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齊魯名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6 10: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由于有機體的全部基因都遺傳自祖先,而非祖先那些未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同輩,因此所有有機體都傾向于擁有那些自帶成功特質(zhì)的基因。這些有機體天生便擁有成為祖先的本事,也就是說,它們善于生存繁衍。這也是為什么有機體傾向于遺傳的那些基因,都有能力構(gòu)建出一部設計精良的“機器”——一具積極工作、不停努力成為后代祖先的軀體。這就是鳥兒如此善于飛翔,魚兒如此善于游動,猴子如此善于攀爬,病毒如此善于散播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熱愛生命、熱愛孩子的原因。因為所有人繼承的所有基因,都來自從未中斷過的一連串的成功祖先,毫無例外。這個世界充滿了有能力成為后代祖先的有機體。
關(guān)于上一段落,有一種貌似合理、實則錯誤的理解方式。有人認為,當祖先成功繁衍,它們傳遞給兒孫的基因便由此獲得了升級,超越了它們從父母處獲得的基因。它們的成功對基因發(fā)揮了某些作用,而這就是為什么它們的后代如此善于飛翔、遨游、求偶。錯了。基因不會在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它們只是得到了繼承,除了某些非常罕見的隨機錯誤之外,基因根本不會發(fā)生變化。并不是成功塑造了優(yōu)秀的基因,而是優(yōu)秀的基因造就了成功。個體終其一生做過的所有事情,都不會對其基因產(chǎn)生絲毫的影響。生而具有優(yōu)秀基因的個體,是最有可能成長為后代的成功祖先的。因此,優(yōu)秀的基因更有可能被繼承到未來。每一代都是一道過濾、一個篩子:優(yōu)秀的基因容易穿過篩子,進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離世的個體身上,或是那些沒有繁殖的個體身上。拙劣的基因也許會因為運氣好,與優(yōu)秀的基因共存于同一個軀體之內(nèi),闖過一兩個世代的過濾。但是,若想成功闖過數(shù)千道連續(xù)不斷的過濾,不能只靠運氣。在數(shù)千個連續(xù)的世代之后,依然存在的基因大概率是優(yōu)秀的基因。
《基因之河》中談到的“河”,是一條DNA之河。這條河在沿著時間之岸緩緩流淌。這是一條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條充滿關(guān)于軀體構(gòu)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構(gòu)成的河流。信息經(jīng)由軀體,對軀體產(chǎn)生影響,但在路過之時,卻不會受到軀體的影響?;虮旧聿粫诤?,只有基因帶來的影響會發(fā)生融合。基因本身帶有一種穩(wěn)如磐石的完整性。當繼承到下一代的時刻到來,某個基因要么進入后代的體內(nèi),要么不進入。父系基因和母系基因不會融合,而會彼此獨立地進行重組。你體內(nèi)的某個基因要么來自父親,要么來自母親。同時,這個基因也來自你4位祖輩中的一位,來自你8位曾祖輩中的一位且只有一位,以此類推。長期來看,一個繁殖種群的所有基因都是彼此的伙伴。短期來看,基因存在于個體之內(nèi),與共處一體的其他基因獲得了暫時的親密關(guān)系?;蛑挥猩朴跇?gòu)建優(yōu)秀的軀體,令其善于以該物種選擇的特定生活方式生息繁衍,才能穿越漫長的時間長河留存下來。為了生存,某一基因必須善于與同一物種(同一條河)的其他基因合作。不同物種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不同物種的基因不必合作,至少是不必緊密合作,因為它們無須共享同一具軀體。區(qū)別某一物種的依據(jù)就是,任一物種的所有成員體內(nèi)都流淌著同一條基因之河,某一物種的全部基因要準備好成為彼此的好伙伴。當現(xiàn)有物種分裂成兩個不同物種時,新的物種便出現(xiàn)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因之河會出現(xiàn)分岔。從基因的角度來看,物種形成(speciation)是“一場漫長的告別”。經(jīng)過短暫的分離,兩條河流便會各自獨立,各自流淌,直到逐漸干涸,滲入沙地。在河岸的限制之下,河水通過有性重組,不斷混合再混合。但河水絕不會涌出河岸,污染到其他河流。在物種分化之后,兩套基因便不再彼此為伴。它們再也不會在同一具軀體之內(nèi)相遇,也無須彼此合作。
