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5課 〈老子〉四章》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11/30 14:0:2
-
1.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1)曰余食贅行
(2)其脆易泮
(3)起于累土組卷:12引用:5難度:0.9 -
2.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知:
①知人者智
②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③知之為知之
④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組卷:6引用:2難度:0.7 -
3.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當(dāng):
①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③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
④惴惴恐不當(dāng)意
⑤今當(dāng)遠離
⑥木蘭當(dāng)戶織
⑦當(dāng)獎率三軍
⑧安步以當(dāng)車
⑨當(dāng)與秦相較組卷:8引用:2難度:0.7 -
4.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為:
①堤填以為器
②為之于未有
③竊為大王不取也
④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
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⑦不足為外人道也
⑧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組卷:5引用:2難度:0.7 -
5.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伐:
①自伐者無功
②伐無道,誅暴秦
③斯辦伐根以求木茂組卷:6引用:2難度:0.7
-
1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舉先生,學(xué)百家之術(shù)。因張儀、樗里子而求見秦惠王。王見而說之,使將,而佐魏章略定漢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蜀侯輝、相壯反,秦使甘茂定蜀。還,而以甘茂為左丞相,以樗里子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备拭唬骸罢堉海s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备拭?,謂向壽曰:“子歸,言之于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盡以為子功?!毕驂蹥w,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蓖踉唬骸肮讶瞬宦犚玻埮c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將兵伐宜陽。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蓖踉唬骸坝兄?。”因大悉起兵,使甘茂擊之。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為昭王。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復(fù)歸之韓。向壽、公孫奭爭之,不能得。向壽、公孫奭由此怨,讒甘茂。茂懼,輟伐魏蒲阪,亡去。樗里子與魏講,罷兵。
甘茂之亡秦奔齊,齊使甘茂于楚,楚懷王新與秦合婚而歡。而秦聞甘茂在楚,使人謂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問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對曰:“臣不足以識之?!背踉唬骸肮讶擞喔拭?,可乎?”對曰:“不可。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且王前嘗用召滑于越,而內(nèi)行章義之難,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國亂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諸越而忘用諸秦,臣以王為鉅過矣。”于是使使請秦相向壽于秦。秦卒相向壽。而甘茂竟不得復(fù)入秦,卒于魏。
(節(jié)選自《史記?甘茂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B.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C.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D.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家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學(xué)術(shù)派別的總稱。諸子百家中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
B.周室指的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一個世襲王朝,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
C.息壤是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山海經(jīng)》:“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也用來指沃土。
D.江東一個人文地理名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定義,所指區(qū)域有大小之分。文中的“江東”是指會稽等吳越之地。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甘茂才學(xué)出眾,足智多謀。甘茂得到張儀、樗里子、秦惠王、秦武王的賞識,并被委以重任,他也在攻取漢中、平定蜀亂中施展才能,凱旋而歸,隨即被委以左丞相的大任。
B.甘茂盡心事主,審時度勢。秦武王向甘茂表達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之后,甘茂巧妙利用秦國與魏國、韓國之間的錯雜關(guān)系,破除來自內(nèi)部和外部的阻礙,取得了攻韓戰(zhàn)爭的勝利。
C.甘茂聰明睿智,深謀遠慮。出師攻韓以前,甘茂不僅認識到戰(zhàn)爭的殘酷性和艱巨性,更認識到讒言的危險性。為此,甘茂用與秦王結(jié)盟的方式來抵御讒言,實現(xiàn)了既定目標(biāo)。
D.甘茂善謀大略,不擅內(nèi)斗。甘茂在受到詆毀之后借機出逃,先后到了齊國和楚國,甚至有機會被楚懷王任命為丞相,最終卻因為召滑搞亂越國的前車之鑒遭遺棄,死于魏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卒使丞相甘茂將兵伐宜陽。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
②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國亂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諸越而忘用諸秦,臣以王為鉅過。
(5)秦國最終任用向壽為丞相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說明。組卷:65引用:15難度:0.4 -
1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士第一。神宗召對,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契丹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代地,歲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將。將入對曰:“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遂命將詣樞密院閱文書。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聚觀,曰:“看南朝狀元?!奔耙奚洌瑢⑾绕频?。契丹使蕭禧館客,禧果以代州為問,將隨問隨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且往大國分畫矣?!?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歸報,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鄆州。上元張燈,吏籍為盜者系獄,將曰:“是絕其自新之路也?!毕たv遣之,自是民無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嘆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見獄空耳?!编i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將雖弗禁,其俗自息。召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猶一人?!奔拔鞣接帽?,神宗遣近侍問兵馬之?dāng)?shù),將立具上之;明日,訪樞臣,不能對也。紹圣初,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fā)人之墓,非盛德事?!敝獫}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shù)告老,召為佑神觀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文定。
(節(jié)選自《宋史?許將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B.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C.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D.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wù),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將初至北境,盡滅契丹威風(fēng)。他入仕不久,取代歲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讓代州,蓄意挑釁。他堅決予以反擊,使對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許將善于治理,境內(nèi)牢獄皆空。他在鄆州任上,因治理得法,當(dāng)?shù)貨]有犯法之人。當(dāng)?shù)厥咳藧酆米h論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寬松應(yīng)對,此俗自然止息。
C.許將任職兵部,熟悉兵部事務(wù)。他擔(dān)任兵部侍郎時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靈活用兵,才能做到萬眾猶如一人。神宗問及兵馬之?dāng)?shù),他也能作出回答。
D.許將秉持公正,反對無德之舉。其時司馬光已去世,卻受到朝廷權(quán)臣的不公平對待,當(dāng)皇上征詢許將對此事的意見時,他回答說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
②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
(5)在出使契丹這件事上,許將體現(xiàn)了哪些過人之處?請簡要說明。組卷:29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