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貴州省貴陽六中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11/20 9: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宋代的新儒學回應佛、老學說的挑戰(zhàn),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士人之修身,二是社會之治理,這也就是儒家的“內(nèi)圣”和“外王”。周、張、二程等理學家建構了一套以“理、氣、心、性”為核心范疇的理論體系,這套理論體系達到了與當時的佛、老學說相當?shù)睦碚撍季S水平,而又充分表達了儒家的價值取向。就后者而言,這也就是“橫渠四句”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公元11世紀,周、張、二程等理學家,以及其他的新儒學大家,完成了一次儒學的復興,由此重新確立了儒學在中國文化中的主干或主體地位。
          張載無疑是宋代道學或理學的開創(chuàng)建構者之一,而周、張、二程之間又各有其理論特色。大體上說,張載之學是“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這是《宋史?張載傳》中的一個說法。也就是說,張載的思想是以闡發(fā)《周易》為基本,而又涵容了《中庸》《論語》和《孟子》的思想。由此可知,張載早年讀《中庸》而“猶未以為足”,其累年參究釋、老思想后“反而求之《六經(jīng)》”,他主要是從對《周易》的理解和詮釋中建立了其思想體系的基礎,因此,王夫之在《正蒙注》中說“張子之學,無非《易》也”。
          如何認識與評價張載之學?張岱年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大綱》中就提出,在宋明理學中不僅有理學、心學兩派,而且有以張載和王夫之為代表的氣本論。我認為,張載與二程同宗孔孟,同斥釋老,但在建構理論體系時有“先識造化”與“先識仁”的邏輯起點的區(qū)別,由此形成了氣本論與理本論的不同。張載說:“易,造化也。圣人之意莫先乎要識造化,既識造化然后其理可窮。彼惟不識造化,以為幻妄也?!保ā稒M渠易說》)張載之學的氣本論是由他的“先識造化”的邏輯起點所決定的。因為對“儒釋之辨”的認識有不同,所以張載之學在邏輯上先肯定這個世界是實在的,然后講這個世界是道德的;二程洛學在邏輯上先肯定這個世界是道德的,然后肯定這個世界是實在的。
          張載的整個哲學基礎在氣上面,他的主要觀點都不能離開氣來說。
          張載哲學中的“氣”究竟指什么?學界目前還有很多不同觀點,值得繼續(xù)探索。我最關心的問題是張載的氣論最終落腳點在哪里?我認為是落在了《西銘》的“民胞物與”上,這樣就回到了中國哲學文化真正的根上,所以二程高度表彰《西銘》。“民胞物與”的落實是傳統(tǒng)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展現(xiàn),張載用氣論把天與人統(tǒng)合在一起。這與二程和陽明的“仁者與萬物同體”或“萬物一體之仁”有密切關聯(lián),是中國文化最關心的問題,確立了儒家重視生存論和對當下生命的現(xiàn)實關照;也是對佛教“向死而生”與悲觀空寂思想的回應,實際上解決的是人的終極存在問題。
          張載的貢獻非常重要,他把先秦傳下來的天人合一理論的舊框架在宋代重新激活;而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完成了天人合一理論的建構。這是張載思想的重心和落腳點,張載哲學的價值和定位也全都在這里。他彌補了前輩學者的理論漏洞。今天,我們面臨著第二個外來文化大規(guī)模傳入時期,中國文化想要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重新有所突破,應該可以在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中找到經(jīng)驗。張載跳脫出舊有問題和框架、廣泛吸收佛道外來智慧的思路都可以給我們以啟發(fā)和借鑒。 (摘編自李存山等《張載的世界》)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橫渠四句”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充分表達了儒家的價值取向。
    B.作為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的思想比較復雜,既有《易》《中庸》和孔孟的思想,也有累年參究的釋、老思想。
    C.張載是宋明理學“氣本論”的代表,他認為,“氣”是一種精神,這個世界首先是實在的,然后才是道德的。
    D.當外來文化大規(guī)模傳入,只有借鑒張載的治學思路,中國文化才能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重新有所突破。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橫向展開的論證方式,依次論述了張載之學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思想基礎、學術定位及其重要貢獻。
    B.為了有力論證張載之學“以《易》為宗”,文章先后引用王夫之《正蒙注》、張載《橫渠易說》中的相關論述。
    C.文章采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比較了“氣本論”與“理本論”在邏輯起點的區(qū)別,揭示了“氣本論”邏輯起點的實質(zhì)。
    D.文章最后一段評價張載的貢獻,認為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前人理論的框架激活,建構了天人合一理論。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一度落后于佛、道學說的儒學,由于周、張、二程以及其他新儒學大家的努力,其在中國文化中的主體地位重新確立。
    B.在肯定這個世界是實在的和道德的這一問題時,張載與二程觀點相同,他們的不同是建構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不同。
    C.“民胞物與”即“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為“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世間萬物都是我的朋友”,這是“氣本論”的落腳點。
    D.天人合一的思想,確立了儒家重視生存論的傳統(tǒng)思想和對當下生命的現(xiàn)實關照,回應了佛教“向死而生”的悲觀空寂思想。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葉培建:必須要有些人為我們?nèi)祟惖膶碜鰷蕚涔d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位老航天人的思想和故事,感悟他的科學理想和家國情懷。
          問:作為“嫦娥一號”的總設計師、總指揮,嫦娥二號、三號、四號、五號的總設計師顧問、總指揮顧問
    和首席科學家,我國的探月工程一路都有您相伴。我國的探月工程有什么特點?
