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6.12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2022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12/7 15:30:1
一、單選題
-
1.19世紀中葉以前,歐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動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qū),很少擁有大區(qū)域殖民地,大約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然而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出現(xiàn)這一變化從根本上說是由于( ?。?/h2>
組卷:22引用:11難度:0.6 -
2.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經(jīng)過激烈討價還價,達成協(xié)議: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領土,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分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這次會議( )
組卷:47引用:19難度:0.6 -
3.1848-1849年間從巴西里約熱內盧向國外出口的貨物價值27329康多(貨幣計算名稱),而運往巴西國內各地的則只有717康多,當?shù)氐墓?、鐵路和港口的修建也主要為了便利對外貿易。這種情況說明巴西( ?。?/h2>
組卷:6引用:4難度:0.6 -
4.1884年,《柏林會議關于非洲的總議定書》規(guī)定:“今后占據(jù)目前在其領地外的非洲大陸沿岸地區(qū)某領土的國家……應該向本議定書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边@一規(guī)定旨在( )
組卷:18引用:8難度:0.6 -
5.1884年,美國某公司推出一則主題為“給非洲帶去文明”的香皂廣告。此后近30年間,該公司的廣告經(jīng)常宣稱,使用其香皂可以讓非洲人皮膚變白,變得文明。同時期,法國和希臘的老牌香皂公司也聲稱其產品能“讓黑人變白”。這主要體現(xiàn)了西方( ?。?/h2>
組卷:308引用:19難度:0.5 -
6.20世紀,非洲本土史學家撰寫了一系列的本國、本民族的歷史。他們從非洲的角度來看待非洲歷史,大書殖民入侵前的非洲歷史,大量使用口述史料、考古材料等。這些做法( ?。?/h2>
組卷:30引用:12難度:0.6 -
7.1823年,門羅總統(tǒng)在致國會咨文中宣稱:“歐洲列強不得再在南、北美洲開拓殖民地;歐洲任何列強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敵對行為口”。這反映出( ?。?/h2>
組卷:49引用:17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
-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恩格斯看來,我們必須從社會革命的角度來全面地理解英國18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真正意義……只是在阿克萊特和克隆普頓的機器以及瓦特的蒸汽機建立了工廠制度以后,運動才開展起來……這里的關鍵詞是“工廠制度”,恩格斯是從工業(yè)生產的社會方面來理解和界定它的……恩格斯此時所講的工廠制度具有技術維度和社會維度兩個方面的內容。……從社會維度來看,工廠制度反映了社會關系尤其是勞資階級關系上的新建構……由于私有制的作用,這些本該屬于全人類的力量便成為少數(shù)富有的資本家奴役群眾的工具。
——唐正東《工業(yè)革命的社會歷史意義與恩格斯對唯物史觀的初步思考》材料二:法國大革命及隨后的拿破侖大征討,曾經(jīng)引發(fā)了一股民族主義浪潮,但隨之而來的這一國際關系體系則讓歐洲重新回到了“民族主義以前的時代”……克里米亞戰(zhàn)爭是發(fā)生在英國主導的同盟與俄國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它打破了體系的“和平”狀態(tài),事實上結束了體系所確立的機制,是歐洲體系發(fā)展的一個轉折點?!S持歐洲百年和平的重心從歐洲大陸的均勢轉移到海外擴張,將全球帶入一個“帝國的年代”。
——據(jù)馮建勇《民族原則如何影響國家疆界》、孫興杰《克里米亞戰(zhàn)爭、“東方問題”與國際關系體系的重組》等改編(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指出“工廠制度具有技術維度”的含義,并從恩格斯所講的“社會維度”簡析工廠制度的影響。
(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這一國際關系體系”的名稱及其特征。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影響。組卷:5引用:2難度:0.5 -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的冒險遠航、殖民征討和對殖民地的統(tǒng)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隊伍的組成上,商人、貴族、教士三位一體。在殖民地,由國王任命封建貴族充任各殖民地的總督和都督,執(zhí)掌軍事、民政和司法大權。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領的土地被宣布為王室所有,由國王分封給殖民者和教會。在工商業(yè)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義”(重商主義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隸開采銀礦,掠奪大量金銀財富”。
--摘編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材料二 從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后,英國的棉紗、棉布等大量機器工業(yè)品涌入印度沉重打擊了印度的城市手工業(yè),特別是棉紡織業(yè)。在孟加拉,號稱“印度的曼徹斯特”的達卡城人口曾經(jīng)到過15萬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萬至4萬人了。英國的工業(yè)品不僅摧毀了印度的城市手工業(yè),還打擊了農村手工業(yè),破壞了印度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從而使印度自給自足的村莊變成了生產鴉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換取英國貨物的農場。這樣,由英國生產工業(yè)品,由印度負責生產原料的國際分工形成了。這種演變過程在其他落后國家相續(xù)發(fā)生。
--摘編自《世界經(jīng)濟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擴張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國在殖民擴張方式上的變化,并分析這一變化對印度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組卷:24引用:19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