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22 8:0:1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閂、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的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奥淠厩教爝h大”充分說明了這個空闊,這是到了要斬斷柔情的時候了。而“木葉”呢?它出現(xiàn)在那“裊裊秋風”之中,也仍然帶著那裊裊不斷的余情,所謂“日暮風吹,葉落依枝”(民歌《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說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這卻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林庚《說“木葉”》(節(jié)選)材料二
什么叫聯(lián)想呢?聯(lián)想就是見到甲而想到乙。甲喚起乙的聯(lián)想通常不外起于兩種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質(zhì)上相類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節(jié)士;或是甲和乙在經(jīng)驗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螢火蟲,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蘇東坡。類似聯(lián)想和接近聯(lián)想有時混在一起,牛希濟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兩句詞就是好例。詞中主人何以“記得綠羅裙”呢?因為羅裙和他的歡愛者相接近;他何以“處處憐芳草”呢?因為芳草和羅裙的顏色相類似。
聯(lián)想有時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構(gòu)思時或追憶一時記不起的過去經(jīng)驗時,都是勉強把聯(lián)想擠到一條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境之中,聯(lián)想是自由的,無意的,飄忽不定的。聽課讀書時本想專心,而打球、散步、吃飯、鄰家的貓兒種種意象總是不由你自主地闖進腦里來,失眠時越怕胡思亂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亂想。這種自由聯(lián)想好比水流濕,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牽絆,未登九天,已入黃泉。比如我現(xiàn)在從“火”字出發(fā),就想到紅石榴,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鯉的詩,鯉魚,孔夫子的兒子等,這個聯(lián)想線索前后相承,雖有關(guān)系可尋,但是這些關(guān)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聯(lián)想線索如此,換一個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時境,“火”字的聯(lián)想線索卻另是一樣。從此可知聯(lián)想的散漫飄忽。
就廣義說,聯(lián)想是知覺和想象的基礎,藝術(shù)不能離開知覺和想象,就不能離開聯(lián)想。但是我們通常所謂聯(lián)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輾轉(zhuǎn)不止的亂想。就這個普通的意義說,聯(lián)想是妨礙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覺,不帶思考,聯(lián)想?yún)s不免帶有思考。在美感經(jīng)驗中,我們聚精會神于一個孤立絕緣的意象上面,聯(lián)想則最易使精神渙散,注意力不專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遷到許多無關(guān)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審美時,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領(lǐng)略芳草的情趣;在聯(lián)想時,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羅裙,又想到穿羅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羅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復在芳草了。
聯(lián)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說,一幅畫的內(nèi)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觀者不聚精會神于畫的本身而信任聯(lián)想,則甲可以聯(lián)想到雷峰塔,乙可以聯(lián)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這些聯(lián)想縱然有時能提高觀者對于這幅畫的好感,畫本身的美卻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畫所引起的美感則反因精神渙散而減少。
——朱光潛《美感與聯(lián)想》(有刪減)(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它透著黃色,在觸覺上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B.“木葉”與“落葉”還有著一定的距離,而“木葉”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正好就是《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C.大多數(shù)情境中,聯(lián)想是自由的,無意的,飄忽不定的,好比水流濕,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牽絆,未登九天,已入黃泉。
D.聯(lián)想則易使心思由孤立絕緣的美感意象上面旁遷到許多無關(guān)美感的事物上去,從這個意義來說,聯(lián)想是妨礙美感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引用了詩詞闡述觀點,比較而言材料一所引詩例更豐富。
B.不同人、不同時境聯(lián)想的線索可能不一樣,由此可知聯(lián)想散漫飄忽的特點。
C.美感起于直覺,不帶思考,聯(lián)想?yún)s不免帶有思考,因此聯(lián)想有助完善美感。
D.我們在審美時,應聚精會神于意象本身,否則可能會減少它所引起的美感。
(3)根據(jù)材料二的觀點,下列詩句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原因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
A.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B.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C.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
D.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4)請概括材料一中“木葉”的藝術(shù)形象特征。
(5)請用材料二的觀點解釋材料一中林庚對“木”的聯(lián)想為何沒有妨礙美感?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斷 袖
【舞臺中央,席上有臥具。
【旁有燈盞,表示夜景。
【秦王偶像置于席邊。
荊軻 現(xiàn)在請你——你這個為秦王梳過頭的宮女——陪我再次熟悉刺秦路徑。
燕姬 其實已經(jīng)不必再費精力,你有了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肯定可以得到近身秦王的機會。你必將成為一個名重一時的刺客,但我還是為你感到可惜。
荊軻 是可惜我這條不值錢的性命?
