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必修第二冊《6.4 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2021年同步練習卷(重慶市墊江中學)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多選題

  • 1.探索精神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在向未知的宇宙探索過程中,有一宇宙飛船飛到了某行星附近,繞著該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該宇宙飛船相對于行星位置不變。測出宇宙飛船運動的周期為T,線速度大小為v,已知引力常量為G,則下列正確的是(  )

    組卷:132引用:6難度:0.7
  • 2.太空中存在一些離其它恒星較遠的、由質量相等的三顆星組成的三星系統(tǒng),通常可忽略其它星體對它們的引力作用。已觀測到穩(wěn)定的三星系統(tǒng)存在兩種基本的構成形式:一種是三顆星位于同一直線上,兩顆星圍繞中央星在同一半徑為R的圓軌道上運行;另一種形式是三顆星位于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并沿外接于等邊三角形的圓形軌道運行。設這三個星體的質量均為M,并設兩種系統(tǒng)的運動周期相同,則(  )

    組卷:92引用:3難度:0.5
  • 3.土星外層上有一個環(huán)(如圖),為了判斷它是土星的一部分還是土星的衛(wèi)星群,可以測量環(huán)中各層的線速度v與該層到土星中心的距離R之間的關系來判斷(  )

    組卷:175引用:31難度:0.7
  • 4.2017年,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據(jù)科學家們復原的過程,在兩顆中子星合并前約100s時,它們相距約400km,繞二者連線上的某點每秒轉動12圈。將兩顆中子星都看作是質量均勻分布的球體,由這些數(shù)據(jù)、萬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頓力學知識,可以估算出這一時刻兩顆中子星( ?。?/h2>

    組卷:5222引用:44難度:0.5
  • 5.一艘宇宙飛船沿著圍繞未知天體表面的圓形軌道飛行,航天員只用一塊秒表能測量出的物理量有( ?。?/h2>

    組卷:49引用:6難度:0.5
  • 6.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測出萬有引力常量G,因此卡文迪許被人們稱為能稱出地球質量的人,若已知萬有引力常量G,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徑為R,地球上一個晝夜的時間為T1(地球自轉周期),一年的時間T2(地球公轉的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離L1,地球中心到太陽中心的距離為L2.則(  )

    組卷:64引用:4難度:0.7
  • 7.如圖為某雙星系統(tǒng)A、B繞其連線上的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示意圖,若A星的軌道半徑大于B星的軌道半徑,雙星的總質量M,雙星間的距離為L,其運動周期為T,則(  )

    組卷:210引用:4難度:0.6

二、單選題

  • 8.通過觀察冥王星的衛(wèi)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質量。假設衛(wèi)星繞冥王星做勻速圓周運動,除了引力常量外,至少還需要兩個物理量才能計算出冥王星的質量。這兩個物理量可以是( ?。?/h2>

    組卷:45引用:2難度:0.7
  • 9.地球半徑是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萬有引力常量是G.忽略地球自轉的影響.如認為地球的質量分布是均勻的,則地球的密度ρ的表達式為( ?。?/h2>

    組卷:79引用:4難度:0.9

三、解答題

  • 28.“雙星系統(tǒng)”是指在兩個星球A、B相互間引力作用下,繞連線上某點O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系統(tǒng),如圖所示。在地一月系統(tǒng)中,若忽略其他星球影響,可將月球和地球看成“雙星系統(tǒng)”已知月球公轉周期為T,月球與地球球心間距離為L。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引力常量為G,求月球的質量。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29.如圖所示,宇航員在某質量分布均勻的星球表面,從一斜坡上的P點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拋出一小球,測得小球經時間t落到斜坡上另一點Q,斜面的傾角為α,已知該星球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求:
    (1)該星球質量;
    (2)人造衛(wèi)星繞該星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T。

    組卷:176引用:2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