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岳陽市岳陽一中高二(下)入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15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近年來中國思想界經(jīng)學研究興起,一時蔚為潮流。這一思潮的出現(xiàn)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所謂“學術轉向”有關。
當然,經(jīng)學研究的強勁復興,還是新世紀到來以后的事情。經(jīng)學視野浸染到中國思想和學術的方方面面。新時代的經(jīng)學復興是多種因素共振的結果:其一,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文明的自信力得到了恢復和提高,經(jīng)學作為中國固有文明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理所當然地得到了相應的重視;其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商品化熱潮至少部分地造成了道德狀況的滑坡,人們開始普遍地意識到傳統(tǒng)思想特別是儒家經(jīng)學對于敦厚風俗的價值;其三,近代以來一直居主導地位的西方文明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局限和問題,試圖在經(jīng)學系統(tǒng)中探尋解決當代問題的答案,也成為回歸經(jīng)學的動力之一。
在當代經(jīng)學思潮中,輻射范圍最廣的經(jīng)典是《禮》《春秋》和《易》。禮學研究直指當代人倫面臨的各種危機,試圖在現(xiàn)代世界里延續(xù)或者激活儒家的禮樂精神,從而在日常生活場域中重建儒家的秩序。部分思想者更由此走向儒家宗教性的確立和安頓。《春秋》學,特別是以公羊學為代表的今文經(jīng)學傳統(tǒng)的興起,強調《春秋》大義,試圖以天下觀重新構建對近代以來的世界格局的理解,有相對突出的政治指向。對《易經(jīng)》和《易傳》的研究,原本即在中國哲學史學科的范圍內,而且大《易》哲學窮本極源,因此,或多或少地成為以中國哲學為根基的各種根源性哲學建構的底蘊。這些試圖在當代中國復興固有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的努力,接續(xù)中國精神的血脈,以淑世情懷直面時代課題,無論如何都是彌足珍貴的。
(摘編自楊立華《新子學時代》)材料二
何為哲學?古往今來無數(shù)哲學家給出了自己的定義,較為典型的,如德國著名哲學史家文德爾班的定義:“所謂哲學,按照現(xiàn)在習慣的理解,是對宇宙觀和人生觀一般問題的科學論述。
和西方哲學相比,中國哲學是另一種形態(tài)。它沒有強烈的主客對立,也沒有嚴密的邏輯推理;它不是對于知識的確證,也不是對于像上帝那樣的超驗本體的論證。在許多西方哲學家眼里,它不是哲學,至多是一套思想系統(tǒng)和文化類型。這套思想系統(tǒng),缺乏概念式思維,沒有對概念的定義,也沒有對概念的思辨推論,沒有對概念與其對應事物兩者關系的考察。在大部分西方哲學家眼里,中國哲學缺乏有系統(tǒng)的哲學的諸多要素,特別是缺乏定義、推論、反詰等思辨過程,只是一些感覺和體悟。但中國哲學是哲學,而且是內容精深豐富,形式生動多樣,濃縮了中國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國人的思維方法,蘊藏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的學問體系。在數(shù)千年的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在不斷地探索自然,思考人自身,認識社會、歷史,從來沒有停下思想的腳步,也從來沒有放棄對思考成果的記述和表達,不過是以不同于西方的內容和形式實現(xiàn)的。說中國哲學不是哲學的,大多以西方近代以后的哲學形態(tài)來比擬中國哲學。中華文明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涉及“哲學”的,包括天地萬物的發(fā)生、運化及其普遍法則;人在萬物中的地位及天人、物我關系;人如何認識客體世界,知識的本質及其形成機理,人的運思過程及其規(guī)則;人如何構建社會,社會的組織形式和職能架構是怎樣的,如何實現(xiàn)其和諧運行;人作為既單個又群體的動物,靠什么維持其生存繁衍;人從草昧到文明有什么樣顯性的、隱性的、精神的、物質的改變,這些改變靠什么實現(xiàn);有無終極者,作為有限者的人能否與終極者為一。中國歷代累積的思想中關于這些方面的探討當然是哲學。
