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東莞市石竹實驗學校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語言沒有階級性”和“語言是工具”,一直在語言學界起著不言而喻的滲透作用,“沒有階級性”,指的是外部形式,只能成為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另一個觀念隨之產(chǎn)生——語言只是一種符號,一種形式。
語言文字既然是符號,研究它外在的形式和結構,當然沒有錯;語言文字符號既然有系統(tǒng),當然會有一部分數(shù)理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這也是一種進步;語言作為符號系統(tǒng),確實沒有階級性,是思維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這一點也不貶低它。但是,語言首先是人說的話,不是只有形式,形式是內(nèi)容決定的。語言文字的確是符號,但這種符號不是純數(shù)理符號,而是人文符號。語義是語言的內(nèi)容,只有形式,沒有內(nèi)容,不是語言。意義不是純粹客觀理性的,是包含經(jīng)驗的,意義關系呈不等距的網(wǎng)絡狀,不能抽象為完全等距的數(shù)理符號。漢語恰恰是重意義而意義又是隱形、內(nèi)化的,如果我們把意義全部抽象掉,讓其中的經(jīng)驗流失,置隱于底層的內(nèi)化意義于不顧,語言文字研究會丟掉多少信息?還能真正描寫出它的真相來嗎?漢語當然不是沒有句子結構,但是韻律常常對結構形成“挾持”狀態(tài)。韻律是漢語的血小板,沒有它,不成為正常的血液。韻律像陷阱,想躲它,一不小心就掉進去。單句里不能說的,對句里都能說,散文里不能說的,韻文里到處有。沒有形式的意合法,不具標記的內(nèi)在范疇,形成一種“文氣”,充滿了特例,漢語語感不強的外國人甚至早就遠離了傳統(tǒng)的中國人都難以體會,完全形式化的歸納。掛一漏萬,四處不適應,到處是特例。
語言文字都是負載文化的,如果我們連文化都抽象掉,把人文性拋棄,它還能是真正的漢語漢字嗎?語言文字抽象到只剩了形式,最后完全可以用數(shù)學公式來計算,它丟掉的信息恐怕會是最本質(zhì)的東西,得到的結論還能不能還原為人說的話?研究一個事物,最后驗證時已經(jīng)不再是這個事物,還談什么科學性?
把人文性排斥在語言學之外的一些觀念,已經(jīng)越來越顯性化了,變成一種價值觀,很讓人擔憂。這樣做,我們將越來越遠離語言的藝術,更會越來越失去對語言教育的話語權。這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問題,需要深度思考,需要妥善解決。
(摘編自王寧《談語言文字學的人文性》,有刪改)材料二:
解放周末(《解放日報》解放周末版記者吳越,以下簡稱“解放周末”):一種文字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說,意味著什么?
黃德寬(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人類歷史上使用的文字,既有產(chǎn)生于本土的自源文字,也有借自其他文字系統(tǒng)發(fā)展而來的借源文字。對自源文字體系而言,文字是歷史、社會、審美和民族深層心理結構的綜合,它的發(fā)明和使用,標志著一個國家和民族進入文明時代。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使用的文字系統(tǒng),都是在借鑒、移植其他文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漢字是從中華文化沃土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源文字,與中華文明的進程相伴隨,記錄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過程。漢字記載下的汗牛充棟的歷代典籍,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發(fā)展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后人正是通過文字記載才能更好地走近中華民族的歷史,了解過去。
解放周末:步入信息化時代,當人們習慣于打字之后,就容易提筆忘字。這么下去,人們以后是不是都不會寫字了?
黃德寬:技術的發(fā)展和工具的改變是時代的必然,從歷史的視角來看,信息化時代給人類帶來了很多便捷,整體利大于弊。當然,這也伴隨著對文字書寫的影響。一方面,我們要相信漢字的傳承亦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力量不可抗拒,不必過分擔憂。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我們應當有意識地加強漢字教育,有意識地適當做一些日常習慣上的改變,避免書寫功能的下降。我們不妨把書寫作為一種享受、一種審美,作為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來彌補信息化時代下少有書寫機會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確實要改進和加強語文教育,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漢字教學。不能只教漢字怎么寫,還要告訴學生這個字為什么這么寫,要兼顧漢字背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nèi)涵。教育的質(zhì)量和效果提升了,才能增進文化的傳承。
解放周末:漢字有書寫規(guī)范,但在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表達十分豐富。前幾年出現(xiàn)了“火星文”,近兩年則隨著彈幕文化的流行,出現(xiàn)大量的字母縮寫表達,比如yyds(永遠的神)、xswl(笑死我了)。這些網(wǎng)絡用語會對人們,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正常表達產(chǎn)生影響或危害嗎?
