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大學(xué)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12),高中語文試卷" /> 十二章 大學(xué)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12)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學(xué)而》)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 />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5課 <論語>十二章 大學(xué)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12)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學(xué)而》)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r />(《里仁》)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顏淵》)      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br />(《陽貨》)(1)下列對文中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可以,可以觀 興:激發(fā)人的感情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勝質(zhì)則 史:虛飾,浮夸
    D.君子于義,小人喻于利 喻:知曉,明白
    (3)下列對“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這句話可譯為“從近處來說可以侍奉父母,從長遠來說可以輔佐君王”。
    B.這句話強調(diào)了“詩”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這句話充分說明孔子對“詩”的重視。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4)下列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認為,“仁”應(yīng)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而且責(zé)任重大,應(yīng)為此奮斗終生。
    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可見孔子的義利觀,從個人道德著眼,主張個人在面臨選擇之時,應(yīng)舍利取義。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復(fù)禮”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從這個層面來說,“禮”是“仁”的內(nèi)化和自覺。
    D.孔子認為學(xué)《詩經(jīng)》好處很多,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②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組卷:42引用:7難度:0.6
  • 2.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br />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r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br />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br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br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r />      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 鳥獸草木之名?!?br />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xué)也已?!?br />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詩經(jīng)》《孟子》合稱“四書”。
    B.《禮記》據(jù)傳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作,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儒家的哲學(xué)、教育、政治、美學(xué)思想。
    C.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有“亞圣”之稱。他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仁政”“民貴君輕”等。
    D.“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西周學(xué)校教育內(nèi)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一種是將“六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于義 喻:知曉,明白
    B.請斯語矣 事:聽從
    C.致知在 格:推究
    D.惻隱之心,仁之 端:萌芽,發(fā)端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質(zhì)勝文 于其身也,恥師焉
    B.見賢思齊 盤盤,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
    D.大學(xué)道,在明明德 若火始然
    (4)翻譯下面句子。
    ①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組卷:15引用:4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br />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材料二: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br />      問知,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br />      樊遲退,見子夏曰:“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br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怒’手!己所不欲,勿拖于人?!?br />(《論語?顏淵》)材料三: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論語?先進》)
    材料四: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br />(《論語?先進》)(注)①?。汗糯自诠撞耐饷娴拇蠊?。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請問其 目:詳情
    B.舉直措 諸:諸多
    C.子 慟:悲傷過度
    D.吾不徒行以為之槨 徒行:徒步行走
    (2)下列關(guān)于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從孔子與樊遲的對話中可知,樊遲和孔子所說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稱贊說“富哉言乎”是因為他認為孔子的話含義深刻豐富。
    C.“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說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監(jiān)督,表明了孔子對待人生所采取的積極進取態(tài)度。
    D.仁是儒家學(xué)說中含義非常廣泛的一種道德觀念,包括了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內(nèi)容。
    (3)請評析材料四中孔子不為顏淵做槨的行為。

    組卷:37引用:7難度:0.7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曰;“弟子入則孝,出則,謹而信,愛眾而親。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br />《論語?學(xué)而》)      子夏曰:“賢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
    (《論語?學(xué)而》)(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弟子則孝 入:在家
    B.愛眾而親仁 泛;廣泛
    C.賢賢 易:改變
    D.能其身 致;招致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古代對老師或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的尊稱。文中是對孔子的尊稱。
    B.弟子:多指門徒或接受他人教導(dǎo)并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文中指孔子的三千門徒。
    C.弟:文中指“悌”,是敬愛兄長的意思。“孝悌”是孔子非常重視的道德準則。
    D.仁:孔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中指有仁德的人。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于謹信、愛眾、親仁等,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這些比“學(xué)文”更重要。
    B.孔子認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還有閑暇時間和余力,則用以學(xué)習(xí)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文”應(yīng)該是在完善道德修行之后才追求的。
    C.子夏認為道德修養(yǎng)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百t賢”就是尊崇賢者,就是“親仁”,是在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
    D.儒家重視人的道德修養(yǎng),輕視文化知識的學(xué)習(xí),這樣的教育觀,完全是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的。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事父母,能竭其力。
    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5)這兩則《論語》選段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請簡要分析。

    組卷:9引用:3難度:0.5

一、文言文閱讀

  • 13.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 />      (二)(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br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渥于叾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br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B.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C.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B.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幾個有名的帝王。
    B.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也指同鄉(xiāng)、鄉(xiāng)親。古代五百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合而稱鄉(xiāng)黨。
    C.四海,古代人認為中國包含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因而用“四海”泛指天下各處。
    D.告子,其中的“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為“子”。
    (3)下列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告訴公孫丑,所謂浩然正氣,是最偉大、最剛勁的,如果用正義去培養(yǎng)而不傷害它的話,它就會充塞于天地之間,無所不在。
    B.從文中可看出,孟子認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來源于自身的正氣,也就是“浩然之氣”,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養(yǎng),把它與“義”和“道”結(jié)合起來,在長期的修養(yǎng)中獲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對于所養(yǎng)之“氣”是什么性質(zhì)的東西,他自己也認為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所以當(dāng)公孫丑問起時,他回答說:“難言也。”但他還是浩然之氣作了一番具體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長”的寓言,形象地說明了“助長”對“知言”的危害。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②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組卷:8引用:3難度:0.5
  • 14.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二)      公孫丑:“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日:‘今日矣,予助苗長矣?!渥于?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據(jù)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br />      公孫丑:“何謂知言?”
          曰:“诐辭知其所,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br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注】
    ①公孫丑:孟子的學(xué)生。②惡:同“烏”,疑問詞,哪,何。③慊:通“愜”??煨模瑵M意。④告子:孟子同時代人,兩人所持觀點不同,有過辯論。⑤诐辭:偏頗的言辭。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皆有不人之心 忍:憐憫,同情
    B.非所以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要:同“邀”,博取
    C.今日 ?。浩>耄瑒诶?/td>
    D.诐辭知其所 蔽:蒙蔽,局限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
    B.人有是四端也  師道不傳也
    C.其子趨往視之  人不仁
    D.其外之也  故賊人利其身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4)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能夠符合孟子“浩然正氣”之說的一組是
     

    ①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③留將正氣沖霄漢,著成信史照塵寰。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⑥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孟子提出的“仁義禮智”都發(fā)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為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性善論”的理論基礎(chǔ)。
    B.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強調(diào)天賦道德,認為仁義禮智本就存在于內(nèi)心,只須去心中尋找,無須后天培養(yǎng)。
    C.孟子認為浩然正氣須于心中蓄積,而非依靠外物之力獲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浩然之氣也就會衰亡。
    D.“浩然正氣”是孟子對個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對約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堅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②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7)根據(jù)第二則材料,用自己的話概括如何培養(yǎng)“浩然正氣”。

    組卷:19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