由于獨特的文化特性、思維習慣、概念系統(tǒng)和表述方法,特別是經(jīng)學總攬其他學科門類,儒釋道三教長期融合,重視精神修養(yǎng)及其實踐工夫,宗教精神即蘊涵在學問體系中,形上形下體用不二等特點,中國哲學呈現(xiàn)獨特面貌。中國哲學本是農(nóng)耕文化的產(chǎn)物,豐富的內容裝裹在渾融、樸素的外殼中。相較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傳播更久遠、廣泛,內容更具有普遍性,所用概念范疇更加系統(tǒng)、深刻,特別是有近代自然科學這一最有說服力、帶來最多實際功效和思想變革的產(chǎn)兒,更助生了它作為典型哲學、普遍語言的力量。中國哲學需要用西方哲學問題意識突出、思辨性強、有組織架構、論證細密的長處,來掘發(fā)中國思想的深層蘊涵,拓展闡釋面向,豁顯問題意識,增加論證力度,使包裹在渾融體貌中的深刻、豐富處彰顯出來,展現(xiàn)它的“哲學”性質。
(摘編自張學智《哲學與中國哲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世紀到來后,經(jīng)學研究開始強勁復興,這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學術轉向”有關,也是中國綜合國力提高的必然結果。
B.最受當代經(jīng)學研究者青睞的是《禮》《春秋》和《易》,研究者試圖以此來接續(xù)中國精神的血脈,并面對時代的課題。
C.許多西方哲學家認為中國哲學缺乏有系統(tǒng)的哲學的諸多要素,只是些感覺和體悟,至多是一套思想系統(tǒng)和文化類型,不是哲學。
D.中國哲學是農(nóng)耕文化的產(chǎn)物,濃縮了中國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國人的思維方法,其豐富的內容卻裝裹在渾融、樸素的外殼中。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文明暴露出很多問題,研究者想利用經(jīng)學來解決,這是經(jīng)學復興的原因之一。
B.當代人倫面臨各種危機,禮學研究直指這些危機,因而儒家經(jīng)典《禮》受到推崇。
C.中國哲學沒有強烈的主客對立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等,導致被很多西方哲學家輕視。
D.西方哲學因其所用概念范疇和近代自然科學的助力,從而壓制了中國哲學的發(fā)展。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鄧秉元《新經(jīng)學》:“只有重新回到經(jīng)典,才能在根本上疏通新的經(jīng)濟之學,這是新經(jīng)學的應有之義?!?br />B.劉增光《文化縱橫》:“當代學者研究經(jīng)學,回應了時代需求,為國人尋找到新的精神依托和價值奠基?!?br />C.錢穆《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中國文化過去最偉大的貢獻,在于對‘天’‘人’關系的研究?!?br />D.錢基博《經(jīng)學通志》:“經(jīng)學的要害,不過是‘五常之道,六藝之教’。”
(4)“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出自《論語》,現(xiàn)已成為許多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之談。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在西方哲學占主導地位的今天,應如何推動中國哲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7引用: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人世間(節(jié)選)
梁曉聲 周秉義從北京調回了本市,終日足不出戶,只是看書,冬梅忍不住問:“確實是平調回來了?到底為什么?”
他奇怪地反問:“我信中不是寫了嗎?”
“你想干的實事,到底是什么實事呢?”
“現(xiàn)在說了也沒用,得看這次怎么任命?!?br />“跟我還有什么不便說的嗎?是不是在北京沒干好???”
“看你,我說不聊了,你偏要聊這個話題!我在哪個崗位上沒干好過?我離開北京前,領導還給我開了歡送會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種待遇嗎?”
