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三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4 4: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6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0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比較文化的研究,是人們認識人類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中,關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即雙邊文化關系或多邊文化關系的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它通過揭示異質文化之間復雜而生動的關系,進一步來解明各民族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并有助于深刻認識文化的本質特性。
文化與文學的雙邊與多邊關系研究包含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在兩種或幾種不同的文化與文學樣式中,探討和揭示相互融入的異文化形態(tài)。這一研究屬于“關系研究”的表層形態(tài)。它對于深入探討雙邊關系的內在機制,具有引領作用。目前,中日文學與文化的關系研究大體上停留在這一層面。由于未能作進一步的推進,讀者對“何其相似乃爾”已經感到厭倦。
第二層次,探討和揭示異文化融入的傳遞軌跡,包括傳遞中的分解形態(tài),以及中間媒體的作用與意義。兩種不同質的文化形成“關系”,一定存在著傳遞的渠道,它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在傳遞的過程中,誠如法國文藝學家布呂納提埃爾所說:“文學類型也像生物的種族一樣,也會分解和合成?!崩?,在早期中國詩向日本傳遞并參與“三十一音數(shù)律”形成的因素方面,我相信我們已經開始找到中國詩被“分解”并和“三十一音數(shù)律”相“合成”的若干傳遞軌跡。
這一層次的研究,還特別注意到“中間媒體”的形態(tài)與作用。此處的所謂“中間媒體”,是為了解明異質文化傳遞中復雜的變異而特別確認的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tài)——它是指在本土文化消融異質文化的相關因子、尚未最后完成變異時,異質文化因子所呈現(xiàn)的若干狀態(tài)。例如,從日本神話、傳說等向物語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相信我們也已經找到它們的中間媒體——一種由文人運用漢文或準漢文創(chuàng)作的,類似于中國古傳奇的文體。
第三層次,探討與揭示在異文化浸潤中本土文化與文學的變異,特別是本土文化因子與異文化因子相互組合的模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本土文化與文學的新樣式。這些新樣式,它們應當是屬于民族文化與民族文學的新的形式。
這一層次的研究,就雙邊(與多邊)文化的關系來說,具有“定位”的意義。實際上,當我們要對“異質文化關系”作學術界定時,其概念的意義最后將落實在這一層次。到底什么是比較文化意義上的“文化關系”?并不是說兩個文本有相似之處,則它們就有了某種“關系”。它指的是在一個獨立完整的文本中,確實內含著異質文化的因子——這些異質文化因子,程度不同地已經被“變異”而融匯于文本之中,只是研究者采用實證的手段使它得以還原。
(摘編自嚴紹璗《雙邊文化關系研究與“原典性的實證”的方法論問題》)材料二:
“平行研究”作為比較文學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對沒有事實關系的跨文化的文學現(xiàn)象進行比較研究時所運用的一種方法。
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一種功能,是使文學現(xiàn)象“連類比物”“相類相從”,從而為總結民族文學、世界文學中的基本規(guī)律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同或相通的文學事實。一般地說,尋找和發(fā)現(xiàn)類同和同類,既是人們的一般心理需求,也是科學研究最初的起點。我們在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中,經常是以已有的閱讀經驗、閱讀積累為背景。我們在閱讀中讀到“何其相似乃爾”的文學現(xiàn)象時,常常就會有一種“發(fā)現(xiàn)”的喜悅,并試圖探討其中的原因?,F(xiàn)有的“連類比物”“相類相從”式的類同的平行比較,已經揭示了古今中外文學中的許多普遍現(xiàn)象。然而,一旦要使這種類同的文學現(xiàn)象進入研究狀態(tài),事情就不那么簡單了。這里有一個關鍵問題:作為人類精神現(xiàn)象來說,所謂“同”不是絕對的。平行研究要搞明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種意義上是相同的;這種類同是表面性的,還是實質性的;是“不言而喻”的東西,還是尚未被充分認知的東西;這種類同的比較是否有助于研究者探討出某種規(guī)律性的東西。
