,而不重視靠教育對象自主去完成教育目的。
(3)下列選項中,符合材料一的觀點的一項是
A.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B.興國之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本也在學校。
C.養(yǎng)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D.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結(jié)構(gòu)。
(5)《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提出“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庖丁解?!分星f子認為做事要“依乎天理”,二者所說之理是如何證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關(guān)于教育的相應(yīng)觀點的?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與周瑜相遇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為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fā)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汽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jié)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
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皯?zhàn)事還未起來,你為何而發(fā)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fā)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fā)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zhàn)事要發(fā)生。這么大規(guī)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zhàn)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zhàn)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zhàn)爭才算結(jié)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銹來。
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fā)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墒窍惹八劦墓慕锹暷??
周瑜轉(zhuǎn)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zhàn)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fā)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br />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
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br />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不喜歡你身披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br />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刮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著。
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xiàn)?”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br />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蔽艺f。
“難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蔽艺f,“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敝荑ぜ恿?。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br /> 周瑜不再發(fā)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敝荑右膊粍?,他看著我。
我站了起來,重復(fù)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zhuǎn)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熳叩胶影兜臅r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zhàn)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shù)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淚水打濕。
(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這鼓角聲令我心煩”一句,流露出了“我”喜愛安寧生活的內(nèi)心世界。
B.周瑜開始時“身披鎧甲”,后來穿“白粗布長袍”,表明村婦的話觸動了他。
C.“英雄就該倒下”,說明村婦心中真正的英雄是身披鎧甲倒在戰(zhàn)場上的英雄。
D.“我”離開后戰(zhàn)馬安閑地吃草,“不再有鼓角聲”,體現(xiàn)了小說向往和平的主旨。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二段環(huán)境描寫,突出夢幻般的清亮、荒蕪和寂靜,營造出恐怖的氣氛。
B.小說抒情色彩濃厚,以全知視角“我”講述了與周瑜相遇的前前后后。
C.小說采用細節(jié)、語言等描寫手法塑造了一位有儒將風采、膽略非凡的周瑜形象。
D.小說的最后一段照應(yīng)了開頭,在使小說結(jié)構(gòu)完整的同時展現(xiàn)出一種別樣美。
(3)簡要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只有刀染了血跡,戰(zhàn)爭才算結(jié)束。
②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4)小說以“夢”敘事的手法很有特色,請簡要賞析。組卷:7引用:1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曹雪芹是偉大的文學家,更是高妙的語言大師,曹雪芹的巨作《紅樓夢》不僅在文學界豎立起一座歷史豐碑,而且構(gòu)建了一座修辭藝術(shù)的殿堂。①_______,“諧音”的修辭運用最妙,每每讀之,令人拍案叫絕。
《紅樓夢》中的諧音廣泛地運用在人名、地名之中,其中,②_______。比如,賈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合在一起諧音“原應(yīng)嘆息”,暗示四人命運遭際令人嘆息。又如,甄士隱的丫鬟嬌杏諧音“僥幸”,她從甄家的丫鬟一躍成為賈雨村的正夫人,可見其“僥幸”;甄家千金甄英蓮的名字也暗含諧音,諧音“真應(yīng)憐”。
諧音還是作者表達諷刺與批判的重要方式。比如,書中賈寶玉的父親腐朽陳舊,③_______,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偽君子,其名“賈政”諧音“假正”,正是作者對其為人“表面正經(jīng)”的辛辣嘲諷。
諧音藝術(shù)在《紅樓夢》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咀嚼其中含義,每個諧音都妙趣橫生,令人嘆為觀止。如此成功的對諧音藝術(shù)的廣泛使用在古典小說中并不多見,這不僅展現(xiàn)出作者高妙的藝術(shù)技巧,更展現(xiàn)出作者對于語言駕輕就熟的把控與運用。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近年來,一些政務(wù)服務(wù)平臺利用“諧音”取名走紅,如甘肅省政務(wù)服務(wù)平臺取名“甘快辦”,廣東省政務(wù)服務(wù)平臺取名為“粵省事”,請任選一例咀嚼其中含義及妙趣。組卷:1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人們往往不珍惜得到的,而遺憾失去的,殊不知在不斷得到的同時,又在不斷地失去?!蹦敲慈藗冊诘玫降耐瑫r可能會失去什么呢?
請你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選取合適的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要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