物種為何會產(chǎn)生分化?是什么啟動了基因的漫長告別?又是什么促使一條河流產(chǎn)生分支,形成漸行漸遠、永不交匯的支流的?具體原因飽含爭議,但無人質(zhì)疑的一點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偶然發(fā)生的地理分隔。基因之河隨著時間不斷流淌,而基因的重組發(fā)生在活生生的軀體之中。軀體會占用空間中的某個位置:北美灰松鼠如果有機會遇到英國灰松鼠,也許有能力與之交配繁衍,但它們相遇的可能性很小。北美灰松鼠的基因之河已經(jīng)與相隔4800公里大洋之外的英國灰松鼠形成了分化。事實上,雖然在假設的條件下,兩隊基因仍然有能力在恰當?shù)臅r機成為好伙伴,但事實上它們已經(jīng)不再彼此為伴。它們已經(jīng)告別了,雖然這次告別目前來看并非無可挽回。再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分離,兩條河流就可能過于疏遠,就算兩種松鼠相遇,它們也不再有能力交換基因。這里所說的疏遠,并非指空間上的疏遠,而是指彼此相容能力上的疏遠。這類事件,幾乎可以肯定與灰松鼠和紅松鼠的分離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后者之間無法實現(xiàn)異種交配。在歐洲的某些地方,灰松鼠和紅松鼠的活動范圍有重合,雖然它們會相遇,很可能有時還會因為搶奪堅果而彼此敵對,但它們已經(jīng)無法交配,更無法產(chǎn)下?lián)碛蟹敝衬芰Φ暮蟠?。它們的基因之河彼此太過疏遠,也就是說,它們的基因不再適合在同一具軀體之中彼此合作。許多世代之前,灰松鼠的祖先和紅松鼠的祖先是同一個個體。但后來,它們在地理上產(chǎn)生了分隔,也許是隔了一條巨大的山脊,也許是一條寬闊的河流,最終則演變成了大西洋,而它們的基因組合也愈加不同。地理上的分隔致使往日的好伙伴變成了水火不容的敵對者。水火不容的局面進一步深化,此時的道別便是永遠。兩條河流分離開來,命中注定漸行漸遠。同樣的故事也發(fā)生在人類祖先和大象祖先在久遠的過去互道的永別上,發(fā)生在鴕鳥祖先和蝎子祖先的永別上?;蛑邮且粭lDNA之河,沿著時間之岸緩緩流淌。
(摘編自理查德?道金斯《基因之河》)(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機體傾向于從祖先身上繼承自帶成功特質(zhì)的基因,這些基因后來也不會得到提升。
B.有機體個體基因有優(yōu)劣之分,拙劣的基因很難有與優(yōu)秀的基因被后代繼承的同等概率。
C.“這個基因也來自你四位祖輩中的一位”中的“這個基因”是指來自父親或母親的基因。
D.作者認為,北美和英國灰松鼠的基因不能成為好伙伴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基因不會再融合。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第②段的內(nèi)容看,當事物的因果關(guān)系比較復雜時,有些人習慣性地依據(jù)結(jié)果進行推斷,從而產(chǎn)生一些貌似合理、實則錯誤的理解。
B.個體終其一生做過的所有事情都不會對其基因產(chǎn)生任何的影響,這是由于基因本身除隨機錯誤之外,根本不會發(fā)生變化。
C.分岔后的基因之河不會污染其他河流,主要是因為物種的基因在分化后彼此相容的能力已經(jīng)疏遠,再不會在同一個軀體內(nèi)相遇。
D.從物種的分化過程可以看出,偶然發(fā)生的空間分隔可能會引發(fā)基因重組,基因重組后就會無可挽回地形成永久的物種隔離。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④段觀點的一項是
A.除了染色體外,細胞質(zhì)里也有遺傳物質(zhì),這些是母系遺傳的,即一個人幾乎所有的細胞質(zhì)遺傳物質(zhì)都來源于其母親,這些遺傳性狀母系更能代表,
B.所有的白蚊身上都具備在某些環(huán)境下將自身轉(zhuǎn)化為無生育能力的工蚊的基因,以及在另一些環(huán)境條件下令自身擁有繁殖能力的基因。
C.在締造一個小小的生命之際,他的身上會獲得父親和母親雙方各自的遺傳物質(zhì)。比如有的女孩會遺傳父親的性格,但容貌會更像母親。
