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中學高一(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中華文明被稱為禮樂文明,是因為禮樂在社會組織和道德教化中發(fā)揮了基礎作用。中華禮樂的建構從周公制禮作樂開始,到西周中葉,形成了覆蓋政治、宗教、社會、人生等各個方面的禮樂文明。
          西周所形成的禮樂文明,正是產(chǎn)生儒家學說的母體。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促使孔子反思禮樂制度崩解的原因,從理論上總結禮樂文明的精神內(nèi)核,從而創(chuàng)立了作為中華文化主流的儒家學派。周制是孔子心儀的文明形態(tài),儒學則是孔子對于周禮的思想提煉。數(shù)千年的中華歷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根植于禮樂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葉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孔子的儒學思想有兩個核心概念,即仁和禮??鬃犹岢叭收邜廴恕?,將仁看作是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之情。至于仁和禮的關系,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指出禮樂是以人的真誠情感為基礎的。沒有此種真情,禮樂就會走向形式主義。他同時又強調(diào)“克己復禮為仁”,以禮為仁的前提。在孔子那里,仁與禮互為前提。從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禮的精神前提;從實踐工夫而言,禮是仁的實踐途徑。這從邏輯學上看是悖論,但儒學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學,因此仁禮互攝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學作為實踐之學的特征??鬃觿?chuàng)立儒家學派,并非僅僅滿足一種形而上學的理論愛好,而是為了通過揭示禮樂文明的精神,重振禮樂文明的生機。
          禮樂文明不僅是儒學產(chǎn)生的母體,而且是接納和融匯各種外來文化的母體。中華禮樂文明以天為最高神明,其他各種自然與社會要素均被整合到天命和天道信仰之下,這種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為內(nèi)涵的天命和天道,是任何文化與信仰都不能否定且必然包括的。同時,儒家崇尚和而不同,反對單方面的強制,這打開了與各種外來文化溝通融合的大門。
          儒家是中華禮樂文明的主要闡釋者和代表學派,但近代以來發(fā)生了兩方面的顯著變化:一方面,儒家推行社會教化的禮樂制度,被長期激進的反傳統(tǒng)摧毀;另一方面,儒學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學作為主要目標,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傳統(tǒng)儒學轉(zhuǎn)變?yōu)檎軐W,在大大提升儒學思辨能力的同時,也使它離禮樂教化的社會功能越來越遠。這兩個方面相互聯(lián)系,儒家義理的哲學化其實是儒學在社會層面被否定和解構之詹的必然選擇。而一旦脫離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喪失了儒學思想借以棲身的禮樂制度,儒家也就從一種以天下體系為特征的文明形態(tài),異變?yōu)橐环N只能滿足少數(shù)人形而上學思辨興趣的哲學理論,儒學本身也就喪失了其平治天下的恢宏精神追求,此種追求本來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神魂所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重建禮樂文明注定是一個漫長艱難的歷程。當然,儒家禮樂本身也需要因時通變,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在此前提下,儒學能否重返鄉(xiāng)村與社區(qū),成為百姓日用的人倫規(guī)范,將成為禮樂文明能否復興的關鍵所在。
    (摘編自趙法生《重建禮樂文明需要什么樣的儒學》)(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形成于西周中葉的禮樂文明孕育了儒家學派,為儒學發(fā)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會基礎。
    B.禮是仁的實踐途徑,這一思想體現(xiàn)了儒學知行合一的特點,但從邏輯學上看是悖論。
    C.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與近代哲學化后的儒學,雖有相似之處,但功能與價值大不相同。
    D.儒家的核心思想賦予了中華禮樂文明巨大的包容空間,使它能夠涵融各種外來文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指出禮樂文明的形成過程,然后論述它對儒學和外來文化的“母體”意義。
    B.文章三處引用孔子的言論,簡潔精當?shù)亟沂玖巳屎投Y之間互為前提、相互成就的關系。
    C.文章剖析了儒學作為實踐之學的特征,為揭示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的目的奠定了基礎。
    D.文章指出近代傳統(tǒng)儒學向哲學轉(zhuǎn)化的利弊,并揭示了產(chǎn)生這種轉(zhuǎn)向的社會根源。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春秋時期沒有出現(xiàn)禮崩樂壞的狀況,作為中華文化主流的儒學就不會建立起來。
    B.孔子認為禮樂應根植于人的真情,這表明他對周禮中的形式主義弊病持反對態(tài)度。
    C.如果禮樂制度在近代沒有被摧毀,那么儒學平治天下的精神追求就不會喪失。
    D.讓儒學重新融入社會基層,成為百姓日用人倫規(guī)范,是禮樂文明得以復興的關鍵。

    組卷:12引用:7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共1小題,滿分12分)