          葉培建:我國的太空探測起步比較晚,但我們用較少的次數(shù)獲得了最大的效益,實現(xiàn)了技術的飛躍,迅速提高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我國太空探測一個很大的特點。比如說我們的“嫦娥二號”不但繞月飛行,而且還去看了小行星,到了地月拉格朗日12點,擴展任務非常豐富。
          問:太空探測和開發(fā)對日常生活有什么直接影響?
          葉培建:不能只從眼前的利益來看待太空探測和開發(fā)。美國人當初搞火星探測的時候,肯尼亞有一個修女叫瑪麗,她寫了一封信給美國當時的火星負責人,說你們跑到火星去干什么?我們非洲還有那么多兒童吃不飽。那個負責人給瑪麗寫了一封回信,他在信里首先稱贊了她的愛心,同時說道,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東西,包括非洲人民擁有的,很多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不是今天的人馬上就有的,那么,我們今天必須要有些人要為我們?nèi)祟惖膶碜鰷蕚?,不能到了那時候再去做準備,那是來不及的,我們就在做這樣的事情。一個社會的發(fā)展既要有今天,也還要看到未來,這是從大的方向看問題。所以,眼前的利益也是有的,長遠的利益也是一定要保護的。
          問:很多人說,您對工作質(zhì)量的要求是苛刻的,主張對問題要“捕風捉影”。請您結合相關工作事例談談這樣做的必要性,以及為此所做的努力。
          葉培建:航天和別的不一樣,發(fā)射到太空后沒辦法進行維修和更換,所以質(zhì)量必須可靠。全世界航天失敗的例子,沒有哪一個是因為大事情失敗的,都是一顆螺絲釘、一個軟件、一句話編錯了而失敗。質(zhì)量在每一個人心中,質(zhì)量在每一個人手中,質(zhì)量問題必須捕風捉影,一個小小的疑點都不能放過。
          舉個例子,我們發(fā)射“嫦娥二號”的時候,衛(wèi)星做好了放在廠房,有一個女同志當時就指出,有個地方好像有點兒不對勁。哪個地方呢?衛(wèi)星做好后外面要包很多熱控,她就發(fā)現(xiàn)熱控上有個地方鼓鼓囊囊的,太陽翼一展開之后再一轉動會不會碰到這個鼓起來的地方呢?果真如此!這么一個問題,如果說在發(fā)射前發(fā)現(xiàn)不了,就會影響發(fā)射,甚至會導致發(fā)射失敗。
          這個就是捕風捉影。我們當時有一個口號,誰做的東西發(fā)射前提出我有問題的話,不處分、不批評,還要表揚的,大家盡管懷疑,自己暴露自己的問題都是要受到表揚的。
          問:您曾經(jīng)在瑞士留學,完成學業(yè)后毅然選擇了回國,投身于我國航天事業(yè)。能講講當時的故事嗎?