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問下去了。
春節(jié)過后,組織部門下達了正式任命,周秉義擔任副市長,他的分工只有一項,主抓招商引資,盡快改造城市面貌,整頓棚戶區(qū),消除土坯房,促進本市房地產(chǎn)業(yè)發(fā)展。
一天下午,周秉義來到弟弟家,讓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場大雪。大雪覆蓋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連一片,東倒西歪,橫七豎八。稍一細看,都會從積雪之下發(fā)現(xiàn)外露的種種骯臟——垃圾堆,各種令人作嘔的臟水結成了冰,不知不覺天黑了……
常進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從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門來。常進步他媽與周秉義,當年是職工與老領導關系。周秉義做黨委書記,常進步他爸常字懷是他最倚重的中層干部,他們跟周秉義的關系非同一般。
“嫂子!”面對滿頭白發(fā)的烈士遺孀,周秉義的眼淚奪眶而出,“對不起,嫂子,我本該經(jīng)常來看你們的??!”他側身捂面,泣不成聲。
“進步,還不快請你周叔叔進屋!”常進步他媽拉開了家門。
周秉昆心里有點兒瞧不起哥哥,覺得哥哥一點兒也沒有副市長的風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
天剛轉暖,光字片受了一場虛驚。某日來了幾組測量小隊,臨街住戶人心惶惶,以為要修路。修路當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坏┍徊鸪?,都住哪兒呢?有人與測量隊的人攀談,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對光字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那是一位副市長的原話。
人們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義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測量隊接連測量了數(shù)日,整個光字片也接連亢奮了數(shù)日。
此后,每天晚上總會有幾個男人相約來到秉昆家聊天,他們回憶起過去食不果腹而又無瓦遮頭的困窘日子。聊來聊去,覺得今后的日子可有盼頭了,全光字片的人可算是托上周秉義的福了。誰承想,光字片會出一位副市長呢?他是大救星??!
“五一”過后,大隊的建筑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光字片進發(fā),但建筑大軍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軍一直往前開,開到了馬路盡頭——虎皮岡,在那里安營扎寨。
光字片的人們疑惑極了,一撥接一撥到周秉昆家問個究竟:難道你哥要在那地方為咱們光字片的人建樓?那可是連兔子都不刨窩的地方??!咱們光字片就是再爛,畢竟屬于城區(qū)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們問問你哥……
與測量隊剛離開那幾天相比,光字片人們的態(tài)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滿懷憧憬到感覺被耍了,男人女人們詢問起周秉昆時都義憤填膺。
虎皮岡晝夜機聲隆隆,工程突飛猛進。這么大的事,秉義非要在自己任期內干成,市里當時財政拮據(jù),只能給一部分支持,其它的全憑他靠人格魅力全國到處跑,求爺爺告奶奶似的才好不容易招來了幾家商業(yè)投資。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壓力多大,可想而知……
十月份,兩排十幢二十層高樓拔地而起。市政府發(fā)布了正式公告,宣稱那里將成為本市的“希望新區(qū)”。那天晚上,周秉義終于現(xiàn)身弟弟家……
第二天,秉昆媳婦鄭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戶口遷出。她又到新區(qū),在市公安局接待點把戶口落上。
那事成了一條新聞,卻沒引來多少人效仿。
有人等著看笑話,有人說風涼話:“周家哥倆演起雙簧來了!”
光字片的人們仍在觀望,希望新區(qū)為周家的到來開了歡迎會,周家的門面房和兩居室住房都經(jīng)過了簡單裝修。
再后來,光字片開來了卡車隊,連續(xù)替一些人家免費搬家,搬往新區(qū)。
周秉義終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精神抖擻講述著:“咱們光字片人家的許多長輩,四九年以前就居住于此,當時這里叫窮人窩。后來,許多人成了東北解放后最早的產(chǎn)業(yè)工人,但這里卻一直住著本市很窮的人家。我不是在北京當官當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調回來的。為什么呢?我快到退休年齡了,光字片的存在越來越成為我一塊兒心病。各地都在改革發(fā)展,光字片卻變得比當年更糟糕,處處不堪入目。人掉進廁所的事發(fā)生幾次了,還淹死過孩子,我知道,從大人到孩子,誰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將光字片徹底改造很不容易,但好日子一定在前頭!”