黃德寬:首先要明確,規(guī)范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公眾媒體、公眾人物、正式的公眾場合,都應該遵守國家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標準,維護語言文字的嚴肅性,不能胡亂改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語言文字的良好傳承和發(fā)展。其次,對于網(wǎng)絡上層出不窮的新表達,比如用符號、字母和漢語拼音來替代漢字,我們可以看作是一種亞文化現(xiàn)象,是獨特的虛擬世界的表達。這些流行的亞文化更新迭代非???,可能沒多久就會被自然淘汰。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維護好主流陣地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不動搖,對于網(wǎng)絡上這些突破規(guī)范的表達,我們不必將其看得太嚴重,可以持一種相對寬容的態(tài)度。
(摘編自2021年9月3日《解放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言文字符號是思維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量化。
B.語言文字符號不是形式上的純數(shù)理符號,而是有意義的人文符號。
C.漢字一經(jīng)發(fā)明和使用,就標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進入了文明時代。
D.亞文化是一種局部的、流行性的、隔離于真實世界的非主流文化。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有重視漢語中的經(jīng)驗,探究隱于漢語底層的內(nèi)化意義,才可能在語言文字研究中不丟失信息,還原出它要表達的真相。
B.排斥人文性已是語言學研究的共識,將使我們越來越遠離語言的藝術,失去對語言教育的話語權,是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C.日本的文字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個語音書寫體,由于它們來源于漢字的草書,因此日本文字是一種借源文字。
D.只要每個公民都能夠遵守國家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標準,維護語言文字的嚴肅性,語言文字的良好傳承和發(fā)展就有可能實現(xiàn)。
(3)如果記者就中國語言文字承載文化的功能請黃德寬具體來談,下列最不適合他舉例的一項是
A.古人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漢字的形體來傳道、領會或說明積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經(jīng)驗、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態(tài)等。
B.“田”在商代為狩獵之意,即所謂“田獵”,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初興的商代,畜牧業(yè)已經(jīng)極為發(fā)達了。
C.《紅樓夢》塑造的黛玉和寶釵,是兩個由古典文化熔鑄出來的藝術典型,分別代表著詩和禮兩個文化流脈。
D.“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煞葬花人?!痹凇对峄ㄒ鳌防?,我們讀出了世事無常的思想和人情如紙的現(xiàn)實。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的論證特點。
(5)怎樣通過語言文字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良好傳承?請依據(jù)以上材料簡要說明。組卷:28引用:3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煙 葉
張煒 從月亮的位置來看,天是到了午夜了。露水真盛,煙葉上濕淋淋的,像剛落過了一陣小雨。水珠掛在葉子的邊緣上,在月色里閃著亮。田野上到處都是“嚓嚓”的聲音,不知有多少割煙刀正從煙秸上劃過。
年喜割著煙,老打哈欠。有一次煙刀削下去,差點兒削了手指,他心里一驚,睡意立刻沒了。
鄰地升起一堆火,顏色很紅。他立刻覺得身上冷起來,摸摸身上的棉衣,棉衣已經(jīng)濕漉漉的了……他迎著那火走了過去。
跛子老四就坐在火邊上割煙。他原來先將煙棵齊根斬斷,再坐下來割煙葉。他的面前就放著一塊被煙汁染綠的木墊板、幾柄形狀不同的煙刀。他的身側還放了一個錄音機、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他就像沒有看見有人在旁邊蹲下來一樣。
年喜在看他割煙:一個又高又大的煙棵放到墊板上,接著被一只大手按住,另一只手伸下刀來,“哧哧”地割起來。仿佛只用了刀尖,左一撥右一撥,每片煙葉就帶著屬于它的那截煙骨掉下來了,而且頂葉、中葉和底葉各自分開,所帶的煙骨形狀也有所不同。
真好刀法。這簡直不是割煙,是熟練的醫(yī)生解剖一個什么生物。年喜對跛子老四佩服極了。
“四叔,該歇歇了?!蹦晗矁墒殖谛渫怖?,說。
跛子老四“當啷”一聲摔了刀子,說:“歇歇!”
