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高一(下)月考生物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8/8 8:0:9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1.5分,共60分)
-
1.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叫性狀分離 B.顯性性狀就是指純合子自交產生的子一代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 C.雜合子的雙親一定是雜合子,純合子的雙親一定是純合子 D.豬的白毛和黑毛、馬的長毛和卷毛都是相對性狀 組卷:64引用:6難度:0.8 -
2.“假說—演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fā)現(xiàn)基因分離定律時的“演繹”過程的是( ?。?/h2>
A.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個體比接近1:2:1 B.由F2出現(xiàn)了“3:1”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C.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xiàn)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 組卷:35引用:10難度:0.7 -
3.下列有關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一定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配子產生過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配子隨機結合過程中 C.多對等位基因遺傳時,所有等位基因分離,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D.若符合自由組合定律,雙雜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現(xiàn)9:3:3:1的性狀分離比 組卷:8引用:2難度:0.6 -
4.一般人對苯硫脲感覺有苦味,由顯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對其無味覺,叫味盲,由隱性基因b控制。統(tǒng)計味盲家族,若三對夫婦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 25%、50%和100%,則這三對夫婦的遺傳因子組成最可能(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A.①②③ B.④⑤② C.④⑤⑥ D.④②⑤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5.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對相對性狀,隨機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進行間行種植,其中一定能夠判斷甜和非甜的顯隱性關系的是( )
A. B. C. D. 組卷:370引用:80難度:0.5 -
6.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C/c對長度的作用相等,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為aabbcc的棉花纖維長度為6厘米,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與乙(aaBbCc)雜交,則F1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是( ?。?/h2>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 組卷:1307引用:79難度:0.9 -
7.小麥的高稈對矮稈為顯性,抗病對不抗病為顯性,用純種的高稈抗病和矮稈不抗病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在F2的矮稈抗病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植株占比為( ?。?/h2>
A. 13B. 916C. 116D. 316組卷:29引用:2難度:0.8 -
8.某種植物的紅花和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花頂生和花腋生是另一對相對性狀,這兩對相對性狀各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研究其遺傳機制,科研小組進行了雜交實驗,結果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 />實驗①:紅花頂生×紅花頂生→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腋生:白花腋生=6:2:3:1
實驗②:紅花頂生×白花腋生→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腋生:白花腋生=1:1:1:1
實驗③:紅花腋生×白花頂生→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腋生:白花腋生=1:1:1:1
實驗④: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腋生:白花腋生=?A.實驗①可說明紅花對白花為顯性性狀,花頂生對花腋生為顯性性狀 B.實驗①②③都能單獨地證明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是相對獨立的 C.根據(jù)實驗①推測該分離比的出現(xiàn)可能是控制花頂生的基因純合致死導致 D.實驗④的結果為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腋生:白花腋生=2:2:1:1 組卷:55引用:3難度:0.6 -
9.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是實驗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下列有關實驗選材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豌豆有明顯的相對性狀,自花傳粉、閉花授粉,可用于研究伴性遺傳 B.果蠅繁殖能力強,子代數(shù)目多,易于做數(shù)學統(tǒng)計分析 C.山柳菊有時進行無性生殖,有時進行有性生殖,不適合做遺傳學實驗的材料 D.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分裂旺盛,利于觀察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的變化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10.如圖為水稻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幾幅細胞圖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⑤所示細胞中,移向兩極的染色體的基因組成一般相同 B.圖③所示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可能發(fā)生互換 C.圖②所示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D.上述細胞分裂圖像按進行時間排序為①→⑤→③→④→② 組卷:9引用:3難度:0.6 -
11.下列關于“建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活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若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處分別貼上A、A與a、a紙片,可模擬分離定律 B.演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最少需要紅色橡皮泥和黃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體各一條 C.模擬過程中被拉向兩極的染色體都不含有姐妹染色單體 D.模擬有3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需要3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 組卷:9引用:3難度:0.5 -
12.對雄蛙(基因型為AaBb)的性腺組織細胞進行熒光標記,等位基因A、a都被標記為黃色,等位基因B、b都被標記為綠色,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處于四分體時期的細胞;雄蛙的一個體細胞經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C1、C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S1、S2),比較C1與C2、S1與S2細胞核中DNA數(shù)目及其貯存的遺傳信息。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
A.熒光顯微鏡觀察處于四分體時期的細胞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xiàn)2個黃色、2個綠色熒光點 B.熒光顯微鏡觀察處于四分體時期的細胞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xiàn)4個黃色、4個綠色熒光點 C.遺傳信息C1與C2相同,S1與S2不同 D.DNA數(shù)目C1與C2不同,S1與S2相同 組卷:42引用:3難度:0.5 -
13.甲和乙是某生物(基因型為AABb)精巢中的兩個細胞,丙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上DNA含量變化示意圖,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br />
A.甲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其中1和5是一對同源染色體 B.初級精母細胞的染色體互換導致了乙中A、a基因同時存在 C.處于BC段的細胞是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細胞 D.乙的下一個時期和甲都處在丙中的DE段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14.下列關于人類伴性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只存在于人體生殖細胞中 B.一般來說,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紅綠色盲男性患者和色覺正常女性婚配,其女兒一定不患該病 D.抗維生素D佝僂病男性患者和正常女性婚配,其女兒一定患該病 組卷:24引用: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
43.某種貓的雄性個體有黃色、黑色兩種毛色,而雌性個體有三種毛色:黃色、黑色、黑黃相間。分析這種貓的基因,發(fā)現(xiàn)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Xb(黃色)和XB(黑色)。毛色為黑黃相間的貓也被稱為“玳瑁貓”?!扮殍X垺本鶠殡s合子,是兩條X染色體之一隨機失活所引起的特殊的表型效應。當體細胞中存在兩條X染色體時,任意一條X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另一條X染色體會高度螺旋化為巴氏小體失活,其上基因不表達?;卮鹣铝袉栴}:
(1)結合文意,玳瑁貓毛色具有黑色和黃色不同斑塊的原因是
(2)為了讓更多后代表現(xiàn)為玳瑁貓,應選擇基因型為組卷:15引用:3難度:0.5 -
44.水稻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研究者通過多種育種技術來提高水稻的產量。
(1)水稻種植區(qū)域廣泛,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產量差異明顯。研究發(fā)現(xiàn)作物品種的表型(P)是其基因型(G)、環(huán)境效應(E)及基因型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互作效應(G×E)共同作用的結果,即P=G+E+G×E。G×E的大小反映了基因型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程度的高低,G×E較小的品種一般適應種植的區(qū)域
(2)水稻稻穗的大小會影響水稻產量。研究人員獲得了稻穗為大穗的單基因純合突變體1和突變體2,其稻穗顯著大于野生型。將突變體1和突變體2分別與野生型水稻雜交,獲得的F1的稻穗大小與野生型相同,說明大穗為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突變基因為A基因,并對野生型和突變體1的A基因進行測序,結果如圖1。據(jù)圖可知,由于堿基對的
(4)A基因表達一種甲基轉移酶,可通過催化染色體中組蛋白的甲基化來影響F基因的表達,F(xiàn)基因是稻穗發(fā)育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進一步做了如圖2所示檢測,據(jù)圖解釋突變體大穗出現(xiàn)的成因:組卷:5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