燕姬 俠客的性命本來就不值錢。對于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用不值錢的性命,換取最大的名氣。
荊軻 你的意思是我不應該刺死秦王,而是應該把他生擒?
燕姬 即便你能生擒他,從秦都回到燕都,依然是一個平庸的結(jié)局。
荊軻 刺死他,平庸;生擒他,依然平庸。按你的想法,如何才能不平庸?
燕姬 你應該知道,最動人的戲劇是悲劇,悲劇沒有大團圓的結(jié)尾。最感人的英雄是悲劇英雄,他本該成功,但卻因為一個意想不到的細節(jié)而功敗垂成。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就超越了歷代的俠客。
荊軻 (指向秦王偶像)我想知道秦王服飾用什么材料制成?它們是否足夠結(jié)實。
燕姬 (帶上秦王的面具,摹仿秦王聲口)寡人乃大秦國君,錦衣華服,盈箱滿柜,使用的衣料當然是上等質(zhì)地。寡人的一只衣袖,可以拴住一匹駿馬;寡人的一條絲帶,能夠懸掛一具尸體。等你們到達秦宮之時,已經(jīng)是隆冬臘月,接見你那天,寡人會內(nèi)穿狐裘,外罩長袍。長袖飄飄,猶如黑云漫卷;冠冕堂皇,宛若天神下凡。(厲聲) 荊軻,你為什么要刺我?
荊軻 我是為了天下的百姓刺你。
燕姬 許多卑鄙的勾當,都假借了百姓的名義。
荊軻 你兇狠殘暴,滅絕人性,濫殺無辜,連自己的親族也不放過——我為那些死去的冤魂刺你。
燕姬 你去翻翻那些落滿灰塵的歷史賬簿,看看哪家的宮廷里沒有刀光劍影?看看哪個國王的手上沒有斑斑血跡?鉤心斗角,爭權(quán)奪勢;成則王侯,敗則賊寇。這樣的故事過去有,現(xiàn)在有,將來也不會絕跡。你用這樣的理由刺我,不但不能服眾,只怕連你自己也說服不了。
荊軻 你橫征暴斂,賦稅沉重,致使民不聊生;你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王陵,百姓啼饑號寒,民眾怨聲載道?!覟榱饲貒傩沾棠?。
燕姬 你又不是秦國百姓,我橫征暴斂,我大興土木,干你屁事?
荊軻 你窮兵黷武,發(fā)動戰(zhàn)爭;侵占鄰國土地,擴大秦國版圖;虎狼之心,貪得無厭。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暴秦不滅,天下不得和平?!覟橹T侯刺你。
燕姬 你以為刺死我天下就和平了嗎?春秋無義戰(zhàn),列國皆爭雄。幾百年來,戰(zhàn)亂不斷,諸侯紛爭;今日合縱,明日連橫;國土疆界,如水隨形。哪個國家強大了,不對弱國動武?利刃在手,易起殺心;權(quán)大無邊,必搞腐敗。兵多將廣,武器精良,不發(fā)動戰(zhàn)爭,難道養(yǎng)著好看?弱肉強食,古今一理。假如我被你刺死,那些諸侯,馬上就會起兵攻秦,秦國的版圖,照樣會被瓜分蠶食。你用諸侯之名刺我,等于為一群狼,刺另外一只狼。這樣的理由,不能讓我信服。
荊軻 燕太子丹舍我豪宅,日進美食,間進車騎美女,供我享用,知遇之恩,不敢不報一—我為燕太子丹刺你。
燕姬 我可以送你更大的豪宅,贈你更精美的食物。我宮中的三千粉黛,任你挑選享用;我?guī)熘械慕疸y財寶,供你恣意揮霍。但我讓你去替我刺燕太子丹,你去嗎?
