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0 14: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莊子游魚之樂所體現(xiàn)的思維,是一種會通萬物的思維,在詩意的心靈中,打通“我”與世界的界限,通世界以為一,這一理論在中國美學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魚樂之辯中,莊子以知游魚之樂而發(fā)出會心的感慨,惠子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詰難之,透露出道、名二家的不同思想指向?!白臃囚~,安知魚之樂”,惠子的問難若從理性角度看,是完全合理的:魚的快樂是魚的體驗,人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俺鲇螐娜荨?,是魚游動的樣態(tài),并不表示魚有這樣的情緒體驗。莊子與魚別而為二,二者各為孤立的世界,不存在相通的物質因緣。因此,從科學角度看,莊子的論斷不成立;從邏輯上看,莊子的推論也無根據(jù)。
游魚之樂這個論題的要點之一,就是“知”,惠子認為,魚之樂不可“知”,但莊子說“我知之漆上也”。這句話是此論辯的關鍵。正像宣穎所解釋的:“我游濠上而樂,則知魚游濠下亦樂也?!闭颉拔摇眮淼竭@河邊,徘徊在河的橋梁上,正因“我”心情的“從容”,在這從容游蕩中,“我”感到無拘束的快樂,所以“我”“覺得”游魚是快樂的,山風是快樂的,白云是快樂的,鳴鳥是快樂的。這是詩意的目光、審美的目光。
惠子中其孤明而不與萬物相通之心,而莊子卻致力于鑿通孤立世界之間的界限,是人與物關系的“絕地天通”。他以詩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態(tài)度,超越科學、功利的視角,以天心穿透世界。他在橋上看魚,魚在橋下優(yōu)游,在他的感悟中,橋沒有了,水沒有了,“我”沒有了,魚和“我”的界限也沒有了,世界即如一大河流,他和魚都在這河流中優(yōu)游。魚非“我”眼中所見之魚,而是在“我”生命中游蕩的魚,“我”也非故常之“我”,而是“喪我”之“我”。在“遇”而不是“目視”中,二者會通合一。
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比绻驹谌伺c天分離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詩意的立場看,“我”與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我”和世界融為一體,還歸于世界的大本。我們通常所說的詩意的眼光,就是從生命的角度看世界。莊子所反復強調的“天地與我并生”“磅礴乎萬物以為一”云云,即是說“人在世界中”,人并不在世界之外。人在世界中,是世界的“在”者,而不是“觀”者。
莊子將會通物我的純粹體驗境界稱為“物化”,“化”于物,“我”就是物,沒有了物我之間的界限?!拔锘笔呛汀皩ο蠡毕鄬Φ囊粋€概念,它將人從“對象化”中拯救出來,讓生命自在顯現(xiàn)。濠梁上的快樂,是非“對象化”的境界,這一思想在后世中國美學中得到了豐富。
(摘編自朱良志《游魚之樂-會通物我》)材料二:
我們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氣,即每個人對旁人旁物處某種境地、有某種知覺、生某種情感時,是憑自己的經(jīng)驗推測出來的。莊子看到鰷魚“出游從容”便覺得它樂,也是因為他自己對于“出游從容”的滋味是有經(jīng)驗的。
正如我們常說云飛泉躍,但云何嘗能飛?泉何嘗能躍?我們常說山鳴谷應,但山何嘗能鳴?谷何嘗能應?而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把無生氣的東西看成有生氣的東西,把它們看作我們的儕輩,覺得它們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動。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了解外物,這種心理活動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經(jīng)驗有密切關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經(jīng)驗,而美感經(jīng)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所謂美感經(jīng)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
既然美感經(jīng)驗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tài)的往復回流,那我們可以從這個前提中抽出兩個結論來:首先,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蘊深淺和人的性分密切相關,深人所見于物者亦深,淺人所見于物者亦淺。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這個人看來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個人看或以為它含淚凝愁,在另一個人看或以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諦。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因我把自己的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現(xiàn)我所見到的形象。我們可以說,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欣賞中都含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其次,人不但移情于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還要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經(jīng)驗的直接目的雖不在陶冶性情,而卻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著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濁念。蘇東城詩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敝癫贿^是美的形象之一種,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摘編自朱光潛《“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魚樂之辯中,惠子的問難比莊子的論斷更加合理,是因為人與魚別而為二,二者不存在相通的物質因緣。
