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福建省百校聯(lián)考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13 18: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3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材料一:
          古籍今譯是一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廣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來,成果豐碩。從宏觀上講,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或影響上層建筑,使其對經(jīng)濟基礎(chǔ)產(chǎn)生反作用,從而調(diào)節(jié)或改變?nèi)说默F(xiàn)實生存條件,間接地參與對經(jīng)濟基礎(chǔ)的鞏固或變革;從細節(jié)上看,它以其認識功能影響人的意識,進而影響人的行為,達到影響社會生活的目的。這類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樣來得直接,也不具有強制性,它就像杜甫說的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浸潤人們心田,陶冶情操。它雖不能與國計民生活動并駕齊驅(qū),但從生存發(fā)展的意義上講,社會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譯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的標準,受到人們的推崇。我們現(xiàn)在沿用“信、達、雅”三個詞,并賦予它們以新的含義?!靶拧笔侵钢覍嵉胤从吃鞯膬?nèi)容,包括思想、風格、精神等?!斑_”是譯文要暢達明白,用現(xiàn)代漢語將原作的內(nèi)容準確地表達出來?!把拧笔且?guī)范、典雅。雅是有條件的,原作雅,譯文才能雅?!靶拧⑦_、雅”之間,信是基礎(chǔ),是第一位的,達與雅是第二位的。沒有信,達與雅就失去了基礎(chǔ)。達是信的翅膀,沒有達,信也就失去了憑借。雅是達的發(fā)展,沒有達,不可能有雅。
          今譯的過程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這里存在古今漢語表達形式之間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與譯者的理解之間的矛盾等。當譯者將原作的內(nèi)容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忠實地、準確地表達出來,達到了信達雅的統(tǒng)一,上述這些矛盾基本上解決了,今譯也就完成了。
          翻譯界歷來有直譯和意譯之說,有人主張直譯,有人主張意譯,雙方進行了長期的爭論。主張直譯的人批評意譯隨意胡譯、亂譯主張意譯的人批評直譯逐字呆譯;死譯。實踐證明,直譯、意譯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譯方法。直譯與意譯具有共同性,亦有差異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實于原作。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方法上.前者強調(diào)按原文的結(jié)構(gòu)、語序翻譯。其優(yōu)點在內(nèi)容上易于忠實地、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意義,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又的語氣及語言上的特色。后者強調(diào)反映原文的風格神韻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譯。其優(yōu)點,在內(nèi)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風格神韻,在形式上易于再現(xiàn)原文的體裁、風貌!需要指出的是,與直譯相比,意譯帶有更大的主觀性。對于這一點,譯者應(yīng)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異性,所以各自都有它們的適應(yīng)性。直譯適宜于翻譯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意譯適宜于翻譯文藝作品,如詩、詞、賦、曲等。當然,用直譯還是用意譯,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能直譯者不妨直譯,不能直譯者須用意譯,兼及二者,方為妥當。不管采用哪種方式,今譯中原作信息的丟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問題。
          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多媒體的介入,為古籍今譯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徑,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譯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典籍里的中國”,對古籍的活化、詮釋做了積極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譯作品正在日益涌現(xiàn),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課題。
    (摘編自尹波、郭齊《古籍今譯的理論與方法》)材料二:
          古籍今譯“為什么”的問題,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根本上說,古籍今譯就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今譯作為古籍資源的轉(zhuǎn)化利用,既是“存亡繼絕的工作”,也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最好橋梁”。令譯的讀者群體是非常明確的,主要是非專業(yè)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者和愛好者。要讓廣大讀者走進古籍、熱愛古籍,今譯無疑是最好的門徑。
          從先秦到晚清,我國古籍浩如煙海,古籍的形態(tài)除了它的本然狀態(tài)之外,還有經(jīng)過整理之后的現(xiàn)代形態(tài)。本然狀態(tài)當然非常重要,這是它的文物價值。但是,對社會大眾而言,所接觸到的還是經(jīng)過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視的更是其閱讀價值。今譯就是古籍現(xiàn)代形態(tài)的一種特殊體現(xiàn)。說“特殊”,是因為它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古今語言轉(zhuǎn)換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態(tài);可是,從文字所表達的內(nèi)容來說,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內(nèi)容依賴于原始文本而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今譯不是古籍的復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譯文也不能獨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則它是沒有意義的。