荊軻 太子殿下為我割股煲湯,恩情重于泰山——
燕姬 也許那湯里煲著的只是一條狗腿,我可知道那廝的脾氣。
荊軻 俠義之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已經(jīng)答應了燕太子丹,豈能反悔?——我是為了俠士的榮譽刺你。
燕姬 你總算說到了事情的根本。我同意你用這樣的名義刺我,但為你考慮,我希望你好好謀劃,怎樣用你這點唯一的本錢,賺取最大的利益。(摘下秦王面具)荊軻,我如果是你,就不刺死他。因為這秦王,在短期內(nèi)必將滅絕諸侯,一統(tǒng)天下。按照你那位朋友高漸離的說法,“水漲船高”,你的名字,既然要和他聯(lián)系在一起,就應該和千古一帝的嬴政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不要和眼下的秦王聯(lián)系在一起。你殺了眼下的秦王,他是主角,你是配角。你能殺而沒殺眼下的秦王,他是配角,你是主角。而且我也說過,世人總是更愿意垂青失敗的英雄。先生,讓秦宮里的人看到,你本來可以殺死秦王,但你為了活捉他,而沒有殺死他,這次演出,就算是大獲成功!
荊軻 你想讓我牽著秦王的衣袖,把舞臺一直擴展到荒郊野外?
燕姬 舞臺上的戲劇,無論多么拙劣,也會贏得捧場者的喝彩;而曠野里的演出,無論多么卓越,也注定了沉寂無聲。秦王的壯麗宮殿無疑是最輝煌的舞臺,先生和秦王的戲,應該在這里結(jié)束。殿下的甲士和殿上的文臣,都將成為你們的觀眾;他們的竊竊私語,將成為后代傳奇的源頭。他們的口傳心授,將使你永垂不朽。
荊軻 開場的鑼鼓已經(jīng)響起,但似乎還缺少一件小小的道具。
【燕姬摘下銅指甲戴到荊軻的手上。然后戴上秦王面具。
【荊軻左手抓住燕姬的衣袖,右手持匕首。兩人拉扯著,衣袖歘然斷裂。二人相覷一笑。
——莫言《我們的荊軻》(有刪減)(1)下列對臺詞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姬為荊軻感到可惜,因為荊軻即使刺死秦王,并不能換取刺客最大的名氣。
B.荊軻對“如何才能不平庸”的追問,實際上反映出荊軻內(nèi)心對聲名的渴望。
C.荊軻被說服的根本原因,就是認同英雄的本質(zhì)是悲劇,功敗垂成才能永垂不朽。
D.荊軻起先怕“斷袖”而致失敗,最后以“斷袖”化解“捉”或“殺”的矛盾。
(2)下列對節(jié)選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荊軻從天下、秦人、諸侯、燕太子等多個角度表明刺秦的合理性,指斥秦王的臺詞中多用四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飭,顯得鏗鏘有力、義正詞嚴。
B.燕姬的反駁多用比喻、排比,氣勢恢弘,尤其多次以反問作結(jié),富有力度。荊軻沒有回答燕姬的問題,表明荊軻無法反駁,說明已被燕姬真正說服。
C.燕姬鋪敘秦王服飾,凸顯出秦王的威儀與氣勢,為最后用銅指甲劃裂衣袖這一情節(jié)作鋪墊,同時為勸荊軻借刺殺千古一帝之事成就刺客美名蓄勢。
D.劇本節(jié)選辭藻華麗,典雅豐富,多用成語,引用典故;口語化的對白雖然不多,表達簡潔內(nèi)涵豐富,如“難道養(yǎng)著好看”說明弱肉強食普遍存在。
(3)燕姬在說服荊軻的過程中,分別以“宮女”和“秦王”身份出現(xiàn),請從人物稱謂和戲劇動作角度加以簡析。
(4)“荊軻刺秦”的史實中并無“燕姬”這一人物,作者創(chuàng)設“燕姬”用意是什么?組卷:7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節(jié)選自杜牧《阿房宮賦》)乙 至秦有天下,始皇帝以詐力而并諸侯,自以為智術(shù)之有余,而禹、湯、文、武之不知出此也。于是廢諸侯,破井田,凡所以治天下者,一切出于便利,而不恥于無禮。決壞圣人之藩墻,而以利器明示天下。故自秦以來,天下惟知所以求生避死之具,而以禮者為無用贅疣之物。何者?其意以為生之無事乎禮也茍生之無事乎禮則凡可以得生者無所不為矣嗚呼此秦之禍所以至今而未息歟
昔者始有書契,以科斗為文,而其后始有規(guī)矩摹畫之跡,蓋今所謂大小篆者。至秦而更以隸,其后日以變革,貴于速成,而從其易。又創(chuàng)為紙,以易簡策。是以天下簿書符檄,繁多委壓,而吏不能究,奸人有以措其手足。如使今世而尚用古之篆書簡策,則雖欲繁多,其勢無由。由此觀之,則凡所以便利天下者,是開詐偽之端也。嗟乎!秦既不可及矣。茍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則是引民而日趨于詐也。悲夫!
