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陜西省商洛市洛南二中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4 7: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所謂AI繪畫工具,一般是指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經過深度學習,能夠自動迭代,可根據(jù)用戶指令自動繪制出圖畫作品的軟件或平臺。這些軟件操作門檻較低,只要輸入關鍵詞,選定藝術家風格和繪畫形式,AI便會通過運算,在短時間內為用戶提供多組低像素畫面,經用戶選定后,便能進一步生成高像素圖像文件。而這整個過程中,用戶不再需要通過長年累月的學習、繁瑣枯燥的訓練,也無需具備深厚的繪畫功底和素養(yǎng),只需支付極低的費用甚至是免費,就能得到一張用AI繪畫工具“創(chuàng)作”的圖畫。從這個意義上說,AI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人人都是藝術家”。
          面對AI繪畫帶來的改變,網友們更多的是好奇,將之變成茶余飯后的談資,或者親自上手體驗一番。而在職業(yè)插畫師和藝術家眼中,圍繞AI繪畫還有許多爭議的話題,比如:AI生產的畫作,算不算藝術品?職業(yè)插畫師面對AI繪圖工具,應當秉持怎樣的態(tài)度?有人說自己用AI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體現(xiàn)了獨特的思考和創(chuàng)意,可以歸入藝術品之列;也有人認為,AI繪圖充其量是“文字世界的圖解、拼貼和延展”。一些畫師積極擁抱AI作畫技術,試圖將其作為輔助工具,提升自己的作畫質量效率;也有反對者擔憂,如果十幾秒就能生成一張“還不錯”的作品,還有多少人愿意扎下根來學習、安心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類似的討論也意味著,這一新鮮事物邁入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的軌道,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摘編自《人民日報》曹祎《AI作畫興起,畫師們該感到“壓力山大”嗎?》)材料二:
          8月,AI繪制的油畫在藝術比賽中斬獲獎項,引發(fā)熱議;8月底,Novel AI模型流出,越來越多的二次元繪畫作品登上社交論壇,甚至被用于售賣;9月,圖片版權商Getty Images禁止上傳交易AI作品……AI繪畫“火”了,有人卻擔心藝術會因此消亡。
          AI繪畫的爆火,貼合了人們親近藝術的追求。繪畫創(chuàng)作原本是小眾的專長,多數(shù)人只能望而贊嘆?,F(xiàn)如今只需提供幾張畫作參考,并輸入個性化詞條,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作品。你可以大膽地將一束花變?yōu)槊郎倥?,抑或是將夢中模糊的光景記錄下來。AI繪畫降低了構圖作畫的門檻,讓更多的人能夠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
          AI繪畫作品流入市場,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業(yè)態(tài)。圈內流傳著一則玩笑:“7月份,某畫師還在鄙視AI作品,9月份就已經被搶走生意?!边@反映出AI進步之快與適應能力之強?,F(xiàn)如今,AI能夠為畫師提供底稿,精簡藝術創(chuàng)作流程,或是直接為快消宣傳供稿??梢灶A見,成熟的AI繪畫在大數(shù)據(jù)的支持下能夠緊跟市場導向,戳中多數(shù)人的審美點。
          但若要說AI可以取代藝術,仍是無稽之談。德國哲學家本雅明曾用“光韻”的消失來描述傳統(tǒng)藝術性的消亡,在AI繪畫上亦可窺見一二。藝術不僅是紙面上的顏料色塊,更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它可以是米勒在秋后麥場上體味的艱辛,是徐悲鴻在飛鬃墨骨間傳達的抗爭,也可是林間碎葉光影的定格,是深夜的孤獨與惆悵。藝術家通過畫作傳達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AI繪畫尚且需要對既有風格進行模仿,是資源整合而非原創(chuàng),終究難以觸碰到藝術的靈魂。藝術性需要的不是“通解”,更不是基于市場參與的“最優(yōu)解”,而是直戳人心的“個性解”。
          科幻小說中,有了“拐棍”的寫手丟掉了名為“靈感”的財富;現(xiàn)實世界中,AlphaGo之后的圍棋定式“無聊透頂”。過分追求“最優(yōu)解”,卻忽略了藝術的個性與創(chuàng)意,忽略了人自身的發(fā)展和進步,這才是消亡的真相。更多的參與、更快的創(chuàng)作不會毀掉藝術,能取締藝術的只有人類自己的盲目與無知。
    (摘編自《南方日報》張宇馳《AI繪畫“火”了,藝術會“涼”嗎?》)
    材料三:
          僅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AI繪畫確實算得上是一種藝術。不過,這種藝術更多是一種科技藝術,而非人文藝術。即使AI繪畫工具可以呈現(xiàn)畢加索、蒙克、莫奈的畫風,其所呈現(xiàn)的是基于精密計算的臨摹,而絕非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充其量不過是一件“精仿”的贗品。僅就繪畫領域而言,各種足以亂真的贗品多如牛毛,但它們何曾阻止那些真正的創(chuàng)作?