          今譯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現(xiàn)代闡釋,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價值就在于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隨著時代發(fā)展,古籍所承載的文化信息與現(xiàn)代社會有著很大的差異,諸如語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規(guī)范、禮儀、習俗、觀念、思想等,許多已經(jīng)發(fā)生了本質(zhì)的變化,不能很好地為現(xiàn)代讀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譯就是對古代文化信息的綜合闡釋,是將古籍內(nèi)容在現(xiàn)代語境中的重新“呈現(xiàn)”。它力求古籍內(nèi)容完整、準確地再現(xiàn),同時更要求便于現(xiàn)代讀者的理解接受,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蟬子轉(zhuǎn)世”與“七仙女下凡”:“佛弟轉(zhuǎn)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婦,雖已今世,不昧前因?!苯褡g就是對古代文化信息忠實、完整、準確、優(yōu)美的再現(xiàn),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現(xiàn)代闡釋,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當代傳承。
    (摘編自馬世年《為什么要古籍今譯》)(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籍今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可作用于經(jīng)濟基礎(chǔ),亦可作用于上層建筑和人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等。
    B.“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其中“信”居首位,只有“達”“雅”,而沒有“信”的譯文毫無意義。
    C.翻譯者對古籍的理解與古籍本身的思想內(nèi)容之間存在著矛盾,只有解決這一矛盾,今譯才有可能完成。
    D.今譯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復制品,今譯無法替代古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脫離彼此而獨立存在。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古籍今譯的過程中必定會有信息的丟失,所以譯者選擇合適的方法就是為了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義。
    B.古籍以不同形態(tài)呈現(xiàn),不同形態(tài)有著不同的價值,在當今社會,閱讀價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
    C.與其他類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載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傳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方面更直觀便捷。
    D.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古籍里許多內(nèi)容與當今社會有較大的差異,如果沒有譯文,現(xiàn)代讀者將完全無法理解。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關(guān)于“直譯”“意譯”論述觀點的一項是
     

    A.鄭振鐸:譯書自以能存真為第一要義,最好的一面極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譯文流暢。
    B.茅盾:(翻譯)就我的私見下個判斷,覺得與其失“神韻”而留“形貌”,還不如“形貌”上有所差異而保留“神韻”。
    C.鄒韜奮:鄙意以為譯書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覺得暢快舒服,若使人看了頭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勸人看書,反使人懶于看書。
    D.郭沫若:原作是詩,他的譯文也應(yīng)是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應(yīng)該允許譯者有部分的自由。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側(cè)重點各有不同,請簡要分析。
    (5)下面是《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的部分原文和譯文,請結(jié)合材料分析這則譯文好在哪里。
    原文 譯文
    手如柔荑 手像春英好柔嫩
    膚如凝脂 膚如凝脂多白潤
    蜂首蛾眉 額角豐滿眉細長
    巧笑倩兮 嫣然一笑動人心
    美目盼兮 秋波一轉(zhuǎn)攝人魂

    組卷:9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文本一:
    石清虛
    汪曾祺
          邢云飛,愛石頭。書桌上,條幾上,書架上,柜櫥里,多寶格里,到處都是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是他不惜重價買來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滿世界尋覓來的。每天早晚,他把這些石頭挨著個兒看一遍。有時對著一塊石頭能端詳半天。一天,在河里打魚,覺得有什么東西掛了網(wǎng),挺沉,他脫了衣服,一個猛子扎下去,一摸,是塊石頭。抱上來一看,石頭不小,直徑夠一尺,高三尺有余。四面玲瓏,峰巒疊秀。高興極了。帶回家了,配了一個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廳的案上。
          一天,天要下雨,邢云飛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出云。石頭有很多小窟窿,每個窟窿里都有云,白白的,像一團一團的新棉花,裊裊飛動,忽淡忽濃。他左看右看,看呆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都是這樣。這塊石頭是個稀世之寶!
