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伍佑中學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8/6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9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3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新詩是中國詩歌的現(xiàn)代形態(tài),幾千年的中國古典詩歌到了現(xiàn)代發(fā)生了巨變,所以“變”是新詩的根本。對新詩的“新”的誤讀,造成了新詩百年發(fā)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學中充當先鋒和旗幟的新詩至今還處在現(xiàn)代文學的邊緣,還在大多數(shù)國人的藝術(shù)鑒賞視野之外。在一些論者那里,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形式、隨意涂鴉、自由放任的藝術(shù)。
          其實,“變”中還有一個“?!钡膯栴}?!白儭本褪恰俺!保沂且环N永恒的“?!?。中國新詩的繁榮程度取決于它對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精神的適應(yīng)程度,新詩的“變”又和中國詩歌的“?!甭?lián)系在一起。詩既然是詩,就有它的一些“常態(tài)”的美學元素。無論怎么變,這些“?!笨偸谴嬖诘?,它是新詩之為詩的資格證書。重新認領(lǐng)這些“?!?,是當下新詩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國詩歌的“?!眮碓从谟滞庠谟诠诺湓姼瑁钴S于又隱形于現(xiàn)代詩歌當中。也就是說,“?!辈皇窃婓w,不是古典詩歌本身,“?!笔窃姼杈瘢菍徝谰?。
          在詩歌精神上,中國詩歌從來崇尚家國為上。氣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頓挫的杜甫,雖然他們的藝術(shù)個性相距甚遠,但是他們的詩詞總是以家國為本位的。他們對個人命運的詠嘆和同情,常常是和對家國的興衰的關(guān)注聯(lián)系在一起的?!皣也恍以娂倚?,賦到滄桑句便工”。是古詩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他走出世界以觀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觀照人生。沒有“走出”,沒有審美距離,就沒有詩美體驗,也就沒有詩。但這是創(chuàng)作狀態(tài)。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中國不被看重,中國詩歌的評價標準從來講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詩”,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為大手筆。這是中國詩歌的一種“?!?。
          新詩可以不都寫現(xiàn)代格律詩。但是,中國古典詩歌是格律詩傳統(tǒng),而格律詩的要義就是詩對形式和音樂性的尋求。注重聽覺,注重吟誦,因而注重格律,這是中國古詩的“常”。用心從詩質(zhì)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性,用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性,這是中國詩歌為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許多新詩人對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創(chuàng)作中加強了音樂性,聞一多說,這是徐詩“一個絕大的進步”。從“感情泛濫”到“情感羈勒”,說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沒有形式感和音樂感的人絕對稱不上是詩人。
          中國詩歌在傳播上也有“常”。在詩歌創(chuàng)作尋言的時候,總是盡量用最淺顯的語言來構(gòu)成詩的言說方式?!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諸如此類的詩章在我們民族中流傳千年,和言說方式非常有關(guān)。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這是新詩必須注意的我們民族詩歌之“?!薄?br />      新詩,新其形式需是詩。新詩在“變”中就有時時回望“故鄉(xiāng)”的必要。在“變”中繼承“?!笔欠浅V匾?。
    (呂進《新詩的“變”與“?!薄罚?/bdo>      材料二:
          詩是大眾化還是小眾化,從新詩誕生起,就一直在爭論中。其中,爭論的一個焦點是平民化還是貴族化。
          對同一位詩人來說,大眾化傾向和小眾化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靜夜思》,也有《蜀道難》:老杜有“三吏”“三別”,也有《北征》。推出大眾化的《死水》的聞一多,也出版過小眾化的《紅燭》:寫過小眾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寫過大眾化的《元日祝?!贰k鼥V詩似乎是小眾的,但是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之類的名句卻得到廣泛流傳。當然,一位詩人總有他的主要審美傾向。另外,在一些詩人那里,主要審美傾向還會發(fā)生變化。
          詩終究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因此大眾化和小眾化傾向還與詩的外在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當生存關(guān)懷成為詩的基本關(guān)懷的時候,例如發(fā)生戰(zhàn)爭、革命、災(zāi)難的年代,大眾化的詩就會多一些。當生命關(guān)懷成為詩的基本關(guān)懷的時候,例如和平、和諧、安定的年代,小眾化的詩就會多一些。
          大眾化和小眾化的詩都各有其美學價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們中的任何一個。但是,藝術(shù)總是有媒介化傾向,詩終究以廣泛傳播為旨歸。大眾傳播有兩個向度:空間與時間。不僅“傳之四?!钡目臻g普及,“流芳千古”的時間普及也是大眾化的表現(xiàn)。李賀、李商隱生前少知音,但他們的詩歌幾千年持續(xù)流傳,成為文化傳統(tǒng)的一部分。詩歌的這種隔世效應(yīng)也是一種常見的大眾化現(xiàn)象。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大眾化程度最高的詩歌時代,只要是中國人,大多能背出幾首佳作。唐詩宋詞成了中國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適倡導(dǎo)新詩時,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領(lǐng)軍的新樂府。“但傷民病痛”的白居易推進了杜甫開辟的現(xiàn)實主義,“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從《賦得古原草送別》到《長恨歌》,再到貶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確的大眾化藝術(shù)追求,他的不少詩篇也最大限度地產(chǎn)生了大眾化效應(yīng)。白居易的詩廣布民間,傳入深宮,當時凡鄉(xiāng)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處題有白詩,有些歌伎因能誦《長恨歌》而“增價”。元稹為《白氏長慶集》寫的序言里有這樣的敘述:“禁省、觀寺、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毙聵犯每谡Z,但徒有樂府之名,實際和音樂沒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詞卻充分運用音樂作為傳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樂伎合作,使詞插上音樂的翅膀。葉夢得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新詩擁有唐詩宋詞時代沒有的現(xiàn)代傳播手段,像詩的網(wǎng)絡(luò)生存,就是古人遠遠不具備的條件。但是,新詩實際上很小眾。和唐詩宋詞相比,新詩的大眾化存在諸多困難。一、年輕的新詩不成熟,甚至迄今沒有形成公認的審美標準,詩人難寫,讀者難記,沒有像唐詩宋詞那樣化為民族文化傳統(tǒng),至今游離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文化生活之外;二、新詩的發(fā)生更多地取法外國,不來自民間,不來自傳統(tǒng),也不來自音樂,主要借助默讀,與朗誦尤其與音樂的脫節(jié)成為傳播的大難題,把聲音還給詩歌乃當務(wù)之急;三、和白居易的“為時而著”“為事而作”不一樣,當下有些詩人信服“私語化”傾向,使得公眾遠離詩歌。高爾基有句話還是有道理的:“詩人是世界的回聲,而不僅僅是自己靈魂的保姆?!?br />      無論是小眾還是大眾,新詩都需不斷繼承創(chuàng)新,在多樣化格局中努力爭取傳播的大眾化效應(yīng)。
    (呂進《詩歌的大眾與小眾》)(1)下列關(guān)于中國詩歌的“?!钡睦斫猓_的一項是
     