          承認AI繪畫屬于“藝術”,并不會絞殺真正的藝術,相反,還可以成為推動藝術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人工智能的自身特性決定了其只能“推陳”,而無法“出新”。無論大數(shù)據(jù)運算的能力如何強大,目前仍只能依賴已有的數(shù)據(jù)建模。換句話說,AI繪畫只能臨摹已有的流派和表現(xiàn)形式,既無法開辟新的表現(xiàn)形式,更無法憑空創(chuàng)造新的流派。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必然意味著原有格局的打破,有人因此不得不走出“舒適區(qū)”。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有人被“奪去飯碗”,重新定義自己的位置,但人類社會并沒有因此停滯不前,反而爆發(fā)出更大的創(chuàng)造力。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只能替代科技可以解決的問題,而無法替代人類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趙志疆《AI繪畫算不算“藝術”》)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的真正魅力,在于獨一無二的靈魂,這是一種很難被數(shù)據(jù)化計算的領域,藝術性需要的是個性和創(chuàng)意。
    B.AI繪畫作品進步速度快,適應能力強,已經能在大數(shù)據(jù)的支持下緊跟市場導向,改變了業(yè)態(tài)。
    C.藝術是―種獨特的生活體驗,而材料三提及繪畫領域贗品多如牛毛是為了說明AI繪畫并非是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
    D.歷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打破原有格局,淘汰掉一批職業(yè),然后誕生一批有更高知識要求的新的職業(yè)。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主要是為AI繪畫工具這一概念下定義、解釋了其工作原理及其產生的意義。
    B.AI繪畫降低了構思作畫的門檻,它的火爆體現(xiàn)了人們親近藝術的追求,隨著AI繪畫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它將能滿足多數(shù)人的審美需求。
    C.坦然接受AI繪畫屬于“藝術”,不但不會扼殺真正的藝術,反而可以推動藝術的創(chuàng)新。社會不會停滯發(fā)展,人類的思考與創(chuàng)作,無法替代。
    D.三則材料都圍繞AI繪畫來展開論述,都談到了AI繪畫的利弊,不過它們的論述重點并不相同。
    (3)下列選項中,最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AI繪畫可能導致畫師“飯碗被奪”的一項是
     

    A.《經濟學人》雜志6月選用MJ生成的AI繪圖作為當期雜志的封面。
    B.百家號平臺根據(jù)AI文生圖功能生成電視劇《蒼蘭訣》的精美插畫。
    C.《人民日報》官網發(fā)布AI根據(jù)二十大報告關鍵詞生成的系列宣傳畫。
    D.游戲開發(fā)者葉蘭舟利用AI繪畫查看游戲預期效果、角色設計方案。
    (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
    (5)任何新事物在誕生之初,肯定存在一個被大眾接受的過渡時期。我們應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AI繪畫?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想法。

    組卷:2引用: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與周瑜相遇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為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當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fā)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氣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曠野,那里的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
          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
    “戰(zhàn)事還未起來,你為何而發(fā)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fā)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fā)抖,可我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zhàn)事要發(fā)生。這么大規(guī)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zhàn)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zhàn)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zhàn)爭才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銹來。
          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fā)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墒窍惹八劦墓慕锹暷兀?br />      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zhàn)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閃閃發(fā)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br />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br />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br />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br />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刮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著。
          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xiàn)?”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br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說。
