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新世紀以來,文化的翻譯研究呈現(xiàn)出對空間與記憶問題十分關注的新動向。我國古代的域外書寫基本上可以歸為對他者文化的空間書寫。通過這些域外書寫文獻的翻譯研究來探討一帶一路沿線空間的跨文化建構,探討沿線國家和民族文化記憶的跨界傳播等問題,是促進民心相通、文化互鑒的重要課題。
一方面,翻譯不僅是在某一空間中發(fā)生的跨文化實踐,它本身也在不斷塑造和建構他者空間,促進我們反思自我文化的空間存在。簡言之,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空間實踐。在社會學、人類學等研究領域,空間早已不再是純粹的客觀實體,而是越來越被理解為一種社會文化建構,歷史、生活、想象等都是空間的構成要素,為其賦予意義和價值。那么,古代域外書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空間跨文化敘述與建構,在轉譯和傳播過程中又經(jīng)歷了什么?不同的譯者如何處理中國先人的空間敘事,與之相關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賦予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形與重構?其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影響因素?體現(xiàn)了怎樣的跨文化空間政治?這樣的翻譯與跨文化空間實踐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空間中如何被接受并產(chǎn)生社會效應?一帶一路的實施需要思考空間的翻譯與重構、空間意義的跨文化流變等議題,對上述問題的探討將有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我國古代域外書寫翻譯與傳播同文化記憶傳承密不可分。所謂“文化記憶”,即一個文化群體所共享的記憶,主要通過文字、圖片、器物、民俗等方式展現(xiàn)和傳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記憶在我國古代域外書寫文獻中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宗教、民俗、景觀等記載中,痕跡清晰可辨。那么,這些用古漢語書寫的他者文化記憶在跨語言翻譯與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得到了怎樣的再現(xiàn)?文化旅行有沒有產(chǎn)生記憶的流變與重構?如果有,哪些記憶得以較好地再現(xiàn),哪些發(fā)生了變形、扭曲,哪些又被遺忘?這體現(xiàn)了怎樣的記憶政治?有哪些因素在其背后發(fā)揮作用?這樣的跨文化記憶傳播如何影響其與中國的文化互鑒、民心相通?類似的翻譯傳播問題,其學術與現(xiàn)實意義都是毋庸置疑的。
一帶一路是促進世界和平、均衡發(fā)展的新范式。深入考察被書寫對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于中國古代域外書寫的翻譯、傳播和運用,對于做好“一帶一路”的故事講述,對于探索民心相通、文化互鑒的路徑與策略,都有重要意義。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我國對域外的國家和民族所作的書寫都是對域外文化的空間書寫。
B.跨文化空間實踐的翻譯對塑造和建構異域空間以及反思自己的文化都有作用。
C.不同的譯者會使與域外書寫相關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賦予發(fā)生變形與重構。
D.域外的文化記憶在翻譯傳播過程中會與中國的文化互鑒、民心相通。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提出了新世紀以來對古代域外書寫的文獻翻譯研究成了新時期重要課題的觀點。
B.第二段將翻譯研究領域與社會學等領域的空間概念進行對比,說明其具有獨特性。
C.第三段所提的眾多問題說明“域外書寫翻譯與傳播”與文化記憶密不可分。
D.末段論述了古代域外書寫的翻譯傳播和運用對作為中國發(fā)展新范式的一帶一路的意義。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歷史機遇下,對古代域外書寫的翻譯研究與傳播運用有助于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
B.古書《大唐西域記》對域外的政治、宗教等系列的空間記述可理解為對其社會文化的跨文化建構。
C.通過文字、圖片等方式傳承的域外文化記憶,今天都已經(jīng)在文化的發(fā)生地被重新發(fā)現(xiàn)。
D.對中國古代域外書寫的優(yōu)秀翻譯,不單有學術上,在現(xiàn)實中也是很有意義的。組卷:6引用:2難度:0.9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4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圣敦煌記
于堅
并非所有的沙都被風吹散。
莫高窟后面是巨大的沙堆,凸出沙漠和戈壁灘十多米,像幾匹皮毛光滑的駱駝伏臥在蒼天下莫高窟是沙堆前面的一排丘陵般的砂巖,擋住了滾滾流沙。砂巖上開鑿了一排排洞窟,里面供著贊美佛陀以及無數(shù)神祇的塑像、彩繪和經(jīng)書。砂巖前面是一條河,水已經(jīng)干了,只是河岸上白楊林立,搖曳多姿,活潑潑地,仿佛河水順著黑暗之根流到樹身里去了??裆尺^后,莫高窟繼續(xù)。
沙漠環(huán)繞著敦煌,就像一種迷戀。
