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4課 大學之道》2021年同步練習卷(9)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107引用:16難度:0.9 -
2.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項是( ?。?/h2>
組卷:57引用:9難度:0.7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br />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④先正其心
⑤先誠其意
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戰(zhàn)組卷:138引用:17難度:0.7
三、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禮樂文化的傳承載體,除了社會習俗,禮器文物之外,主要是“三禮”經(jīng)籍。涉及“三禮”的經(jīng)籍有古文經(jīng)學,今文經(jīng)學,文本真?zhèn)?、?jīng)師家法、傳承譜系等。而極為復雜的經(jīng)學問題,更增添了解經(jīng)的難度。尤其自清末民初始,中國封建專制制度 _____,儒學花果飄零,“( )”。當時救國成燃眉之急,時人為救國危,對禮教大加撻伐。“五四”新文化運動,更將批判的鋒芒直指封建禮教,_____,因而_____實現(xiàn)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諸位知名學者,亦不得不在推行“儒家倫理”的同時,特別聲明首先要排除其封建意識形態(tài)??梢?,禮是否曾因作為封建傳統(tǒng)阻礙中國文化健康發(fā)展,就完全喪失了現(xiàn)代轉化的文化生機,仍然是當代禮學研究無法繞過思維屏障。于是,對禮學的平心靜氣的研究,也就難上加難了。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土崩瓦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倡辦 B.土崩瓦解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倡言 C.分崩離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倡言 D.分崩離析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倡辦
A.禮樂傳統(tǒng)在相當廣泛的社會層面上被等同于封建糟粕
B.在相當廣泛的社會層面上,禮樂傳統(tǒng)被等同于封建糟粕
C.以致在相當廣泛的社會層面上,禮樂傳統(tǒng)被等同于封建糟粕
D.況且禮樂傳統(tǒng)在相當廣泛的社會層面上被等同于封建糟粕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禮是否因曾作為封建傳統(tǒng)阻礙中國文化健康發(fā)展,就完全喪失了現(xiàn)代轉化的文化生機,仍然是當代禮學研究無法繞過的思維屏障。
B.禮是否曾因作為封建傳統(tǒng)阻礙中國文化健康發(fā)展,就完全喪失了現(xiàn)代轉化的文化生機,仍然是當代禮學研究無法繞過的思維屏障。
C.禮是否因曾作為封建傳統(tǒng)阻礙中國文化健康發(fā)展,就完全喪失了現(xiàn)代轉化的文化生機,仍然是當代禮學研究無法繞過思維屏障。
D.禮是否因曾作為封建傳統(tǒng)阻礙中國文化健康發(fā)展,才完全喪失了現(xiàn)代轉化的文化生機,仍然是當代禮學研究無法繞過的思維屏障。組卷:9引用:6難度:0.7
四、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①;其樂心感者,其聲啴②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③,非致味也?!肚鍙R》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選自《禮記?樂記》,有刪改)【注】①噍以殺:噍(jiāo),急促。殺(shài),衰微。②啴(chǎn):寬舒。③食(sì)饗之禮:食禮和饗禮,古代招待賓客及宗廟祭祀之禮。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C.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干戚羽旄:干戚,盾和斧,跳武舞時所執(zhí)的道具;羽旄,雉羽和旄牛尾,跳文舞時所執(zhí)的道具。
B.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以禮、樂追求享樂,并以此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C.鄭、衛(wèi)之音: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于正統(tǒng)的雅樂,被斥為亂世之音。
D.玄酒:即水。水為玄色,即黑色。上古無酒,以水代之,所以稱祭祀用的水為玄酒。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心有哀、樂、喜、怒、敬、愛等不同感受,發(fā)出的聲音就有急、緩、散、厲、直、柔等之別。
B.聲的產(chǎn)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變動,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變動是外界事物影響的結果。
C.桑間濮上之音屬于亡國之音,它反映了國家政治混亂、百姓不受約束、統(tǒng)治者自私自利。
D.審聲才能知音,審音才能知樂,審樂才能懂得政事,因此審聲就能懂得政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②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5)文中是怎樣具體論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的?論述這個道理的目的何在?組卷:20引用:15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