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東省臨沂一中高一(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研究發(fā)現(xiàn),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離的核糖體,合成的初始序列為信號序列,當它露出核糖體后,在信號識別顆粒的引導下與內質網(wǎng)膜上的受體接觸,信號序列穿過內質網(wǎng)的膜后,蛋白質合成繼續(xù),并在內質網(wǎng)腔中將信號序列切除。合成結束后,核糖體與內質網(wǎng)脫離,重新進入細胞質。基于以上事實的推測,正確的是(  )

    組卷:87引用:21難度:0.7
  • 2.中心體位于細胞的中心部位,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圍的一些蛋白質構成。從橫切面看,每個中心粒是由9組微管組成,微管屬于細胞骨架。細胞分裂時,中心體進行復制,結果每個子代中心粒與原中心粒成為一組新的中心體行使功能。中心粒能使細胞產生纖毛和鞭毛,并影響其運動能力;在超微結構的水平上,調節(jié)著細胞的運動。下列關于中心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7引用:10難度:0.5
  • 3.下列關于細胞的成分、結構及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①有核糖體的細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②沒有線粒體的細胞一定是原核細胞
    ③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一定含有葉綠體
    ④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中都含有RNA和蛋白質
    ⑤植物細胞內的色素均能參與光合作用
    ⑥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讓蛋白質和RNA自由進出
    ⑦與其他細胞相比,動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⑧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線粒體外膜、內膜及內膜向內折疊成的嵴

    組卷:38引用:16難度:0.7
  • 4.生物學家提出了“線粒體是起源于好氧細菌”的假說。該假說認為,在進化過程中原始真核細胞吞噬了某種好氧細菌形成共生關系,最終被吞噬的好氧細菌演化成線粒體。下列多個事實中無法支持該假說的是( ?。?/h2>

    組卷:128引用:27難度:0.7
  • 5.自體吞嗤是細胞中降解和再生細胞組分的一個基本過程。有科學家觀察到細胞能夠通過將自身內容物褢入到膜結構中來破壞內容物,從而形成袋狀的囊泡結構,這種囊泡結構能夠被運輸?shù)皆傺h(huán)小泡結構中進行降解,這種小泡結構稱之為溶酶體。下列哪項不屬于自噬作用( ?。?/h2>

    組卷:48引用:5難度:0.9
  • 6.如圖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結構示意圖,圖乙表示人的紅細胞膜的結構示意圖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情況,圖丙中A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組卷:13引用:4難度:0.7
  • 7.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水分大量進入細胞導致細胞漲破,不透明的紅細胞稀釋液變成紅色透明,這種現(xiàn)象稱為溶血。為了探究紅細胞在不同溶質的等滲溶液中是否也會發(fā)生溶血,分別將紅細胞放入不同溶質的等滲溶液中觀察其是否發(fā)生溶血,結果如下:
    物質 蒸餾水 不同溶質的等滲溶液
    NaCl NH4Cl NH4Ac-(醋酸氨) NaNO3
    溶血時間(min) 1.00 不溶血 9.67 7.65 不溶血
    下列對實驗結果分析正確的選項是( ?。?/h2>

    組卷:14引用:2難度:0.6
  • 8.氰化物是一種劇毒物質,其通過抑制[H]與O2的結合,使得組織細胞不能利用氧氣而陷入內窒息。如圖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關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組卷:33引用:4難度:0.8

三、非選擇題

  • 24.圖甲是蒲公英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物質變化示意簡圖,其中①⑤為生理過程,a~h為物質名稱,圖乙為溫度對人工種植的蒲公英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請回答:

    (1)過程②和⑤發(fā)生的場所分別是
     
    、
     
    。
    (2)物質a可用
     
    提取,物質g為
     
    。
    (3)假如白天突然停止光照,則在短時間內f量的變化是
     
    。
    (4)在光照條件下,處于30℃與處于25℃環(huán)境中的蒲公英相比較,30℃環(huán)境中蒲公英的實際光合速率較
     
    (填“大”或“小”)。
    (5)若晝夜時間相同且溫度不變,則適合蒲公英生長的最適溫度是
     
    ℃。若一直處于光照條件下,
     
    ℃最有利于蒲公英生長。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25.資料1:2021年2月5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天問一號”傳回的首幅火星圖像,微博熱評第一就是:火星上能種菜嗎?火星大氣中的CO2占95.3%,N2占2.7%,O2占0.1%,大氣密度約是地球1%。(地球大氣中CO2占0.03%,N占78%,O2占21%)。
    資料2:許多科學家致力于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過程,希望借此人工生產清潔能源,這一計劃被稱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阿波羅計劃”。

    (1)據(jù)資料1分析,自然條件下火星上可以種菜嗎?
     
    為什么?
     
    。
    (2)人工光合研究者從菠菜中分離類囊體膜(TEM),將該薄膜構建進入人工合成的微滴中,如圖1中TEM模塊(未加入酶和底物)??茖W家對“油包水液滴”采取明暗交替處理,一段時間內檢測此結構內產生NADPH的量。若實驗成功,請分析明期和暗期時NADPH含量變化情況及原因:
     
    。
    (3)再將卡爾文循環(huán)中的酶和底物放入微滴中,構成人工光合系統(tǒng)。通入充足的CO2作為原料,形成化學反應循環(huán),這一化學反應循環(huán)模擬了光合作用的
     
    階段。從細胞代謝的角度分析,該系統(tǒng)與葉肉細胞相比主要優(yōu)點是:
     
    。
    (4)圖2是驗證該系統(tǒng)有效性的一個實驗環(huán)節(jié)。實驗目的是通過觀察中間產物NADPH的濃度變化,從而間接地檢測TEM驅動G酶所催化的反應的有效性。
    上述實驗分四組,在同等條件下在油包水液滴中分別加入等量有機物1和圖2所示物質。組1和組2的作用分別是:組1
     
    ;組2
     
    。實驗結論是:
     
    。

    組卷:9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