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平谷區(qū)中考歷史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包括:10萬多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層可達6米?;覡a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籽等?!边@段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br />①會制作石器
②會種植莊稼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④會制作陶器組卷:135引用:3難度:0.5 -
2.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體現(xiàn)的共同思想是( ?。?br />
?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吳兢《貞觀政要》卷1《君道》組卷:51引用:23難度:0.7 -
3.以下一組文物圖片的主題應為,秦朝( ?。?br />
組卷:79引用:10難度:0.8 -
4.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下面史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
①羅馬貴族以穿中國絲綢為富有和榮耀的象征
②東漢明帝時,西域的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佛教逐步在社會傳播開來
③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不斷內遷
④避免了與西方軍事對抗組卷:21引用:2難度:0.7 -
5.唐《元和郡縣圖志?河南道一》記載:“公家漕運,私行商旅,舶航相繼。隋氏作之雖勞,后代實受其利。”這段文字評價的是( ?。?/h2>
組卷:46引用:9難度:0.7 -
6.我國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分布狀況不斷變化(如圖),下面哪一項與人口分布變化密切相關( ?。?br />
組卷:19引用:4難度:0.8 -
7.如圖兩幅繪畫作品的主題是( ?。?br />
組卷:65引用:4難度:0.5 -
8.中國自古以來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下表反映了我國古代國家治理的趨勢是( ?。?br />
朝代 秦朝 西漢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頒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節(jié)度使權力 廢丞相,設內閣 設軍機處 組卷:455引用:42難度:0.4
二、綜合題(共40分)本部分共4道題,共40分。請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山西大同北魏墓葬壁畫《夫婦并坐圖》(435年)男女皆著窄袖交領袍衫,典型少數(shù)民族服飾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圖》,北魏帝王、貴族出行,男女皆著漢人服飾
材料二 下圖是陜西乾縣出土的唐朝三彩騎馬女俑。騎馬的女俑頭戴胡帽,身著窄袖緊身大翻領胡服,英姿勃發(fā)。唐朝婦女在服飾方面盛行胡裝,偏愛戎裝,不僅審美獨特,突出個性,而且敢于大膽嘗試。這一切都與唐朝婦女較高的社會地位密不可分。唐朝的國力強盛,統(tǒng)治者有著充分的自信和力量,因此對人身的禁錮有所放松。
——摘編自萬曉《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唐三彩賞析》(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唐朝婦女著裝所體現(xiàn)的時代特征。
材料三 16世紀的英國在人文主義思潮浸潤下,服飾受到空前關注。中世紀那種把人的形體層層掩蓋的服裝黯然失色,人們開始通過服裝表現(xiàn)人體的形體美、曲線美。擺脫了教會掩蓋形體美的著裝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人們還從神的陰影中走出,表現(xiàn)人的高貴與尊嚴。服裝穿著不僅符合人的體形,而且根據(jù)人的各種需求對人體進行包裝。
——摘編自宋瑞芝《西方文化史》(3)依據(jù)材料三,概況16世紀英國服飾發(fā)展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組卷:9引用:2難度:0.7 -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①石磨盤、石磨杵
②克盂、克晷
③清凈化城塔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出土,距今約1萬年。在東胡林遺址發(fā)掘出土石磨盤、石磨杵及炭化粟。 北京房山西周燕都遺址出土,器物內壁鑄刻的銘文記載了周王封給召公土地,命克代他去燕為侯等內容。 乾隆時,六世班禪拒絕了英國殖民者與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聯(lián)系的要求,明確表示西藏的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為紀念他的功績,乾隆皇帝下令在北京修建了清凈化城塔。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原始農業(yè)的產生:
清朝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
材料二①京師同文館 ②北大紅樓 ③陳獨秀故居 1862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 位于東城區(qū)五四大街,是宣傳民主、科學的重要場所。 位于東城區(qū)箭桿胡同。 ④北京強學會舊址 ⑤恭王府 ⑥京師大學堂舊址 1895年8月,由康有為發(fā)起組織的強學會在北京成立。 位于什剎海西北角的前海西街。是恭親王奕?的宅邸。 位于東城區(qū)三眼井胡同南側。創(chuàng)辦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從示意圖A、B、C三個主題中任選一項,說出其歷史意義。
材料三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代號0038部隊)在北京西郊成立。由于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很多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不得不擱置。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家經濟實力穩(wěn)步提升,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198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批準了旨在推動高新技術發(fā)展的“863計劃”,同時決定撥出40億元直接用于發(fā)展航天事業(yè)。1992年,在“863計劃”的基礎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載人工程第一步任務大約使用資金200億元,這樣的投入在改革開放前是無法想像的。
——摘編自新華網(wǎng)(3)材料三指出“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家經濟實力穩(wěn)步提升”,結合所學,說出我國的改革開放始于哪一次會議?寫出改革開放后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組卷:8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