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二種功能,是使比較的對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并由此形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互襯式、比照式的平行比較模式。任何事物都處在一定的時空關系和邏輯關系中,平行比較有助于被比較的兩種或多種事物的特性、價值得到映襯和凸顯。比照式平行研究的對象,不必是類同的東西,也不是相反的、對立的東西。他們的關系彼此有別,又相互依存、相互關聯(lián)。在比較文學中,這種比照式的平行研究,主要不是為了求同,也不是為了辨異,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兩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達到珠聯(lián)璧合的效果。
平行研究方法的第三種功能,是使研究對象處在“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對比式、反比式的關系中。有些文學現(xiàn)象雖然沒有事實上的關系,但它們卻有著“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對比式、反比式的關系,也只有通過平行比較來揭示這種關系。反比式的比較研究,仿佛在一個畫面上將黑白兩種相反的顏色放在一起加以對比,突出它們的對立,使黑者愈見其黑,白者愈見其白。
(摘編自王向遠《比較文學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關系研究”只能停留在表層形態(tài),讀者對“何其相似乃爾”已經感到厭倦。
B.本土文化與文學在異文化影響下發(fā)生變異而產生的新樣式,仍屬于民族文化與文學。
C.文本的相似不等于文本之間的事實關系,建立在相似性基礎上的比較研究是膚淺的。
D.要使類同的文學現(xiàn)象進入研究狀態(tài),研究者必以在類同比較中得出規(guī)律為唯一目標。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側重論述有事實關系的“關系研究”,材料二側重論述沒有事實關系的“平行研究”。
B.“關系研究”中的三個層次之間為遞進關系,“平行研究”中的三種功能之間為平行關系。
C.魯迅留學時通過閱讀日文譯著了解西方文化,這里的日文譯著即材料一所說的“中間媒體”。
D.中國人讀到西方神話中用泥土造人的故事時會心一笑,此即材料二所言的“‘發(fā)現(xiàn)’的喜悅”。
(3)下列選項中,研究案例與研究模式不匹配的一項是
A.雙邊文學關系研究:通過實證的手段還原汪曾祺文學創(chuàng)作中來自其師沈從文的文化因子,解明后者對前者的影響。
B.相類相從式平行研究:通過比較王熙鳳與克勞狄斯的相似之處,領會文學中‘美’與“善”的關系——倫理上的“非善”也具有審美價值。
C.相映成趣式平行研究:通過大量經典作品的比照指出中西方詩歌各自的情趣所在,“西方詩以直率勝,中詩以委婉勝”。
D.相反相成式平行研究:通過比較德國反思“二戰(zhàn)”題材的文學作品和日本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文學作品,認識人類文化的共性和各自的民族性。
(4)兩則材料中都提到“何其相似乃爾”,它們的含意有什么不同?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聲不吭
海因里希?伯爾 下班后,我在長途電話交換站的出納處領了工資,將錢裝進一只信封,給妻子寫了張便條:“我想明天見你,兩點鐘以前再給你打電話?!蔽野鸭垪l塞進信封,用舌頭舔舔涂了膠水的封口,猶豫了一會,又把錢抽出來,將一張十馬克鈔票放進大衣口袋,在紙條上添了兩句話:“我拿了十馬克,明天還你。吻孩子們。弗雷德?!?br /> 我快步跑到一家賣炸香腸的小店的遮雨篷下,買了一份炸香腸換開了那張十馬克鈔票。我一面嚼著香腸,一面往小店后墻上那面大鏡子里望去,第一眼差點沒認出自己來??吹侥琼斊婆f的巴斯克小帽和我那張灰白的瘦臉,我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外表同那些到我家來向母親兜售雜貨的商販一模一樣了。我小的時候,曾多次給小販開過門,母親從來不忍心將他們拒之門外。家里只要還有一片面包、一點錢,她準會把它們送給他們。我還清楚記得,小時候我晚上躺在床上,經常聽見父親一進家門還沒走到餐室就大發(fā)雷霆。在這場可怕的吵鬧中,母親幾乎總是一聲不吭。
我咬著熱香腸,牙齦被燙得疼痛難忍。從對面的鏡子里,我看到了我的帽子、我那張灰白的瘦臉和一雙陰郁的眼睛,我同那些小販是多么相似??!
