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因為意境中有詩人主觀的成分,所以好詩的意境總是個性化的。詩人獨特的觀察事物的角度,獨特的情趣和性格,構成意境的個性。陶淵明筆下的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化身,以至一提起陶就想起菊,一提起菊就想起陶,陶和菊已融為一體。李白筆下的月,陸游筆下的梅,也莫不如此。李白說,“山銜好月來”,“舉杯邀明月”,“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且就洞庭賒月色”,他和月的關系多么密切!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不就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嗎?陸游一生寫了許多詠梅詩,“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是他自身的寫照?!睹坊ń^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边@雪白的梅花也體現(xiàn)了陸游自己的高傲與純潔。
正像中國古代繪畫一樣,中國古代詩歌不追求對客觀物境作逼真的模仿,而是力求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具有個性特點的意境,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條重要的藝術規(guī)律。
意境既然是個性化的,那么它必然同風格有密切的關系。古人評論詩的風格,大都著眼于意境。唐皎然《詩式》說:“夫詩人之思初發(fā),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彼^的“體”是指風格,高、逸是他所列十九體中最推崇的兩體。他認為體的不同,是由于詩思初發(fā)所取之境不同,也就是意境的不同造成的。這是很有見地的。
意境中既包含著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和個性,而這些又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那么意境就必然曲折地反映一定的社會內(nèi)容。王國維論意境,看不到它的社會內(nèi)容,所以對意境的高下不能加以正確的評騭。他認為詩人越脫離社會,越能保持赤子之心,就越能寫出好詩來。他說:“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br /> 其實,不論“客觀”或“主觀”之詩人,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都不可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文學創(chuàng)作當然要出自真情,但這性情是在社會實踐中培育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至于性情的真?zhèn)蝿t取決于詩人的寫作態(tài)度,詩人忠實于生活、忠實于藝術、忠實于讀者,就有真性情的表現(xiàn)。
王國維又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李后主如果沒有長期宮廷生活的經(jīng)驗,固然寫不出反映宮廷生活的作品;但正因為他只有宮廷生活的經(jīng)驗,而與廣闊的社會生活很隔膜,所以他的詞題材境界都較狹窄。這怎么能說是詞人之長處呢?
(節(jié)選自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1)下列關于“詩境的個性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意境中有詩人主觀的成分,而每個詩人主觀性都不相同,所以好詩的意境總是個性化的。
B.每個詩人都以獨特的角度觀察事物,而不同的角度必然看到事物的不同側面,因而形成個性化的詩境。
C.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情趣和性格,對待事物也就有了不同的情感和態(tài)度,因此構成意境的個性化。
D.中國詩歌不逼真地模仿客觀物境,力求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具有個性特點的意境,形成了一條重要的藝術規(guī)律。
(2)下列對意境與風格的關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意境是個性化的,同風格有著密切的關系。
B.古人往往從意境入手,來評論詩的風格。
C.唐皎然認為,境界越高,風格也越高。
D.唐皎然認為,風格不同,所構成的意境也不同。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王國維過于注重詩歌表現(xiàn)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看不到意境的社會內(nèi)容,所以不能正確評價詩歌意境的高低。
B.詩人的性情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培育出來的,詩人性情有真?zhèn)沃畡e,取決于其寫作態(tài)度。
C.不論是“主觀”之詩人還是“客觀”之詩人,要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來,就必須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
D.李后主生于長于深宮之中,有長期宮廷生活的經(jīng)驗,這是他的詞作的長處,也是他的詞作的短處。組卷:8引用:3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以往判斷一件紡織品是不是絲綢,可以從形貌、結構和成分等三個層面開展研究,基本涵蓋了紡織纖維科學認知的三個層次。首先是形貌,所謂形貌,就是形態(tài)和面貌,對于絲綢而言,在顯微鏡下放大數(shù)百倍,就能很明顯地看出其特征形貌;其次是結構,絲綢是天然高分子材料,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有不同的分子結構,利用光譜分析,可以明確指認是否是絲綢;最后是成分,絲綢是由18種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zhì),通過對氨基酸分析,也可以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
