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2課 醉翁亭記》2023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9/22 4:0:8
一、選擇題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208引用:2難度:0.9 -
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29引用:2難度:0.7
二、基礎(chǔ)知識
-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太守自謂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5)云歸而巖穴暝
(6)野芳發(fā)而幽香
(7)雜然而前陳者
(8)宴酣之樂
(9)觥籌交錯
(10)樹林陰翳組卷:121引用:2難度:0.8
五、文言文閱讀
-
8.文言文閱讀。
冷泉亭記
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dǎo)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fēng)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矧又潺湲潔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有刪改)(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靈隱寺為尤
②寺西南隅
③地搜勝概
④可濯足于床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4)選文描寫的對象是冷泉亭,為什么文章一開始要寫余杭郡、靈隱寺?組卷:28引用:2難度:0.6 -
9.請你參與“亭亭皆有情?探尋亭文化”閱讀活動,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妙賞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勝不能以寓山收,蓋緣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廬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盡有山。幾疊樓臺,嵌入蒼崖翠壁,時有云氣往來縹緲,掖②層霄而上。仰面貪看,恍然置身天際,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傳響,非但可以樂饑,且滌十年塵土腸胃。夫置嶼于池,置亭于嶼,如大海一漚③然。而眾妙都④焉,安得不動高人之欣賞乎!
(選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釋)①暱:同“呢”,親近。這里指挨近,靠攏。②掖:攙扶。挾持。③漚:水中氣泡。④都:匯聚。
(亭之址?有講究)
(1)根據(jù)文意,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寓 山 之 勝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蓋 緣 身 在 山 中 也。
(2)閱讀(甲)(乙)兩文,按要求答題。
①解釋(甲)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臨:
②請從(乙)文中找出直接寫妙賞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盡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為什么把亭命名為“妙賞亭”?根據(jù)(乙)文中的畫線句,簡要回答。
(探究成果)
(5)請你補(bǔ)全“亭亭皆有情?探尋亭文化”活動收獲卡。
活動收獲卡
亭不僅是實用之物,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亭,雖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選址,依山傍水;亭的環(huán)境,美不勝收。觀賞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歐陽修自問自答,道出亭名,體現(xiàn)了他
不知不覺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載體。組卷:62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