  • 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
    稻米傳奇
    文慧
          誰是稻米的最早馴化者?對于這一問題曾一度眾說紛紜。瑞士的植物學家阿方斯?德康多爾,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雖然他也曾提過,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國,水稻作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經(jīng)被種植,但因為在印度被發(fā)現(xiàn)的栽培品種更多,所以彼時流行將印度定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國南方各地發(fā)現(xiàn)的稻種數(shù)量已經(jīng)與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產(chǎn)于中國的發(fā)聲就開始日益響亮起來。20世紀70年代,浙江余姚縣河姆渡村發(fā)現(xiàn)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遺址備受矚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國稻米由印度傳入的說法,證明中國才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另一方面,人們發(fā)現(xiàn)早期的中國在黃土高原地區(qū)農(nóng)耕文明發(fā)源較早的同時,其南方也開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農(nóng)業(yè)文化。2011年,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開展了一項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時間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點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在這里,野生稻米被馴化為粳稻,中國的粳稻隨后由商人和農(nóng)民傳到印度,與恒河流域的野生稻雜交之后變成秈稻,后又傳回中國。由此,中國水稻種植起源說算是鐵板釘釘,華夏祖先才是最早馴化野生稻的人。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為稻米種植帶來勃勃生機。跟隨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還有他們先進的種植技術,這些技術與南方的濕潤氣候與豐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蠻荒之地變身萬頃良田。經(jīng)過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斷經(jīng)營和開發(fā),江南的稻米逐漸成為維系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說,中國稻米的栽種史是一部經(jīng)濟和文明的發(fā)展史。從人口歷史數(shù)據(jù)來看,北宋以前中國人口數(shù)量從未超過6000萬,與之對應的,是從商周時期到漢唐時期中國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隨中國歷史上幾次人口南遷帶來的南方土地開發(fā),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特別是從11世紀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傳入中國,與本地的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產(chǎn)量,宋朝人口也迅速突破億的大關。隨著歷史進程中人口的遷徙和流動,以稻米為基礎的長江文明與黃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輝映,前者逐漸發(fā)展出了繁榮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經(jīng)濟超越北方,國內(nèi)人口也達到了4億多。在這些重大轉(zhuǎn)變的背后,稻米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稻米的故鄉(xiāng)以及最大的稻米產(chǎn)區(qū),中國的稻作技術和稻米文化影響了世界。大約3000年前開始,稻米從中國出發(fā),向北傳遞到朝鮮,向南影響至越南,2000年前東傳到了日本。中國稻米穿越崇山峻嶺、漂洋過海,隨后陸續(xù)傳播到西亞、歐洲等地,最終形成了日本學者渡部忠世所說的“稻米之路”。在過去的幾千年里,稻米之路不僅為許多民族帶去了食糧,更影響了這些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俗,在這個過程中,稻米將中國和整個亞洲連接到一起,最終塑造出獨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刪改)(1)下列有關水稻種植起源認定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恒河流域最早出現(xiàn)秈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爾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B.當在中國南方發(fā)現(xiàn)的稻種數(shù)量與印度不相上下時,中國水稻種植起源說呼聲漸響。
    C.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遺址證實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D.通過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學家確認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是水稻種植的起源地。
    (2)下列對中國水稻種植歷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遷移民帶來的先進種植技術與南方合適的氣候、土壤相結合,推動了水稻種植。
    B.伴隨著南方土地開發(fā),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發(fā)生改變,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與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雙季稻,使稻米產(chǎn)量與宋朝人口數(shù)量大幅增長。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種植的推動,南方經(jīng)濟超過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作文明。
    (3)請簡要梳理稻米的傳播之路。

