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湖南省婁底市新化一中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商鞅“改法為律”之說,最早源于《唐律疏議》.唐廷詔今集體編纂的《唐律疏議》說:“商鞅傳授,改法為律。”《唐律疏議》為官修,既有奉詔的政治權威,也有專業(yè)人士,更有大量可資借鑒的官方文獻、民間私家著述與收藏,該不是部分人的即興創(chuàng)造。老輩法史學者與當代多數法史學者普持此說。
但是,更權威的歷史文獻卻對此事件均無記載,一些人便以為此說“并無確證”,當存而不論0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簡》出土,證實了秦《法經》和秦律的存在,秦國“改法為律”成為了不爭的事實,也為商鞅“改法為律”提供了間接證據。然而,反對者依據商鞅同時代文獻中,無法律之“律”解,《商君書》及秦漢史集又未見“改法為律”痕跡,斷定《睡虎地秦墓竹簡》不足為據,“改法為律”當在商鞅死后。
其實,“律”作為法律、法令,起始于戰(zhàn)爭中的軍律,而軍律來源于音律。戰(zhàn)鼓之音為軍令,配以軍功賞罰之率(“率”同“律”),最終演變成法律之“律”。它的出現(xiàn),至晚不遲于商代。殷商甲骨文就有“師惟律用”,商周之際的《易經?師卦>也有“師出以律”。秦國“改法為律”是將軍紀、軍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個領域,即“以軍法之律,移刑典之稱”。
《商君書》中“律”字五見,僅從《商君書》之“律”來看,其一為兵律,其余均為與土地相關之法律。這說明“律”已非單指樂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與其它同時代著述之“律”指樂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簡》律文涉及機構及官吏,絕大部分稱“縣”、“今”、“丞”,未見“丞相”之名。據《史記?商君列傳》與《史記?秦本紀》載,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卑)始“為縣,置今、丞”。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內容?!妒酚?秦本紀》載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據1980年在四川青川縣出土的戰(zhàn)國秦墓木牘載,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為田律》”。<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訂。那么,秦律出現(xiàn)的年份是否與商鞅主持變法的時間(公元前359-338年)大體一致呢?
《睡虎地秦墓竹簡》的“法律答問”里引一條律文時用了“公祠”一詞,而解釋的部分則用了“王室祠”。吳建瑤指出:“研究秦簡的學者認為,律本是在秦稱王前制定的。故稱公祠,解釋則作于稱王之后,故改稱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時期制定的原文。我們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稱王,這條律文的制定時間不應晚于此年。”惠文王稱王的年代與商鞅被車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由此是否可以推斷,秦“改法為律”活動即施行于商鞅變法期間?
(節(jié)選自武樹臣《秦“改法為律”原因考》,選入時略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鞅“改法為律”之說,因缺乏更權威的歷史文獻記載而引起少數學者的質疑,《睡虎地秦墓竹簡》的出土,改變了這個局面。
B.老輩學者與當代多數學者信奉商鞅“改法為律”之說,是因為《唐律疏議》為官修,具有官方的嚴肅性與專業(yè)的權威性。
C.《睡虎地秦墓竹簡》為秦國“改法為律”的真實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據,但沒有發(fā)現(xiàn)商鞅“改法為律”的明確說法。
D.商鞅“改法為律”之說,最早見于唐廷詔令集體編纂的《唐律疏議》,此前的歷史文獻均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歷史論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律”作為法律、法令含義的出現(xiàn),至晚不遲于商代。甲骨文中的“師惟律用”與《易經?師卦》中的“師出以律”是有力的證據。
B.設縣置令丞應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簡》的律文出現(xiàn)“縣”、“令”、“丞”,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絕大部分內容。
C.《商君書》“律”字出現(xiàn)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則均為與土地相關之法律,這與同時代著述中的“律”字含義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D.“法律答問”引的一條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釋部分則用了“王室祠”,這說明律文是在秦稱王前制定,解釋則作于稱王之后。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改法為律”的記載出現(xiàn)在與商鞅變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權威的歷史文獻對此事件均無直接記載,是商鞅“改法為律”受到人們質疑的原因。
B.研究秦簡的學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問”引的律文里的“公祠”與解釋部分用的“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測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時期制定的原文。
C.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簡》的律文與《史記》中的相關內容記載,沒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導致反對者沒有發(fā)現(xiàn)商鞅“改法為律”的歷史痕跡。
D.“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戰(zhàn)時用戰(zhàn)鼓之音來發(fā)號施令,且配以軍功賞罰,“律”的含義逐漸演變?yōu)檐娭械姆伞V燎貢r又把軍中的“法”改稱為“律”。組卷:11引用:2難度:0.9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1:6月22日下午,記者從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的“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園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目前已審結63件。與此同時,全省法院持續(xù)開展送法進校園、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1000多名法官積極參與,踴躍奔走在法治宣傳教育第一線,先后舉辦各類活動400余場,受教育師生家長37萬余人,發(fā)送宣傳彩頁6萬余份、書籍5萬余冊、學習用品用具1萬余套,受到學生、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摘編自2017年6月23日“人民網-河南頻道”)材料2:不同類型校園暴力的具體內容
