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3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022年同步練習卷(12)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過關練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有了假設,不等于就有了結論。假設只能指導你去探討,去鉆研。所有的假設,提出來以后,都要根據資料提供的情況,根據科學實驗提供的情況來加以檢驗。有的假設要逐步修正,使之更加________。客觀材料證實了多少,你就要在假設中肯定多少。哪些地方同客觀材料相違,或者不太符合,你就要在假設中加以修正。這樣可能反復多次,十次,百次,幾百次;假設也要修正十次,百次,幾百次,最后把假設變成結論。( ?。?,重新再受客觀材料的考驗。這就叫作小心的求證。
也有人靈機一動,提出了一個假設,自己認為是________,是靈感的火花,極端欣賞,極端自我陶醉。但是后來,客觀材料,包括實驗結果證明這個假設不能成立。在這個關鍵時刻,真正有良心的科學工作者應該________,毅然放棄自己的假設,另覓途徑,另立新說。這是正途。可是也有個別的人,覺得自己的假設真是美妙絕倫,丟掉了萬分可惜。于是不惜歪曲材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只選舉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造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的結論。這是地道的學術騙子。
事情是什么樣子,你就說它是什么樣子。這是唯物主義,同時也是真理。同樣是真理,事情卻有大小。哥白尼倡日中心說,這是大事情上的真理。語言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弄清楚一個字或一句話的古音古義,這是小事情上的真理。事情有大有小,而其為真理則一也。有人________,說什么發(fā)現(xiàn)一個字的古音,等于發(fā)現(xiàn)了一顆新星,這有點過分夸張。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完整 畫龍點睛 當機立斷 夸大其詞 B.完整 神來之筆 多謀善斷 添油加醋 C.完善 神來之筆 當機立斷 夸大其詞 D.完善 畫龍點睛 多謀善斷 添油加醋
A.經不住客觀材料考驗的假設,甚至必須完全揚棄,重新再立假設
B.有的假設經不住客觀材料的考驗,反而必須完全揚棄,重新再立假設
C.必須完全揚棄的假設,甚至經不住客觀材料的考驗,重新再立假設
D.有的假設經不住客觀材料的考驗,甚至必須完全揚棄,重新再立假設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只選取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造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的結論。
B.只選拔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結論。
C.只選取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的結論。
D.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假設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的結果。組卷:11引用:3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做學問有三種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樣,整天忙于從自己肚子里吐絲織網;二是像螞蟻一樣,整天忙于把食物從外面搬回自己的窩里;三是像蜜蜂一樣,忙于采花粉,釀造成蜂蜜。
請用簡潔、平實的語言分別概括這三種方式,每條不超過15個字。組卷:18引用:8難度:0.7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所謂“事”哲學,是指從“事”的角度出發(fā)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做事離不開主體?!白鍪隆卑ㄎ⒂^層面的“行動”和宏觀層面更系統(tǒng)、更富有社會歷史內涵的“實踐”,如果說前者的主體是個體,①組卷:59引用:6難度:0.7
三、三年模擬練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研究經歷了從學徒心態(tài)到自我反省的轉變過程,包括對“西馬”的學習、對外國哲學的學習、對闡釋學的學習等。其實,我們現(xiàn)在依然處在從“拿來主義”到“消化吸收”的轉化過程之中,這也是我國哲學研究從外在驅動向內在自覺轉變的過程。但隨著“學徒補課”階段不斷深化推進,我們應逐步培養(yǎng)主體自覺的批判意識,適時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提升中國學術話語的影響力。
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推動下,20世紀80年代我國興起了哲學關注現(xiàn)實的討論熱潮,比如關于東方社會理論、世界歷史理論、實踐哲學、價值哲學等問題的討論,都是以一種迂回的形式回應、呼應、反映時代問題。最近這些年,黨中央已走在理論界前面,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將馬克思主義概括為九個方面,提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fā)展觀、矛盾觀,這是高屋建瓴的,也是對理論界提出的“命題作文”。中國哲學既要深入闡釋和論證這些“命題作文”,又要關注現(xiàn)實,主動契合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主題,不斷拓展哲學研究視域,瞄準社會發(fā)展涌現(xiàn)出的新課題展開前沿研究,努力貢獻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高品質的理論成果。
哲學特別注重主體性的問題,但按照傳統(tǒng)哲學范式,“照著講”所能發(fā)揮的主體性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以哲學的方式介入其他學科,從其他學科中發(fā)掘新的哲學素材,吸取新的哲學智慧,進而拓展“接著講”的理論空間。如果只會用哲學的話語,只喜歡以哲學的方式闡釋哲學,我們的哲學話語必定是空洞無物的,不能引起人們的廣泛思考和共鳴。如果只局限于哲學領域搞哲學,就很容易被其他學科邊緣化,哲學精神也很難在其他學科領域得到彰顯。我們應鼓勵以哲學的方式介入文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領域,介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動物醫(yī)學、天文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領域,促進這些學科的研究不斷走向深處,進而彰顯哲學“在場”的時代價值。
增強中國的哲學自覺,必須科學把握哲學的規(guī)律、本質和社會功能,不能僅停留在文本闡釋層面的“照著講”,還應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和時代境遇“接著講”,在“照著講”與“接著講”之間應該始終貫穿“中國邏輯”。這個“中國邏輯”既是指與中國實踐、中國理論、中國價值直接統(tǒng)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場觀點,也是指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相關聯(lián)的思維方式和理論品格。“中國邏輯”是當代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xiàn),應堅持以新時代的重大課題為導向,以實現(xiàn)人民美好生活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為目標,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基礎,以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根基,以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為載體。哲學界應在緊扣“中國邏輯”方面多下功夫,將自身的哲學旨趣與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增強新時代中國的哲學自覺貢獻更多力量。
