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廣東省梅州市高考語文第二次質檢試卷(二模)

發(fā)布:2024/11/24 13:0:1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算法的本質是“溫故而知新”。無論是消費者利用智能投資顧問做理財規(guī)劃,還是信貸部門通過算法評分系統(tǒng)考察客戶資信,抑或是社交媒體根據用戶瀏覽歷史實現精準內容推送,完整的算法應用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個典型步驟:第一步,平臺端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數據挖掘,獲取用戶的原始數據,例如消費記錄、運動軌跡、健康信息、金融狀況、瀏覽歷史、行為言論和訪問頻率等。第二步,云端將處理后的數據導入算法模型,輸出概率、偏好、排名、傾向、風險和估值等具有明確判斷指向性的分數和結果。第三步,應用終端生成可供運營商決策的評價和預測報告,例如,案情分析軟件提供辯護策略、電子商務網站識別消費偏好后推送廣告、自動駕駛系統(tǒng)規(guī)劃行車路徑、搜索引擎生成排序界面、黃頁類軟件給出附近就餐選擇、出行幫手設計旅行方案、平行管理與控制的混合增強智能框架進行虛擬現實等。
    (摘編自唐林垚《算法應用的公共妨害及其治理路徑》)材料二:
          算法在給普通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提高信息生產效率、緩解信息過載難題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系列倫理問題。在媒體和代碼滲入日常生活的當下,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倫理問題如虛假新聞、新聞尋租等仍然存在,甚至被放大,變得更加隱蔽和難以控制,而新技術賦權帶來的數據泄露、隱私侵犯,“信息繭房”風險,知情權、自主決策權、被遺忘權不同程度受到沖擊等新問題也層出不窮。用戶行為數據足跡的永久存儲、全景監(jiān)獄式的無縫監(jiān)視,以及個人數據信息過度商品化、算法黑箱等傳播倫理問題成為新聞傳播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議題。
    (摘編自匡文波《智能算法推薦技術的邏輯理路、倫理問題及規(guī)制方略》)材料三:
          算法看上去是機器的力量,但決定算法的,是人。人的失誤會帶來算法的偏差。不能發(fā)現或者無視偏差的存在,也是人的過錯。在算法大行其道之時,人應該有更高的能力對算法進行評判,及時發(fā)現與糾正算法中可能存在的陷阱與漏洞。
          算法的常見陷阱之一,是它會帶來的偏見與歧視,而且是用更隱蔽的方式。例如,搜索引擎的搜索排序,是算法交給我們的答案,但這其中,時時可能隱藏著人的干預造成的信息不公正、不均衡。如果搜索引擎服務的提供者不能盡可能保證信息的公正,如果搜索引擎的使用者不能提高對搜索結果的判定能力,那么,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因算法而誤入歧途。
          在公共信息環(huán)境的營造方面,算法也并非總是帶來客觀公正的結果。在算法不成熟、不完善的情況下,相比以往由媒體人所營造的擬態(tài)環(huán)境,機器算法之下的擬態(tài)環(huán)境,未必會更接近真實社會,甚至可能會出現更多干擾人們認知與判斷的假新聞或噪音。
          2016年美國大選結果揭曉之后,Facebook在大選中的假新聞傳播問題遭到質疑。而假新聞的增加,與Facebook采用算法而不是人工進行信息推送有一定關聯(lián)。我們現在也并不能簡單推斷Facebook的信息推送算法是否對美國大選的結果造成了影響。但這樣的事件在提醒我們,要警惕機器算法與個人興趣雙重過濾下人們對外界認知與判斷產生的偏差。
          進一步,我們還要問:建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基礎上的個性化算法雖然能理解并順應人們的行為,但它們真的能讀懂人性嗎?徘徊在人的低層次需求上的算法,是否真的是人性?完全圍繞人的外在興趣和行為建立起來的算法,會使人們接收的信息同質化,這是否會把人們帶到“作繭自縛”的境地,形成“信息繭房”效應?個性化信息服務是對個性的解放,還是新的束縛?如果所謂個性化算法只是迎合人類的褊狹,是否最終會導致用戶被信息“黑洞”所吞噬?
