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三(下)第三次段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6 21: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而且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其實這個對稱的說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說法律本身能統(tǒng)治,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系是根據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力來支持,還得靠人來執(zhí)行,法治其實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沒有人的因素。
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的規(guī)范的性質。
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墒撬煌牟⒉皇钦f鄉(xiāng)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不論在社會、政治、經濟各個范圍中,都有認為“無政府”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當然所謂“無政府”決不是等于“混亂”,而是一種“秩序”,一種不需規(guī)律的秩序,一種自動的秩序,是“無治而治”的社會??墒青l(xiāng)土社會并不是這種社會,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Γ诂F(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社會所積累的經驗。
讓我先說明,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禮里被別人用火燒死,這是禮。
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一個在鄉(xiāng)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主動性。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
材料二:
“差序格局”的鄉(xiāng)土社會排斥訴訟,即費孝通先生說的“無訟”。但這里的“無訟”并不是完全排斥訴訟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遇到的問題大概率是先輩們已經遇到過并且解決過的,因此只需沿用“傳統(tǒng)”即可,不需要訴諸法律。同時,“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系像是無數(shù)“水波紋”交織在一起,十分龐雜,因此要想通過法律來明確權利與義務就變得困難。這種模式下,要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就要依靠行為者“克己復禮”以及長輩的教化去解決現(xiàn)實中的糾紛。但這種“無訟”的環(huán)境,也不是在營造虛假的和諧,而是需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并非所有爭端都要走司法途徑才能得以解決,一些并不復雜的矛盾糾紛不需要動用國家司法資源,若是能在鄉(xiāng)土社會中自行解決,當事人在事后仍能維持正常的人際往來,何樂而不為呢?這種觀念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楓橋經驗”不謀而合。這樣的矛盾化解模式就是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既考慮到社會原本的狀態(tài),又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在真切解決糾紛的基礎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達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摘編自蔡欣雨《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材料三:
(故事前提:李寡婦將自家的地同時賣給了白嘉軒和鹿子霖,二人為爭奪這塊地大打出手。)
冷先生把白嘉軒和鹿子霖一起邀約到中醫(yī)堂,擺下一桌酒席,倆人同時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謙詞,然后舉酒連飲三杯,重歸于好而且好過以往。倆人誰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家寡婦那六分地了,而且都慨然提出地歸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濟給李家寡婦一些糧食和銀元,幫助寡婦渡過難關。冷先生當即指派藥房伙計叫來李家寡婦,當面毀了契約。李家寡婦撲通跪到地上,給白嘉軒鹿子霖磕頭,感動得說不出話只是流眼淚。