D.基因之河不會受到其流經(jīng)的一連串軀體在生命中獲得的經(jīng)歷和成就的影響,也不會受到表面來看極其強大的潛在污染源的影響。
(4)選文第4段提到灰松鼠和紅松鼠這一事例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5)文中“基因之河”這一比喻,體現(xiàn)了基因的哪些特點?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分析。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老宅
陳村 離開老宅已有多年,從未想過回去。在我心里,老宅死去已很久了。
勾起我記憶的是一張晚報。①女兒送來晚報,出門去了。
我已吃過飯,換上了拖鞋,靠在沙發(fā)上讀報。突然,我讀到“張家宅”三字。②我的老宅蘇醒了。是我的張家宅。張家宅拆房了。報上說全已拆盡。我想起老宅,祖父在時,他說老宅建于宋朝,他的祖父則說建于魏晉時代。反正老宅夠老夠老的,根據(jù)常識,這樣老的宅子是不可能存到今天的。這是我長大后想到的。
我在老宅住到十歲。記得宅后尚有竹林一片,宅旁有水井一口。報上說的那些房子都是日后伐了竹填了井建起來的吧。魯迅寫過百草園,我的老宅的竹林也生有百草,但母親不許我進去。怕我被蛇咬了,又怕踩壞筍。我私自進去過幾次,見筍就踩,從未被蛇咬過。我想,蛇也許是母親想出來嚇嚇我的吧。
晚報上說的是張家宅已全面推倒,計劃蓋起七到十八層的高樓。在那張模糊不清的照片上,可見到廢墟之上,打樁機已影影綽綽了。這尚是一期工程,二期三期完成后,張家宅和李家宅、王家渡將連成一片,能住進二十萬人。商店也建,影劇場也建,學校托兒所也建,廁所菜場也建,派出所浴室也建。我就想,要是當初不搬出老宅,我也能在這眾多的樓里分得一套新的房,仔仔細細裝飾起來,煤氣也有,衛(wèi)生間也有,比這石庫門房子要強得多哇。
我把那張報紙留了下來,天天沒事時看一看。一天正喝赤豆湯,翻在上面一點,臟了,便將那報道與照片剪下,壓在吃飯桌子的玻璃下。女兒為此十分恨我。我寸步不讓。女兒知道我脾氣,便由我去了。
③看著那片模模糊糊的廢墟真是有點意思??粗揖湍芸匆娎险肫鹄险切屈c點的舊事。我還能記起腳踩在竹筍尖尖上的感覺。我的木拖板很大,腳趾沖在前面,一腳踢在筍上,腳尖要痛半天。我能看見老宅的青石板上的青苔,看見螞蟻搬食和斗毆,但我記不起老宅的天是什么樣子的。老宅似乎沒有天。
我常常記起那堵半途而廢的墻。
女兒回家,告訴我今天走過張家宅了。我問她看見了什么,她說沒什么好看的,又臟又亂。她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遙遙地張望一眼,沒有停車。沿街的一面立著許多高大的廣告牌,擋住探向混亂的視線。我再問,她立刻煩了,要我自己去看。“不就是那個破爛勁兒嗎,有什么看的!”女兒拉長了臉,她出門去了。還是出去的好。我的墻不會再有了。那堵墻即使在記憶里也不寬,能容得下一只大人的腳。我經(jīng)常坐在墻上,看我家的長工阿三在田里干活。阿三的脊背墨黑,發(fā)亮。他能一只手就把我舉起來。不過,他不敢常舉,我娘看到是不饒他的。他不舉,我也不饒他。他看看四處沒人,被我纏不過,略舉一舉就放下了。坐在墻上,吃著桑子,看著阿三種田是很好的。我家的牛就像阿三的灰孫子,賊頭賊腦地走。要是反一個身,坐在墻上可以看到灶間。我家的傭人張媽在灶間偷肉吃,我看到過好幾回。
我時常一個人繞著墻打轉(zhuǎn)。墻是個好東西。你總是會覺得墻的那邊有什么等著你,也許是一只蟋蟀,也許是一個桃。當然也有點兒怕人,特別是晚上,也許會有一個人,一個專販小孩的,張著口袋等著。我總是一圈一圈地走,我想他大概也在走,在避開我,因為時間還沒到。我一圈圈地繞著墻,墻有三四十步長,他還不來。我等得發(fā)急,就攀上墻去,這樣可以看到墻的外面。沒有人的。
我的家破敗得很快。在老宅的賣契上簽字畫押時,父親淚流滿面。我家的地和牛,已先賣盡。阿三也走了。張媽哭得比我父親更加傷心,哭出許多稀奇古怪的詞,哭出了調(diào)子。后來我想,幸虧破敗了,否則就要劃作地主成分,日子就很難過了。安知非福啊。
賣掉老宅后等著搬家的日子里,我又到竹林去踩筍,被人轟了出來,拎著耳朵皮牽到我娘跟前。于是我知道,竹林也不是我家的了。我們搬到城里,住進這石庫門房子。石庫門有很高的風火墻,我一次也沒上去坐過,那墻爬不上去。父親是死在這房子里的。臨死的那幾天,總是和我講老宅的事,講著講著就嘆嘆氣。張媽跟我們過來了,她也死在石庫門里。阿三來看過我們一次,是張媽死后才來的。母親告訴他張媽已經(jīng)死了,他“啊”了一聲,又淡漠起來。阿三也進城了,在一個公司里造房子。他看看我,說少爺這么大了,現(xiàn)在兩只手也舉不起來了。
阿三以后沒有來過。