    “難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蔽艺f,“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br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周瑜激動了。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該倒下?!?br />      周瑜不再發(fā)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br />      周瑜動也不動,他看著我。
          我站了起來,重復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打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熳叩胶影兜臅r候,卻忍不住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fā)現(xiàn)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zhàn)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shù)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淚水打濕。
    (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溫州舉行。遲子建獲“杰出短篇小說作家獎”。評委會認為: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始終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與突出的個人風格。自然景觀與社會景象的相勾連,生物靈性與各色人性的相貫通,使得她的小說,地氣與元氣相得益彰,靈氣與生氣融為一體,從而使小角度的故事總是蘊含著深邃與豐沛;小人物的悲歡總是攜帶著希冀與溫暖。以地域文化為基點,以底層生存為焦點,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使遲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識度,更使她具有了卓爾不群的重要性。
    (摘編自《澎湃新聞》)
    (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小說前后“我顫抖不已”和“我打著哆嗦”這兩處動作描寫,表明了“我”對周瑜的傾心和不舍。
    B.文中劃橫線處有關周瑜“敲鼓”的描寫,既照應了前面的鼓角聲,又塑造了周瑜沉醉于戰(zhàn)爭的形象。
    C.當“我”說要回去“奶孩子”喂豬雞時,周瑜“動也不動地看著我”,說明我們的談話沒有觸動他。
    D.文中的“我”認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戰(zhàn)場、在血腥的搏殺里,脫下鎧甲的和平守衛(wèi)者更是大英雄。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與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第二段中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夢境的安靜、荒涼、開闊等特點,渲染了戰(zhàn)前緊張激烈的氛圍,為周瑜出場做鋪墊。
    B.小說多次寫到“燒艾草”這一細節(jié),營造“我”和周瑜相見的氛圍,“艾”與“愛”諧音,象征友愛和睦。
    C.小說人物形象鮮明,作者除了運用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方式外,還借助典型化場景描寫烘托人物形象。
    D.小說采用夢境方式,講述了“我”穿越歷史時空,與歷史人物進行了傾心的交談,表達了珍愛和平這一主題。
    (3)“我”在這篇小說中起到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文本二中說遲子建的短篇小說“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與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這種“詩意美學”?請結合文本分析。

    組卷:30引用:1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造成強對流天氣的根本原因是空氣強烈的垂直運動,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強對流天氣。白天天氣晴好,太陽輻射強,近地面①__________,此時大氣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近地面的空氣受熱后膨脹,在浮力作用下上升。當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由于氣溫下降,水蒸氣②__________。在水滴下降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高空氣流,會繼續(xù)被攜升。如此反復,小水滴 ③__________,直至高空氣流再也無力支撐其重量,最終降落成雨。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夏季雷雨的水滴像從天空撒下的豆粒,而春雨綿綿,如絲綢般的簾幕。這是因為雨點的大小主要是由空氣的水汽含量和云中垂直運動的強烈程度決定的。夏季,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很豐富,而且地面溫度較高,空氣的對流運動強烈,所以夏季的雨點更大。
    (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我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對我們的警告,請不要置若罔聞,要積極配合,而不是逃避。
    B.劉老師對小明說:“要記住,我們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br />C.既然我們話不投機,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還是各回各家吧!
    D.與時代共同奔跑,以奮斗逐夢圓夢,我們就沒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0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各具功用的鏡子:望遠鏡——放眼遠方,顯微鏡——揭微顯隱,太陽鏡——抵擋強光,哈哈鏡——開懷一笑。
          這些鏡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也頗有寓意和啟發(fā)。作為新時代的學子,如果想給自己的心靈配裝兩面必需的“鏡子”,那么,你怎么選?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選擇與思考。
    【要求】①選準角度,確定立意;②明確文體,自擬標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組卷:13引用:24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