(摘自郝立新《新時代中國的哲學自覺與哲學自信》)(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學徒補課”階段不斷深化推進,中國哲學提煉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B.20世紀80年代,我國哲學已經開始以一種迂回的形式回應、呼應、反映時代問題。
C.如果只局限于哲學領域搞哲學,哲學精神就不能在其它學科領域得到彰顯。
D.“中國邏輯”是指與中國實踐、中國理論、中國價值直接統(tǒng)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場觀點。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主要從關注社會現(xiàn)實、介入其它學科的方式、把握“中國邏輯”等方面論證增強新時代中國哲學自覺的途徑和方法。
B.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文章運用層進式結構論證如何實現(xiàn)新時代中國的哲學自覺。
C.文章第二段通過舉例論證的方法論證中國哲學需要關注現(xiàn)實,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D.文章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論述在“照著講”與“接著講”之間應該始終貫穿“中國邏輯”。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研究實現(xiàn)了從外在驅動向內在自覺的轉變。
B.哲學要引起人們的廣泛思考和共鳴,就不能只以哲學的話語和方式闡釋哲學。
C.新時代,應鼓勵哲學介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彰顯哲學“在場”的時代價值。
D.新時代中國哲學應將自身的哲學旨趣與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緊密聯(lián)系起來。組卷:3引用:6難度:0.7
四、五年高考練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社會是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家庭和諧關乎社會和諧。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就需要有家庭倫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維護家庭關系的種種倫理規(guī)范,它們往往體現(xiàn)在各種“禮”之中。從《禮記》中可以看到各種禮制的記載,如婚喪嫁娶,這些都包含著各種家庭倫理規(guī)范,而要使這些規(guī)范成為一種社會遵守的倫理,就要使“禮”制度化。
在中國古代,“孝”無疑是家庭倫理中最重要的觀念?!缎⒔洝分杏锌鬃拥囊欢卧挘骸胺蛐ⅲ熘浺?,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边@是說“孝”是“天道”常規(guī),是“地道”通則,是人們遵之而行的規(guī)矩。為什么“孝”有這樣大的意義?這與中國古代宗法制有關。中國古代社會基本上是宗法性的農耕社會,家庭不僅是生活單位,而且是生產單位。要較好地維護家庭中長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順利延續(xù),必須有一套維護當時社會穩(wěn)定的家庭倫理規(guī)范。這種倫理規(guī)范又必須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倫理規(guī)范,這樣社會才得以穩(wěn)定。
“孝”成為一種家庭倫理規(guī)范,并進而成為社會的倫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據。《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說:“天登大常,以理人倫,制為君臣之義,作為父子之親,分為夫婦之辨?!崩眄樉肌⒏缸?、夫婦的關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規(guī)處理君臣、父子、夫婦倫理關系,社會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與“天道”是息息相關的。
“孝”作為一種家庭倫理的哲理根據就是孔子的“仁學”。以“親親”(愛自己的親人)為基點,擴大到“仁民”,以及于“愛物”?;诳鬃拥摹叭蕦W”,把“孝”看成是“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體現(xiàn)了孔子“愛人”(“泛愛眾”)的精義;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條,而是基于“仁學”的“愛”不斷釋放的過程。只有在家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以“仁學”為基礎的“孝”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xiàn)出來。
社會在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中的家庭倫理會變化?!靶ⅰ钡膬群矔S之變化。例如“四世同堂”“養(yǎng)兒防老”,就因家庭作為生產單位的逐漸消失而失去意義,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沒有必要提倡,但作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愛”仍有家庭倫理之意義。在家庭不再是生產單位的情況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將主要由社會保障體系來承擔,但“孝”的“仁愛”精神則不會改變。對長輩的愛敬,對子孫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內在本心的“仁愛”。魯迅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批評抹掉了“愛”,一味說“恩”的“父為子綱”說,提出:“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薄靶ⅰ敝诵睦砟睢叭蕫邸弊鳛榧彝惱砣跃哂心撤N普遍價值的意義。
(摘編自湯一介《“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家庭倫理,把家庭倫理規(guī)范置于比社會倫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單位,又是生產單位,決定了“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特有的家庭倫理。
C.根據儒家思想,“孝”不僅是家庭內的規(guī)范,而且在社會中有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
D.由于家庭結構和家庭倫理的變化,傳統(tǒng)“孝”的形式在現(xiàn)代社會無提倡的必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幾次引用文獻,目的是論證中國古今經典中對“孝”的理解詮釋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對孔子“仁學”思想的認同與接受,提出了關于“孝”的意義的論斷。
C.文章在論證結構上,先引出論題,再提出觀點,然后縱向深入,最后補充論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義,又指出它的內涵變化,顯示了作者的思辨態(tài)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的“禮”,既有倫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結合。
B.儒家從“天道”與“人道”的關系看待“孝”,這體現(xiàn)了哲理與倫理的統(tǒng)一。
C.以“親親”作為“孝”的基點,能使得“孝”在歷史實踐中一直是自覺自愿的。
D.魯迅從“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的角度批評“父為子綱”說,體現(xiàn)了對舊說的反思。組卷:618引用:5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