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廣東省深圳中學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死亡哲學區(qū)別于西方死亡哲學的第一個顯著特征在于它特別注重死亡的社會性和社會價值取向。與海德格爾和尼采等西方哲學家突出地強調死亡的個體性或本己性不同,中國哲學家比較注重死亡的社會性和社會價值取向,曾先后提出過“殺身成仁”與“舍生取義”等著名的死亡哲學命題。
          誠然,孔子也關注死亡的自然屬性,他不僅發(fā)出過“逝者如斯”的感慨,而且還有“死生有命”的說法。然而,他更為關注的是死亡的社會屬性和社會價值取向。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提出了“殺身成仁”這一死亡哲學命題,強調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比藶槭裁磻敒榱恕俺扇省倍幌А皻⑸怼蹦??這是因為,在孔子看來,惟有“仁”這個范疇才充分地表達了“人”的本質規(guī)定性,才使人成其為人,使君子成其為君子。他在《論語》中反復強調“君子去仁,惡乎成名”,“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就是想告訴人們,離開了“仁”講“修身”,只是徒講形式而已,其結果不是不得要領,就是培養(yǎng)出“小人儒”或“偽君子”。而這歸根到底又是因為惟有“仁”這種美德才充分地表達了作為人的本質規(guī)定性的人的社會屬性。孔子的“仁”,按照朱熹的說法,內蘊著兩個層面:一為“忠”,二為“恕”。曾子所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即是謂此。但是,孔子所謂“忠”,無非是“盡己為人”,所謂“恕”無非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孔子這里,“人”絕對不是克爾凱廓爾的“孤獨個體”,而是一種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主體,自我與他我的關系因而也不是那種“我-他”關系,而是一種“我-你”關系。其實,孔子講“仁者,愛人”,所強調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思想。不難看出,孔子所贊賞的這種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乃至身家性命的仁者風骨正是基于他對人生和死亡的社會屬性和社會價值取向的深刻體悟之上的。
          與孔子講“殺身成仁”不同,孟子則強調“舍生取義”。孟子并不輕生,他強調說:“知命者不立于巖墻之下”,在《離婁章句下》中更進一步強調說:“可以死,可以不死,死傷勇”,以為在可以不死的情況下隨意死去便有失“大勇”。在他看來,人之欲求生,一如口之欲求美味、目之欲求美色、耳之欲求好聽的聲音、鼻子欲求芳香的氣味、四肢欲求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一樣,都是人之本性之所好,無可非議。問題在于:在人的欲求對象中,究竟有無高于“生”的東西。孟子認為,義就是高于“生”的東西,是比生更值得欲求的東西。也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觀點,他提出了“舍生取義”的死亡哲學命題,這樣,孟子就把“義”提升到了生死抉擇至上標準和唯一準繩的高度。
          孟子的“舍生取義”雖然有別于孔子的“殺身成仁”,但不是同后者相對立的東西?!傲x”,從字面上看來,雖然無非是禮儀、適宜、道理諸義,但在孟子這里所要表達的卻是“仁”的一個更深層面的內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死亡哲學和西方死亡哲學的不同點就在于是否注重死亡的社會性和社會價值取向。
    B.孔子關注死亡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社會價值取向,因此提出了“殺身成仁”這一死亡哲學命題。
    C.孟子的“舍生取義”和孔子的“殺身成仁”是不同的觀點,但二者在本質上有相同的地方。
    D.孔子把“仁”的內涵分為“忠”“恕”,充分地表達了“人”的本質規(guī)定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用對比論證方法,肯定了孔孟的觀點,含蓄地否定了某些西方哲學家強調死亡的個體性或本己性的觀點。
    B.文章認為孔子和孟子都重視死亡的價值,都特別關注死亡的社會性和社會價值取向,都認為有高于生命自身價值的社會價值存在。
    C.文章在論證中以大量篇幅闡述了“仁”和“義”這兩個標準,彰顯了儒家有關的死亡哲學的立場。
    D.文章結構清晰,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闡明中心論點,然后逐層分析,最后總結了孔孟觀點的異同。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離開了“仁”講“修身”,其結果可能是培養(yǎng)出“小人儒”或“偽君子”,因為“仁”這種美德才充分地表達了作為人的本質規(guī)定性的人的社會屬性。
    B.死亡如果脫離了“殺身成仁”與“舍生取義”的標準,而強調死亡的自然屬性,那么它就是沒有價值的。
    C.根據(jù)孟子的觀點,人在可以不死的情況下隨意死去,是不可取的,因為人的求生欲望是人之常情;當人面臨某些生死抉擇的時候,就要把“義”作為標準。
    D.死亡哲學是很復雜的問題,東西方對此都有所探討,而探討此問題有利于人們對生命的認識與理解。

    組卷:126引用:5難度:0.7

二、古詩文閱讀(50分)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有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23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不全都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h2>

    組卷:16引用:2難度:0.8
  •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22引用:2難度:0.9
  •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br />
    (1)晉函陵,君知其難也 (2)士皆垂淚 (3)位卑則足
    (4)單于其節(jié) (5)芷陽間行 (6)孤舟之嫠婦
    (7)大將軍鄧騭其才 (8)寧許以秦曲 (9)若不
    (10)而其愈奇 (11)伏尸百萬,流血 (12)蓋其又深,則其又加少矣
    (13)既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14)外連衡而諸侯 (1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組卷:26引用:2難度:0.9

五、語言文字運用(11分)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
          書法與繪畫、詩詞相結合,共同傳達中國文化的意境,可謂美不勝收。同時,書法還與音樂、舞蹈等諸多文化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①
     
    ;書法與舞蹈都講究造型和結構。也有人這樣描繪書法:它不是哲學,卻含有對傳統(tǒng)哲學的觀念的闡釋;它不是詩歌,卻含有詩歌的旋律和意境。②
     
    ,卻能表現(xiàn)力量;它用的墨色單一,③
     

    組卷:36引用:2難度:0.7

六、寫作

  • 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在以“時代與生活”為主題的班會上,同學們踴躍發(fā)言。
          有的同學說:我愿意選擇生活在過去,過上充滿詩意的生活,如唐、宋時代,那時國力強盛,文化發(fā)達,僅唐詩宋詞就足以讓人自豪不已。
          有的同學說:我寧愿生活在現(xiàn)在,當代中國的經(jīng)濟、科技和文化高速發(fā)展,雖然有一些波折,但當今時代不愧是一個繼往開來、充滿創(chuàng)造活力、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新時代。我可以施展才華,為國家的發(fā)展效力。
          有的同學說:我希望生活在未來,我會更加幸福,因為未來物質更豐富,科技更發(fā)達,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中國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xiàn)代化強國。
          班主任也參與討論: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偉大之處,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時代活出自己的價值。
          大家的發(fā)言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你如果在班會上參與討論,會有怎樣的精彩發(fā)言?
          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117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