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江蘇省泰州中學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
-
1.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魯迅曾區(qū)分兩種讀書方法:一種是“看非看不可的書籍”,那必須 :一種是“消閑的讀書--隨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體味到讀書的樂趣。至于獲益,則實在組卷:34引用:7難度:0.8 -
2.下列對聯中歌詠的人物依次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br />①望重南陽,想當年羽扇綸巾,忠貞扶季漢;澤周西蜀,愛此地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
②一畫本天開,破上古洪荒草昧,無須繩更結;六書隨世換,供后人摹寫英雄,未免筆難投。
③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只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組卷:34引用:7難度:0.7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br />金山和焦山本來都是江中的島嶼,如今金山與北固山一樣和陸地相連了____。
①這里的好處是靜中寓動,幽深中見雄偉
②山巔的鄭板橋讀書處--別峰庵也是游人流連的地方
③朝暾月色,斷崖石壁,以及曉風濤聲,都曾博得古人贊美
④焦山在江中,面對象山,背負大江,漫山修竹,終年常青
⑤而今吾人登臨此山,望滔滔大江東去,巨輪漁艇往來,則又有一番意境
⑥而山寺中的明代木結構建筑與石坊,山間的摩崖石刻,更為此山生色不少組卷:32難度:0.7
七、實用類文本閱讀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他身處這個世界,但不屬于它”
宋宇 在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百年誕辰之際,譯林出版社出齊了他現有的四部作品。作家之子兼塞林格基金會負責人馬特?塞林格先生第一次來到中國,造訪了五座城市。
塞林格后半生竭盡全力地求取清靜,反而每每事與愿違。1951年,他因《麥田里的守望者》出版而聲名鵲起。1953年,迷人的短篇小說集《九故事》面世,他搬離家鄉(xiāng)紐約,前往東北部新罕布什爾州的山區(qū)隱居。從34歲到91歲,他都定居在小鎮(zhèn)科尼什。
對于自己的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塞林格是極為抵觸的?!懊襟w、讀者從維基百科或傳記里讀到的,離真實的塞林格非常遙遠?!瘪R特從今年起開始向公眾回憶父親,他不喜歡做父親的代言人,但必須如此,“真正了解他的人,包含我在內,可能只有三四個”。塞林格經常說:“所有你們想知道的關于我的事情,都在我的作品里。”
馬特親眼見到塞林格逃避名利和紛擾。“我相信其實他只享受了一天,但是他完全看透了出名這件事的本質,他甚至后悔自己有24小時感覺自己成了名人。雖然如此,他還是一直掙扎自己應不應該或要不要繼續(xù)發(fā)表?!彼貞浀馈H指駨?965年后就不再發(fā)表作品,1980年后再也不接受采訪。他一度想再出版一本書,終究沒了下文。
“塞林格認為作家與讀者的關系非常神圣而偉大。他覺得,如果能以匿名形式發(fā)表,如果能隱居在不公開的環(huán)境里,作品秘密地發(fā)表,沒人知道他住在哪兒的話,他可能會一直發(fā)表作品?!瘪R特說,隱居中的塞林格每天都寫作五個小時,自己已經花近十年功夫整理,有些“素材”即將出版。
1974年,因散見于雜志的早期作品被疑似加州伯克利大學生自行編印成選集,塞林格憤而打破沉默,罕見地通過《紐約時報》發(fā)聲:“我從來不想出版它們,我想讓它們完完全全地自然死亡……我不是想掩藏年輕時的笨拙,只是認為它們不值得出版?!薄坝行┕适隆⑽业呢敭a被偷走了。”塞林格原計劃只說一兩分鐘,結果滔滔不絕地申訴下去,“有些人占有了它們,這是非法行為,是不正當的。設想一下,你特別喜歡一件外套,結果別人從你衣櫥里偷走了。這就是我的感覺?!薄俺霭媸菍ξ译[私的嚴重侵擾。我喜歡寫,熱愛寫,但只為我自己和我的快樂而寫。”塞林格一次又一次靠打官司維護自己的權利和隱私,但外界的好奇目光始終沒有消失。
1941年11月,從軍前夕的塞林格與瑪喬麗?希爾德通信過幾年。一封信里,他請她在即將出版的《紐約客》雜志尋找自己的新作,評價“霍爾頓系列的第一篇故事”。此前,希爾德一直在《時尚先生》和《科利爾》等雜志上閱讀他最早的短篇故事。塞林格推薦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和海明威的作品,還提及自己寫了小說《哈里?耶穌》,并夸口:“這本書絕對會撕裂這個國家的心臟……并用一個新的、更寶貴的器官替代?!?br />從戰(zhàn)場歸來后,塞林格實現了“霍爾頓”渴望的逃離和隱居。他感到被當地學校的校報記者欺騙,校報記者把這篇難得的訪談交給了更大的報紙。他在自己的農場周圍圈上柵欄,那個活潑和充滿未知的年輕人藏了起來。他遠離世界,世界似乎也逐漸遠去。
“我父親并不相信所謂現實生活,他更相信二元論的觀點,一切都是虛幻,一切都是夢境??赡苓@些夢境讓人溫暖或者快樂,但是他其實一直追求的是他心中認為的那個現實?!瘪R特相信,安靜的環(huán)境更利于塞林格探索,“他喜歡看到松樹生長的地方,看下雪的地方,下雪的過程?!辨?zhèn)民們尊重塞林格的意愿,他們?yōu)椴徽堊詠淼陌菰L者指路時,往往把他們騙去雜草叢。他們看著大作家購物、進餐、買報紙,并不驚擾他。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去世。馬特代表家人發(fā)表了聲明:
“塞林格說過,他身處這個世界,但不屬于它。他的身體離去了,但家人希望他依然與那些他熱愛的人同在,無論是宗教或歷史人物,私人朋友或小說角色。”
(選自《南方周末》2019年3月28日,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塞林格為逃避名利和紛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放棄了發(fā)表作品,甚至一度放棄寫作。
B.加州伯克利大學學生疑似未經允許編印塞林格的作品,作家對此發(fā)聲表達不滿。
C.雖然塞林格極力回避大眾的關注,維護自己的隱私,但外界的注視始終沒有中斷過。
D.出于對作家意愿的尊重,小鎮(zhèn)居民給予塞林格配合與支持,幫助作家排除外界干擾。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特?塞林格開始向公眾回憶父親,此舉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塞林格及其作品。
B.塞林格后半生有意和人群保持距離,這也導致了真正了解作家的人寥寥無幾。
C.1980年后塞林格再不接受采訪,主要是因為此前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采訪經歷。
D.1941年塞林格參軍前與希爾德的通信表明,年輕的作家對自己的作品充滿自信。
(3)“他身處這個世界,但不屬于它”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概述。組卷:8引用:8難度:0.7
八、作文(70分)
-
11.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說文解字》
土里生長的不只是莊稼,還有習俗、文化……--《鄉(xiāng)土中國》組卷:29引用:9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