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致遠實驗學校、固鎮(zhèn)縣漢興學校高一(上)月考歷史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2 12:0:9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遺址中發(fā)現了眾多與當時中原不同造型的青銅面具,同時也發(fā)現了一些與中原類似的蠶絲品和青銅紋飾。這說明當時( )
組卷:27引用:8難度:0.7 -
2.考古發(fā)現,山西陶寺遺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宮殿區(qū)、大型禮制建筑區(qū)、祭祀區(qū)、獨立的倉儲區(qū)、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區(qū)、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區(qū)。這可以佐證( ?。?/h2>
組卷:0難度:0.7 -
3.西周實行“策名委質”制度,即臣子一旦經由周王“冊命”便與王建立了“仇匹”關系,須將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之后王進行“申命”。這一制度( ?。?/h2>
組卷:68引用:11難度:0.5 -
4.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玉石鉞,最初是一種農具,后來演變成為兵器,最后成為刑具。玉石鉞的功能變化反映了( )
組卷:5引用:7難度:0.6 -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被中原人稱為“荊蠻”,但楚人卻公認炎黃聯盟的祝融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鄭稱為“祝融之墟”。這反映出楚人( ?。?/h2>
組卷:3引用:15難度:0.6 -
6.春秋時期,出奔是一項有準備、有選擇、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據統(tǒng)計,由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向周邊地區(qū)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國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漸成為出奔者的主流。這一變化反映了( ?。?/h2>
組卷:104引用:19難度:0.6
二、非選擇題
-
18.秦漢是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時期,奠定了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材料一:秦占領巴蜀地區(qū)之后,實施了從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叭植袕?,乃移秦民萬家實之?!薄扒鼗菸?、始皇克定六國,輒徒其豪俠于蜀,資我豐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遷徙50萬人戍守五嶺,與越人雜居。秦始皇收復河套南北的廣大地區(qū)后,為了鞏固在這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遷3萬戶居民到河北、榆中,墾田生產,開拓邊疆。
——改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漢書?武帝紀贊》(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政府移民的主要趨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積極作用。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為順應時代需要所采取的鞏固和發(fā)展大一統(tǒng)國家的措施。(從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四個角度各舉出一個措施即可得分。)
(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組卷:5引用:1難度:0.5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時代的歷史大體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運潛移,遠看仿佛靜止;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卻好比奔流的湍瀨,順流的舟楫,揚帆飛駛,頃刻之間,已過了峰嶺千重。
——摘編自張蔭麟《中國史綱》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達清晰。)組卷: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