          就像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所說的,在極端個性化的“我的日報”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公共性的“我們的日報”。因此,以公共化信息來平衡個性化信息,是未來新聞業(yè)必須堅持的。未來的算法將不僅要解決個性化信息推送的問題,也應更好地實現公共化信息的推薦。
          作為算法底層基礎的數據,同樣也可能隨時成為陷阱。片面的數據、錯誤的數據、失真的數據,不僅不會更真切地映射環(huán)境和事物,反而可能成為一面哈哈鏡。在數據質量無法保證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警惕貼著“客觀”標簽的數據哈哈鏡。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利用機器和智能來防止人為的數據造假。
          即使算法和數據都是合理、準確的,我們也不能把未來的媒體都交給算法。算法只是未來信息生產與分發(fā)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人應該超越算法,保持自身對現實世界的洞察力與判斷力。
          在機器可以大規(guī)模地進行信息的收集、加工與分發(fā)時,對這些信息的價值判斷、真?zhèn)闻袛?,還需要人,這既包括專業(yè)的媒體人,也包括有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的普通人。在機器可以批量地進行事實性信息生產的時代,人的力量將更多地向意見性信息(如評論)生產傾斜。而有公共價值的意見的產生,是建立在人的判斷與分析能力基礎上的,即使機器可以幫助媒體更好地描繪現實世界的圖景,對這些圖景的解讀,還是依賴于人。
          但無論如何,機器進入到新聞的智能化生產領域,都不是壞事,它會在一定程度上將人從那些簡單重復的信息生產中解放出來,這會促使人重新思考自己在傳媒業(yè)中的核心價值,將自己的弱項交給機器,而強化自己的強項,當然這樣一個判斷與遷移過程將是漫長的。未來人在信息生產中的角色和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發(fā)生變遷。人在未來信息生產中的重要程度,取決于其對于那些不可替代的角色的認識與實現程度。
    (摘編自彭蘭《機器與算法流行的時代,人該怎么辦》)(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算法的“溫故而知新”,包括平臺端獲取用戶的原始數據,在處理后導入算法模型,最終生成可供決策的新信息的工作步驟。
    B.算法在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提高信息生產效率、緩解信息過載難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數據泄露、隱私侵犯、算法黑箱等問題和風險。
    C.算法是否存在偏差,能不能發(fā)現或正視偏差,能不能及時糾正偏差,都取決于人,因為決定算法的是人而非機器。
    D.尼葛洛龐帝認為,除了“我的日報”,我們還需要公共性的“我們的日報”,這可以平衡個性化信息,防止用戶被信息“黑洞”吞噬。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使用搜引擎獲取信息時,排在前面的信息不一定是最佳答案,因為搜索引擎服務的提供者在設計算法時可能帶有偏見。
    B.Facebook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假新聞增加的例子,證明在公共信息環(huán)境的營造方面,算法會增加干擾人們認知與判斷的因素。
    C.材料三大體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展開,論證了人要超越算法的觀點。
    D.材料三的作者對機器進入新聞的智能化生產領域持積極態(tài)度,認為機器有助于人類將更多的力量放在意見性信息生產等機器不可替代的方面。
    (3)下列各項中,關于“信息繭房”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上人們通常不會關注、接收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信息,而主要接收、關注與自己想法相同的信息。長此以往,會使得接收的信息同質化,從而形成“信息繭房”。
    B.抖音針對用戶的精準推薦是互聯(lián)網時代中“信息繭房”的集中體現,一個愛好美食的用戶,他的抖音“推薦”一欄中,推送的內容里美食類內容通常占大部分。
    C.內容定制類手機新聞客戶端或多或少存在“信息繭房”的效應,因為軟件給受眾推薦的往往是受眾感興趣的內容。
    D.導航軟件根據用戶的需求,將路況信息導入算法模型,為用戶設計相關路線?,F在很多人出行都依賴導航而不認路,就是“信息繭房”效應的表現。
    (4)結合材料一算法的應用步驟及材料二的內容,簡述算法引發(fā)的倫理問題是怎樣產生的。
    (5)在算法時代,為避免算法帶來的風險,你認為用戶應該具備怎樣的媒介素養(yǎng)?請結合材料簡要談談。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蟋蟀葫蘆
    水上勉
          三年前的冬天老舍先生曾光臨舍下。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辦事處打電話來說,正在訪日的老舍先生想到我家來拜訪,問我方便不方便。我說,請原諒,我對中國的情況一無所知,老舍先生我也不大熟悉,他的地位究竟相當于日本的哪一位作家呢?那個人告訴我,老舍先生在中國已是文壇泰斗了,地位相當于日本的志賀直哉。我那攥著聽筒的手顫抖起來。我家很少有貴客臨門,頓時緊張起來。
          三天后,老舍先生偕同一位高個子、長臉的中年作家,帶著一位女翻譯到舍下來了。
          我乍一看到老舍先生,吃了一驚。因為他給我的印象是那么質樸,像是個農村出身的人。也許是旅途勞累的關系,他的臉色不大好。他在門口脫下淡褐色夾大衣,里面穿的西服不怎么講究。略舊的深藍色褲子不夠筆挺,雖結著黑領帶,襯衫的領口卻隨隨便便,我總覺得先生的外貌有點兒像我那位在若狹去世的叔叔。我松了口氣,緊張情緒頓時消失,就把先生迎入客廳。
          老舍先生在沙發(fā)上坐下來,胳膊肘放在扶手上,弓著背,定睛看著我。大概那位女翻譯已經向他介紹過我的情況,他眼睛里流露出和藹可親的神色,為突然造訪而向我表示歉意。
          說實在的,和老舍先生會面,我想向他請教一下蟋蟀葫蘆的事。
          先生默默地定睛看著我。我畢恭畢敬地問道:“老舍先生,我看到過一個據說是從中國的舊貨鋪買來的葫蘆。似乎是養(yǎng)蟋蟀用的,讓它們相斗來解悶。中國是不是從前就有這樣的習俗呢?”