B.莊子“知魚之樂”是因為他鑿通人與魚之間的界限,與魚會通合一、融為一體,達到一種純粹的體驗境界。
C.“物化”打破了人與物之間的界限,使人與天地、萬物并生為一,讓人擺脫“對象化”對自在生命的束縛。
D.欣賞往往含有創(chuàng)造性,即使對同一物象不同人所見也未必相同,因為個人情趣會影響所見之物呈現(xiàn)的形象。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每個人都會憑自己的主觀經(jīng)驗來“以已度人”、感知外物,所以,每個人感受到的世界必然是完全不同的。
B.莊子的“游魚之樂”與云飛泉躍、山鳴谷應,都打破了自我與對象的界限,將個人的主觀經(jīng)驗轉移到對象上。
C.移情作用與美感經(jīng)驗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一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感受、了解外物,便能產(chǎn)生美感體驗。
D.美感經(jīng)驗旨在陶冶性情,人在與物的往復回流過程中,往往能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受到美的意象的浸潤。
(3)結合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不屬于“移情作用”的一項是
A.唐代詩人杜甫目睹了安史之亂時長安城滿目瘡痍的景象后,寫下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
B.清代畫家石濤曾描繪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為:“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予脫胎于山川?!?br />C.唐代詩人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滿后,返歸洛陽修心養(yǎng)性,寫下“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guī)煛钡脑娋洹?br />D.宋代沈括在高度贊揚王維所畫的“雪中芭蕉”時,提出“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的觀點。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蘇軾點評文與可的竹畫:“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闭埥Y合材料一的內容,概括文與可竹畫“無窮出清新”的原因。組卷:37引用:11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橋邊的老人
[美國]海明威 一個戴鋼絲邊眼鏡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盡是塵土。河上搭著一座浮橋,大車、卡車、男人、女人和孩子們在涌過橋去。騾車從橋邊蹣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幫著推動輪輻??ㄜ嚫赂碌伛偵闲逼戮烷_遠了,把一切拋在后面,而農(nóng)夫們還在齊到腳踝的塵土中躑躅著。但那個老人卻坐在那里,一動也不動。他太累,走不動了。
我的任務是過橋去偵察對岸的橋頭堡,查明敵人究竟推進到了什么地點。完成任務后,我又從橋上回到原處。這時車輛已經(jīng)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個老人還在原處。
“你從哪兒來?”我問他。
“從圣卡洛斯來?!彼f著,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鄉(xiāng),提到它,老人便高興起來,微笑了。
“那時我在看管動物?!彼麑ξ医忉?。
“噢,”我說,并沒有完全聽懂。
“唔?!彼终f,“你知道,我待在那兒照料動物。我是最后一個離開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著他滿是灰塵的黑衣服、盡是塵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鋼絲邊眼鏡,問道:“什么動物?”
“各種各樣。”他搖著頭說,“唉,只得把它們撇下了?!?br /> 我凝視著浮橋,眺望充滿非洲色彩的埃布羅河三角洲地區(qū),尋思究竟要過多久才能看到敵人,同時一直傾聽著,期待第一陣響聲。它將是一個信號,表示那神秘莫測的遭遇戰(zhàn)即將爆發(fā),而老人始終坐在那里。
“什么動物?”我又問道。
“一共三種,”他說,“兩只山羊,一只貓,還有四對鴿子。”
“你只得撇下它們了?”我問。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個上尉叫我走,他說炮火不饒人哪?!?br /> “你沒家?”我問,邊注視著浮橋的另一頭,那兒最后幾輛大車正匆忙地駛下河邊的斜坡。
“沒家,”老人說,“只有剛才講過的那些動物。貓,當然不要緊。貓會照顧自己的,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么辦呢?我簡直不敢想?!?br /> “你的政治態(tài)度怎樣?”我問。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說,“我七十六歲了。我已經(jīng)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動了?!?br /> “這兒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說,“如果你勉強還走得動,那邊通向托爾托薩的岔路上有卡車?!?br /> “我要待一會,然后再走,”他說,“卡車往哪兒開?”“巴塞羅那?!蔽腋嬖V他。
“那邊我沒有熟人,”他說,“不過我還是非常感謝你?!?br /> 他疲憊不堪地茫然瞅著我,過了一會又開口,為了要別人分擔他的憂慮,“貓是不要緊的,我拿得穩(wěn)。不用為它擔心??墒?,另外幾只呢,你說它們會怎么樣?”
“噢,它們大概挨得過的?!?br /> “你這樣想嗎?”
