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0課 蘭亭集序》2021年同步練習卷(6)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夯實知識
-
1.下列加點詞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24引用:6難度:0.9 -
2.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組卷:48引用:13難度:0.7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中國書法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歷代書法家對《蘭亭集序》不斷闡釋的歷史?!短m亭集序》被認為是中國書法界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盡管與之相隨的是,《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鎻膩頉]有停止過。
最早提出質疑的是宋代學者,而較有說服力的是清末曾經當過慈禧太后秘書的李文田。他工書善畫,學問淵博,是嶺南“碑派書法”創(chuàng)始人。他愛好金石收藏,精于鑒別。他通過多年考辨,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在《文物》雜志上,發(fā)表了《從王謝墓志的出土論<蘭亭集序>的真?zhèn)巍芬晃摹K旧现貜土死钗奶锏膬蓚€論點,認為從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謝(晉代)墓志來看,《蘭亭集序》失去了晉人慣用的帶有隸書筆意的筆法,因此斷定它不是晉代遺留下來的作品。其次,從文章的內容來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臨河序》的基礎上加工而寫成的。因為,文章前半部描寫歡快之情,寫得很流暢,后半部突然悲痛起來,這與晉人的達觀以及王羲之本人的性格大相徑庭,故值得懷疑。據(jù)此,郭沫若推斷《蘭亭集序》乃是一贗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發(fā)表后,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高二適寫了《<蘭亭集序>的真?zhèn)务g議》一文,提出了與郭文針鋒相對的觀點。該文認為,唐初各大書法家如歐陽詢、虞世南等都在學王帖,而唐太宗也酷愛王之書法,我們沒有理由否定唐初書法家的鑒別能力。其次,若以東晉書法當接近于隸書,而《蘭亭集序》卻是行書,因此就懷疑《蘭亭集序》非晉人之作,這是方法論的錯誤。王字本身有發(fā)展過程,它脫胎于舊時代而又高于舊時代,向行書方面發(fā)展,故王羲之被稱之為“書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從美學的觀點上看,《蘭亭集序》書法、文思之瀟灑、飄逸,與東晉士族的風貌也相吻合。因此,《蘭亭集序》為晉代王羲之手筆。
值得欣慰的是,“蘭亭論辯”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為考證傳世《蘭亭集序》的真?zhèn)翁峁┝诵戮€索。1998年6月,在南京市東郊發(fā)現(xiàn)一處罕見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號墓室前部出土有兩方極為珍貴的磚質墓志,在全國引起轟動。該墓為東晉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謝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謝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說,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這兩塊墓志上寫有“晉侍人、建昌伯、廣陵人高崧”等字,雖仍有由隸入楷的痕跡,但已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楷書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為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楷書實證資料,在中國書法史上意義重大。在南京周邊,還有三十塊左右墓碑,東晉墓碑出土地點也不只是南京,還有在丹陽、馬鞍山出土的。
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從書體上來看,六朝的書體在轉型之中,即由隸到楷的重要演化階段,多種書體并存是合情合理的。東晉時期不僅只存在隸書,而且行楷或隸楷兼有。這就糾正了過去“晉代不可能出現(xiàn)楷書、草書”的說法。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論點,也為《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疇幃嬌狭艘粋€句號。
(摘選自劉孟達《<蘭亭集序>真?zhèn)沃i》,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蘭亭集序》是中國書法界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中國書法的歷史就是一部歷代書法家對它不斷闡釋的歷史。
B.郭沫若基本重復了李文田的觀點,認為《蘭亭集序》是贗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沒有提供新的考證線索。
C.南京東晉高崧墓志等的出土,為《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疇幪峁┝酥匾糇C,證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觀點是錯誤的。
D.《蘭亭集序》中王羲之把“覽”字寫成“攬”,是為了避諱其曾祖父王覽而為之,這也佐證了《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提到質疑《蘭亭集序》真實性的有宋代學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為引出郭沫若的觀點作鋪墊,也印證了關于《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鎻膩頉]有停止過的觀點。
B.高二適的文章是從三個方面來駁議的:一是沒有理由否定唐初書法家的鑒別能力;二是懷疑《蘭亭集序》非晉人之作是方法論的錯誤;三是從美學的觀點分析。
C.文章最后一段以許多考古發(fā)現(xiàn)的文物為依據(jù),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觀點,論據(jù)確鑿,論證充分,顯得真實可信。
D.為了證明《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擺出李文田、郭沫若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觀點,從反面來突出默默無聞的高二適的觀點,論證雄辯有力。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清代的李文田是嶺南“碑派書法”創(chuàng)始人。他工書善畫,學問淵博,并且愛好金石收藏,精于鑒別。因此他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說法是可信的。
B.郭沫若認為《蘭亭集序》失去了晉人慣用的帶有隸書筆意的筆法,因此斷定它不是晉代遺留下來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沒有被發(fā)現(xiàn),他這種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國最早的楷書實證資料,墓志上字體是由隸入楷的轉變時期的字體,且已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楷書十分相近,對研究我國書法發(fā)展史很有價值。
D.高崧墓志的發(fā)現(xiàn)在書法史上意義重大,它證明了六朝的書體處在轉型之中,六朝多種書體并存是合情合理的,東晉時期不僅存在隸書,而且行楷或隸楷兼有。組卷:38引用:5難度:0.5
四、對點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王羲之《蘭亭集序》 ③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蘇軾《赤壁賦》 請從上面三則材料中任選兩則組合立意,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①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②文體明確;③自擬標題;④不少于800字。組卷:12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