          這就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這塊石頭。一到陰天,來看的人更多。
          邢云飛怕惹事,就把石頭移到室內(nèi),只留一個檀木座在客廳案上。再有人來要看,就說石頭丟了。
          一天,有一個老叟敲門,說想看看那塊石頭。邢云飛說:“石頭已經(jīng)丟失很久了?!崩羡耪f:“不是在您的客廳里供著嗎?”——“您不信?不信就請到客廳看。”——“好,請!”一跨進客廳,邢云飛愣了:石頭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
          老叟撫摸著石頭,說:“這是我家的舊物,丟失了很久了,現(xiàn)在還在這里啊。既然叫我看見了,就請賜還給我?!毙显骑w哪肯呀:“這是我家傳了幾代的東西,怎么會是你的!”——“是我的?!薄拔业?!”兩個爭了半天。老叟笑道:“既是你家的,有什么驗證?”邢云飛答不上來。老叟說:“你說不上來,我可知道。這石頭前后共有九十二個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個字‘清虛石天供’。”邢云飛仔細一看,大窟窿里果然有五個字,才小米粒大,使勁看,才能辨出筆畫。又數(shù)數(shù)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云飛沒有話說,但就是不給。老叟說:“是誰家的東西,應(yīng)該歸誰,怎么能由得你呢?”說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飛送到門外,回來,石頭沒了。大驚,懷疑是老叟帶走了,急忙追出門來。老叟慢慢地走著,還沒走遠。趕緊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你把石頭還給我吧!”老叟說:“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塊石頭,我能攥在手里,揣在袖子里嗎?”邢云飛知道這老叟很神,就強拉硬拽,把老叟拽回來,給老叟下了一跪,不起來,直說:“您給我吧,給我吧!”老叟說:“石頭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您家的!您家的!求您割愛!求您割愛!”老叟說:“既是這樣,那么,石頭還在。”邢云飛一扭頭,石頭還在座里,沒挪窩。
          老叟說:“天下之寶,當與愛惜之人。這塊石頭能自己選擇一個主人,我也很喜歡。然而,它太急于自現(xiàn)了。出世早,劫運未除,對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帶走,等過了三年,再贈送給你。既想留下,那你就得減壽三年,這塊石頭才能隨著你一輩子,你愿意嗎?”——“愿意!愿意!”老叟于是用兩個指頭捏了一個窟窿一下,窟窿軟得像泥,閉上了。隨手閉了三個窟窿,完了,說:“石上窟窿,就是你的壽數(shù)?!闭f罷,飄然而去。
          有一個權(quán)豪之家,聽說邢家有一塊能出云的石頭,就惦記上了。一天派了兩個家奴闖到邢家,搶了石頭便走。邢云飛追出去,拼命拽住。家奴說石頭是他們主人的,邢云飛說:
          “我的!”于是經(jīng)了官。地方官坐堂問案,說是你們各執(zhí)一詞,都說說,有什么驗證。家奴說:“有!這石頭有九十二個窟窿。”——原來這權(quán)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過幾趟,暗記了窟窿數(shù)目。問邢云飛:“人家說出驗證來了,你還有什么話說!”邢云飛說:“回大人,他們說得不對。石頭只有八十九個窟窿。有三個窟窿閉了,還有六個指頭印?!薄俺噬蟻?!”地方官當堂驗看,邢云飛所說,一字不差,只好把石頭斷給邢云飛。
          邢云飛得了石頭回來,用一方古錦把石頭包起來,藏在一只鐵梨木匣子里。想看看,一定得先焚一炷香,然后才開匣子。也怪,石頭很沉,別人搬起來很費勁;邢云飛搬起來卻是輕而易舉。
          邢云飛到了八十九歲,自己置辦了裝裹棺木,抱著石頭往棺材里一躺,死了。
    (選自《<聊齋>新義》)文本二:
          有勢豪某,踵門求觀。既見,舉付健仆,策馬徑去。邢無奈,頌足悲憤而已。仆負石至河濱,息肩橋上,忽失手墮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計冥搜,竟不可見。乃懸金署約而去。由是尋石者日盈于河,迄無獲者。后邢至落石處,臨流於邑,但見河水清澈,則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攜歸,不敢設(shè)諸廳所,潔治內(nèi)室供之。
    (節(jié)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石清虛》)(1)下列關(guān)于文本一中對邢云飛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邢云飛是愛石之人,平日愛收集石頭,不惜重金買石,以打魚為業(yè),家境較殷實。
    B.邢云飛見看石之人越來越多,為防惹事,以石丟撒謊,可見其有精明世故的一面。
    C.邢云飛的形象和老叟的形象構(gòu)成對比,老叟知石頭窟窿數(shù)目,而邢云飛并不知曉。