“當然?!蔽疫呎f邊注視著遠處的河岸,那里已經(jīng)看不見大車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們怎么辦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為要開炮了?!?br /> “鴿籠沒鎖上吧?”我問。“沒有?!薄澳撬鼈儠w出去的?!?br /> “嗯,當然會飛??墒巧窖蚰??唉,不想也罷?!彼f。
“要是你歇夠了,我得走了?!蔽掖咚罢酒饋?,走走看?!?br /> “謝謝你。”他說著撐起來,搖晃了幾步;向后一仰,終于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
“那時我在照看動物?!彼救坏卣f,可不再是對著我講了,“我只是在照看動物。”
對他毫無辦法。那天是復活節(jié)的禮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羅挺進??墒翘焐幊?,烏云密布,法西斯飛機沒能起飛。這一點,再加上貓會照顧自己,或許就是這位老人僅有的幸運吧。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我與老人的對話平淡而自然,始終沒有強烈的情緒流露,但卻于平淡處蘊含了豐富的含義,細致入微地表現(xiàn)了老人的內心之痛。
B.在談到家鄉(xiāng)的時候,老人“露出笑容”“高興起來,微笑了”,表現(xiàn)老人的樸實、憨厚,并對未來充滿信心。
C.作品描寫人群逐漸稀少、遠去,老人從始至終緩慢平和的語調,把小說一步步推向高潮,讓人不禁為老人的輕松灑脫而欣慰。
D.老人充滿愛心,其形象閃耀著普通的人性的光輝,與踐踏人類生命的殘酷戰(zhàn)爭形成鮮明對比,也與冷漠旁觀的“我”形成鮮明的對比。
(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在照看動物”一句反復出現(xiàn),特別是最后一句中的“只是”,意味深長,感受到老人的無辜和內心的怨憤,暗含著老人對戰(zhàn)爭的控訴。
B.“木然”“不再對著我講了”等語言意蘊豐富,或許是疲憊得連話都懶得再說,或許是不再期待“別人分擔他的憂慮”,或許表明他聽天由命不再逃亡。
C.從“我”的“勸離”與老人的“不動”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老人難以動身的原因在于體力不支、對家園的留戀和對未來生活的茫然等方面。
D.本文旨在反映戰(zhàn)爭的罪惡,既有戰(zhàn)爭場面的正面描寫,又通過一個年老孤苦的老人流離失所、外出逃難的遭遇側面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3)小說以“我”為敘述視角,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海明威小說中巧妙使用了很多隱喻手法,把豐富重要的信息隱藏在簡潔的語言里。請從隱喻的角度理解“塵土”這一意象的隱藏了哪些豐富而重要的信息?組卷:6引用:1難度:0.4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時代,士大夫文化盛行。他在《論語(憲問)》中說:“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他所提倡的“君子”,被他賦予了強烈的德行色彩。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等。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不同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指總為自己考慮的德行不高的人),需要通過克制自我欲望來提升道德水平。
孔子強調應當克制肆意妄為之私欲,正身直行,尋求懲治罪惡、消弭怨恨之方法,通過正當途徑待其時而報之,以回護恩德。舉例而言,輕微的口舌之爭,①_____。
倘使言辭激烈、行為過當,則可以起而行動,訴之于衙署,②_____,如江秋蓮訴劉暖曦生命權糾紛案,就是靠法律來解決問題。有時也需要含蓄隱忍,待時而報,如孫臏兩敗龐涓以報失足之痛。當然,這并不是說倘若面對生命危險,③_____,孔子是很反對這種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視生命的,我們應當視事情之輕重緩急,在符合直道原則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回報方式,正當防衛(wèi)就是這類方式。
(1)下列對材料第一段中標點符號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憲問)》”中的括號應刪掉,并在“論語”和“憲問”之間加間隔號。
B.“君子”的引號表示強調,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引號用法不同。
C.省略號和后面的“等”字作用相同,屬于重復使用,所以它們兩者中應去掉一個。
D.“自私自利的小人”后面的括號,表明其中的內容是對前文的補充,有強調意味。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組卷:25引用:1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柳詒征指出:“老子之書,專說對待之理?!蓖ǔG闆r下,人們偏執(zhí)于這種對待關系的一面,可《老子》總是提醒世人重視那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對待,即對立統(tǒng)一之意)
關于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論語》有如下論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币饧粗灰约合肓ⅲ阋矌椭四芰?;自己想達,便也幫助人能達。(錢穆譯)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讀了以上材料,你對“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有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