    “有過的?!崩仙嵯壬ㄟ^翻譯回答道,他的表情好像一瞬間略為嚴肅了。
    “那么,今天……民間還有這個習俗嗎?”
    “不,那是過去的事。您見到的罐子,恐怕也有年頭了吧?”
    “老舍先生,我生在日本的若狹這個地方,小時候養(yǎng)蜘蛛玩過。蜘蛛天生好斗,打得可歡啦,看著挺有趣兒……蟋蟀也像蜘蛛那樣好斗嗎?”
    “好斗。中國的諸侯在近臣中設專人飼養(yǎng)蟋蟀,并且以斗蟋蟀取樂。”
    “用什么方式斗呢?”
    “鋪上紅氈子,從雙方的罐里取出蟋蟀放在斗盆里……讓它們張牙對咬……”
          我恍然大悟。這很像在若狹斗斑蛛的玩法。我們不鋪紅氈子,慣常的做法是讓蜘蛛在一根樹枝子上爬,或是把兩只蜘蛛放進新巢里,讓它們斗。
    “我真想弄到一只蟋蟀葫蘆……如今還能弄到手嗎?”
    “您要是到中國來……我估計是弄得到的?!崩仙嵯壬f,“喏,水上先生,您不想到中國來嗎?”
    “離得太遠啦……我巴不得去……可現在工作太緊張,沒工夫。如果能弄到蟋蟀葫蘆,我就想去?!?br />“您一定得來……我領您到舊貨鋪去?!崩仙嵯壬f罷,莞爾一笑。
          我確實想要那只葫蘆。我并不是為了斗蟋蟀才想要這個葫蘆,而是想在里面養(yǎng)一對蟋蟀。蟋蟀兩口子難道也會打架嗎?
    “我替您張羅蟋蟀葫蘆……但是您到中國來的時候……另外還有沒有想要看看的東西呢?”
    “有的。要是有機會訪問,我……想去看看六祖慧能燒過飯的寺廟?!蔽一卮鹫f,“那個寺廟還在吧?”
    “指的是蘄州黃梅的東禪院吧?慧能大師也在寶林寺和大梵寺住過。那些寺廟至今還在。您為什么對這樣的寺廟感興趣呢?”老舍先生問道。
          我告訴翻譯,我小時離開曾在那里跟蜘蛛玩過的村子,入禪寺當過和尚。
          老舍先生笑容可掬,更加親密地看著我。
          我告訴那位女翻譯,六祖大師寫了一首名詩。這當兒,老舍先生靜悄悄地把我的妻子端來的羊羹的襯紙抽出來,從衣兜里拿出鋼筆,寫道,“本來無一物?!本o接著,先生用一連串漢字把慧能的偈文一字不差地默寫下來,我看了,大吃一驚。跟我當小徒弟時學過的一模一樣。我這才意識到老舍先生的祖國和我們日本是同文的國家,感動不已。
    “先生,”我說,“等我能稍微騰下手來,能不能到中國拜訪您呢?”