絲綢屬于蛋白質(zhì),在埋藏過程中極易降解,加之三星堆出土文物大多有燒灼痕跡,燃燒和高溫對絲綢的保存非常不利,同時,絲綢殘留物和坑內(nèi)的灰燼、泥土、各種器物混雜在一起,給尋找絲綢帶來巨大挑戰(zhàn)。不難想象,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當年埋藏入坑的絲綢早已失去本來面貌,以肉眼難以辨識的殘留物或者印痕狀態(tài)存在。三星堆遺址中的絲綢正是呈現(xiàn)出這種極致狀態(tài)——泥化、礦化和灰化。當年埋入地下的絲綢,要么化作塵泥碾作土,要么只是在金屬器物的表面留下礦化印痕,要么就被焚燒成灰燼。嚴格意義上來說,要尋找的絲綢已經(jīng)不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紡織品范疇,上述常規(guī)方法難以奏效。要于無形處尋絲蹤,就要突破常規(guī)思路,研發(fā)新方法。此時,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綢微痕檢測技術就以其敏感、特異、便捷的技術優(yōu)勢進入視野。
簡單來說,免疫學原理的精髓就是抗原抗體反應,這種反應具有一定優(yōu)勢,適用于考古現(xiàn)場的信息提取。其一是敏感,考古遺址中,絲綢殘留物也許只是非常微弱的存在,即便抗原(絲綢的分子標識物絲素蛋白)濃度很低,抗體(絲素蛋白抗體)也能在復雜環(huán)境中突破重重障礙,找到抗原并與之結合;其二是特異,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抗原抗體之間具有非常專一的關聯(lián);其三是便捷,不需要依賴大型設備,測試結果立等可取,適合在考古工地快速檢測;其四是價廉,與大型儀器動輒幾百塊甚至上千塊的樣品測試單價來比,這種方法的測試成本較低,適合大規(guī)模推廣。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綢微痕檢測技術的突破對尋找三星堆絲綢十分關鍵。利用該技術,在三星堆1至8號祭祀坑中均發(fā)現(xiàn)大量絲綢殘留物或絲綢印痕,其中樣本包括青銅人頭像、獸面具、銅眼泡、青銅尊、青銅蛇等器物,以及坑內(nèi)的灰燼和泥土。
此次在三星堆祭祀坑中發(fā)現(xiàn)絲綢,有賴于科學認知方法和技術的巨大進步。隨著多學科團隊的協(xié)作,三星堆祭祀坑有機質(zhì)殘留物的研究已經(jīng)從肉眼可見的器物層面延伸到肉眼不可見的分子層面,極大提升了考古現(xiàn)場信息提取水平。
選自《文史知識》2021年12期《三星堆遺址祭祀坑中絲綢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首句先總說,然后,從“形貌”“結構”“成分”三個方面具體解說,總起分承,層次十分清楚。
B.三星堆絲綢埋入地下的時間過長,甚至還被焚燒,所以以肉眼難以辨識的殘留物或者印痕狀態(tài)存在。
C.“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直觀而又深入淺出地寫出了抗原和抗體的對應關系。
D.免疫學原理的精髓就是抗原抗體反應,文章從敏感、特異、便捷、價廉四個方面來介紹抗原抗體反應的優(yōu)勢。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絲綢是由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zhì),所以通過對氨基酸分析,可以判斷一件紡織品是不是絲綢。
B.本文將從前的絲綢檢測的常規(guī)方法與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綢微痕檢測技術對比,突出了后者的優(yōu)勢。
C.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綢微痕檢測技術對尋找三星堆絲綢十分關鍵,這啟示我們,絲綢考古檢測都應該采用這一技術。
D.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考古學帶來了重大變化,可以預見,多種學科的滲透將會大大推進考古學的發(fā)展。
(3)要尋找三星堆“絲綢”已經(jīng)不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紡織品范疇,是哪些原因導致的?請根據(jù)材料簡要說明。組卷:4引用:1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各題。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變成了雪國。我總覺得夜里的雪下得靜悄悄的,儼然背景音樂,令人有一點迷茫和感傷。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醫(yī)院。醫(yī)生說,看能熬過這個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長一段時間。我黯然神傷,內(nèi)心依然巴望奇跡發(fā)生。
除夕,我請求回家過年,醫(yī)生搖了搖頭。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歲吧。我想,無論如何也要過一個像點樣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東西了,但哪怕是擺擺樣子,讓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尋找飯店,去買幾個老伴愛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東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氣襲人。我踏著雪向前走著,內(nèi)心很凄涼。現(xiàn)在,這條十里長街上只有我一個人的腳印。
邊走邊尋找著。街道兩旁大商家、小商店、飯店,等等,都關門了。在如此清靜的大街上,孤寂、凄涼和失落始終伴我一同尋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許就是老伴的最后一個年了,我心里就不覺得冷了,我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十里長街尋遍。記得小時候,為了逃避父親的打,離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著從瓦隙中飄落下來的雪花,那種孤凄與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現(xiàn)在自己有家了,就會深深地愛上這個家。
這條路可真長呵,加上是難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過一個胡同口,我看到幾個流浪漢正在用小鐵桶涮“火鍋”,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對我說,兄弟,過來喝酒呀,咱們一塊兒過年吧!
