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甘肅省天水一中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1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共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藝術是意造空中樓閣來慰情遣興。詩人在做詩時的心理活動到底像什么樣,我們最好拿一個藝術作品做實例。比如王昌齡的《長信怨》:“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蓖醪g不曾留下記載,告訴我們他做詩時的心理歷程。但是我們用心理學的幫助來從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這首詩時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喚起意象。想象有再現(xiàn)的,有創(chuàng)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現(xiàn)的。藝術作品不能不用再現(xiàn)的想象。比如這首詩里“奉帚”、“金殿”、“玉顏”、“寒鴉”、“日影”、“團扇”、“徘徊”等等,在獨立時都只是再現(xiàn)的想象,詩做出來總須旁人能讀懂,懂得這是能夠喚起以往的經驗來印證,用以往的經驗來印證新經驗大半憑借再現(xiàn)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現(xiàn)的想象絕不能創(chuàng)造藝術。藝術既是創(chuàng)造的,就要用創(chuàng)造的想象。創(chuàng)造的想象也并非無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過把它們加以新配合。王昌齡的《長信怨》精彩全在后兩句,這后兩句就是用創(chuàng)造的想象做成的。個個人都見過“寒鴉”和“日影”,卻從來沒有人想到詩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見于帶昭陽日影的寒鴉。但是這話一經王昌齡所出,我們就覺得它實在是至情至理。從這個實例看,創(chuàng)造的定義就是: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王昌齡的題目是《長信怨》,“怨”字是一個抽象的字,他的詩卻畫出一個如在目前的具體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見。藝術不同于哲學,它最忌諱抽象。從理智方面看,創(chuàng)造的想象可以分析為兩種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聯(lián)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一個意象和與它相關的許多意象分開而單提出它來,這個分想作用是選擇的基礎。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選擇,只是選擇有時就已經是創(chuàng)造。不過創(chuàng)造大半是舊意象的新綜合,綜合大半借“聯(lián)想作用”。聯(lián)想是知覺和想象的基礎。藝術不能離開知覺和想象,就不能離開聯(lián)想。我們曾經把聯(lián)想分為“接近”和“類似”兩類。比如這首詩里所用的“團扇”這個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時,是起于類似聯(lián)想,因為她見到自己色衰失寵類似秋天的棄扇;在王昌齡用它時則起于接近聯(lián)想,因為他讀過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經驗接近而想到團扇的典故。不過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團扇的類似。因為類似聯(lián)想的結果,物固然可以變成人,人也可以變成物,物變成人通常叫做“擬人”?!堕L信怨》的“寒鴉”是實例,鴉是否能寒,我們不能直接感覺到,我們覺得它寒,便是設身處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鴉在這里是班婕妤所羨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寵,它也許是隱喻趙飛燕。人變成物通常叫做“擬物”,班婕妤自比“團扇”,就是托物的實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轉以隱喻出之。
    (選自朱光潛《談美》,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想象就是在心里喚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經驗來印證新經驗從而創(chuàng)造出藝術作品。
    B.創(chuàng)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來創(chuàng)造藝術,再現(xiàn)的想象則是通過再現(xiàn)以往的意象來獨立創(chuàng)造藝術。
    C.只有再現(xiàn)的想象決不能創(chuàng)造藝術,這是因為它并非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
    D.創(chuàng)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為分想與聯(lián)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選擇,選擇就是創(chuàng)造,詩有時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2)下列對原文論述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開頭運用比喻,形象引出了藝術創(chuàng)作是借助“想象”達到“慰情遣興”的論題。
    B.二、三段以王昌齡《長信怨》為例,重點從再現(xiàn)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想象兩方面展開論述。
    C.選文后半部分從“分想”與“聯(lián)想”兩種心理作用較為深入地闡述了“創(chuàng)造的想象”。
    D.作者拿班婕妤的《怨歌行》與王昌齡的《長信怨》對比證明藝術創(chuàng)作不同于哲學抽象。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愁”雖抽象,李清照的“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卻能畫出一個如在目前的“愁”的情境,從而完成了一次藝術創(chuàng)造。
    B.由于創(chuàng)造大半是舊意象的新綜合,綜合大半要借“聯(lián)想作用”,所以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聯(lián)想,因為聯(lián)想是知覺和想象的基礎。
    C.杜甫沒有將自己個人的渺小與飄零之感直接表露,而以“沙鷗”自比,托物以言其志,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想象。
    D.“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運用了本文所說的“擬人”手法。