他從火堆里面掏出一個大泥蛋,砸開,露出噴香噴香的肉來。他又找出了一個瓷酒瓶兒,對在嘴上喝了一口。他一手將酒瓶遞給年喜,一手撕下一條肉來放進嘴里。
喝過幾口酒,兩個人的臉都紅了。跛子老四的話開始多起來。他問年喜煙割了一半沒有?年喜說沒有。他失望地搖搖頭,嘴里發(fā)出“唉唉”的聲音。他說:
“你割煙怎么不在地里生堆火呢?割了手怎么辦!”
年喜說:“我看好多人也不生火……”
“他們!”跛子老四抬頭往遠處瞥了一眼,生氣地說:“你能跟他們學嗎?跟他們學能成個好務煙把式嗎?一夜一夜坐在地里,沒有火,寒氣都攻到身上去了;再說這火苗一跳一跳,也是你在煙地里的一個伴兒;想吃什么了,放火里燒燒就是……怎么能不點一堆火!”
年喜笑了。
剛畢業(yè)回村時,年喜就覺得這個拐腿老四有意思。一塊兒在海灘上種花生時,他發(fā)現(xiàn)對方能趁那條跛腿著地時將花生種扔進坑里,十分省力,十分巧妙……煙田承包后,跛子老四的煙葉又是全村最好的!……
跛子老四又喝了一口酒,開始抽煙了,連吸了五六鍋煙,就將小煙斗遞過來。
年喜連忙擺手:“不會,我不會吸煙,吸了咳嗽……”
跛子老四大失所望地收起煙斗說:“年喜你啊,唉唉……你完了。”
“我怎么就完了?”
“種煙人不會吸煙,還不是完了!”
年喜紅著臉說:“好多人就不會吸的……”
跛子老四生氣地蹲起來:“我說過一遍了——你能跟他們學嗎?跟他們學能成個好務煙把式嗎?你不會吸煙,能知道你種的煙葉什么味道么?煙葉到了集市上,你得輪番嘗一遍,什么味兒要什么價錢!唉唉……”
“味兒能差多少!”
“什么?!”跛子老四氣憤地站起來,“種煙人不就求個‘味兒’嗎?差多少?差一絲也別想瞞過我……
年喜就讓他轉過身去,然后分別將一片頂葉、中葉和底葉放在火上烘干,揉碎了分開讓他嘗。他每種只吸兩口,就分毫不差地指出:這是頂葉,這是中葉,那是底葉!
年喜驚訝地看著他。
“別說這個,你就是使了什么肥,也別想瞞我……”
這倒有點玄。年喜跑到自己地里取來幾片不同的煙葉,烘干了讓他吸。他這回瞇著眼睛,再三品嘗,最后說:
“這份煙味兒厚,使了豆餅!那份辣乎,使過大糞!那份平和,大半使了草木灰……對不對?”
年喜拍打著手掌,連連說:“絕了!絕了!”
跛子老四搖著頭:“到底是個‘學生’……這有什么絕的?種煙人就得這樣?!?br /> 他說完又喝了一口酒,擦著嘴巴說:“好酒啊……”
年喜長時間沒吱一聲。他在想著什么。
跛子老四放下酒瓶,愜意地往火堆跟前湊一湊。停了一會兒,他又回手按了一下錄音機。
有個女人在里面唱。是一首近來常常聽到的歌,但年喜記不起這叫什么歌了……他請跛子老四重新按一次。
……煙葉豐收了,多么叫人喜歡。我們揀煙葉,不怕勞累加油干,一片片呀揀起掛在小棚間。
“嘿嘿,是唱‘煙葉’的!四叔你聽……”年喜可聽明白了,叫著。
跛子老四笑著說:“她要不是唱煙葉,咱還聽么?”