朝拜者像狂沙般滾滾而來,又僳沙一樣消失。莫高窟的沙堆上經(jīng)常呈現(xiàn)這種景象,一隊輕沙如騎兵奔襲突擊,忽然勒馬升騰起來,在空中輕煙般散去,無影無蹤,天空繼續(xù)湛藍,沙崗再次裳的干沙走向莫高窟。襲來和消失態(tài)勢不同,襲來是新鮮地聚集,很給力、很興奮、很張狂、很好,渴望著席卷裹技一切請失則不規(guī)則,千姿百態(tài)各色各樣,或滲入黑暗,或涌進縫隙,或飛誰。沙的特征就是對具體、細節(jié)的遺忘,我們記得沙漠一詞,但永遠回憶不出任何一粒沙雖然它們絕非模子里倒出來那般一模一樣。莫高窟神奇,它在沙之內(nèi)創(chuàng)造了那種不是沙的東西。
我在2011年的秋天來到敦煌,那是8月24日。為這次旅行我準備了三十年,我一直想去散煌,這種愿望并非我獨有,我周圍許多人都想去敦煌,那是一種召喚,似乎你在世,此生沒有去敦煌走過一遭,就白來一趟似的。敦煌在召喚什么?我不知道,三十年間,敦煌不斷地在我生命中掠過,有時候是回來的人的口頭贊美,有時候是一段文字,有時候是某本書中的一幅插圖,有時候是一場舞蹈……
敦煌,干得只剩下天空和粉末。沙是干的,宗教也是干的。只有洞窟中的那些塑像壁畫經(jīng)書不干,只有朝圣者的隊伍不干,他們來敦煌干什么,燒香嗎?救煌研究院是禁止燒香的。敦煌的佛爺如今也沒有香火旺盛、有求必應的名聲,在20世紀的中國,宗教聲名狼藉,大多數(shù)人將它視為迷信。但一聽到這個名詞:敦煌!就蒙召似地來了。這個圣地是圣在哪里?
此時代的人們不像過去時代那么封閉,閉關鎖國的門已經(jīng)一道道打開。人們見識過各種圣希臘的神廟、瑪雅人的祭壇、吳哥窟、泰姬陵……或者現(xiàn)代主義的圣地--埃菲爾鐵塔、紐約帝國大廈、蓬皮社中心……莫高窟極不顯眼,沒高出世界一寸,深陷于大地的黑暗中。要不是人流滾滾,粗心些的旅行者大部分都會漠視它,就像漠視沙漠本身。幾排參差不齊的洞穴,害怕似的,藏在土黃色的砂巖上,猶如原始人的寓所。砂巖前面立著一個簡樸的木質牌坊,穿過這個牌坊,就進入了莫高窟。它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為被瞻仰的圣地,它其實從來也沒有被作為個紀念碑或者祭壇來建造。人們創(chuàng)造它,只是出于樸素虔誠的信仰甚至迷信,他們得找個地方來表達自己的誠意、迷狂。莫高窟起源于一個傳說,說是有位僧人曾在此地見到金光在砂巖上閃,這就是佛陀的指示。佛陀的指示來自佛經(jīng),也來自大地,而且通常來自大地,一棵樹,一處水源,一塊石頭。為什么指示在此地出現(xiàn)而不是別處呢,原因或許都差不多吧,不僅僅是神的理由,也是人的理由。是什么力量,什么膠水將它們黏合起來?只有佛陀知道。更現(xiàn)實的理由恐怕還是那條神秘河,它帶來了水,生命得以存在。即使超越如佛陀者,也是從水開始,他覺悟于菩提樹下。如果沒有水,這地球至今也就像月球一樣,寸草不生,更不會有什么宗教了。
敦煌,起源于宗教狂熱,但最終超越了它而不朽。那些佛教徒,那些匿名于狂沙的偉大藝人創(chuàng)造了超越宗教的東西——圣敦煌。人們穿越沙漠來到敦煌,頂禮膜拜的是圣泥塑、圣壁畫……圣泥金、圣磚、圣竹簡、圣書、圣吳帶當風、圣曹衣出水、圣第45窟、圣第154窟、圣第99窟……圣敦煌。
無數(shù)匿名于沙漠的工匠藝人創(chuàng)造了敦煌。他們像恒河沙數(shù)一樣,環(huán)繞著自己的作品,風將他們吹去,他們又從別處回來。
入夜,敦煌的天空滿天星子,一顆顆旋轉著,就像被解放的沙子。下面,黑暗里,莫高窟在黑暗里,就像一個沙漏。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莫高窟比作皮毛光滑的駱駝伏臥在蒼天下,形象地寫出了莫高窟高聳突出、易于發(fā)現(xiàn)的特點。
B.第四段中作者川沙子之于沙漠的結果來襯托莫高府之于沙漠的結果,以此來寫出莫高窟的非物質的神奇。
C.作者在文章中對于“三十年”和“8月21日”的記述,旨在表明莫高窟對“我”有著強烈的召喚力以及“我”十分渴望去看一看莫高窟。
D.文章開篇的一句初看意義直白,但讀完文章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表意含蓄蘊藉,與文章的題旨密切相關。
(2)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作用。
(3)文章的題目是“圣敦煌記”,請?zhí)骄俊笆ァ弊钟谖恼轮畜w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組卷:0引用:1難度:0.1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校園欺凌是一種長時間持續(xù)、對個人施以心理恐嚇、身體和言語侵害的惡意攻擊。欺凌讓受害者感到痛苦、羞恥、尷尬、恐懼、憂郁,校園欺凌帶來的傷害往往不可逆轉。
欺凌有三大顯著特征:重復發(fā)生性、傷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園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群體。通常來講,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欺凌,女生受言語欺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大多情況下,因為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有權力、體型、體能等方面的不對等因素,受害者無力進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類學生容易被欺負:言行失當者、弱勢族群、異類學生。這些學生大多人際關系不佳,潛在欺凌者會基于情緒(看不順眼)及工具(錢及地位)目的而展開攻擊。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無力反抗,或害怕被報復不敢告訴他人。這越發(fā)會讓欺凌者得寸進尺、不斷重復。
(選自南方網(wǎng)《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該怎么做才能保護學生?》)材料二:
對于欺凌這一社會問題,加拿大一些學生家長和專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張。有人認為孩子面對肢體欺凌時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機構的專家則認為,這樣可能會導致暴力升級,有時會造成傷害程度加深。有人認為經(jīng)歷被欺凌可以磨煉孩子的性格,而專家指出欺凌會使孩子失去對他人的信任,損害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尊,影響孩子健康的心理發(fā)展。有人也悲觀地認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們總會這樣做。
專家指出,如果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qū)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為可能是模仿家長、電子游戲、電視或電影中看到的行為。根據(jù)反欺凌網(wǎng)站Bullying Canada.ca的調(diào)查,93%的視頻游戲對暴力行為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對孩子會是一個不良的暗示。
(選自新華網(wǎng)《加拿大校園欺凌面面觀》)材料三:
除了學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學校管理與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對校園暴力的發(fā)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農(nóng)村學校在各種類型的校園暴力發(fā)生率上都要高過城市的學校。
(選自《光明日報》的《有多少校園欺凌不該發(fā)生》)材料四:
精神醫(yī)學專家、北京回龍觀醫(yī)院院長楊甫德對記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負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應。有的孩子會生氣、悶悶不樂。有的孩子可能會對施暴者產(chǎn)生怨恨,出現(xiàn)明顯的報復心理,而且可能長期存在這種報復心理。還有少部分人遇事總是忍著,但是他心里并沒有釋然,長時間的壓抑會導致其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霸馐芡瑢W欺負導致的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一定要及早去治療。心理醫(yī)生會幫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輔導,讓他去做心理調(diào)整,從而找到突破口,讓他跳出這個心理陰影。只要接受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或者藥物治療,還是能夠治愈的?!睏罡Φ抡f。
(選自《工人日報》的《幫助孩子對校園欺凌說“不”》)(1)下列對校園欺凌這一現(xiàn)象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校園欺凌中作為加害方的個體或者群體往往會對受害者進行言語、身體、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當者、弱勢族群、異類學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續(xù)性的、傷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擊。
C.權力的差別、體型的差別、體能的差別、成績的差別都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園欺凌后,只要有專業(yè)的心理老師和正確的藥物參與進來,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園欺凌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誘發(fā)因素,在誘發(fā)因素的分析上,它們是有交叉點的,其他材料則沒能提及這一點。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說到了校園欺凌這一社會現(xiàn)象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除此之外,兩則材料還提及了面對校園欺凌的共同做法。
C.從材料三來看,成績差的學生在各種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體型偏胖的學生在各種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對校園欺凌這一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定義,并指出了它的三個顯著的特征,同時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個易欺人群和他們的心理感受。
