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錦州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6/24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跨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公元前3500年左右,兩河流域產生了最初的文明。下列關于兩河流域文明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①制定了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②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摩訶婆羅多》
③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④最早使用戰(zhàn)車作戰(zhàn)組卷:9引用:3難度:0.6 -
2.公元前后,漢朝和羅馬帝國分別興起于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兩大帝國之間存在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這主要得益于( ?。?/h2>
組卷:27難度:0.7 -
3.在世界史上,5~15世紀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這一時期的西歐( ?。?/h2>
組卷:7引用:2難度:0.5 -
4.中古時期的阿拉伯帝國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古印度發(fā)明的數字由其傳入歐洲后,逐漸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數字,被稱為( ?。?/h2>
組卷:87引用:19難度:0.9 -
5.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創(chuàng)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獨立培育出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下列農作物原產地在美洲的是(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地理大發(fā)現和海外地區(qū)的開辟促進了新的植物、新的動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們和新的人類社會相繼被發(fā)現,所有這些都向傳統(tǒng)的思想和設想提出了挑戰(zhàn)?!庇纱丝梢姡ā 。?/h2>
組卷:51引用:35難度:0.6 -
7.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和雞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葡萄等農作物和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甘薯和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這表明新航路開辟促進( ?。?/h2>
組卷:2引用:3難度:0.5 -
8.有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的思想家對于他們所棲身的世界展開了廣泛深刻的批判,現存的宗教組織、政治體制、社會結構、經濟制度、司法體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質疑。這場運動( )
組卷:16引用:15難度:0.7 -
9.《人權宣言》認為:一切主權的本原主要寄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國民明確授予的權力;所有公民都有權親自或經過代表參與制定法律。由此可知,《人權宣言》( ?。?/h2>
組卷: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國處于各種交織的矛盾沖突之中,多年的戰(zhàn)爭把俄國推向了災難的深淵,物價飛漲,社會躁動,彼得格勒最大的企業(yè)——普梯洛夫工廠的約3萬名工人集會,并宣布總罷工……從俄歷二月到十月,在8個月的時間里,布爾什維克黨迅速強大起來,并在關鍵時刻及時地調整政策奪得了政權,在這方面,列寧的作用無可替代??v觀俄國的歷史,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勝利,體現了這場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摘編自聞一:《俄羅斯通史(1917-1991)》材料二 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問題,首先而且主要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本質在于工人階級如何對待農民?!枚嗲闆r,使得農民處境特別困難、特別緊張,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劇了農民的動搖,使他們從無產階級方面倒向資產階級方面。正因如此,我提出了一個決議案:“鑒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會關于對合作社的態(tài)度的決議完全是以承認余糧收集制原則為基礎的,而現在余糧收集制已經為實物稅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決定:撤銷這項決議。”
——摘自列寧:《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報告》(1921年3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列寧報告的背景及意義。組卷:1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戰(zhàn)后,美國提出保衛(wèi)“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體”,并以此作為維護美國自身文化存續(xù)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步驟。美國決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從保衛(wèi)西方文明的視角來看待與蘇聯(lián)的斗爭,并聲稱如果美國對歐洲的形勢袖手旁觀,“歐洲將出現混亂,從混亂中產生暴政,也許是共產主義,也許是復活的法西斯主義。”美國注重強化西歐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力,力圖打造一個新的“西方”。
——摘編自王立新《美國國家身份的重塑與“西方”的形成》材料二:蘇聯(lián)陣營和西方陣營在冷戰(zhàn)中相互對峙,但是從沒有達到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國際上,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的對峙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或者說至少是為了爭奪全球影響力。其中的一次危機發(fā)生在1962年,由于蘇聯(lián)在古巴部署導彈,幾乎引發(fā)了核沖突,但是雙方都各退一步,蘇聯(lián)從古巴拆除了導彈,美國人也從土耳其撤出了他們的導彈,這一事件表明,兩個大國都認識到需要它們所稱的共存,至少是它們之間需要共存。
——摘自(美)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第2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是如何打造新“西方”的?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使冷戰(zhàn)達到最高潮的兩個標志性事件,并簡要分析冷戰(zhàn)的基本特征。組卷: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