    A.中國詩歌在精神上從來崇尚家國為上,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為大手筆。
    B.新詩無論怎么變,“?!倍际谴嬖诘?,它是新詩之為詩的資格證書,所以新詩有的時候要在“變”中繼承“常”。
    C.在傳播上,盡量用最清晰的語言來構(gòu)成詩的言說方式,并且要注重聽覺,注重吟誦。
    D.中國詩歌的“常”來源于又隱形于古典詩歌,活躍于又外在于現(xiàn)代詩歌當中。
    (2)下列對這兩則材料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的詩人生前知音少,如李賀、李商隱等,但不影響其詩作因隔世效應(yīng)成為文化傳統(tǒng)的一部分,即大眾化。
    B.只要是中國人,都能背出幾首唐詩宋詞,因為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大眾化程度最高的詩歌時代。
    C.中國詩歌一直講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詩”為評價標準,而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中國不被看重。
    D.中國詩歌為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是,用心從詩質(zhì)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性,用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性。
    (3)根據(jù)材料二的觀點,下面的詩句不屬于大眾化的一項是
     

    A.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B.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ò拙右住杜眯小罚?br />D.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ɡ畎住妒竦离y》)
    (4)材料二第五段例舉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的實踐有什么作用?

    組卷:2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靜靜的產(chǎn)院
    茹志鵑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杜書記說要組織一個產(chǎn)院,撥給了三間房子。譚嬸嬸在這房子里,自己做了一張辦公桌,弄來了一張高腳產(chǎn)床,發(fā)展了五個床位。這三間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間房子了,這是一所幽靜整潔的產(chǎn)院。
          如今村里張大嫂的二丫頭荷妹,已在城里培訓(xùn)畢業(yè),剛派到產(chǎn)院里工作。此刻,譚嬸嬸正帶荷妹參觀產(chǎn)院:有橡皮手套,各種針藥,補血的,止痛的,止血的,還有幾針麻醉針劑,每一樣?xùn)|西,都標明著產(chǎn)院發(fā)展的各個階段。
          “嬸嬸,我們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問。
          “二丫頭,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醫(yī)院比。”譚嬸嬸有些生氣了,話也加重了分量?!皨饗?,我們自己可以做土造自來水,人家托兒所都用自來水洗手了,我們產(chǎn)院里更需要這個。我看過了,并不遠,只要墻上打一個洞……”
          “荷妹,你剛來,還是看看再說吧!”譚嬸嬸心里有點不高興。
          可是第二天,譚嬸嬸回到產(chǎn)院,還沒跨進屋子,就愣住了。辦公室那雪白的墻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個洞,荷妹在洞邊接竹管,一見譚嬸嬸回來,她立即歡呼起來:“譚嬸嬸快來看自來水!”
          “自來水?對,自來水……”譚嬸嬸扶起一張凳子坐下,她覺得向她涌來的東西太多,她累極了。
          荷妹突擊了半天,料想嬸嬸見了一定會又驚又喜。她拭著汗,等了半天,嬸嬸卻一聲不響。她迷惘了。
          荷妹收斂起笑容,認真地說道,“嬸嬸,鄉(xiāng)下不是永遠都是鄉(xiāng)下,我們現(xiàn)在可以做到有自來水不去做,這可不是光榮,這是落后……”
          “是?。 弊T嬸嬸答應(yīng)著,心里猛地動了一下,這些話好熟??!自己曾經(jīng)說過的,三年前頭,推廣新法接生的時候,自己對許多人說過“又衛(wèi)生,又科學”,對婦女說,對婦女的男人說,對婆婆說,對媽媽說,現(xiàn)在……譚嬸嬸看看剛做起來的自來水管,荷妹帶來的氧氣瓶,白色的護士帽,還有荷妹那對亮晶晶的眼睛……
          仿佛有一股風暴席卷而來,它們氣勢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天,驟然間陰了下來,樹枝在空中亂舞。恰好這時竹管已接到井邊,荷妹歡呼起來,阿玲她們也拍起了巴掌,譚嬸嬸竭力想在這時候也找一點事來忙一忙,跑一跑,以證明自己在這里的作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來。真奇怪,平常匆匆而過的時間,今天卻拉得那么長,那么長……
