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交大附中第二分校高一(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0/3 15:0:2
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40題,60分)
-
1.目前,中國境內已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有1萬多處,且分布廣泛,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fā)展基礎。研究這些文化遺存的主要依據是( ?。?/h2>
A.史書記載 B.神話傳說 C.考古發(fā)掘 D.學術論著 組卷:7引用:17難度:0.8 -
2.如圖為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觀察此圖,你能獲得的歷史信息是( ?。?br />
A.遺址分布星羅棋布 B.社會貧富分化嚴重 C.部落聯盟戰(zhàn)爭頻繁 D.早期國家開始出現 組卷:14引用:13難度:0.6 -
3.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與北方的龍山文化都呈現出向更高社會階段發(fā)展的跡象,這主要表現在( ?。?/h2>
A.公共墓地出現 B.農業(yè)的產生 C.貧富分化加劇 D.文字的使用 組卷:238引用:28難度:0.6 -
4.關于夏朝,先秦文獻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者們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實踐,以探索“夏墟”的存在。這反映了( ?。?/h2>
A.先秦文獻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關鍵性 C.考古發(fā)掘的重要性 D.文獻與實物互補的必要性 組卷:48引用:34難度:0.7 -
5.如圖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克罍,其銘文大意為周王說: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來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滿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該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h2>
A.禪讓制 B.分封制 C.禮樂制 D.郡縣制 組卷:49引用:45難度:0.9 -
6.如圖是“西周世系表”,從周武王開始經歷了11代12位王的統治。其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h2>
A.禪讓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皇帝制 組卷:45引用:4難度:0.5 -
7.今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陜西長安張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處出土了一批具有長江中下游風格的西周青銅器。這說明西周時期( ?。?/h2>
A.中原文化向周邊傳播 B.各諸侯國維護周禮 C.宗法制度分崩離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組卷:411難度:0.7 -
8.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輝縣琉璃閣發(fā)掘了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這反映了( ?。?/h2>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潰 C.等級制度的顛覆 D.禮樂制度的破壞 組卷:460引用:103難度:0.9 -
9.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國字山發(fā)現了戰(zhàn)國中期的大型墓葬。該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時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與中原墓葬有相似之處。此考古發(fā)現( ?。?/h2>
A.印證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 C.證明中原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 D.說明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已經建立 組卷:276引用:71難度:0.6 -
10.戰(zhàn)國時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銅冰鑒缶,鑒用來盛冰,缶用來盛食物?!吨芏Y》記載,肉食珍饈與酒水都要用冰鑒保存,祭祀時也要使用冰鑒。冰鑒缶的使用( )
A.體現了戰(zhàn)國時期嚴格的宗法制度 B.說明青銅鑄造工藝開始成熟 C.展示出貴族的日常禮儀規(guī)范 D.標志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 組卷:92引用:41難度:0.5 -
11.考古材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br />
材料 結論 A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出土商朝的青銅器 商朝的統治范圍到達內蒙古地區(qū) B 山西晉國都邑遺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鐵器殘片 春秋早期已經使用鐵器 C 湖北大冶銅礦冶遺址出土東周時代的陶片 大冶銅礦的開采時間不早于東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鐵鏃(箭頭) 秦朝軍隊主要使用鐵制兵器 A.A B.B C.C D.D 組卷:76引用:19難度:0.5 -
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思想文化日益活躍,其中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的思想流派是( ?。?/h2>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組卷:17難度:0.5 -
13.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戰(zhàn)國國家走向統一的時代,講求“耕戰(zhàn)”,富國強兵,“滿足”秦實現統一的理論是( ?。?/h2>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組卷:336引用:80難度:0.6 -
14.有學者認為,《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是供學習為吏者使用的識字課本。其末尾附錄的兩條魏律(頒布于公元前252年)規(guī)定:商賈和經營客店者“勿令為戶”,不分給他們田地、房屋;派其從軍,殺牛犒賞全軍時,不給他們肉吃。由此可見( )
A.魏律成為秦吏準繩 B.強制耕戰(zhàn)成效顯著 C.秦國實行以吏為師 D.抑商思想影響漸廣 組卷:11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
43.國家治理因時而變
材料一:漢初,經濟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訓使統治者認識到“為富安天下”,只有與民休息、盡快恢復社會經濟,才是興邦的根本出路。漢高祖即位之初,“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文帝時“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景帝時“三十而稅一也”。文景之時,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獄者務先寬”。
——摘編自馬衛(wèi)東《中國古代三大治世的歷史成因》(1)依據材料,概括漢初統治政策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帶來的影響。
材料二: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諸侯王在封地之內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給予名號。劃分全國為十三州,每州設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監(jiān)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祿的高官乃至諸侯王。采用逐步將外廷權力轉移至內廷的方法,一切文書、奏章、政令一概由內廷官吏執(zhí)掌。設置太學,學生學業(yè)完畢后,即派往各政府機構任事。在全國各地設鹽官38處,鐵官48處,均統歸大司農管轄,直屬中央政府。
——摘編自《試論漢武帝的治國為政之道》?(2)依據材料概括漢武帝國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結合所學分析這些措施的意義。組卷:1難度:0.5 -
44.漢唐氣象
材料一:西周以鎬京(西安)為首都,成周(洛邑)為陪都……后代凡是都長安的政權,多以洛陽為陪都,凡都洛陽的政權,常以長安為陪都,漢唐即是。
——鄒逸麟《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1)閱讀圖文材料,并結合所學,解釋為什么長安和洛陽被選為都城。
材料二:有學者認為,中古時代(指秦漢至隋唐時期),中國經歷了巨大變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經過七八百年的過程,原有“漢人”的中國人口,在接納無數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個新的龐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時發(fā)生文化重整:這個民族認同于一個文化傳統,卻又呈現多元性。
(2)結合所學,闡釋“秦漢至隋唐是中國民族和文化重整時期”這一觀點。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