    組卷:122引用:4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小題,滿分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黃河入海
    葉梅
          很久以來,我對滔滔黃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滿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長龍擺尾?或是桀驁不馴、浩浩湯湯?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親眼見到它的渴望與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償,我來到了黃河入海口東營。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麗的藏族女詩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說她的父老鄉(xiāng)親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從不敢用任何不潔之物褻瀆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鄉(xiāng)親們都會跋涉到雪山腳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說這些話時,一臉虔誠,這使她本來好看的雙眼顯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經(jīng)去過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是如此宏闊而寥遠,連綿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脈橫貫其間,高聳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莊嚴,一派圣潔,而雪山腳下涌出的清泉則如從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歡跳著,四處流動……一時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歸了黃河?
          有關黃河源的記載,《尚書?禹貢》即有“導河積石,至于龍門”之說。唐王朝和吐蕃來往密切,特地派遣過一些官員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訪吐蕃王松贊干布,還在這一帶迎娶了不遠萬里前來和親的文成公主。這黃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將隨著黃河之水久久流傳,成為民族親情千秋美好的見證,一定會欣慰不已。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條大河:黃河、長江、瀾滄江。黃河為何選擇流向北方,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蛟S她從巴顏喀拉山脈初生之時,便與長江、瀾滄江心照不宣,以對生命無邊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續(xù)的前行中不斷豐盈,哺育著億萬生靈。
          從雪山到海洋,這條中國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巒和土地,滋潤了廣袤的高原與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經(jīng)歷了一路驚險傳奇,是在山地峽谷間穿行,又隨手造就出富饒的河套平原;隨后急轉(zhuǎn)朝南,飛流直下,將黃土高原的泥沙裹挾而去;繼而搖蕩前行,過三門峽,長驅(qū)直入,橫貫華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將挾帶而來的泥沙堆積成一塊塊新生的陸地,任那里綠芽萌發(fā),草木葳蕤。
          我追隨著她的氣息,終于來到了黃河入???,也就是她不斷簇擁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诘穆飞希S河就在相距不遠的大堤之外,行高處,能時時看到她萬馬奔騰似的流動,仿佛聽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長路,她潤澤了廣袤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人們用這母親河灌溉農(nóng)田,興修水電,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為繼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黃河竟然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究竟是源頭的雪線下降,黃沙遮蔽?還是沿途樹木減少,水系退化?或是人們過度開發(fā)利用,造成環(huán)境惡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淺淺的水面,淺得人赤著雙腳就能過河去,怎不叫人痛徹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黃河入??诘妮谵竦?,展現(xiàn)了東營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至黃河源頭,下至黃河入??谝约安澈?,啟動了全面保護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還大自然以勃勃生機,日見成效。
          受到黃河饋贈的東營似乎迎來了高原的某種氣息,那受到呵護的濕地一望無際,青蒼蒼的蘆葦枝葉舒展,密不透風,水洼里蟲鳴魚跳。遼闊的濕地成為鳥兒的樂園,每年南來北往的近六百萬只鳥兒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頂鶴、白鷺、天鵝……數(shù)不清種類的鳥兒們在濕潤的草地、密集的蘆葦叢中優(yōu)雅地翩翩起舞,它們組成曼妙的隊列,在這片與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飛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歡迎遠道而來的黃河之水。
          眼見得,黃河就要撲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終將回歸的家園。她一定是遠遠地看見了那一片蔚藍,從那么遙遠的高原到此,她從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萬苦,也仍然毫不躊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濤便是她急急的腳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從她回卷的瞬間看出來,但終歸,她氣勢磅礴地迎著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極為震撼的奇觀便出現(xiàn)了:巨大的黃河浪潮與渺遠的藍色大海緊緊相匯,持續(xù)著,連綿不斷……那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渾的黃,那是經(jīng)歷了從陸地--湖泊--海的滄桑演變的無盡的藍,兩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這時候,你還可以明顯地看到,奔騰而來的黃河即使進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強。
          她在一派寬容的藍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頂揚起一堆堆雪白,展現(xiàn)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時,也沒有忘記雪山的恩典,試圖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遙遠的、人的視線難以企及的海之深處,她終于化作了海。
    (節(jié)選自2019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追溯古人關于黃河源的古老記載時,還聯(lián)想到了文成公主赴藏和親的歷史往事,這些內(nèi)容使黃河的文化內(nèi)涵更加豐厚。
    B.文章描述了黃河從雪山到海洋驚險傳奇的漫長歷程,用生動的語言展現(xiàn)了黃河在上游、中游、下流和入??谔幍牟煌攸c。
    C.黃河有的河段“只剩了淺淺的水面”,而入??谔巹t是“排山倒海的波濤”,不同的現(xiàn)狀顯示出不同地區(qū)環(huán)保態(tài)度的差別。
    D.“兩者都是天地的原色”,兩者是指藍色和黃色。黃色河水匯入藍色的大海,作者稱這一景象是“令人極為震撼的奇觀”。
    (2)本文以“黃河入?!睘轭},有哪些作用?
    (3)如果將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攬勝”和“文明探源”兩個欄目,你認為應該把本文放在哪個欄目中?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闡述你的理由。

    組卷:17引用:2難度:0.4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下面一則通知有五處不合書面語體的要求,請找出并作修改。
    通知      為更好地照顧到全校師生的就餐需要,學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間對餐卡充值系統(tǒng)進行升級。請廣大師生于6月23日前與后勤部聯(lián)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錢,并拿走新的餐卡。請大家相互轉(zhuǎn)告,抓緊時間辦理。
    (1)
     
    ; (2)
     

    (3)
     
    ; (4)
     
    ;
    (5)
     

    組卷:28引用:35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順利地從初中跨入了高中。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有一股力量,推動你的成長。這種力量,或許是你的理想,或許是長輩的期望,或許是你的經(jīng)歷……
          請以“______,給了我力量”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請在標題的橫線上補寫恰當?shù)脑~語,使題目完整。②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襲、套作。

    組卷:9引用:10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