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浙科版(2019)必修1《3.5 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2021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24分)

  • 1.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為碳反應階段的進行提供的物質是(  )

    組卷:4引用:4難度:0.9
  • 2.14C標記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的(  )

    組卷:15引用:5難度:0.7
  • 3.光合作用中,ATP形成和三碳糖形成的場所是(  )

    組卷:15引用:3難度:0.9
  • 4.光合作用可分為光反應和碳反應兩個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4引用:3難度:0.7

三、選擇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12分)

  • 13.植物能吸收一定強度的光驅動光合作用,后者的基本過程如圖所示。過度光照可能會導致DNA損傷甚至細胞死亡,但是植物能借助一種光保護機制防止這種損傷。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類囊體膜蛋白PSBS感應類囊體腔內的高質子濃度而被激活,激活了的PSBS抑制電子在類囊體膜上的傳遞,最終將過量的光能轉換成熱能釋放,從而防止強光對植物造成損傷(即光保護效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

    組卷:22引用:8難度:0.7

四、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0分)

  • 14.光合能力是作物產量的重要決定因素。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員獲得了一種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顯下降的水稻突變體,并對其進行了相關實驗。
    (1)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
     
    上,能夠
     
    光能,光反應階段生成的
     
    參與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
     
    過程,該過程的產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轉化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員用電鏡觀察野生型和突變體水稻的葉綠體,結果如圖所示。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的葉綠體出現(xiàn)了兩方面的明顯變化:

     
    ;②
     
    。此實驗從
     
    水平分析了突變體光合產量變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類囊體膜的主要脂質成分,對于維持類囊體結構具有重要作用,酶G參與其合成過程。測序發(fā)現(xiàn),該突變體的酶G基因出現(xiàn)異常??蒲腥藛T測定了野生型、突變體和轉入酶G基因的突變體中的半乳糖脂及葉綠素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
    野生型 突變體 轉入酶G基因的突變體
    半乳糖脂相對值 34 26 33
    葉綠素含量相對值 3.42 2.53 3.41
    對比三種擬南芥的測定結果,請解釋在相同光照條件下,突變體產量下降的原因
     

    (4)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產水稻,一種可能的思路是:將酶G基因轉入
     
    (選填“野生型”或“突變體”)水稻,檢測
     
    是否提高。

    組卷:13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