    組卷:8引用:3難度:0.7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0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燈 塔
    劉建超
          父親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親當兵前從來沒有見過海。給父親起名叫海的爺爺也沒有見過海。
          父親曾問過爺爺,海是什么?爺爺指著村子里幾畝地大的池塘,說,江河湖海都是水,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父親光著屁股在池塘里撲騰,那時他以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這一方池塘。
          父親參軍,跟著部隊南下。
          首長問,你們誰能爬山?父親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從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嶺如走平地,沒啥說的!
          首長又問,你們誰會游泳?父親把手舉得高高的,我會。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氣撲騰幾個來回。沒啥說的!
          父親的兩個沒啥說的讓父親變成了一名海軍。他以為海軍就是上艦艇,開著軍艦像開著坦克車一樣。
          父親被派去學習航標燈和柴油發(fā)電機的維護和保養(yǎng)。他學得很快,成績也好。學習結束,他被分配到遠離大陸的小島上,島上只有他一個人,日夜守著航標燈。
          排長對父親說,這個小島你就是島長了,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歸你管。島上活著的東西就是空中的海鳥,海灘上的海龜、螃蟹。
          排長說,守護好航標燈就是守護好祖國的領土。能看到航標燈的地方都歸你守護,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親很自豪。父親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島上巡邏,給航標燈添加柴油。父親從沒有一點兒失落。
          日子單調枯燥,父親卻喜愛上了這座小島。父親說,守島的日子里,他真的學會了在大海里游泳,學會了釣魚,學會了和海鳥說話。
          寂寞的時候,父親就給母親寫信,每周來島上送給養(yǎng)的船就成了他們傳書的鴻雁。父親的書信封封都是海島的說明書,島的靜、島的動、島的趣、島的樂,沒有半句島的苦、島的累。他告訴母親,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魚,扎個猛子可以撈出紅薯大小的海參,晚上睡覺,都會有螃蟹來敲你的柴門。
          母親被父親的描繪給迷住了,帶著紅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島。母親上島的日子遇到了風浪,母親被顛簸得把膽汁都吐出來了,船還是靠不了島,只是依稀地看到個人影在揮手。母親沒有上島,她死心塌地要嫁給父親。母親說,那么艱苦的日子父親都樂觀地面對著,跟著這樣的男人,靠得住。
          排長帶著送給養(yǎng)的幾名戰(zhàn)士,為父母親舉辦了簡單而又熱烈的婚禮。母親留下和父親相伴在孤島上守候航標燈,兩個人的世界把寂寞過成了快樂。閑暇,父親教母親游泳,在灘頭捉螃蟹抓海參。他們把釣的魚晾干,讓給養(yǎng)船帶回連隊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樂的事就是給未來的孩子起名字。兩個人對孩子叫什么名字爭執(zhí)不下,父親說,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倆一起帶出來玩。
          于是經常聽到父親喊著,海星、海帶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親會說,島兒、燈兒開始做飯嘍。
          母親懷著我的時候,遇到一場特大風暴。濃霧翻滾,暴雨雷鳴,海天像倒翻過來一樣,幾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著瘋了般拍到島上,航標燈都被震得直搖晃。父母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么大的陣勢,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機發(fā)生了故障。
          母親說,這么大的風浪,不會有啥船只過往,等風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親背上工具包說,上級交給我的任務就是維護好航標燈,首長說過,島上的燈塔就是國家主權的象征,一分鐘也不能滅。
          父親登塔,風浪撲得他站立不住。母親擔心,找來繩子系在父親的腰間,另一端纏在自己身上,兩人就這樣守護在機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堅持到天明。
          父親看著累癱在身邊的母親,撫著她的秀發(fā)說,今天該哪個孩子陪咱出操了?母親抱著父親哭了,父親說母親上島就哭過那一次。
          部隊裁軍,燈塔移交給地方政府管理,父親也脫下了軍裝,可他依然留在島上。父親在孤島上守護燈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親病重期間,我正帶著艦隊在波斯灣護航。
          母親說,父親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島。老海啊,你放心,等我倆都走了以后,讓孩子給咱辦個海葬,把咱倆的骨灰撒進大海,撒在當年的海島上,我陪著你一起守護大海。父親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撫摸著母親干瘦的臉,自己的眼角卻淌下了淚水。
          我是艦長,每次出海執(zhí)行任務,路過那座小島,我都會行注目禮。在那座小島上,佇立著一座無形的燈塔。父親給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訴父親,我給兒子起的名字叫深藍。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作為一名海軍戰(zhàn)士學習航標燈和柴油發(fā)電機的維護和保養(yǎng)技能,來到遠離大陸的小島守護燈塔四十年,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忠誠。
    B.面對首長詢問誰“能爬山”“會游泳”,父親連用兩個具有方言特色的“沒啥說的”來回答首長問話,這突出父親的單純與土氣。
    C.排長說“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歸你管”,而“活著的東西”就是海鳥、海龜、螃蟹,語言幽默風趣,暗示了父親在島上的孤單、寂寞。
    D.小說構思巧妙,祖孫三輩的名字依次是“?!薄把蟆薄吧钏{”,表現(xiàn)了父親與“我”熱愛大海,以及“我”對父親精神的理解與傳承。
    (2)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父親名字叫海再寫父親把池塘當海,為后文寫父親成為海軍并分配到島上守航標燈作了必要的鋪墊。
    B.小說的主人公是父親,卻也刻畫了一位堅定執(zhí)著的母親,母親的出場能更”全面地展現(xiàn)守島生活的艱辛,從而突出父親的擔當與樂觀。
    C.本文以“燈塔”為中心謀篇布局,使情節(jié)緊湊集中,小說的高潮是“我”每次路過父親工作過的小島時莊嚴地行注目禮。
    D.小說在敘寫普通人的平凡事時,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
    (3)小說寫到了母親的哭與父親的流淚,分別表現(xiàn)了他們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組卷:7引用:1難度:0.7

四、作文(本題共2小題,共60分)

  • 6.小作文。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中有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讓人印象深刻,請從下面四句中選擇一句或幾句,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從作家、作品、讀者之間的關系出發(fā),談談你的認識與理解。要求:觀點明確,貼合作品,理解到位,不少于200字。
          ①自然美為許多最普遍的性質之總和,就每個獨立的性質說,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總和說,它卻不可多得,所以成為理想,為人稱美。
          ②藝術本就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能將人從實際生活的牽絆中解放出來。
          ③人的實用的活動全是有所為而為,是受環(huán)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動全是無所為而為,是環(huán)境不需要他活動而他自己意愿去活動的。在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huán)境需要的奴隸;在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
          ④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泛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火花和浪花偶然會面了。火花對新朋友浪花說:“我們都能開出美麗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們是對親密的姐妹?!崩嘶紤]了一會兒,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認說:“從表面看,我們的確有些相像,但是我與波浪緊密相連,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開不??;而你只突出個人,所以總是一閃即逝?!?br />      浪花和火花的對話給人深刻的啟示,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感悟?請就你的感悟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