網絡欺凌(隱私、個人信息被發(fā)布到網上,在網上被同學罵、欺負等),社交欺凌(被同學傳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兩項尤為嚴重),言語欺凌(被同學恐嚇94%,被用不好聽的外號稱呼34.5%,遭到同學的當眾嘲笑27.5%,被同學辱罵36.4%),身體欺凌(被同學敲詐、勒索或搶走東西等)。
材料3: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在各類違紀和越軌行為的發(fā)生率上都要遠高于沒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沒有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罵人、說臟話的發(fā)生率為56.9%,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的發(fā)生率則高達85.0%;沒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吵架的發(fā)生率為32.8%,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則為63.4%……在各類違紀和越軌行為中,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的發(fā)生率都差不多比沒有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高一倍以上。 (摘編自《調查:有多少校園欺凌不該發(fā)生》)
材料4: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等角度講,學生在學校中也應該有免于恐懼的權利。在校園中,只要傷害是故意的,并導致受害學生處于驚嚇或恐懼之中,無論傷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站在預防同類事件的角度,學校應是預防校園欺凌的第一責任人和首要責任人。一旦學校放棄對校園欺凌的干預和防范,必然會導致欺凌的盛行以及欺凌事件影響的擴大。防范同類事件的發(fā)生,學校不能“和稀泥”。在對欺凌事件中的加害者進行教育的同時,根據不同情形,適時適度進行懲戒,有其必要。如果受教育權的行使受到他人嚴重干擾,那么暫停干擾者到校學習的舉措也值得考慮。總而言之,打造一個更加安全、使學生免于恐懼的校園,需要從多方入手,保障更多人的受教育權。
(摘編自《人民日報》)(1)下列關于校園欺凌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材料1相關內容看,我國校園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率較高,應給予足夠重視。
B.校園欺凌主要有網絡欺凌、社交欺凌、言語欺凌和身體欺凌等主要內容。
C.社交欺凌中表現(xiàn)突出的是對其他同學傳播有損于當事人人格品行的謠言。
D.被恐嚇、被起外號、被辱罵、被嘲笑等欺凌方式的發(fā)生率依次越來越高。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2017年上半年河南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園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這說明校園欺凌或犯罪問題在一些地方依然十分突出。
B.材料1并列使用“校園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材料3又有“受過校園暴力傷害”字樣,可見校園欺凌內涵有待明確界定。
C.材料3對比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和沒有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在罵人、說臟話上的發(fā)生率,意在啟示校園文明建設要加強。
D.校園欺凌容易導致連鎖反應,嚴重危及社會治安,因為在各類違紀和越軌行為中,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的發(fā)生率相對更高些。
E.只要地方法院持續(xù)開展送法進校園、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促成更多法官參與,把法治宣傳深入教育第一線,欺凌問題便可解決。
(3)校園欺凌事件頻繁發(fā)生,后果嚴重,積極防治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怎樣具體防治校園欺凌呢?請根據上述材料,概括作答。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美妙的結局
(俄)契訶夫 列車長斯特奇金有一天不當班,在他家里坐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個四十歲上下、相貌端莊、身體壯實的女人。她專事說媒。斯特奇金在房間里踱來踱去,抽著雪茄,說:“認識您非常愉快。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經五十二歲了,也就是說,在我這樣的年齡,本該子女成群了。我的職業(yè)是穩(wěn)定的。財產雖說不多,但要養(yǎng)活心愛的女人和孩子們完全不成問題。我私下里告訴您,除了薪水,我在銀行里還有存款,這些錢是按我的生活方式節(jié)省下來的。我為人正派,滴酒不沾,過著嚴謹而合理的生活??墒窃捰终f回來,我還是有所欠缺--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生活的伴侶,我像個到處漂泊的匈牙利人,居無定所,沒有任何娛樂,沒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連個端水的人都沒有,等等,等等。我這人受過教育,又有錢。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門①能來牽線--也就是說,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締結合法婚姻?!?br/>“這不成問題,”她又說,“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個什么樣的新娘呢?”
“我嗎?那就隨緣吧?!?br/>“講到緣分,當然也對。不過,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有人喜歡黑頭發(fā)的,有人卻喜歡金發(fā)女郎?!?br/>“您知道嗎,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莊重地嘆息道,“我為人正派,性格剛強。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來是次要的,因為,您也知道,臉蛋不能當水喝,娶個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大多。我這么認為:一個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內里,也就是說,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挥谜f,如果老婆長得富態(tài),看著當然舒服,不過,這對雙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墒抢蠈嵳f吧,其實女人也用不著智慧,因為有了智慧她就會自命不凡,就會想入非非。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給了她幸福。”
“那當然?!?br/>“好吧,現(xiàn)在來談談名詞②問題……富貴人家的千金我不要。我不能作踐自己,居然為了金錢去結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還要讓她心里明白這一點??墒歉F苦人家的姑娘我也不能要。我這人雖說有點錢財,雖說我結婚不是出于貪財,而是出于愛情,但是,我也不能娶個窮女人,因為,您也知道,現(xiàn)在物價昂貴,再說日后還要生兒育女?!?br/>“可以找個有陪嫁的。”媒婆說。
列車長考慮一下,說:
“不,謝謝您。承您好心關照,我心領了?,F(xiàn)在容我問一下:您給人張羅一個新娘要收多少錢?”