五分鐘后我從公共汽車里下來時,雨仍在下著。我跑到屋檐下按門鈴,一個女傭人替我打開門,她溫和的褐色眼睛向我投來憐憫的目光。
我雙手捧著杯子,一邊喝著滾燙的咖啡,一邊對著小貝薩姆那張健康的臉,慢慢講述著分數(shù)運算法則,心里卻很清楚,這樣做完全是徒勞。小家伙很可愛,但是笨得出奇。
“克萊門斯拉丁文考試得了二分?!毙〖一锖鋈欢⒆∥艺f。
我不知道他是否察覺到我的吃驚神情。他的話一下子勾起了我對兒子的回憶,一個男孩蒼白的臉突然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想起來了,在課堂上,他就坐在小家伙旁邊。
“很好,”我十分勉強地說,“你呢?”
“只得了四分?!彼苫蟮哪抗鈴奈夷樕下舆^,仿佛在尋找什么。我的臉有點發(fā)燙,但對此并不在意,因為我看見了我的妻子和孩子們,一架投影機將他們巨大的臉映在我的腦海里,我仿佛看見我的孩子們被拋進一條無情的人生軌道……時間在流逝,雖然是慢慢地在流逝,但我又掙到了兩馬克五十芬尼。
十分鐘后,我已坐在城南一間彌漫著醋味的廚房里了。一個面色蒼白、有一雙發(fā)黃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向我背誦著拉丁字母。小女孩很用功,我也很賣力,但心里卻很清楚,這一切都是徒勞。一個鐘頭后,那個干瘦的婦人帶著濃烈的醋味從隔壁房間走出來,看我一眼問道:“您認為她的功課跟得上嗎?上次考試她得了三分,明天他們還得考一次。”
我摸著女孩枯黃的頭發(fā)小聲說:“她會學好的。”婦人說,“她一定得學好,我只有這一個孩子。我的丈夫在溫尼察陣亡了?!蔽仪屏饲扑矍案‖F(xiàn)出溫尼察火車站的景象,骯臟的火車站上堆滿了生銹的拖拉機。婦人突然鼓起勇氣,說出她早已想說的話:“您是否能等幾天,等我有了錢……”沒等她說完,我便答應了。
每次到水龍頭前來打水,我總要下意識地看看鏡子里自己這張臉:一張瘦削、歷盡生活艱辛的女人的臉。我的頭發(fā)還很密,兩鬢卻已經斑白——這是我為兩個死去的孩子哀傷的最細微的標志。他們夭折時才像弗朗茨現(xiàn)在這么大,剛剛能在床上站立,正牙牙學語,我的痛苦又同某種慶幸交織在一起,慶幸他們早早地脫離了這苦難的生活。
當流水聲由沉濁變得清脆,我知道鉛皮桶已經裝滿。把迷失在鏡子深處的目光收回來,又看了看我的臉:顴骨微微突出,我漸漸消瘦了,蒼白的臉顯得發(fā)黃,我考慮著今晚也許我該用鮮紅色的口紅。
我現(xiàn)在該開始與塵土搏斗了。剛一挪動柜子,剝落的石灰塊便從墻上撲面彈下來。那逐漸擴散開來的石灰煙塵意味著我又得忙碌一整天。透過小房間的板壁,我聽見小兒子在咳嗽,這討厭的灰塵嗆到他嗓子里去了,我感到一陣痛苦的絕望??謶窒褚粓F亂麻堵在喉嚨里,我竭力想把它吞下去。我打開窗戶,把石灰塊掃在一起,用抹布把所有的東西仔細擦一遍,再把抹布漫到水里。擦完三平方米,水已經混濁不堪。通過鏡中那張臉,我仿佛著見了那兩個死去的孩子。他們是孿生兄妹,是弗雷德親手將他們的臍帶剪斷的。當我在陣痛中喊叫時,他就撫摸我的額頭。他是開小差溜回來的。在寒氣森森、散發(fā)著霉味的地下室里,當我第一次抱起雙生子喂奶時,他也在我身邊。那時,克萊門斯坐在一張小椅子上看圖畫書,炮彈從我們家的屋頂上呼嘯而過。
水流聲又把我從沉思中驚醒,使我回到對塵土的斗爭中來,我一次又一次將空桶放到木龍頭細細的水流下,眼睛怔怔地望著鏡子,透過那層銀白色的霧,我看見我那兩個孩子被臭蟲咬得周身紅腫,被虱子叮得體無完膚。是虱子給我的孩子們帶來了死亡,他們發(fā)著高燒,小小的身體由于注射無效的針藥而紅腫起來。這些藥全都是衛(wèi)生部長表兄弟開的工廠生產的。我永遠不會忘記!