一天女兒回家來,興沖沖地跟我說,張家宅住宅區(qū)已經(jīng)造得有點樣子了。那些樓房是很好很新式的。正巧我喝過幾口酒,就對她講了過去的竹林和過去的墻。女兒正在試穿她新買的羊毛衫,她煩煩地說,那些舊事有什么好說的,幸虧這個家敗得早,要不然,我還是阿鄉(xiāng)呢,看到這么好看的羊毛衫也不敢買,買來穿出去也不像的。她說,要竹頭就去買兩根來,要吃筍就跑一趟自由市場。要牛有什么用?我想想也對,就不再說了。④瓶里還剩著點酒,我將它倒進杯子,一口喝了。
老宅啊。
1987年3月1日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宅有著久遠的歷史,像這樣的古建筑是很難留存下來的,這是“我”隨著年齡增長懂得的常識。
B.童年的“我”比較淘氣,經(jīng)常跑到竹林里去踩筍,母親為此編造了竹林里有蛇咬人的謊言。
C.“我記不起老宅的天是什么樣子的”,既表現(xiàn)了“我”回憶往事時的心理,又體現(xiàn)了老宅生活的豐富。
D.“竹林”“張媽”“阿三”等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他們見證了“我”的童年,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記憶。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寫女兒送來報紙就出門去了,從中可以看出父女關(guān)系的淡漠,與后文寫女兒對“我”、對老宅的厭煩形成呼應。
B.句子②連用四個短句,將“我”對老宅的回憶與現(xiàn)實相交織,表現(xiàn)了“我”從驚疑到確認再到失落的心理變化過程。
C.句子③中的“意思”一詞意蘊豐富,表面上是寫充滿樂趣的老宅往事,實際上也隱含著對老宅變?yōu)閺U墟的傷感。
D.句子④耐人尋味,是“我”不再反駁女兒的觀點后,借“酒”來表達自己對老宅的嘆息、對世事變化的感慨。
(3)文中“我時常一個人繞著墻打轉(zhuǎn)”一段寫得饒有趣味。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4)選文圍繞“老宅”表達了“我”的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1引用:3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齊桓公時,有處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見?;腹唬骸拔崧?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布衣之士不輕爵祿,無以易萬乘之主;萬乘之主不好仁義,亦無以下布衣之士?!庇谑俏逋说靡娭;蛟唬夯腹恢柿x。夫仁義者,憂天下之害,趨一國之患,不避卑辱,謂之仁義。故伊尹以中國為亂,道為宰于湯;百里奚以秦為亂,道為虜于穆公。皆憂天下之害,趨一國之患,不辭卑辱,故謂之仁義。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將欲憂齊國,而小臣不行,見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謂仁義仁義者不失人臣之禮不敗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內(nèi),執(zhí)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職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眾,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謂仁義。仁義不在焉,桓公又從而禮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隱也,宜刑;若無智能而虛驕矜桓公,是誣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則戮?;腹荒茴I臣主之理而禮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輕上侮君之俗教于齊國也,非所以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義。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驕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驕有道之士。