年喜笑了
跛子老四烘著手,又轉過去烘著后背。他說:“種煙人不易哩。你想想從種到收,在這田里熬了多少夜!割了煙再曬干,一夜一夜都得在這地里守著,不易哩!生一堆火,喝一口酒,身上熱乎起來,這就不怕濕氣了;吃點東西,長一些精神、一些勁頭,這半夜才能熬過來。吸煙也是長精神的好辦法……”
“錄音機也是好東西。”
“好東西!一個人孤孤獨獨地坐在煙地里,就好聽它說唱了。聽它唱唱也有好處。又不是今天做了明天不做不是?這一輩子都得在這煙地里做活了,就是這樣!你多想想這是一輩子的事,你就不會馬虎了。你就會想想辦法,把日子過得有意思些?!?br />“一輩子”三個字使年喜心里沉重起來。他不由得要去想今后那漫長無邊的種煙的日子、那數(shù)不清的勞苦和欣喜……他仰望著閃爍的北斗,心頭升起一股肅穆的、冷峻的感覺。
(本文寫于1984年,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木墊板、煙刀、錄音機、月夜、火堆……這一切構成了割煙人艱辛又詩意的生活日常,也渲染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氛圍。
B.插敘老四種花生的部分,使故事富有變化。老四能戰(zhàn)勝身體殘疾,巧妙播種花生,體現(xiàn)了他的生存智慧與勇氣。
C.年喜拒絕吸煙時,老四說“年喜你啊……你完了”,表達了老四對年喜的失望,以及對傳統(tǒng)技藝行將逝去的失落。
D.張煒筆下的煙葉地,與《邊城》中的湘西、《祝?!分械聂旀?zhèn)一樣,被寄予了深沉的情感,是作家的精神家園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跛子老四割煙葉的“好刀法”是從年喜的視角來寫,生動刻畫了老四的精湛手藝,表現(xiàn)了年喜的由衷佩服。
B.小說主要由對話構成,情節(jié)凝練集中,對話中展現(xiàn)矛盾,刻畫出年喜前后的思想變化,也豐富了老四的人物形象。
C.生火祛濕氣、喝酒取暖、聽錄音機解悶兒等細節(jié)充滿詩情畫意;歌曲舒緩了小說節(jié)奏,情節(jié)由此發(fā)生轉折。
D.小說語言樸素自然,承載割煙人的質(zhì)樸溫暖;多處使用擬聲詞、嘆詞和方言俗語,極具地域風采、鄉(xiāng)土風情。
(3)小說畫線句子“你能跟他們學嗎?跟他們學能成個好務煙把式嗎?”中的“他們”指的是誰?跛子老四為什么反復說這句話?
(4)你認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個?跛子老四還是年喜?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組卷:32引用:2難度:0.7
(二)語言文字應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12月20日,為期3個月的“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由二十多家文博單位參展,展出《紅樓夢》相關的各類文物、文獻、藝術品近600件(套),全景式呈現(xiàn)了這部百科全書式巨著的文化景觀。
此次展覽展出了《紅樓夢》各種各樣珍貴的版本、續(xù)本及譯本,許多版本是首次公開露面。此外,展覽還展出了與《紅樓夢》有關的學術研究、藝術創(chuàng)作和生活日用,其中不乏珍貴的名家手稿、鮮見的報紙照片、精美的繪畫書法等。展覽最后匯集了中外眾多對《紅樓夢》的重要評價,彰顯了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與深遠影響。主辦方表示,《紅樓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此次展覽是有史以來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類型最廣、展品最全的一次《紅樓夢》主題展覽。希望通過此次展覽為廣大觀眾堅定文化自信,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1)根據(jù)上面文段內(nèi)容,擬寫一則包括引題與正題的復合式新聞標題,引題、正題均不超過20個字。
(2)作為該展覽的解說員,請你為它寫一則70字左右的引導語,要求主題鮮明、構思新穎、至少使用兩種修辭。組卷:27引用:5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志愿服務被譽為“溫暖人間的最美風景”,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閉幕式上致辭時,用中文說:“志愿者,謝謝你們!”廣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獻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向世界展現(xiàn)了當代中國青年的良好風貌。眾多志愿者還活躍在疫情防控、支教助教、社區(qū)發(fā)展等領域,他們不懼危險,無私奉獻,在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專家指出,志愿服務其實也需要專業(yè)。以志愿救援為例,藍天救援隊是國內(nèi)最大的救援志愿隊伍,志愿者要經(jīng)過半年到一年的系統(tǒng)訓練,掌握心肺復蘇、繩索救援、潛水等專業(yè)技能,他們認為“要做就要做得專業(yè),只有這樣,才能讓救助及時有效”。
共創(chuàng)未來的征途中,志愿服務不可或缺。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文章,反映你對“志愿服務”的認識與思考,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9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