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四中順義區(qū)分校高三(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9/28 5:0:1
一.本部分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
-
1.“正是黃河和長江這兩條橫貫中華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比鐖D“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分區(qū)示意圖”中,中原和江浙兩大文化區(qū)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區(qū)有( ?。?/h2>
A.龍山、半坡 B.紅山、河姆渡 C.仰韶、良渚 D.陶寺、大汶口 組卷:11引用:7難度:0.6 -
2.先秦時期是古代中國民族精神構建的時代,“天下一家”的觀念已經出現。周朝統治者將各地區(qū)、各部族的人們廣泛地聯絡起來,使人們有了統一的“網絡系統”進行交流。這個“網絡系統”包括( ?。?br />①禪讓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縣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29引用:8難度:0.8 -
3.20世紀后期,在湖北、湖南、甘肅等地發(fā)現了大量秦代的竹簡,其中有政令、公文往來、司法文書、吏員簿,還有物資登記、轉運、賦稅、徭役、軍爵、任用官吏等文書。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證秦代( ?。?/h2>
A.法律制度細密嚴苛 B.基層治理行之有效 C.行政制度比較系統 D.社會控制較為嚴密 組卷:8引用:3難度:0.6 -
4.史料是認識歷史的橋梁和紐帶。下列史料可以證明( )
① 在今土庫曼斯坦境內屬于公元前4世紀的居民點遺址中,發(fā)現有葡萄籽核。 ② 《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蒲陶酒?!保ù笸饑赘E師城,即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 A.公元前4世紀中亞能釀造葡萄酒 B.大宛國向漢朝學習葡萄種植技術 C.西漢時期大宛國已能夠食用葡萄 D.西漢時葡萄酒釀造技術傳入中原 組卷:13引用:19難度:0.5 -
5.有學者指出:西漢在繼承制的基礎上,構處了由中央至地方較為完整的監(jiān)察系統,以下史料,可作為論據的是( )
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總領百官,上下相監(jiān)臨”
②“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紫奉詔條察州”
③“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盜賊多少,上其集簿”
④“(大夫)專常議論事。茍疑未決,則合中朝之士雜議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13難度:0.6 -
6.宋以前,印刷刊行的主要是日歷、佛經。宋初,在宋太宗的主持下,大量編印出版典籍,并著手編纂一套權威版本的經典文本。至繼任的宋真宗時,刊印了《七經義疏》,共165卷。民間刊印儒學經典的數量也大量增加。以上現象( ?。?br />①推動了活字印刷術日臻完善
②促進了儒學思想的廣泛傳播
③有利于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
④強化官營印刷業(yè)的壟斷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27難度:0.9
二.本部分共5題,共55分。
-
19.近代中國民族精神的探索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漫長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一種共同的精神品質。它集中反映民族的稟賦、個性與氣質,是該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
在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最初以“國魂”來指代“民族精神”。1899年,梁啟超《中國魂安在乎》一文將中國魂的實質視為“愛國心與自愛心”,也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尊自強的品質。這一時期,“國粹、立國精神、國族精神”等詞語也曾被用來表示“民族精神”這一概念。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新民說》,從公德、進取、權利、自由等方面論證民族精神應該包括的新民特性,希望通過培養(yǎng)具有近代國民意識的“新民”,達到“重塑國魂”的目的。1904年《江蘇》雜志上發(fā)表的《民族精神論》一文,是目前所見最早以“民族精神”為題的文章,作者將民族精神的發(fā)揮與民族的興衰相聯系,迫切盼望中國人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1912年,梁啟超提出“國性”的概念。把語言、文字、思想等代表民族文化的“國性”視為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民族精神”。嚴復強調忠孝節(jié)義“實為國民之特性”,為立國精神之所恃。其主張被企圖復辟帝制的當政者所利用,導致了人們對傳統文化中腐朽思想與愚昧觀念的猛烈批判。陳獨秀、胡適等知識分子從西方文化中尋找新的思想資源,民主、科學、自由成為中國近代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精神也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知識界提出民族復興的本質是民族文化的復興,復興民族文化與發(fā)揚民族精神密不可分,論證中華民族不畏強敵的抵抗精神和熱愛和平的根本特性,并將發(fā)揚民族精神直接與動員民眾抗戰(zhàn)熱情的歷史使命相聯系,使民族精神對于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得到社會普遍認同,使抗戰(zhàn)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真正實現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中華民族的觀念得以在民眾中牢固樹立起來。
--摘編自唐海濤《近代中國對民族精神的探索》根據材料,請對近代中國民族精神的探索歷程進行解讀。組卷:8難度:0.3 -
20.持續(xù)推進反貧困之戰(zhàn)
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持續(xù)推進反貧困之戰(zhàn),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逐漸擺脫了貧困。2012年黨中央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時,中國還剩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珖鞯亻_展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的幫扶。
--摘編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偉大實踐--寫在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之際》(2021-2-26)材料二 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瓏冶M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預算以及它們的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修訂)材料三 上級國家機關……從財政、金融、物資、技術和人才等方面,幫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發(fā)展經濟、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事業(yè)。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2001年修訂)(1)1949-2012年,我國政府采取了諸多措施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簡述其中三項有效促進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措施。
(2)結合材料及所學,分析至2020年底中國實現全部人口擺脫貧困的政治條件。組卷:25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