桶里的水早已滿了。即使是星期天,我也得做掃除,得與塵土作斗爭,多年來,我堅持不懈地與我們僅有的一間房里的塵土搏斗著。
每放滿一桶水,我便向鏡子投去一瞥。我的目光從鏡子深處的遠方回到我的臉上,這張僵死的臉冷漠地看著那無形的生活鬧劇。今天是星期天,我將同弗雷德會面。從院子的方向傳來一個黑人沙啞的歌聲:“他們把他釘在十字架上,……不管怎樣,他一聲不吭……”
這歌聲穿透嘈雜的喧囂,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節(jié)選自長篇小說《一聲不吭》)【注】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德國二戰(zhàn)后作家,197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3年發(fā)表的《一聲不吭》,反映二戰(zhàn)后德國“小人物”的悲苦遭遇,是“廢墟文學”的代表作。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寫小姑娘面色蒼白、頭發(fā)枯黃,婦人干瘦,暗示她們生活困窘,為下文無法按時交付輔導費埋下伏筆。
B.小說女主人公“多年的搏斗”局限于打掃一間狹小房間的灰塵,這是她對艱難生活唯一的抗爭方式。
C.小說采用雙主角的第一人稱敘寫,賦予男女主人公平等的話語權,逼真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D.小說情節(jié)圍繞弗雷德夫婦的周末之約在平行、交替中展開,讓回憶、現(xiàn)實和聯(lián)想自然交織,結構新穎。
(2)關于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主人公因小貝薩姆一句話勾起對兒子克萊門斯的回憶,卻只用“很好”來評價,體現(xiàn)了他對兒子的漠視。
B.男主人公賣力輔導兩個孩子學習,卻在心里認為都是“徒勞”,折射出他對當下生活狀態(tài)的無力和無助。
C.女主人公深受喪子之痛折磨,卻又“慶幸他們早早地脫離了這苦難的生活”,反映出她對悲慘生活的絕望。
D.女主人公永遠不會忘記那些無效藥都是由衛(wèi)生部長表兄弟工廠生產,流露她對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的痛恨。
(3)“照鏡子看臉”在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請結合文本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其藝術效果。
(4)小說標題“一聲不吭”具有多重意蘊,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組卷:8引用:4難度:0.6
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8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狈虮静徽吣┍厮澹疾皇⒄呓K必衷?!对姟吩疲骸霸?sup>②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義,有正春者無亂秋,有正君者無危國?!兑住吩唬骸敖ㄆ浔径f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笔枪示淤F建本而重立始。
魏武侯問“元年”于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薄罢魏??”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墮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zhí)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權勢矣。此皆《春秋》之義,而元年之本也?!?br /> 夫君臣之與百姓,轉相為本,如循環(huán)無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內而嘉號布于外是謂建之于本而榮華自茂矣
曾子蕓③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怒,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乃蘇,蹶然而起,進曰:“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聽其歌聲,令知其平也??鬃勇勚骈T人曰:“參來勿內也。”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孔子曰:“汝不聞瞽叟④有子名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⑤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耶?殺天子之民罪吳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門,有罪不自知,處義難乎!
