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2.7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2023年同步練習卷(28)
發(fā)布:2024/8/1 8:0:9
一、選擇題
-
1.《后漢書?袁閎傳》記載“(閎)服闕(即母死服喪--引者注),累征聘舉召,皆不應?!笨梢?,當時的選官制度是( )
組卷:15引用:8難度:0.9 -
2.錢穆說:“隋唐后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以德行和學識為依據(jù),體現(xiàn)了平等的原則而非專斷獨占的作風。”據(jù)此可知錢穆認為科舉制( ?。?/h2>
組卷:37引用:9難度:0.6 -
3.唐太宗時期,大臣封德彝建議將征兵年齡從21歲提前到18歲,雖然相關誥敕經皇帝簽署并下發(fā)到門下省,但給事中魏征堅決不肯署名,最終誥敕沒有頒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
組卷:6引用:8難度:0.6 -
4.對比如圖所示兩圖,由左到右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br />
組卷:0引用:2難度:0.6
二、材料題
-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職官設置的整體,三省是對重要最高權力的劃分,將以前屬于宰相的政府決策和執(zhí)行權分開,由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承擔。中書、門下兩省是以皇帝的名義草擬和頒發(fā)詔令,且門下審復的第一個手續(xù)就是向皇帝復奏畫敕,最后一個手續(xù)是用皇帝的寶璽進行“印逢”,就是說其工作運轉受到了皇帝的嚴密控制,其權力完全是皇帝所賦予。在以皇帝和三省為核心的最高領導機構之下,政令的具體執(zhí)行由六部與尚書省具體負責。唐代的六部設置于尚書省之下,分別為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個部下面又設置了四個司,這樣中央的領導機構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執(zhí)行機構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這些機構統(tǒng)領著全國的行政事務。
--摘編自趙冬云《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設置及其發(fā)展》等材料二 以中書、門下較漢代之宰相,以尚書六部較漢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謂非一種絕大之進步?!袝米?、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書惟在政務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奪,尚有中書、門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說是政制上之一進步。
--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三 從理論上講,皇帝擁有天下所有權力,尚書省是貫徹皇權的具體辦事機構,尚書省的首腦即為丞相。歷史沿革中,尚書省的一枝獨大,勢必造成相權過重,為了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簡明來說為了抑制相權,中書省和門下省應運而生?!叭×恐啤笔潜腥寮宜枷耄橙v代治權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稱為相對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編自《唐代政治制度設計》(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學者認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理解。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稱為相對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現(xiàn)。組卷:44引用:14難度:0.4 -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當時用人定出一客觀標準,還是不失此項制度所應有的傳統(tǒng)精神的。但后來卻變成擁護門第,把覓取人才的標準,無形中限制在門第的小范圍內,這便大錯了。唐代針對此弊,改成自由競選,所謂“懷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長官察舉,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評定,把進仕之門擴大打開,經由個人各自到地方政府報名,參加中央之考試。這制度,大體說來,較以前是進步的。漢制規(guī)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經商,鄉(xiāng)舉里選系由地方政府察舉呈報?,F(xiàn)在自由報考之唯一限制,即報名者不得為商人或工人。
--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舉制大事年表
材料三:隋唐開始的科舉始終將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运逄埔院?,各代“大小之官,悉聽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婆e選官制度,使一些本來無立錐之地的平民書生,通過科場也得以晉身于官僚、貴族的行列。這樣一來,在社會的等級階層之間,也就必然出現(xiàn)等級中的升降、甚至貴賤間的對流,這種流動性同時為那些原來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隊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編自胡平《試論科舉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1)據(jù)材料一,指出科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的異同。
(2)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科舉制演變的基本特征。
(3)據(jù)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政治的影響。組卷:30引用:17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