隨著時間推移,整個光字片逐漸被清空。從又臟又亂的棚戶區(qū)搬到新區(qū)后,大家對秉義感恩戴德,有些老人一見到他,就想跪下磕頭,甚至有人想在廣場上為他塑一座雕像……
(有刪改)文本二
2019年,長篇小說《人世間》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詞中說,“梁曉聲講述了一代人在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奮斗,成長和相濡以沫的溫情,塑造了有情有義、淳樸堅韌、善良正直的中國人形象群體,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br />(摘編自中國作家網(wǎng))(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確實是平調回來了?”“跟我還有什么不便說的嗎?是不是在北京沒干好?。俊钡日Z言描寫,表現(xiàn)了冬梅對丈夫從北京調回來頗有疑慮。
B.周秉昆“覺得哥哥一點兒也沒有副市長的風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這一細節(jié),側面襯托了秉義平易近人又情深義重的人物性格特點。
C.周秉義對鄉(xiāng)親們說“光字片卻變得比當年更糟糕……誰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這種說法的依據(jù),就是秉義在雪天親眼所見的骯臟景況。
D.小說中“招商引資”“棚戶區(qū)”“土坯房”等詞語,都指向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同時又使小說富含記錄歷史發(fā)展變遷的意味。
(2)關于拆遷,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種種表現(xià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測量隊的到來讓臨街住戶感到驚惶,相較于對修路的期待,他們更擔心無處棲身。
B.聽聞要對光字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群眾奔走相告,心情激動而滿懷憧憬。
C.與秉昆聊天的群眾憶苦思甜,他們對于未來生活的討論與暢想,為后文做了鋪墊。
D.光字片群眾對搬遷到新區(qū)感到憤懣,表現(xiàn)了作品對安土重遷傳統(tǒng)觀念的嚴肅批判。
(3)怎樣理解“周家哥倆演起雙簧來了”這句話?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4)《人世間》獲獎的頒獎詞中反復提及“情”字,請結合文本,解讀“情”有哪幾層內涵。組卷:67引用:10難度:0.3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自然界中,海豚的Ⅱ型糖尿病癥狀最接近人類,但它們比人類厲害,① ,只在需要時進入糖尿病狀態(tài)。當海豚夜間節(jié)食時,海豚進入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血糖含量升高,有助于向大腦提供足夠糖分。此時,海豚血液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與人類糖尿病患者類似。但② ,當海豚日間恢復進食后,則“關閉”胰島素抵抗,③ ,直至血液變得正常。
胰島素是幫助身體將糖分轉化為能量的一種激素。糖尿病患者或者不能分泌足夠胰島素,或者具有胰島素抵抗,使體內葡萄糖分解不力,血液中糖分含量過高,容易引起并發(fā)癥,譬如青光眼、神經(jīng)損傷、心血管疾病、腎衰竭等。
(1)下列句子中的“厲害”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厲害”,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張老師很厲害,學生都怕他。
B.上了九層樓,他的心跳得厲害。
C.小小年紀就能把《離騷》背下來,太厲害了!
D.這幾天氣溫上升得特別快,天實在熱得厲害。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組卷:10引用:7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逐漸進入“讀屏時代”。讀屏時代離不開眾多的“屏”: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手機屏幕、電子詞典屏幕……這些大大小小的電子屏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傳統(tǒng)方式,“讀屏”已經(jīng)成為我們不可回避的生活方式。對于在電子媒介陪伴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屏幕決定了他們最主要的文娛形式,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人的習慣與思維。與此同時,屏幕也給青少年的文化審美與身心健康帶來諸多影響,不容忽視。
班會課上,同學們將以“讀屏時代”為話題開展討論,請你根據(jù)以上材料,撰寫一篇發(fā)言稿,闡述你的思考和體悟。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8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