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必修2《第四單元》2019年單元測試卷(7)

發(fā)布:2024/11/10 13:0:1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9分)

  • 1.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中國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也許是,這些言論和文章都很簡短,沒有聯系。打開《論語》,你會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數語,而且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系。打開《老子》,你會看到全書只約有五千字,不長于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墒菑闹袇s能見到老子哲學的全體。習慣于精密推理和詳細論證的學生,要了解這些中國哲學到底在說什么,簡直感到茫然。他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思想本身就是沒有內部聯系吧。如果當真如此,那還有什么中國哲學。因為沒有聯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為哲學的。
          可以這么說: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表面上的聯系,是由于這些言論、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照中國的傳統(tǒng),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每個人都要學哲學,正像西方人都要進教堂。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yè)的人。所以過去沒有職業(yè)哲學家;非職業(yè)哲學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學著作。在中國,沒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比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多得多。若想研究這些人的哲學,只有看他們的語錄或寫給學生、朋友的信。這些信寫于他一生的各個時期,語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它們不相聯系,甚至互相矛盾,這是可以預料的。
          以上所說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聯系;還不能解釋它們?yōu)槭裁春喍?。有些哲學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還是有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但是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老子》全書都是名言雋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是很明顯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系。
          因而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就不夠明晰。它們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從后者得到補償。當然,明晰與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種表達,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種表達,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詩意。正因為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們所暗示的幾乎是無窮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中國藝術的理想,詩歌、繪畫以及其他無不如此。拿詩來說,詩人想要傳達的往往不是詩中直接說了的,而是詩中沒有說的。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聰明的讀者能讀出詩的言外之意,能讀出書的“行間”之意。中國藝術這樣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國藝術的理想,不是沒有它的哲學背景的?!肚f子》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認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內涵。言一旦達到了目的,就該忘掉。詩的文字和音韻是如此,畫的線條和顏色也是如此?!墩撜Z》《老子》中簡短的言論,都不單純是一些結論,而推出這些結論的前提都給丟掉了。它們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雋語。暗示才耐人尋味。你可以把你從《老子》中發(fā)現的思想全部收集起來,寫成一部新書。不管寫得多么好,它也不過是一部新書。它可以與《老子》原書對照著讀,也可以對人們理解原書大有幫助,但是它永遠不能取代原書。
    (1)下列關于原文前三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每章只有寥寥數語,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幾乎沒有任何聯系,因為他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彼此不相聯系也是可以預料的。
    B.照中國的傳統(tǒng),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表達哲學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學著作,而是可以散見于日常的交談和書信之中。
    C.西方哲學著作采用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表達思想,而中國哲學家習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表達思想,所以思想的表達不夠明晰。
    D.《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些比喻例證之間可以沒有相互聯系,不像西方哲學著作中的推理論證那樣有密切聯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詩意往往不直接表達,而是通過暗示讓人領會。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雋語和比喻論證,正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方式。
    B.明晰的表達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達則更耐人尋味,所以聰明的讀者才能發(fā)掘出詩的言外之意和書的行間之意。
    C.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因為其意可由讀者讀出。同理,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正因為語言簡短,才能讀出更多新意。
    D.中國藝術的思想,當然不是只為中國藝術所獨有,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就體現了這種理想,《老子》堪稱范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國藝術的理想,但從根本上說還是由中國哲學自身的認知特點決定的。
    B.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體現了中國哲學對言意關系的獨特認識,那就是為語言難以直接、完全地呈現思想。
    C.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決定了它所表達的思想是難以還原的,因為讀者所發(fā)現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體會。
    D.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強調暗示,體現出對語言作用的排斥,因為思想無法靠語言的固定外延和內涵來表達。

