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重慶八中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西周時期,周王為了使諸侯國秉承分封之初的忠誠守信,利用玉瑞(用玉制作的禮器)制定了一系列繁瑣的禮儀活動,形成玉瑞制度,作為控制諸侯國的手段。由此可見,西周時期( ?。?br />①禮儀制度逐步完善
②中央集權不斷強化
③分封制度得以推行
④地方治理有所加強
⑤宗法體系相對穩(wěn)定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2.如圖展示的是我國哪一項偉大發(fā)明( )
A.火藥 B.雕版印刷術 C.活字印刷術 D.造紙術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3.魏晉南北朝時期,某些名士把道家“道法自然”付諸實踐,他們毀棄禮法、崇尚自身價值,追求個性解放和自我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時尚,士人紛紛效仿,并以此為榮。據此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 ?。?/h2>
A.社會出現新的思想潮流 B.三教合流開始出現萌芽 C.戰(zhàn)亂導致人們思想混亂出本 D.道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 組卷:1難度:0.6 -
4.宋代讀書人只有參加解試合格,才有機會參加省試,而省試的名額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據各地區(qū)情況進行分配。如表是宋代部分地區(qū)解試合格者占赴省試者的比例。對表中各項理解正確的是( ?。?br />
地區(qū) 時間 赴試人數 分配名額 錄取比例 平江府(蘇州) 慶歷中 200 4 50:1 紹興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紹興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開禧間 18000 54 333:1 A.從赴試人數看,科舉考試對士人的影響越來越大 B.從錄取比例看,科舉考試錄取人數越來越少 C.從地區(qū)來看,南方成為經濟重心和文化中心 D.從分配名額看,教育發(fā)展嚴重滯后于人口增長 組卷:10引用:5難度:0.8 -
5.《宋史?戶婚律?婚田人務》記載:“所有論競田宅、婚姻、債負之類,取十月一日以后,許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詞狀,三月三十日以前斷遣須畢,如未畢,具停滯開獄事由聞奏?!辈牧戏从沉怂未ā 。?/h2>
A.司法審判重點在于婚姻與家庭 B.集權制度造成審判效率低下 C.立法價值觀受到經濟基礎制約 D.法律成為社會關系調整基礎 組卷:23引用:4難度:0.6 -
6.清代蘇州長洲的陸墓鎮(zhèn),以燒造磚瓦和織造汗巾出名;吳江的庵村、檀邱市,以銅、鐵器制造為主;盛澤鎮(zhèn)、震澤鎮(zhèn)、黃溪市和新杭市是聞名的絲織業(yè)市鎮(zhèn);元和的唯亭鎮(zhèn),棉織和編織業(yè)均頗為發(fā)達。這說明當時蘇州( ?。?/h2>
A.生產型市鎮(zhèn)集中涌現 B.集鎮(zhèn)之間生產協(xié)作緊密 C.農業(yè)生產專業(yè)化發(fā)展 D.市鎮(zhèn)經濟發(fā)達依賴消費 組卷:20引用:9難度:0.8 -
7.如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時期選官制度變革的史實。這反映了( ?。?br />
年份 主要內容 1901年 清朝頒布《學堂選舉鼓勵章程》,規(guī)定:凡由學堂考試合格畢業(yè)生,均給予貢生、舉人、進士出身;殿試后“酌加擢用,優(yōu)予官階”。 1903年 張之洞草擬《獎勵游學畢業(yè)生章程》,對留學日本的歸國畢業(yè)生,承認他們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冊的學校取得的文憑,并給予科舉出身,優(yōu)予官階。 1904年 清政府頒行《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自高等小學以上,畢業(yè)考試結果分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獲相應的獎勵出身,并被授以官職或得以升學。 A.中國建立近代文官制度 B.新舊選官方式并存于晚清時期 C.晚清教育體制實現轉型 D.清末新政側重在考試形式調整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8.陳獨秀在《新青年》中說:“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評時政,青年修養(yǎng),亦不在討論政治,然有關國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陳獨秀此言旨在( ?。?/h2>
A.反抗南京政府黑暗統(tǒng)治 B.徹底批判傳統(tǒng)儒家思想 C.助推民主科學深入人心 D.喚醒青年學生責任意識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9.1925年6月,廣州和香港爆發(fā)了由共產黨人鄧中夏、蘇兆征領導的省港大罷工,鄧中夏指出:“省港罷工不是什么增加工資,減少時間,改良待遇之經濟斗爭,而是為爭取民族生存與國家體面政治之斗爭。”他意在強調當時( ?。?/h2>
A.階級矛盾已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B.通過社會主義革命來挽救民族危亡 C.工人運動急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D.工人運動應體現反帝愛國斗爭色彩 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10.《民國時期廣東社會經濟史》記載,據1930年工商部門報告,調查廣東新式工廠106家,廠均資本7.3萬余元,工人人均年產值1665元,電燈、自來水等公用事業(yè)資本占資本總額73%,消費工業(yè)中,飲食、織造部門比較發(fā)達,機械廠極少,廠均資本僅8400元。材料反映出1930年廣東( ?。?/h2>
A.市政工程領先全國 B.工業(yè)結構較不合理 C.外商企業(yè)資本雄厚 D.工業(yè)區(qū)域分布協(xié)調 組卷:14引用:5難度:0.9 -
11.1937年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成立后,針對邊區(qū)出現的諸如婚姻及婦女問題、煙毒問題、土匪問題、二流子問題等進行革新和治理,社會風貌煥然一新。邊區(qū)政府的社會治理( ?。?/h2>
A.實現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B.阻礙了“三三制”的實施 C.有利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 D.適應了抗日形勢的需要 組卷:5引用:6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
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盡管19世紀有數百萬歐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歐洲大陸的人口卻仍然膨脹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傳染病,而傳染病的傳播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活水平。隨著19世紀馬鈴薯種植的增加,人們的營養(yǎng)水平得到提高,對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應增強,死亡率自然也就隨之下降。即使有時會發(fā)生農作物歉收,新的運輸工具也保證了來自外界的充足供應。同時工業(yè)革命還改進了下水道系統(tǒng),飲用水也更加安全,這也進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醫(yī)藥科學的應用,例如接種疫苗、對傳染病人進行隔離等措施使得西北歐的死亡率進一步下降:從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歐洲工業(yè)化進程比較緩慢的南部和東部等地向德國、法國,尤其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工業(yè)中心輸送了幾十萬移民。在19世紀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廣闊前景的拉丁美洲國家。19世紀早期,在英國的領導下,從非洲販運奴隸的貿易廢止了,只是向中東販運奴隸的現象還留下一些殘余。
——摘編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導致19世紀以后歐洲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工業(yè)化進程對人口遷移產生的影響。組卷:3引用:1難度:0.5 -
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進公共福利,通過建立一個聯(lián)邦的老年救濟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為老人、盲人、受撫養(yǎng)的和殘疾兒童提供更為可靠的生活保障,為婦幼保健、公共衛(wèi)生和失業(yè)補助法的實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摘編自《美國社會保險法》(1935年8月)材料二:一般說來,二戰(zhàn)后歐洲各國的福利國家制度主要包括醫(yī)療、疾病、養(yǎng)老、事故、失業(yè)、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業(yè)工人領取的失業(yè)津貼相當于原工資收入的90%,而且可以領取30天。除此以外,國家對因公死亡或者傷殘的人給予補償,對有各種困難的人和群體給予補助,同時國家還實行社會救濟制度,以保障每個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編自劉玉安《北歐福利國家剖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頒布《社會保險法》的目的。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福利國家制度的實施主要受到了哪些思想的推動。組卷:7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