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必修2《5.15 交通與通訊工具的進步》2020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讓互聯(lián)網(wǎng)與傳統(tǒng)行業(yè)進行深度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生態(tài)。如圖反映了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校和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的變化。以下關于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評述,正確的是(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19引用:5難度:0.7
  • 菁優(yōu)網(wǎng)2.如圖是20世紀上半期杭州某一中國商行刊登在報刊上的廣告截圖。請仔細觀察該圖,它不能直接用來研究(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3.輪船進入中國是與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通商口岸的開放相連系的:鐵路的開通是與晚清政府大量舉借外債,喪失路權相始終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稱為“國中之國”的租界出現(xiàn)的。材料表明( ?。?/h2>

    組卷:49引用:41難度:0.7
  • 4.讀下表,從表中信息,我們可以看出《申報》( ?。?br />《申報》時論統(tǒng)計(1882年1月至6月)
    題材本埠全國國外
    數(shù)量57篇80篇37篇
    比例33%68%

    組卷:27引用:1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11.某班同學開展了“頤和園史跡尋蹤”的歷史考察活動,圍繞其耕織圖景區(qū)和皇家電話專線展,分組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和問題的研討。
    第一組:尋找《耕織圖》中的歷史信息
    南宋樓璹繪制了反映當時南方農桑生產全過程的《耕織圖》,元、明、清皆以此為范本。
    菁優(yōu)網(wǎng)
    雍正《耕織圖》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間刻版印制的《耕織圖》為藍本,由清宮廷畫師精心繪制而成,耕圖織圖各23幅,每幅畫上都有雍正的親筆題詩。
    乾隆《棉花圖》共16幅,每圖附有文字說明,系統(tǒng)介紹了從棉花種植到制成棉布的過程。乾隆特為每幅圖題詩一首,后以木版、石刻、燒制瓷書等方式頒行天下。
    (1)圖1中的農具是產生于隋唐時期的
     
    ,圖2則可追溯到元朝
     
    對棉紡織技術的改進和推廣。結合材料,談一談你對《耕織圖》歷史價值的認識。
    第二組:探究“昆明湖水操學堂”的功過得失
    1886年,在耕織圖景區(qū)的舊址上興建了昆明湖水操內外學堂。內學堂主要學習西法測算、天文、駕駛等航海技術課程,外學堂則主要進行行船、布陣及施放槍炮等方面的基礎學習與訓練。學生的來源是清一色的滿族八旗子弟。學堂的設置為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提供了正大光明的借口。學堂耗費巨資購買了十幾艘大小船只,其主要作用就是打著“訓練”的名號,為慈禧在昆明湖游玩時執(zhí)行“御船”拖帶和保駕護航的任務。
    (2)同學們都認為該學堂可用于研究19世紀60至90年代的重要歷史事件
     
    ,但對其如何評價有不同觀點。請你結合所學將下表填寫完整。
    評價 提取信息 得出結論
    正面 學堂教授測算、天文、駕駛等技術課程,還有行船、布陣及施放槍炮等軍事方面的基礎學習與訓練
    負面 清政府意圖以先進的軍事科技維護落后的封建統(tǒng)治,所以看上去出發(fā)點良好的水操學堂在實際運作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第三組:梳理“皇家電話專線”的發(fā)展脈絡
    在近代,隨著國門被打開,電話進入了中國,最初只是簡易傳聲器。20世紀初,外國人開始在北京設置電話。1903年,清政府架設了通往頤和園和各兵營的電話線,這是北京最早的自辦專用電話。1904年,北京第一個面向社會的電話局開業(yè),用戶主要是各國駐華使館及部分衙署,總計不滿百家。1905年,北京電話總局成立,此后還開通了到上海、武漢等地的長途電話。1908年,自頤和園到中南海的電話專線開通,供慈禧和光緒使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皇家御用電話專線。到1911年,北京的電話已達3000門,使用范圍包括政府機構、官宦府邸、銀行、醫(yī)院、學校、工廠、報館、店鋪等。
    (3)依據(jù)材料,概括晚清北京地區(qū)電話的發(fā)展變化。

    組卷:5引用:2難度:0.3
  •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車票,大變遷”。小小的車票,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出時代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新中國火車票變化的主要歷程
    1949年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鐵路的第一代火車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車票。
    1997年 鐵道部確定了計算機車票的統(tǒng)一式樣,在售票時采用非擊打式打印技術的熱轉出票機現(xiàn)場打印
    2007年 硬板式火車票完全被全國聯(lián)網(wǎng)的電子車票取代,車票下方的一維碼防偽標記變成了二維碼防偽標記
    2011年 火車票實行實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維碼、購票人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
    2013年 12306手機客戶端正式開放下載,購買火車票至此進入“拇指時代”
    2015年 網(wǎng)上購票預售期由20天延長至60天;新的購票、改簽、退票政策出臺,在列車開車前半小時內,旅客可以通過網(wǎng)絡操作辦理業(yè)務
    請?zhí)崛身椨嘘P新中國火車票變遷趨勢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說明邏輯嚴謹。)

    組卷:15引用:7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