“要得不多。您按老規(guī)矩給個二十五盧布外加一件衣料,我就多謝了……至于找有陪嫁的女人,那就是另一個價碼了?!?br/> 斯特奇金在胸前交叉抱著胳膊,開始沉思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嘆口氣說:
“這價太貴了……”
“一點兒也不算貴,尼古拉?尼古拉伊奇!從前吧,做成的婚事多,收費也就便宜些,如今這年頭,我們能掙幾個錢呀?要是在不持齋的月份③,能掙上兩張二十五盧布,那就得謝天謝地了,老實告訴您,老爺,光靠說媒我們是發(fā)不了財的。”
斯特奇金疑惑不解地望著媒婆,聳聳肩膀。
“哼!真沒想到,干那種事居然能掙大錢。五十盧布!那可不是每個男人都能掙到這個數目的!請喝呀,別客氣……”
媒婆又干一杯,眉頭不皺一下。斯特奇金默默地把她從頭到腳打量一番,說:
“五十盧布……這么說,一年就是六百哪……請喝呀,別客氣……有這么多紅梨④,您可知道,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您給自己找個新郎,也不難呀……”
媒婆不好意思了。斯特奇金也不好意思了,他挨著她坐下。
一陣沉默。斯特奇金開始大聲擦鼻涕,媒婆則滿臉通紅,羞答答地望著他,問:
“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一月有多少收入呢?”
“我嗎?七十五盧布,不算獎金……另外,我們在硬脂蠟燭⑤和兔子⑥上也有些進帳。”
在沉默中又過了一分鐘。斯特奇金站了起來,開始激動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
“我不找年輕姑娘,”他說,“我是上了年紀的人,我需要那種……像您那樣……中年以上、做事穩(wěn)重、有您那種身段的女人……我覺得您的那些品性正合我的心意。我這人作風正派,滴酒不沾,如果您也中意,…那就最好不過了!請允許我向您求婚!”
媒婆激動得掉下了眼淚,隨即又吃吃笑起來。為了表示同意,她立即跟斯特奇金碰杯。
“好了,”喜氣洋洋的列車長說,“現(xiàn)在容我來向您說明,我希望您怎樣待人接物,怎樣持家過日子……我希望我的妻子要明白,我是她的恩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br/>(一八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有刪節(jié))【注釋】
①門,希臘神話中的婚姻之神。他讀錯了。
②俄語中“名詞”與“實際”諧音,他讀錯了。
③按東正教習俗,在持齋的月份不舉行婚禮。
④應為“紅利”,他讀錯了。
⑤指查抄火車上的蠟燭。
⑥指向逃票乘客索要錢物。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小說體現(xiàn)出契訶夫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鮮明特色,即淡化情節(jié),只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借助細節(jié)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揭示某種本質。
B.小說開頭通過列車長斯特奇金的自我介紹讓我們看到他生活的缺憾(婚姻問題)和解決這種缺憾的急切,讀者的閱讀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C.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終成為列車長斯特奇金的結婚對象,主要是因為她符合他的娶妻標準:身段好、臉蛋又白又胖,并且樸實、端莊、穩(wěn)重。
D.小說在故事的講述方式上有特色:基本通過人物對話來敘述事件、展開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性格,看上去不事雕鑿,簡簡單單,其實很見小說家的功力。
(2)契訶夫是一位非常善于通過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的小說家,例如列車長斯特奇金的自述中就存在不少前后矛盾之處,請舉例說明之。
(3)結合文本,說說列車長斯特奇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組卷:35引用:11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
10.根據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橫線處補寫出相應內容。要求語意連貫,表達明確,每處不超過15個字。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接孩子”“中國式治堵”……近來,越來越多的國人習慣被貼上“中國式”標簽。①組卷:10引用:1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1.有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把一只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會馬上跳出來;但把青蛙放在溫水中,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則會舒適的游來游去,直至失去逃生機會,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太舒適的環(huán)境往往蘊含著危險”之類的哲理。
但青蛙真的會被煮死嗎?美國動物學家霍奇森就作了相關試驗。他發(fā)現(xiàn)即使緩慢加溫,到了一定溫度以后,青蛙就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huán)境,如果裝載的容器允許,青蛙還是會跳出來,所以,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
曾經給過許多人啟示的心靈雞湯的故事,也被證明了是謊言,對此你有什么感悟,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組卷: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