(節(jié)選自《說苑?建本》,有刪改)【注】①阿:歪斜。②隰:低濕的地方。③蕓:通“耘”,除草。④瞽叟:上古人物,舜與象的父親。⑤箠:刑杖。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人之行莫大A于孝B孝行成C于內D而嘉號布E于外F是謂建之G于本而榮華自茂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年,常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文中與《公羊傳》中“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的“元年”皆為此意。
B.文中“距”指“抵抗”“據(jù)守”,這與《鴻門宴》中“距關,毋內諸侯”的“距”詞義相同。
C.執(zhí)柄的本義為拿著器皿的柄,后來引申為掌權或執(zhí)掌權力的人,文中“執(zhí)民柄者”指引申義。
D.“內”指“接納”,這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的“內”詞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先引用孔子名言,強調“本”的重要性,然后引用《詩經》和《易經》中的話,明確提出了要重視建立根本的觀點。
B.吳子認為“國君必慎始”,國君要重視確立良好的開端,這與《老子》中“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表達的意思相同。
C.曾參因在瓜田鋤斷了瓜的根恭順地對待盛怒的父親的棍棒擊打,選文運用這一事例,意在證明“人之行莫大于孝”的觀點。
D.舜在父親用小的刑杖打他時就防備,用大的刑杖打他時就逃走,孔子認為舜的行為是可取的,他是用堅守道義的方式來行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
②今子委身以待暴怒,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
(5)文中第二段提出了“君主端正自己”的途徑和目的,請簡要概括。組卷:4引用:2難度:0.6
(二)古詩閱讀(本題共1小題,8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送鄭戶曹①
蘇軾
游遍錢塘湖上山,歸來文字帶芳鮮。
贏僮瘦馬從吾飲,陋巷何人似子賢。
公業(yè)②有田常乏食,廣文③好客竟無氈。
東歸不趁花時節(jié),開盡春風誰與妍?【注】①鄭戶曹:鄭僅,時赴任大名府。②公業(yè):東漢鄭太的字,《后漢書》記載他“陰交結豪杰。家富余財,有田四百頃,而食物常不足,名聞山東。”③廣文:鄭虔,“在官貧約甚而淡如”,杜甫曾贈詩:“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br />(1)下列對詩歌所用典故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頷聯(lián)中詩人用“在陋巷”而“不改其樂”之典,將鄭僅比作顏回,贊頌他雖身處貧寒卻品德高尚。
B.頸聯(lián)承上寫了鄭僅的貧困。詩人化用杜甫的詩歌,表現(xiàn)出對他一直做小官而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
C.詩人用鄭虔“在官貧約甚而淡如”的形象影射鄭僅雖物質匱乏,卻不以貧困為憂的君子之風。
D.詩中所用鄭太、鄭虔的典故,都是“鄭姓”,切合被贈詩者之姓,可視為蘇軾擅長用典的一個表現(xiàn)。
(2)本詩尾聯(lián)向來為人所稱道,請結合詩歌簡要賞析。組卷:10引用:5難度:0.5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近幾年來,米飯、面條等碳水化合物又被列入了減肥禁區(qū)。不吃碳水化合物①_______?低碳水或無碳水飲食,可能確實對減少熱量攝入有幫助,但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不一定是好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具有放松和冷靜功能的血清素。血清素的多少與大腦中的色氨酸有關。只有當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時,胰腺才會生產較多的胰島素,幫助色氨酸盡可能多地進入大腦,②_______。無碳水化合物的極端飲食,可能會因為低水平的血清素而導致焦慮、失眠和“特別想吃碳水化合物”的沖動。
??現(xiàn)在信息流龐大、觀點很多,我們的知識儲備卻很難與時俱進,因此很容易被信息流牽著鼻子走,形成類似的公眾認知誤區(qū)。有人認為,既然③_______,那么我直接吃多巴胺是不是就會快樂呢?能不能像是打胰島素那樣,按需供應快樂呢?因為你如果掌握了多巴胺其實不等于快樂、多巴胺的不平衡會帶來上癮基本的這些知識,所以,就會明白這樣的想法從方向上就有問題。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1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漢代陸賈《新語?明誡》中說:“謬誤出于口,則亂及萬里之外?!敝祆涞摹吨渭腋裱浴分幸舱f:“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br />??(二)近年來,網(wǎng)絡流行一個熱詞“嘴替”,就是替別人把不能說、不敢說、不會說的話說出來?!胺e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厭戰(zhàn)者的“嘴替”;“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白居易是貧賤者的“嘴替”。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