          葉培建:首先糾正一下,我當時沒有“毅然”,回國這件事我沒有任何思想斗爭,也不存在困惑、猶豫,這樣說我是小看我了。我就覺得我學完了應該回來,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
          1978年,我作為第一批出國的研究生在北航集訓,當時教育部的一位領導給我們講了一段話,他說你們要記住,全國有幾億青年人,只有幾百萬人能上大學,只有幾萬人乃至于幾千人出國留學,60個工人不吃不喝才能支撐一個人留學,你們就知道你們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這句話很樸素,但我一直都記得。不回來的話現(xiàn)在我可以在瑞士當教授,但是絕不可能像現(xiàn)在這樣子為國家做貢獻。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只有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我們才尊敬和熱愛他。我給我的很多學生也說,就記住老師一句話:當你老的時候你有沒有資格說這樣一句話,中國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在。
    (摘編自“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2020年4月24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被問到我國的探月工程有什么特點時,葉培建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我國太空探測的特點及其取得的成就。
    B.談及對質(zhì)量問題必須“捕風捉影”時,葉培建主張質(zhì)量必須可靠,強調(diào)不放過一個疑點,每個人都要找出自身的問題。
    C.關于太空探測和開發(fā)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葉培建認為,不能只看到航天技術帶來的眼前利益,還要為人類的將來做準備。
    D.在回答從瑞士完成學業(yè)回國的問題時,葉培建認為,這是祖國的需要,科學家要懷揣科學理想,獻身祖國的科學事業(yè)。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起步晚,探月次數(shù)有限,但在航天人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努力奮斗下,我國的航天能力不斷提高。
    B.葉培建在介紹太空探測和開發(fā)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時,沒有使用高深的專業(yè)術語,而是坦率真誠,從眼前利益這一角度進行介紹。
    C.在訪談快要結束時,葉培建殷切寄語年輕人,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奉獻才華,為國家多做貢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D.從整個訪談來看,葉培建以專業(yè)的視角,聯(lián)系切身經(jīng)歷,介紹了我國在探月工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3)讀了這篇訪談錄,你認為葉培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14引用:1難度:0.6
  •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瘋頭
    鄧剛
          我是一個騰波踏浪的“海碰子”。剃著短短的刺鍋子頭(北京稱寸頭),戴著亮晶晶的水鏡,手持鋒利的漁槍,腳穿橡皮鴨蹼。然后憑著一口氣量,赤身裸體地潛進冰冷的海底,在犬牙交錯的暗礁叢里捕捉各種海珍品。
          在遼東半島最尖端的渤海與黃海交界處,那里的水產(chǎn)公司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家伙,人們叫他“老瘋頭”。老瘋頭確實瘋了,視死如歸,敢和所有的海碰子拼命。老瘋頭的眼珠子渾濁得似翻起泥沙的海水,一點兒光都沒有,卻什么都看得見;而且嗓門洪亮得賽過鋼鐵喇叭,吼得滿海嗡嗡響。最可怕的是他那兩只腳板子,絕對賽過野豬蹄子,能在粗糲的礁石上飛跑。
          老瘋頭看守的海灣“貨太厚了”,我決定單槍匹馬攻下這個難關。
          天還沒亮,我就從旁邊的海灣偷偷游了過去。等游到老瘋頭那兒,天已經(jīng)大亮,潮水正好退到了盡頭。第一個猛子我就捧上來一堆海參,那海參養(yǎng)得肥胖,周身的花刺兒硬挺挺地向上豎著,真喜煞人。說起來這還要感謝老瘋頭,要不是他看守得緊,海參哪能長得這么肥大。我甚至顧不得喘足氣兒,就扎第二個猛子。
          正在這時,一聲怒吼貼著海面飛過來,在這寧靜的早晨格外刺耳,震得我在水里都不由得打了個冷顫。抬眼一看,老瘋頭站在岸邊張牙舞爪地蹦著高,并一聲接一聲地狂叫。我聽也不聽,繼續(xù)戰(zhàn)斗,一直戰(zhàn)斗到我的網(wǎng)兜裝得滿滿的,這才認真地朝岸邊看老瘋頭。其實這期間他一直在又蹦又跳、又喊又叫。
    “你小子跑不了!”他狠狠地吆喝。
          我不吱聲,順著海灣游。我心里想,看你這個老東西能跟我跑多遠。我輕松而有節(jié)奏地拍打鴨蹼,雙手推著網(wǎng)兜,身子似快艇般飛馳。老瘋頭在貼著岸邊飛跑,我游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老東西在坑坑洼洼的岸礁上跑得并不順利,有時像動物那樣四腿爬動,但他卻怎么也不停腳。
    “你跑到天邊……也白……白搭!想從我手里跑掉,沒門!”