(陳忠實《白鹿原》節(jié)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禮和法律并無區(qū)別,二者都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用來規(guī)定社會上人與人的關系的。
B.人們能夠主動服禮,是因為人的本能與良知讓人們產生個人的敬畏感,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C.鄉(xiāng)土社會不是“無法無天”“無需規(guī)律”的,它有一種不需規(guī)律的秩序,一種自動的秩序,是“無為而治”的社會。
D.法律還得靠權力來支持和人來執(zhí)行,可見法治也有人的因素,“法治”和“人治”并不是完全對立的。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治是按照歷史積累形成的社會公認的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來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治理方式。
B.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
C.“楓橋經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模式,既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又解決了民間糾紛。
D.社會積累的經驗因為有效才值得保守,當維持禮的經驗不能有效應對生活問題時,禮治就難以為繼。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鄉(xiāng)土社會禮治范疇的一項是
A.窺宮者臏,拾遺者刖。
B.《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br />C.《弟子規(guī)》:“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br />D.未做過大夫的曾子在彌留之際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大夫專用的席子上,就命兒子把席子換掉。
(4)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格:糾正)”。這一思想對構建現(xiàn)代和諧社會具有怎樣的意義,請結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5)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分析材料三中體現(xiàn)的鄉(xiāng)土特色。組卷:34引用:1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礦 車
[日]芥川龍之介 小田原和熱海之間開始修筑鐵路是良平八歲那年的事,良平天天去村外看施工。說是施工,其實只是用礦車推土——這個讓他很感興趣。
礦車上有兩個土工直挺挺站在土堆后面。因為下山,礦車不用人推,一路自動奔馳。車廂掀動著,土工的短褂底襟張開,細細的鋼軌劃起弧形——良平有時一邊眼望如此光景,一邊心想當一個土工多好,至少想跟土工一起坐一次礦車,哪怕僅僅一次。礦車來到村外平地時,自然而然停在那里。與此同時,土工們從車上輕輕跳下,把車上的土掀在路軌的終點。然后推起礦車,開始往所來的山上那邊爬去。良平那時心想,坐不上車倒也罷了,哪怕推上一次也好。
一天,良平一個人佇立在偏午時分的工地眼望礦車來來去去。這時,除了裝土的車,有一輛裝枕木的車沿著應是干線的寬軌爬來。推這輛礦車的兩個都是年輕人。良平從看見兩人時起就覺得他們似乎平易近人。
“叔叔,我?guī)湍銈兺坪脝??”其中一個穿格子衫的兀自低頭推車,但回答意外爽快:“噢,推吧!”良平鉆進兩人中間,用足力氣推了起來?!昂么蟮牧饴?!”另一個耳央卷煙的人也夸獎良平一句。
推著推著,鐵路坡度漸漸徐緩起來。良平心里擔心得不行,生怕對方道出“行了不用推了”那句話。但兩個年輕土工只是腰比剛才直了些,仍默默往前推車。良平終于忍耐不住,膽戰(zhàn)心驚地這樣問道:“一直推下去好嗎?”“好好!”兩人同時回答。良平心想兩人果真是好人。
繼續(xù)推了五六百米,鐵路再次陡了起來。兩側橘林里有好幾個黃果沐浴著陽光。還是上坡路好,可以一直讓我推下去——良平一邊想著,一邊用渾身力氣推車。
從橘林中間爬到頂頭,鐵路陡然變成下坡。穿格子衫的那個對良平說:“喂,上!”良平立即跳上車去。礦車在三人上車的同時,撩起橘林的香氣,沿鋼軌一路滑下。坐車比推車舒服得多!良平讓風鼓滿衣服,心里浮上理所當然的念頭。并且這樣想到:去的路上推的地段多,那么回的路上自然坐的地段多。
來到有竹林的地方時,車靜靜停止下滑。三人又像剛才那樣開始推車前行。不覺間,竹林變成雜木林。上坡路上點點處處積了落葉,生了紅銹的鋼軌都看不見了。坡路好歹爬完,這回但見高聳的懸崖的對面,一片無邊無際的冷颼颼的大海鋪展在眼前。這時良平腦袋里忽然清楚覺出自己跑得太遠了。
三人又坐上礦車,車在雜木林的樹枝下——右邊就是大?!苋???墒橇计揭褵o法像剛才那樣歡天喜地了,他心里盼望快些回去。但不用說,他也十分清楚:不到該到的地方,車也好他們也好,都不可能返回。
車在一家茅草屋茶館前停下,一位土工從茶館出來時給了良平一包粗點心。三人推著礦車爬上徐緩的坡路。良平手雖搭在車上,但心里想的是別的事。
翻過坡路往下走到底,又有一家同樣的茶館。土工們進去之后,良平坐在車上只顧惦記如何回家。茶館前開放的梅花即將在夕暉中隱去。天快黑了!想到這里,良平再也無法呆坐下去。他踢了一腳礦車輪,明知自己推不動,卻呼哧呼哧推了幾下,想以此沖淡焦躁的心情。