          “譚嬸嬸,彩弟要生了!”下午,一個男人氣喘喘地扶著一個快臨盆的產(chǎn)婦走來,
          譚嬸嬸跳起來,立刻渾身來了力氣,手腳也利落了,荷妹也立即丟下那些竹管跑來幫忙。彩弟迅速地被安排上了產(chǎn)床,產(chǎn)院里,一切都恢復(fù)了正常。
          譚嬸嬸像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戰(zhàn)士,有把握地守衛(wèi)在被保護人的旁邊。她像一個正正式式的特種兵,在自己的戰(zhàn)斗崗位上,守候那喜悅而又緊張的一刻?,F(xiàn)在,譚嬸嬸面對這一切,無論自來水管也好,荷妹那熟練準確的動作也好,心里很安然。彩弟夫妻倆,使她記起了自己過去的光榮,她在新法接生上做過的種種努力。
          忽然,彩弟打了一個呵欠,迷迷糊糊地要睡了。
          無論是老法、新法接生,都知道,產(chǎn)婦打呵欠要睡,這是一個十分頭痛的現(xiàn)象,嬰兒需要很快用鉗子鉗出來,不然嬰兒會悶死,產(chǎn)婦也會有生命的威脅。
          風拼命地搖撼著樹枝,電燈光一動不動,更耀眼地照著雪白的產(chǎn)床,照著沉沉欲睡的彩弟。手術(shù)是個小手術(shù),只需要十多分鐘,可是,譚嬸嬸不會。她飛似地向隊部辦公室奔去,風掀著她的衣裳,在她耳畔嗚嗚地叫。去給醫(yī)院打電話,這不是第一次,可是今天,譚嬸嬸心里刮起了大風。
          電燈、電燈下面雪白的產(chǎn)床,床上躺著產(chǎn)婦,一切都如理想中那樣,可是她,她只能跑來打電話,前年是這樣,去年也是這樣,如今有了電燈,有了汽車,有了拖拉機,可她還是這樣跑來打電話,眼看著救護車把產(chǎn)婦從雪亮的燈光下接走,而產(chǎn)婦需要的,只是一次十幾分鐘的手術(shù),只要拿起剪刀和鉗子。譚嬸嬸第一次感覺到,給醫(yī)院打電話,竟是一件這樣難受的事。奇怪的是,自己在這以前,打過多少次這樣的電話,竟然會那么心安理得。
          “荷妹!”譚嬸嬸站住了腳,清楚地記起來了,當自己跑來打電話的時候,荷妹那張年輕的臉上,確確實實是十分鎮(zhèn)靜,并沒有跑來打電話。產(chǎn)院有了自己的醫(yī)生,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荷妹這一個年輕的醫(yī)生,仿佛是在剛才那一霎間,才來到產(chǎn)院,才進入譚嬸嬸的心里。
          風用一種巨大的、看不見的力量,在后推著她,擁著她,迫使她好像是腳不沾地地在向前走。
          譚嬸嬸回到產(chǎn)院,荷妹正在穿一件消過毒的隔離衣,神情稍稍有些緊張,但并不慌亂。
          “嬸嬸,我看不能等了。”荷妹急促地說道,
          “快吧,孩子!”譚嬸嬸聲音里帶著無限的溫存。
          “荷妹,讓我來學學吧!”
          譚嬸嬸扭開自來水,又仔細地洗了手消過毒,走到產(chǎn)床邊。
          一切都如理想中一樣??耧L開始畏縮退卻了,夜,又恢復(fù)了她恬靜的常態(tài)。馬蹄鐘上的時針已指向午夜十二點,這個靜悄悄的產(chǎn)院,正走向明天——明天啊,將是一個多么燦爛、從古未有的明天!
    (選自茹志娟《靜靜的產(chǎn)院》,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荷妹在洞邊接竹管,一見譚嬸嬸回來,“立即歡呼起來:‘譚嬸嬸快來看自來水!’”這兩句表現(xiàn)了荷妹喜悅的心情。
    B.“仿佛有一股風暴席卷而來,它們氣勢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寫出了天氣真實的變化,渲染了人物的心理。
    C.“譚嬸嬸扭開自來水,又仔細地洗了手消過毒,走到產(chǎn)床邊”這個舉動表明譚嬸嬸的心里已經(jīng)對新事物開始接受。
    D.“正走向明天——明天啊,將是一個多么燦爛、從古未有的明天!”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荷妹是年輕一代的產(chǎn)科醫(yī)生,致力改變:譚嬸嬸卻滿足現(xiàn)狀: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對譚嬸嬸的批判。
    B.小說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一天一夜中,人物的言談、動作、心理等描寫詳略得當,重點寫了譚嬸嬸的心理變化。
    C.出色的細節(jié)描寫是小說的顯著特色,譚嬸嬸的心理變化與荷妹的思想作風都是通過一連串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的。
    D.小說在構(gòu)思上沒有設(shè)置激烈的矛盾,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來表現(xiàn)時代潮流對人思想的影響。
    (3)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風”有何作用?
    (4)小說標題“靜靜的產(chǎn)院”有何意蘊?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