    組卷:3引用:5難度:0.7

二、課內文本閱讀(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曰抱定宗旨。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yè)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fā)財思想,故畢業(yè)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唯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yè)有人提攜也?,F在我國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fā)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yè)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yè)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yè)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fā)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于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茍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諸君者一也。
    (1)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為首要期望提出,體現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下車伊始,便從端正觀念入手。
    B.專門學校是“學成任事”,學了以后出去做官發(fā)財,大學則不是這樣,入大學是為了研究高深學問。
    C.“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如果宗旨不正,志在做官發(fā)財,則會放蕩冶游,光陰虛度,敷衍塞責,自毀前程。
    D.蔡元培認為,辛亥革命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清朝官吏的腐敗,鼓勵學生勤勉治學正是為了避免國家的覆亡。
    (2)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了求學的目的,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B.當時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fā)財的目的來讀書,所學專業(yè)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
    C.學生在選擇教師時急功近利和庸俗化,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
    D.這段文字先正后反,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表現了蔡元培對青年學子的厚望。
    (3)蔡元培先生在這里指出北京大學多年來的弊端,這弊端是什么?根據文章內容,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說說弊端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組卷:0引用:1難度:0.7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9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杜威博士生日演說辭
    蔡元培
          今日是北京教育界四團體公祝杜威博士六十歲生日晚餐會。我以代表北京大學的資格,得與此會,深為慶幸。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與孔子同一日生。這種時間的偶合,在科學上沒有什么關系。但正值博士留滯我國的時候,我們發(fā)現這相同的一點,我們心理上不能不有特別的感想。
          博士不是在我們大學說,現今大學的責任就在給東西文明做媒人嗎?又不是說博士也很愿分負此媒人的責任嗎?博士的生日,剛是第六十次;孔子的生日,已經過二千四百七十次,就是四十一個六十次又加十次。新舊的距離很遠了。博士的哲學,用19世紀的科學作根據。由孔德的實證哲學、達爾文的進化論、詹美士的實用主義遞演而成的,我們敢認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鬃拥恼軐W,雖不能包括中國文明的全部,卻可以代表一大部分。我們現在暫認為中國舊文明的代表??鬃诱f尊王,博士說平民主義;孔子說女子難養(yǎng),博士說男女平權;孔子說述而不作,博士說創(chuàng)造。這都是根本不同的。因為孔子所處的地位時期,與博士所處的地位時期,截然不同,我們不能怪他。
          但我們既然認為舊的亦是文明,要在它里面尋出與現代科學精神不相沖突的,非不可能。即以教育而論,孔子是中國第一個平民教育家。他有三千個弟子,有狂的,有狷的,有愚的,有魯的,有辟的,有喭的,有富的如子貢,有貧的如原憲,所以東郭子思說他太雜。這是他破除階級的教育主義。他的教育用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作普通學;用德行、政治、言語、文學的四科作專門學。照《論語》所記的,問仁的有若干,他的答語不一樣;問政的有若干,他的答語也不是一樣。這叫作“因材施教”??梢娝慕逃?,是重在發(fā)展個性,適應社會,絕不是拘泥形式,專講劃一的。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就是經驗與思想并重的意義。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边@就是試驗的意義。我覺得孔子的理想與杜威博士的學說很有相同之點。這就是東西文明要媒合的證據了。
          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領得西洋科學的精神,然后用它來整理中國的舊學說,才能發(fā)生一種新意。如墨子的名學,不是曾經研究西洋名學的胡適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徹,就是證據??鬃拥娜松軐W與教育學,不是曾經研究西洋人生哲學與教育學的,也絕不能十分透徹,可以適用于今日的中國。所以我們覺得返憶舊文明的興會,不及歡迎新文明的濃至。因而對于杜威博士的生日,覺得比較那尚友古人尤為親切。
          自今以后,孔子生日的紀念,再加了幾次或幾十次,孔子已經沒有自身活動的表示;一般治孔學的人,是否于社會上有點貢獻,是一個問題。博士的生日,加了幾次以至幾十次,博士不絕的創(chuàng)造,對于社會上必更有多大的貢獻。這是我們用博士以往的歷史可以推想而知的。并且我們做孔子生日的紀念,與孔子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做博士生日的慶祝,還可以直接請博士賜教。所以對于博士的生日,我們覺得尤為親切一點。
          我敬敢代表北京大學全體舉一觴,祝杜威博士萬歲!
    (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蔡先生這一篇慶祝杜威博士60歲生日的演說,從“博士與孔子同一日生”說起,以此為演說的引子。
    B.文章的末尾說做博士生日的慶祝比做孔子生日的紀念尤為覺得親切,原因是作者認為舊文明一定程度上已沒有了新意。
    C.杜威先生之所以與孔子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原因就在于兩人認識角度不同、思想水平不同、道德觀念不同。
    D.杜威博士是當代哲學界的權威,對于教育,他有著他的主義,把他和哲學家、教育家的孔子相提并論是恰當的。
    E.在這篇演說中,作者將杜威博士與孔子比較,認為孔子的人生哲學與教育學,并不過時,完全適用于今日的中國。
    (2)蔡元培先生把杜威博士與孔子相提并論,其原因是什么?
    (3)蔡元培先生認為,杜威博士與孔子的學說的相同之點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分條概括回答。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8.下面是三種實用文的部分摘錄,請根據實用文體的語言特點,找出每種的不得體之處并作修改。
    (1)校團委會決定5月10日下午在學校體育館舉辦首屆體育節(jié)活動。歡迎各位同學蒞臨現場,積極參加。(校團委會通知)
     
    修改為:
     

    (2)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趙縣參觀“千年彩虹”趙州橋。我是導游,希望大家尊稱我“小李”,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解說詞)
     
    修改為:
     

    (3)各位來賓、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慶,學校的圖書館、校史館、辦公樓全部開放。(廣播稿)
     
    修改為:
     

    組卷:14引用:4難度:0.5

五、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拿破侖曾豪氣沖天地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高!”說出這樣的話,不僅僅因為他身后有千軍萬馬,更因為他是一位勇者--勇者無畏!
          孔子也曾說過,“見義不為,無勇也”“勇者不懼”。
          但孔子又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請以《勇與畏》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21引用:5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