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一(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 1.歷史文獻記載的黃帝“有熊國”故地鄭州地區(qū),發(fā)現了一些龍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宮殿、護城河等遺跡。山西陶寺遺址,一般也被認為屬于歷史文獻記載的“堯都平陽”。這( ?。?/h2>

    組卷:16難度:0.6
  • 2.《儀禮?覲禮》曰:“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大國,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痹斐蛇@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9引用:4難度:0.6
  • 3.孟子提出要“制民之產”,即保證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墨子提出統(tǒng)治者必須采取措施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管子也強調“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這表明當時( ?。?/h2>

    組卷:17引用:26難度:0.6
  • 4.春秋后期產生了一批私營工商業(yè)者,其中一些人擁有龐大的資產,如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貢經商致富,“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以上史實反映了( ?。?/h2>

    組卷:19引用:11難度:0.8
  • 5.春秋時期,中原諸侯國與少數民族舉行了多次會盟。公元前721年,魯隱公“會戎于潛”,重修與戎人的友誼。這一現象( ?。?/h2>

    組卷:4引用:18難度:0.6
  • 6.“五德終始說”是人類社會組織和朝代變遷的一種政治學說。秦始皇采納該學說,將秦朝作為“水德”以取代周朝的“火德”,并按照“水德”的有關細節(jié)設計王朝制度。秦始皇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h2>

    組卷:26引用:13難度:0.7
  • 7.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做丞相,改變了即位早期由貴族做丞相的慣例。之后,漢武帝又讓賢良之士“并在左右”與大臣辯論。這反映了當時( ?。?/h2>

    組卷:17引用:16難度:0.5
  • 8.西漢末年已有刺史干預地方行政事務;東漢時,和帝、安帝、順帝、桓帝均曾下詔要求刺史親預庶政,刺史由此逐漸獲得選舉、劾奏等人事權力,甚至染指兵權。由此可知,東漢時期( ?。?/h2>

    組卷:15引用:11難度:0.6
  • 9.有學者指出,兩漢時期,它的形成和發(fā)展,對中央集權構成了威脅、但在國家和個體農民之間起著制衡兩者利害沖突的作用,可以穩(wěn)定地方,是社會的潤滑劑和緩沖劑?!八敝傅氖牵ā 。?/h2>

    組卷:8引用:11難度:0.6
  • 10.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從域外引入多種作物,根據如表可知,這些作物的傳入( ?。?br />西漢時期引進作物統(tǒng)計表
    物產名稱 類別 原產地
    胡瓜 蔬菜 印度西北部
    胡豆 蔬菜 亞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 蔬菜 歐洲南部和中亞
    胡荽(香菜) 蔬菜 地中海沿岸、中亞
    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區(qū)
    葡萄 水果 歐洲、西亞和北非

    組卷:32引用:8難度:0.6
  • 菁優(yōu)網11.《后漢書?禮儀志》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鋪之糜粥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比鐖D所示為四川成都市郊曾家包漢墓出土的畫像石(局部),畫中一位老人手扶鳩杖坐于樹下,房內走出一人捧送食物。上述史料可以說明,漢代( ?。?/h2>

    組卷:3引用:4難度:0.6
  • 12.北魏時的洛陽城規(guī)劃了極富“國際”色彩的區(qū)域“四館”、“四里”,對四方來奔的各族人士,一概加以安撫。其中,南人置于金陵館,賜宅“歸正里”。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h2>

    組卷:11引用:17難度:0.6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 35.1689年,法國傳教士向中國皇帝進呈了一份來自歐洲的亞洲地圖,但這份地圖缺少中國詳情。自1708年始,皇帝諭傳教士分赴中國各省,遍覽山水城廓;并諭部臣,選派干員,隨往照料。當時運用了經緯制圖法、三角測量法、投影技術等,實測全國640多地的數據,歷時十年終告完成,即《皇輿全覽圖》。對這一超大規(guī)模的繪制地圖的行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 />①由順治皇帝組織測繪
    ②運用了歐洲測繪技術
    ③有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
    ④觸犯了中國領土主權

    組卷:15引用:2難度:0.6

二、材料分析題(共30分)

  • 3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漢是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在文化教育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還興辦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學。……(太學)其教授選擇德高博學的經師大儒擔任,稱博士;……太學的教學內容都是儒家的經典,《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之外,《論語》、《孝經》人人必修……地方官學按行政區(qū)劃設立,在郡國稱為學,縣稱為?!?br />漢武帝采納公孫弘的建議,在太學實行“設科射策,勸以官祿”的政策,下至郡太守卒吏,皆用通一藝(一經)以上者,形成了“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之士”的局面。
    ——摘編自《西漢儒家教育與官學模式的確立》《漢代太學考略》等材料二  (東漢以后)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門乃為學術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經五胡之亂,而學術文化尚能保持不墜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故論學術,祗有家學之可言,而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矣。
    ——摘編自陳寅恪《崔浩與寇謙之》
    材料三  北宋大興文教,從官學到民間私學,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使中國古代教育完成了從漢唐時期的士族壟斷向平民百姓下移的重要轉變。教育事業(yè)的勃興,一方面促進了律學、算學、醫(yī)學、畫學、武學等??平逃陌l(fā)展和完備,加強了專門學科領域的深入研究,推動了北宋學術文化水平的整體提高;另一方面北宋涌現出在政治、史學、文學、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知識分子,如韓琦、富粥、王安石、司馬光、三蘇、沈括等,對北宋乃至整個宋朝文化的興盛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北宋的政治統(tǒng)治避免了宦官、外戚專權,這主要得益于其開明的文化政策,特別是制定實施了積極的教育政策。
    ——摘編自劉芬《北宋教育政策探析》(1)依據材料一,指出漢代教育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興盛的影響。
    (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西漢至魏晉時期學術文化中心變遷的趨勢,并分析其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教育興盛的原因,并說明其積極影響。

    組卷:5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