(節(jié)選自蘇軾《始皇論》)(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意以為/生之無事乎禮也/茍生之無事乎禮/則凡可以得生者無所不為矣/嗚呼/此秦之禍/所以至今而未息歟/
B.其意以為/生之無事乎禮也/茍生之無事乎禮則凡/可以得生者無所不為矣/嗚呼/此秦之禍所以至今而未息歟/
C.其意以為生之無事乎禮也/茍生之無事乎禮/則凡可以得生者/無所不為矣/嗚呼/此秦之禍所以至今而未息歟/
D.其意以為生之無事乎禮也/茍生之無事乎禮則凡/可以得生者/無所不為矣/嗚呼/此秦之禍/所以至今而未息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錙銖”,一兩的四分之一為錙,二十四分之一為銖?!板O銖”喻指極微小的數(shù)量。
B.“南畝”,農(nóng)田。南坡向陽,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古人田土多向南開辟,故稱“南畝”。
C.“篆書”,小篆、大篆的合稱。后來為了書寫方便,逐漸演變成隸書,稱為“隸變”。
D.“所以”,原因。與《答司馬諫議書》中的“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牧用“使”字領(lǐng)起,連用六組句子構(gòu)成排比,擺出一系列罪證,詳盡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B.杜牧用“嗚呼”一詞領(lǐng)起全段,表現(xiàn)出他對歷史教訓的沉痛感觸,加強感情色彩,起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作用。
C.蘇軾認為,從秦開始,世人只懂得如何救生避死,而把禮看作是沒有用的多余的東西。這個禍患延續(xù)至今沒有平息。
D.兩篇文章體裁和寫作動機都相同,都是以史為鑒,借古諷今,表現(xiàn)出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濟俗的情懷。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②茍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則是引民而日趨于詐也。
(5)請分別概括節(jié)選部分杜牧和蘇軾對秦之過的看法。組卷:22引用:5難度:0.5
四、整本書閱讀(10分)
-
8.閱讀下面二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紅樓夢》中的建筑不僅僅只有居住價值和審美價值,更是一種媒介和橋梁,它用姿態(tài)萬千的府邸和園林來描繪紛繁復雜的人物性格,刻畫人物的性情和行為,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個性更深入人心。
(摘編自原孝穎、宋國慶《論<紅樓夢>建筑文化中的美學意蘊》)材料二
《紅樓夢》第17回,賈政帶著眾清客到大觀園內(nèi)題匾額對聯(lián):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shù)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于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nèi)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附屬建筑)。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nèi),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1)這是
(2)請根據(jù)材料一觀點結(jié)合材料二內(nèi)容分析居住此處的人物性格。組卷:6引用:1難度:0.7
五、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旅游活動異常火爆,各地紛紛開啟“人從眾”旅游模式。人們一面吐槽搶不著票、訂不了房、排不完隊、見不到景;一面又毅然出門,跟隨洶涌入潮,感受人間煙火。
你如何看待“人從眾”的出游現(xiàn)象,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