E.在遭受校園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反應,不同的家長和專家可能也會有自己不盡相同的看法和主張。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簡要分析發(fā)生校園欺凌這種現(xiàn)象時,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措施?組卷:3引用:6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崇字永隆。英果有籌算,膽力過人。周元年,以父賢勛,封回樂縣侯。時年尚小,拜爵之日,親族相賀,崇獨泣下。賢怪而問之對日無勛于國而幼少封侯當報主恩不得終于孝養(yǎng)是以悲耳賢由此大奇之。起家州主簿,非其所好,辭不就官,求為將兵都督。隨宇文護伐齊,以功最,擢授儀同三司。周武帝平齊,引參謀議,以功加授開府,封襄陽縣公,邑一千戶。高祖為丞相,遷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尋為懷州刺史,進爵郡公,加邑至二千戶。尉遲迥反,遣使招之。崇初欲相應,后知叔父穆以并州附高祖,慨然太息曰:“合家富貴者數(shù)十人,值國有難,競不能扶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韋孝寬亦疑之,與俱臥起。其兄詢時為元帥長史,每諷諭之,崇由是亦歸心焉。及破尉遲,拜大將軍,尋進位上柱國。
開皇三年,除幽州總管。突厥犯塞,崇輒破之。奚、契丹等懾其威略,爭來內(nèi)附。其后突厥大為寇掠,崇率步騎三千拒之,轉戰(zhàn)十余日,師人多死,遂保于砂城。突厥圍之。城本荒廢,不可守御,曉夕力戰(zhàn),又無所食,每夜出掠賊營,復得六畜,以繼軍糧。突厥畏之,厚為其備,每夜中結陣以待之。崇軍苦饑,出輒遇敵,死亡略盡,遲明奔還城者,尚且百許人,然多傷重,不堪更戰(zhàn)。突厥意欲降之,遣使謂崇曰:“若來降者,封為特勤?!背缰夭幻?,令其士卒曰:“崇喪師徒,罪當死,今日效命以謝國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賊,方便散走,努力還鄉(xiāng)。若見至尊,道崇此意。”乃挺刃突賊,復殺二人。賊亂射之,卒于陣,年四十八。贈豫鄔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謚曰壯。子敏嗣。
(節(jié)選自《隋書?李崇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賢怪/而問之/對日/無勛于國/而幼少封侯/當報主恩/不得/終于孝養(yǎng),是以悲耳/
B.賢怪而問之/對日/無勛于國/而幼少封侯/當報主恩/不得終于孝養(yǎng)/是以悲耳/
C.賢怪而問之/對日/無勛于國/而幼少封侯/當報主恩/不得/終于孝養(yǎng)/是以悲耳/
D.賢怪/而問之/對日/無勛于國/而幼少封侯/當報主恩/不得終于孝養(yǎng)/是以悲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職。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晉升為官員。
B.儀同三司,官名,始于東漢,本意指非三公(司馬、司徒、司空)而給以三公同等的待遇。
C.上柱國:原為保衛(wèi)都城安全的軍將,后為中央最高武官或為功勛的榮譽稱號。
D.贈:古代指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加封,親屬則不屬于加封之列。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崇年幼受爵,感恩孝順。李崇因為父親的緣故而被封官受爵,他一方面為無功受封而感念帝王,另一方面又為報恩而不能侍奉父母而感傷。
B.李崇不戀官位,功高受賞。李崇剛作州主簿時,因為這不是他的愛好,于是辭去主簿一職改作都督,后軍功顯赫,不斷受到封賞。
C.李崇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當尉遲迥謀反時,李崇曾經(jīng)思想上有過搖擺,但得知叔父歸附高祖的情況后,終于有了扶國濟困之心。
D.李崇以弱敵強,為國盡忠。李崇多次打敗突厥人的進犯,威名遠播。砂城一役,他以少敵眾,拼死抵抗,后兵敗殉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韋孝寬亦疑之,與俱臥起。其兄詢時為元帥長史,每諷諭之,崇由是亦歸心焉。
②崇喪師徒,罪當死,今日效命以謝國家。組卷:5引用:3難度:0.5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題。
每一種方言都是一個知識體系,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全世界現(xiàn)存6 000多種語言。但是隨著全球化和城鎮(zhèn)化,這些鄉(xiāng)音正以每兩周消亡一種的速度在減少,而鄉(xiāng)音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們不自覺或者不自知地剪斷,這個非常可怕!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語了,靜下心來想想我們的方言是多么有意思……
請你就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又要留住方言的重要意義寫一段話。(85字以內(nèi))組卷:1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志不強者智不迭。--墨子
②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③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抒懷》
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⑤德星降人福,時雨助歲功--白居易
⑥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司馬光《資治通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
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2引用: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