    D.邢云飛重得石頭后更加珍惜,甚至抱石而死,作者在其中暗諷了他對石頭的癡迷。
    (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shù)特點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采用了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敘述,不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主要以場景和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xiàn)小說主題。
    B.小說采用重復敘事的結(jié)構(gòu),敘述了兩次通過石頭窟窿辨別石頭歸屬的情節(jié),使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主題更多元。
    C.小說使用了大量的破折號,或省略一些敘述,或引出下文的解釋說明,使語言更為簡潔,銜接更加緊湊自然。
    D.小說改編自蒲松齡的《石清虛》,但改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敘述并改動了情節(jié),這樣就將古典小說徹底現(xiàn)代化了。
    (3)人們用一個“癡”字評價邢云飛,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這樣評價的理由。
    (4)文本一、二對“勢豪奪石”以及“邢云飛再得石”兩個情節(jié)的處理都有不同之處,請分別比較其不同之處,并分析各自的藝術(shù)效果。

    組卷:7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4分)

  • 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贊嘆古人的聯(lián)想之美。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賀鑄在《青玉案》中也寫下名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焙諝庀嘤觯晁B日不絕,①_______,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諺語說:“黃梅天,十八變?!泵酚昶陂g,天氣往往陰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當空,②_______,待你連跑帶顛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溫婉的時節(jié)。找片寂靜的古鎮(zhèn)、覓座寧靜的園子、尋條安靜的巷子,撐一把傘、過一座橋、行一段路、閱一本書,這無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時節(jié),有惱人之處,躺下,席子、被單潮兮兮的;坐著,椅子、沙發(fā)濕漉漉的?!坝甏螯S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因梅而“霉”,令人心生抵觸。但是,③_______,不僅因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它的“可愛”更在于執(zhí)著、恒久,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潤物無聲的品質(zhì)。在雨水浸潤下,土地豐澤富饒,百姓衣食無憂,江、河、湖也有了別樣的景致。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上適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下列四處引號與文中畫橫線句“霉”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諺語說:“黃梅天,十八變?!?br />B.我今天想跟大家淡淡“合作”的問題。
    C.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D.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的呢,豈不冤枉!
    (3)文中畫波浪線部分前面只用量詞“片”“座”“條”,后面用數(shù)量詞“一把”“一座”“一段”等,談?wù)劄槭裁匆@樣表達。

    組卷:23引用:9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雨,小時候,我們常常會毫不猶豫地沖進雨中或等待家長途傘;長大后,我們常常會靜待雨過天晴或撐開備好的雨傘從容走進雨中。
          有人認為,成年人的做法是成熟睿智的;有人認為,小時候的做法也值得成年人借鑒。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恼J識。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8引用:5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