我說,謝謝,不了,我還有事。
大過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這么多吃的呢,都是區(qū)政府白給我們的,我們就喜歡在大街上造(吃),這才來脾氣呢。說著,他們舉起了啤酒瓶,兄弟,過年好!過來喝一杯吧!
我說,過年好!你們盡興吧,我真的是有事。對了,附近有還開門的飯館嗎?我想弄幾個菜給住院的老伴兒。
他們答道,往前走到頭有一家小飯館開門,我們的佐料就是她給的呢。
我離開時,那幾個流浪漢在喊,祝你老伴兒早日康復!
我聽了,眼淚就流下來了。自老伴兒患病后,我第一次聽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復。老伴兒得了重病之后,我沒有通知單位的任何人。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困難永遠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對。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盡頭我看到了那家小飯館,我又禁不住熱淚盈眶了。
年輕的老板娘見我進來,便站了起來。我問,我想買幾個菜帶走可以嗎?給醫(yī)院的病人。
飯館的老板娘說,當然可以,你先選菜吧。然后她說,我給廚師打個電話。
我點了幾樣老伴兒平時愛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這家飯館能不能做,這大過年的。老板娘說,沒問題。
廚師很快就回來了,他沖我點了點頭。是啊,若是這時候對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絲的不滿,都會傷害到客人——這個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喲。
我問,今天的和平時還是一個價錢嗎?老板娘說,大過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時賣什么價還是什么價,還要做得更好、更精細些才對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錯,我決計打車回醫(yī)院。上車后,司機說,過年好!去哪兒?我說,第一醫(yī)院。司機說,家里有人住院?我說,老伴兒。
司機長嘆了一聲,這年哪,有人歡喜有人愁哇。剛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問,大娘咋才回家過年哪?老太太一聽就流淚了。我就跟她說,大娘,大過年的,咱得高高興興的,對吧?臨走時,那個老太太非要給我一百塊錢。我說,我怎么能要您錢呢?您留著吧。老太太說,就當是我給你的壓歲錢了。我一聽,眼淚嘩嘩的。最后,我還是悄悄把錢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進了進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難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婦在家等著我呢,可我為了家人還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醫(yī)院,病床上的老伴兒很高興??粗蛔雷拥牟?,她說,大年三十兒還有飯店開門?
我說,這是托你的福,說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從今天開始啦。
老伴兒聽了也蠻高興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來。零點的鐘聲響了,我們老兩口兒舉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兒閃動著淚花說,難為你了。我說,別這么說,我愿意,高興著哪。
老伴兒說,好好活著。
我說,什么?
老伴兒說,你一定要好好活著。
(選自2019年第1期《長城》,有改動)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點出“迷茫和感傷”,既是“我”心情的寫照,又讓讀者產(chǎn)生疑問,從而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文章兩次寫“我”流淚,第一次因“我”收到陌生人對妻子的祝福而感動,第二次表達了“我”找到小飯館時的驚喜與激動。
C.本文采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運用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而“我”卻隱身其后,處于次要地位。
D.文章構思巧妙,以“我”買菜為線索,既將所寫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現(xiàn),使情節(jié)集中,脈絡清晰;又便于展現(xiàn)人物性格,突出主題。
(2)作者把故事放在“雪夜”這一特定情境中敘述,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本文講述了一個凄涼中飽含溫暖的故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溫暖中蘊含的人性美。組卷:3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下面是一封書信的片段,請指出并修改其中的標點錯誤以及不簡明、不得體之處。
高一文理分科時候,是讀文科合適?還是讀理科恰當?我十分迷茫。請您在這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給我指點迷津,幫助我明確學習目標。在此,我對您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您,我的老師!如果您有借重我的地方,作為您的高足,我一定鼎力相助。
(1)
(2)
(3)
(4)
(5)組卷:5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2021年,《跨過鴨綠江》《金剛川》《長津湖》等影視劇熱播,再現(xiàn)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波瀾壯闊的崢嶸歷史。在這場偉大的保家衛(wèi)國戰(zhàn)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毛岸英……還有許多無名戰(zhàn)士,他們奮不顧身,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用信仰,用忠誠,用生命,捍衛(wèi)祖國和民族的尊嚴,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上甘嶺、金剛川大橋、長津湖……一個個地名,一場場戰(zhàn)役,屹立的是一個個英雄。
材料二:和平年代,又有無數(shù)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錢學森、錢三強、于敏、袁隆平、屠呦呦、張桂梅、鐘南山……他們心懷祖國,默默奉獻,不計榮辱,不畏艱苦,用信仰,用奉獻,用犧牲,為新中國的建設與復興奮斗一生。
進入高一一段時間后,有同學畏難,有同學懶散,有同學迷茫……請結合以上材料,以“步英雄足跡,走好青春之路”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幫助同學們明確目標,提振精神,更好地投入學習。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