    組卷:15引用:10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節(jié)選自《師說》)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尋登進士第。
          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wù)調(diào)授四門博士,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wù)。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
           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執(zhí)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逾歲,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
          風翔法門寺有護國真身塔,塔內(nèi)有釋迦文佛指骨一節(jié),其書本傳法,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宮人三十人,持香花赴臨皋驛迎佛骨。自光順門入大內(nèi),留禁中三日,乃送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廢業(yè)破產(chǎn)、燒頂灼臂而求供養(yǎng)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諫之。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于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于祿仕。后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nèi)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長慶四年十二月卒,時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曰文。
    (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wù)/
    B.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wù)/
    C.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wù)/
    D.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wù)/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古書沒有標點,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的短暫的停頓為讀。
    B.六藝文中指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C.中使,宮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D.謚,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年幼喪父,寄養(yǎng)在堂兄家中。韓愈自認為是孤兒,從小就刻苦學習儒家經(jīng)典,不需要別人獎勵督促。
    B.韓愈曾作《進學解》,宰相看了這篇文章后同情他,認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考功郎中等官職。
    C.韓愈性情寬宏通達,和別人交往,不因別人處境的好與壞而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他和孟郊、張籍的友情便是典型的例子。
    D.韓愈頗能獎掖鼓勵后輩,而且總是把振興名教和弘獎仁義作為自己的職責。他死時五十七歲,朝廷追贈他禮部尚書的官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②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
    (5)韓愈為什么上書反對“迎佛骨”?請簡要說明。