賢主則不然。士雖驕之,而己愈禮之,士安得不歸之?士所歸,天下從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窮巷之中、甕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逐,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見,亦可以止矣?!被腹唬骸安蝗?。士鷙祿爵者,固輕其主;其主鶩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敢驁霸王乎?”遂見之,不可止。世多舉桓公之內(nèi)行,內(nèi)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而內(nèi)行修,王猶少。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下賢》)【注】①伊尹,曾借烹飪之事言治國之道,輔助商湯滅夏。②執(zhí)禽,古時朝見君主有持禽類作禮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忘民A不可B謂仁義C仁義者D不失E人F臣之禮G不敗H君臣之位者也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說的“處士”,具體指小臣稷。
B.中國,指中原地區(qū)或中原地區(qū)華夏政權(quán);今義與之相比,屬于“詞義的擴大”。
C.禮,文中指禮遇、以禮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兩者用法相同。
D.甕牖,用甕做門,形容貧窮;與“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中“甕牖”的詞義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齊桓公認為君主能做到禮賢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對仁義有追求,韓非子認為君主一定要擺正君與臣之間的關(guān)系。
B.伊尹與百里奚不顧自身卑賤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為天下的災害而憂慮,為國家的禍患而奔赴,韓非子非常欣賞這類人。
C.韓非子認為,作為臣子理應執(zhí)禮朝見君主;對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驕傲自夸,還是無才能而隱匿不為,都應受到法律懲處。
D.面對有道士人的傲視,不肖之君與賢明之君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攬土人,最終會招來天下人歸附。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將欲憂齊國,而小臣不行,見小臣之忘民也。
②縱夫子驁祿爵,吾庸敢驁霸王乎?
(5)兩則材料對齊桓公的評價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說明。組卷:4引用:5難度:0.6
四、寫作(60分)作文一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科學可以探究廣闊而神奇的世界,可以讓人變得理性,可以使人類幸?!茖W的價值無處不在。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2難度:0.5
一、2作文二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要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和箭在弦上的備戰(zhàn)姿態(tài)。
——習近平 材料二:8月1日,河北隆堯縣霸王營村村干部在接到泄洪通知后,將大部分村民轉(zhuǎn)移,留下了一支由四五十人組成的抗洪搶險隊伍。這支隊伍幾年前就組建起來了,每年都會進行抗洪演練。村干部帶領和號召隊伍連夜用一袋袋水泥,搭設腳手架,墩成了一道長長的攔水墻,保住了村莊,保住了村民的財產(chǎn)!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