    “來吧……我恭候您?!毕壬吞@可親地笑著說。
    “您年紀大了,參拜寺廟,不敢勞您的駕,請您給我找一位向導,領我到東禪寺去?!?br />“我給您當向導?!毕壬f。
          我發(fā)現先生的臉上逐漸紅潤起來了。
          老舍先生在我家的客廳里坐了一個來鐘頭。先生走到院門,兩次彬彬有禮地點頭致意,通過翻譯對我說:“請您到東禪院來。我恭候您……”
          那以后,我再也沒見到老舍先生。
          最近,報紙雜志上風傳老舍先生逝世了,這是難以置信的事,說不定我永遠也見不到老舍先生了。
          有一天夜里,我夢見了老舍先生。這是一場捕風捉影的怪夢,情景是這樣的:
          身穿深藍色西服,拄著手杖的老舍先生走在前面,我抱著蟋蟀葫蘆跟在后邊。
    “水上先生,咱們到東禪院去。禪師住過的僧房還在哩……咱們快點兒走吧?!?br />      先生步履蹣跚,我呢,邁著小碎步跟在他后面。前邊,乳色的春霞彌漫,還有巍峨的高峰。半山腰上聳立著一座中國畫里常見的那種帶有飛檐的古剎,要走過長長的一段石階才能到達那里。裸露出來的古松樹根彎彎曲曲地伸向兩旁,宛如長蛇一般爬過地面,椏杈上寄生著結了紅籽兒的冬青。
          我抱著蟋蟀葫蘆,跟在老舍先生后面,沿著山坡的石階登上去。怎么走也走不到寺廟的大門。惟有兩個人踏在石階上的腳步聲清晰可聞。
    1967年
    (有刪改)
    【注】①蟋蟀葫蘆,過去冬天養(yǎng)蟋蟀的葫蘆容器。②水上勉(1919-2004),日本小說家。③1965年3月至4月,老舍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旨在打破中日交流的壁壘。④志賀直哉(1883-1971),日本著名的作家,被譽為日本小說之神。
    (1)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初見老舍先生時吃了一驚,他沒想到作為中國文壇泰斗的老舍先生竟是如此質樸。在茨威格筆下,初見托爾斯泰的人也因他外表的普通而吃驚。
    B.老舍先生所說的中國諸侯以斗蟋蟀為樂的事情,在蒲松齡的《促織》里有相關敘述。封建統(tǒng)治者玩蟋蟀喪志,禍及百姓,這也可能是老舍先生表情略為嚴肅的原因。
    C.斗蟋蟀與斗斑蛛相像,老舍先生寫下的偈文與作者當小徒弟時學的一模一樣,中日兩國在文化上的共通之處,可化用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來形容。
    D.在作者夢境中,有高峰、古剎、石階、古松等景物,風景清新幽美,既表達了作者對與老舍先生同游的向往,也體現了作者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如作者在會面前后對老舍的情感的對比,老舍與作者叔父的對比,老舍前后臉色的對比等,對比手法很好地表現了兩人相談甚歡的情形。
    B.文章以“蟋蟀葫蘆”這一小物件,串聯(lián)起了對老舍先生的回憶與追念,選材廣泛,材料組織松散,行文自由,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C.文中多處使用了省略號,或表示語言的中斷,或表示靜默思考,或表示語意未盡等,省略號的使用讓行文留有余地,富于余情,委婉又意味深長。
    D.文章善于通過細節(jié)描寫描繪人物形象,通過外貌、語言、神態(tài)、心理和動作描寫,生動地描繪了老舍先生的形象,行文細膩,體現了日本文學纖細的風格。
    (3)此次交流之后,水上勉曾多次訪問中國,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老舍先生起到了哪些促成作用。
    (4)水上勉深受中國禪宗慧能思想的影響,且深得慧能模糊思想的精髓,其主要表現為虛中帶實,實中帶虛,虛實相生,禪意無窮。文中的夢境也體現了虛實相生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組卷:22引用:6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每年春暖時,植物總會充當春的使者,向人們預示春的來臨。那么,?原來,植物可以感覺到氣溫的變化。植物的種子里都有胚芽,許多植物的胚芽儲存能量后,便能對氣溫升高或日照變長等作出反應。有人通過實驗發(fā)現,蘋果種子里的胚芽在接近0℃的環(huán)境里,持續(xù)1400小時后才能開始生長。也就是說,只有經過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開始生長。那些已經長出了葉子的植物則是來判斷時令的。當它們感到適宜的晝夜周期后,就會分泌出一種能促使花芽形成的物質,這種物質與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一起供給花,讓花快速生長。這樣,春天來了,花兒就開始盡情地綻放了。
    (1)在上文的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既是對事物特性的揭示,又富含生活哲理。請你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自選對象,寫兩組句子,要求意蘊相同,內容貼切,句式和字數大致相同。

    組卷:18引用:3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位老人因沒有智能手機,不能出示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老人留在車上不愿下車,受到了乘客的譴責。隨后,一民警到場,在證實老人沒有手機后,將老人帶離。公交公司回應稱,乘車必須掃健康碼,他們是嚴格執(zhí)行上級關于防疫的規(guī)定。
          在湖南常德,7歲的軒軒(化名)自幼監(jiān)護缺失,唯一照顧他的外婆生病后,上下學就成了難題。救助中心聯(lián)合公交公司,在軒軒家門口設了臨時??空?,以方便他上下學。這是公交公司成立53年來首次為一個人設一個站。
          嘉州晚報“民生”專欄發(fā)起了“規(guī)則與關愛”的討論,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和思考,向“民生”專欄投稿。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