          我們又水里岸上地賽起來。我游得快,他就跑得快;我游得慢,他就跑得慢;我停下來休息,他也停下來喘氣。最后,我干脆泡在水里不動,看你老瘋頭能等到什么時候。然而老家伙看來還是老了,他有些堅持不住,開始又捶腿又捶背,還不時地抓胸口窩。看樣子再拖一會兒,準能使他發(fā)昏。
          猛然間,我發(fā)現(xiàn)前面有個小礁石的尖尖探出海面。我趕緊游到礁石的尖尖上,長吐了一口氣。哈哈,我狂笑起來,甚至對著岸邊的老瘋頭做鬼臉。我看到老瘋頭站住了,絕對一副絕望的表情,他似乎在思索什么,然后轉身走了。
          我突然發(fā)現(xiàn)海水暗淡無光,原來太陽滑到西邊天上了。這么說我已在水里和礁石上拼了大半天了,怪不得老瘋頭熬不住,這老東西一大早就扯著嗓門跑出來與我拼命,肯定一整天沒吃一口飯。
          我覺得自己迷迷糊糊地要睡覺,也許我睡過去一會兒——因為我睜開眼睛時,四周漆黑一片,原來天黑了,一陣恐懼涌進我的腦海。
          就在這時,礁石叢里亮起一束火光。不用說,這是老瘋頭點燃的柴火。我強烈地感到那火堆在向我招手,就像沙漠中即將渴死的人看見清泉。最終,我絕對像狗那樣四腿爬動,不知為什么仍沒扔掉裝滿海參的網(wǎng)兜,但上岸時沒爬兩步就癱倒在泥水里。老瘋頭走過來,把我扶到火堆旁,然后他又回去拖那包海參。
          我恢復了元氣,像個俘虜那樣,等著老瘋頭發(fā)配。萬萬想不到,這老東西看也不看我,更沒看我那裝滿海參的網(wǎng)兜,只是給火堆加了一把柴枝,竟然像朗誦詩歌那樣感嘆道——我活了快一輩子,沒見過你這么犟的人!
          老瘋頭把最后的“人”字咬得格外狠。然后,便轉身走了——絕對地走了。
          我就這么一直坐在火堆旁,一直坐到最后一束火星熄滅。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肖像描寫鮮活地展現(xiàn)出“海碰子”形象,描述他們捕捉海珍品時的裝備,暗示后面驚險緊張的情節(jié)。
    B.在“我”和老瘋頭對峙的過程中,雙方進行了多次較量,情節(jié)緊湊,扣人心弦,兩人的性格也在其中顯現(xiàn)出來。
    C.海水變暗,太陽下山,四周漆黑一片,渲染了陰冷恐怖的氛圍,也與下文“我”看到火堆后不顧一切撲上去的情節(jié)相照應。
    D.老瘋頭離開之后,“我”并沒有立刻離開,直到最后一束火星熄滅,這是由于“我”認識到偷竊的可恥而深深自責。
    (2)小說在塑造“老瘋頭”這一形象時運用了哪些方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小說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組卷:5引用: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月亮之所以為詩人所鐘情,是因為在天體中,①          它有新殘也有朔望,有上弦月和下弦月之分,它有盈虧圓缺。滿月如盤,它有時候又變成了如弓的彎月。浪漫多姿的月亮,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在詩人的眼里,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古代描寫月亮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
          出于對月亮的喜愛,人們②          ,比如玉兔、玉盤、素娥、冰輪、玉輪、玉蟾、蟾蜍、嬋娟、玉桂、玉鏡,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將月亮稱作白玉盤的。
          中秋節(jié)的起源③          。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后演變成了以“家庭團圓”為主題的祭祀儀式。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處是散句,請改成整句。

    組卷:16引用:1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只小青蛙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因為水日益減少,食物短缺。它每天都不停的跳,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洼里,說:“我在這里已經(jīng)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里,懶得動了?!苯K于有一天,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食物豐饒,永遠不會干涸的河塘里。不久,水溝里的水干涸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
          我們的生活,挑戰(zhàn)和機遇無處不在,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0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