    組卷:2引用:4難度:0.5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題。
    登西山望狹石湖
    白居易
    菱歌清唱棹舟回,樹里南湖似鑒開。
    平障煙浮低落日,出溪路細長新苔。
    居民地僻常無事,太守官閑好獨來。
    猶憶長安論詩句,至今惆悵獨書臺
    【注】①白居易于長慶三年因避黨爭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屬地海寧尋訪恩師故居,作此詩。②太守,此處是詩人的自稱。③書臺,即顧況讀書臺。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句中“南湖似鑒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出南湖平靜清澈的特點。
    B.三、四兩句通過視角遠近、高低的變換,立體式地呈現(xiàn)了西山明凈闊大的景象。
    C.最后兩句詩人回憶與顧況在長安談?wù)撛姼璧那樾?,表達對恩師的深切懷念之情。
    D.全詩用語平易曉暢,音韻優(yōu)美和諧,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白居易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
    (2)詩歌頸聯(lián)中的“閑”意蘊豐富,請談?wù)勀愕睦斫狻?/h2>

    組卷:58引用:11難度:0.7

四、整本書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10分)

  • 11.常常聽人說,“熟人好辦事”。請指出《鄉(xiāng)土中國》來簡析這條俗語背后的原理,并試著指出這種文化意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良影響。

    組卷:6引用:4難度:0.7

五、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對學習的認識有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在《勸學》里提出了一系列關(guān)于學習問題的樸素觀點;后來,唐代的韓愈又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在《師說》里表達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看法。此后,人們關(guān)于學習的認知,也在不斷地豐富和變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今天的學習又呈現(xiàn)了新的特點,也遇到了新的問題。
    ??請你聯(lián)系現(xiàn)實,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或感悟,以“‘勸學’新說”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