土工們出來后,手扶車上的枕木,若無其事地對他這樣說道“你該回去了,我們今天住下不走了”“回家太晚,你家里要擔心的”。
良平一下子驚呆了。天馬上就黑了,再說今天的路走得極遠,而現(xiàn)在自己必須一個人走回去——他頓時明白過來這些。良平差點兒哭出來。但他知道哭也無濟于事,這也不是哭的時候。他向兩個年輕土工不自然地點了下頭,沿鐵路飛奔起來。
良平沿著鐵路一側忘我地跑了一陣子。奔跑時,發(fā)覺懷里的一包糕點礙事,遂甩去路旁,順手把木屐也脫下扔在那里。于是薄襪底直接踩進石子,腳倒是輕快多了。他一邊感覺著左邊的大海,一邊跑上陡急的坡路。眼淚不時涌上來,使得他不由歪一下臉——他拼命忍住,唯獨鼻子抽搭不止。從竹林旁跑過之后,衣服也因浸透了汗而讓他覺得不便,他邊跑邊脫下衣服扔在路旁。跑到橘林時,四下已經黑了。只要保住性命……良平一邊想著,一邊連滾帶爬繼續(xù)奔跑。
井邊提水的婦人們和從田里回來的男人們看見良平跑得氣喘吁吁,都問他:“喂,怎么了?”他一聲不吭,只顧從雜貨店、理發(fā)店和明亮的住房前跑過。
跑到自家門口時,良平終于禁不住“哇”的一聲大哭起來??蘼晜飨蛩闹?,父母等人一時圍了上來。尤其母親一邊說著什么一邊抱住良平的身體。良平手腳掙扎著,抽抽搭搭哭個不停。也許是哭聲太厲害了,附近三四個婦人也趕到昏暗的門口。父母自不用說,那些人也異口同聲問他為什么哭。但他無論別人怎么問都只管大哭特哭。打那么遠的地方一鼓作氣地跑來,只要一回想起剛才路上的驚懼,良平覺得,無論自己怎么放開嗓子不停地啼哭,總有一種沒法得到滿足的情緒在向自己襲來……
良平二十六歲那年和妻子一起來到了東京。不知為何。他有時會毫無理由地回想起那時的自己。真的是毫無理由嗎?在勞頓疲憊的他的面前,那片暮色籠罩的竹林和坡路至今仍時斷時續(xù)細細地向前伸展……
(有刪改)文本二:
芥川的作品往往是截取一個時空片斷,寫一時一地展開的一事。在《礦車》中,作者將人漫長的一生集中表現(xiàn)于乘工地礦車玩耍的一個下午,人一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人生軌跡都隨著礦車車轍的延伸和‘我’內心的起伏暴露無遺。
(節(jié)選自赫雪俠《斷片與瞬間——芥川龍之介作品的特點及其成因》)(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良平八歲時對礦車推土這種新鮮事充滿了好奇,因此他對當士工、跟土工一起坐一次礦車充滿了渴望并進行了嘗試。
B.土工爽快地答應良平推車的請求并夸贊他,傍晚卻若無其事地告知他該回去了,可見他們是有預謀地讓良平幫忙推車。
C.在被土工告知自己需要獨自回家時,良平“不自然地點了下頭”,表現(xiàn)出良平此時雖然委屈、害怕,但也比較冷靜。
D.從良平一路連滾帶爬跑回家,到他回家后開始大聲哭泣,周圍的人們都關心地問他,展現(xiàn)了鄰居們的熱心和善良。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二段對良平在村外看到的施工場景進行了細致的刻畫,表現(xiàn)出良平觀察的細心,以及孩童對新事物感興趣的心理。
B.“一片無邊無際的冷颼颼的大海鋪展在眼前”這句話用“冷颼颼”一詞來描寫大海,暗示出良平的內心開始變得害怕。
C.小說以良平八歲那年去村外看礦車推土開篇,以良平二十六歲時回憶童年往事結束,主要通過環(huán)境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
D.小說敘述了良平八歲時與兩位年輕土工推車的經歷,在對良平細膩的少年心理刻畫中體現(xiàn)出本文平實質樸的語言風格。
(3)文本一是如何敘述良平的故事的?請簡要分析。
(4)文本二提到,“在《礦車》中,作者將人漫長的一生集中表現(xiàn)于乘工地礦車玩耍的一個下午”,試結合文本一中良平的推車經歷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組卷:31引用:4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2年冬奧會上運動員的“戰(zhàn)袍”凝聚了科學家們的心血。比如,冬奧會競速類的項目,
(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戰(zhàn)袍”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B.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我們可以叫它作中國建筑的“文法”。
C.“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
D.文中提到的“七曜”,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4引用:3難度:0.7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漫畫中的主人公,背對高墻,燒“柴”取暖。對此,讀者們解讀各異:有人認為他做出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考量,有人認為我們面臨著同樣的生存與發(fā)展問題,也有人覺得漫畫凸顯了人們面對未知做取舍時的眼光問題。面對生活這堵“高墻”,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請結合漫畫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