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八十三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1/1 3: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而且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其實這個對稱的說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說法律本身能統(tǒng)治,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系是根據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力來支持,還得靠人來執(zhí)行,法治其實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沒有人的因素。
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的規(guī)范的性質。
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墒撬煌牟⒉皇钦f鄉(xiāng)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不論在社會、政治、經濟各個范圍中,都有認為“無政府”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當然所謂“無政府”決不是等于“混亂”,而是一種“秩序”,一種不需規(guī)律的秩序,一種自動的秩序,是“無治而治”的社會。
可是鄉(xiāng)土社會并不是這種社會,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讓我先說明,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禮里被別人用火燒死,這是禮。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一個在鄉(xiāng)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鬃雍苤匾暦Y的主動性。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是“禮治”一詞不會像“人治”一詞那樣容易引起誤解,以致有人覺得社會秩序是可以由個人好惡來維持的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
這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民法典體現(xiàn)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guī)則,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行為規(guī)則和基本遵循,進一步健全了我國現(xiàn)代產權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營造更好的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對保護網絡虛擬財產作出規(guī)定、細化網絡侵權責任、明確規(guī)定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guī)則……民法典全面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形成更加規(guī)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
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綠色發(fā)展等基本原則,實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法律文化和現(xiàn)代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融合,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強大的道德力量。通過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載道德觀念,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必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夯實社會根基。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編纂和頒行為契機,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將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摘編自新華社《法治建設的里程碑——在民法典通過之際》)(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法治”和“人治”所根據的規(guī)范的性質和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是不同的。法治并不排除人的因素,其講究“人依法而治”。
B.鄉(xiāng)土社會不是“無法無天”“無需規(guī)律”的,它有一種不需規(guī)律的秩序,一種自動的秩序,是“無治而治”的社會。
C.維持法律、道德和禮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維持的,道德是靠社會輿論所維持的,禮是靠傳統(tǒng)和個人習慣來維持的。
D.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故禮治也會隨之失去有效性。
(2)下列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民法典確定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guī)則,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行為規(guī)則。
B.為了全面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所以民法典重點關注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C.民法典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人強大的道德力量,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也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夯實了社會根基。
D.編纂和頒行民法典,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將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鄉(xiāng)土社會禮治范疇的一項是
A.窺宮者臏,拾遺者刖。
B.《論語?學而》中,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br />C.蘇秦潦倒歸家時備受冷遇,蘇秦長嘆:“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
D.未做過大夫的曾子在彌留之際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大夫專用的席子上,就命兒子把席子換掉。
(4)“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出自《論語》,這一思想對于構建現(xiàn)代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與禮治相比,民法典的進步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依據材料簡要分析。組卷:14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云
梁衡 ①由西安出發(fā)西行,車駛入甘肅境內,公路兩邊就是又濃又密的柳樹。這種柳,是西北高原常見的旱柳,它樹身高大,樹干挺直,如松如楊,而枝葉卻柔密濃厚。每一棵樹就像一個突然從地心涌出的綠色噴泉,茂盛的枝葉沖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潑灑到路的兩邊。遠遠望去連綿不斷,又像是兩道結實的堤壩,我們的車子央行其中,好像永遠也逃不出這綠的圍堵。
②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軍事建樹歷史自有公論。左宗棠隱居鄉(xiāng)間時曾躬耕隴畝,他是抱著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準備種田教書,終老鄉(xiāng)下的。但是命運卻把他推向西北,讓他“達則兼濟天下”,兼顧西北。而且除讓他施展胸中的兵學、地學外;還要挖掘他腹中的農林水利之學。
③面對赤地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樹,這當然是結合戰(zhàn)爭的需要,但古往今來西北曾多戰(zhàn)事,而栽樹將軍又有幾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寬三到十丈,東起陜西的潼關,橫穿甘肅的河西走廊,旁出寧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別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長三四千里,后人尊稱為“左公大道”。他先選樹種,認為西北植樹應以楊、榆、柳為主。河西天寒,多種楊;隴東溫和多種柳,凡軍隊扎營之處都要栽樹。他還把種樹的好處編印成冊,廣為宣傳,又頒布各種規(guī)章保護樹木。史載左宗棠“嚴令以種樹為急務”,“相檄各防軍夾道植樹,意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復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視察營旁是否種樹。在他的帶領下,各營軍官競相種樹,一時成為風氣?,F(xiàn)在甘肅平涼仍存有一塊《威武軍各營頻年種樹記》碑,詳細記錄了當時各營種樹的情景。
④由于這樣頑強地堅持,左宗棠在取得西北戰(zhàn)事勝利的同時,生態(tài)建設也卓有成效。他在西北十多年,剛到西北時的情景是“土地蕪廢,人民稀少,彌望黃沙白骨,不似人間光景”。到他離開時,中國這片最干旱、貧瘠的土地上奇跡般地出現(xiàn)了一條綠色長廊。中國西北自秦以來共有三條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修的馳道;二是唐代的絲綢之路;三就是左宗棠開辟的這條“左公綠柳之路”,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設基本上是沿用這個路基。三千里大道,百萬棵綠柳,這在荒涼的西北是何等壯觀的景色,它注定要成為西北開發(fā)史上的豐碑。左宗棠的綠色情結也還遠不只是沿路栽樹。他不但要三千里路綠一線,還要讓萬里河山綠一片。至少還有兩點值得一說。一是種桑養(yǎng)蠶,引進南方的先進耕作,還親自在酒泉駐地栽了幾百株桑示范。蠶桑隨之在西北逐漸推廣。二是美化城鎮(zhèn),改善環(huán)境,聽說國外有“公園”,左將總督府的后花園修治整理,定期向社會開放。
⑤兵者,殺氣也。向來手握兵權的人多以殺人為功、毀城為樂,項羽燒秦宮,黃巢燒長安,前朝文明盡毀于一旦。他們能掀起造反的萬丈狂瀾,卻邁不過政權建設這道門檻。只有少數有遠見的政治家才會在戰(zhàn)火彌漫的同時就播撒建設的種子,隨著硝煙的退去便顯出生命的綠色。
⑥柳樹是一種易活好栽,適應性很強的樹種,但也有一個缺點,不像松柏那樣耐年頭。我們要找千年的古柏很容易,千年的古柳幾不可能,甚至百年以上的也不多見。所以對左公柳的保護、補栽,成了西北人民的一個情結,也是官方的一種責任,歷代出臺的保護文告接連不斷。這一半是為了保護生態(tài),一半是為了延續(xù)左公精神。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保護文件是晚清官府在古驛道旁貼的一張告諭:“昆侖之陰,積雪皚皚,杯酒陽關,馬嘶人泣,誰引春風,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笨梢钥闯?,此告諭的重點不在樹而在人,是保護樹但更看重左公精神的傳承。
⑦我們發(fā)現(xiàn)在清和民國兩代的政府文告中總少不了這樣的詞匯:左公、先賢、遺愛、遺澤等,要知道這是官方的公文啊,但仍難掩對左宗棠的尊敬。民國時還將左宗棠修繕過的蘭州城門改名“宗門”,由省長親筆題寫,在眾多研究左宗棠在西北的著作中最權威的一本是1945年初版于重慶,經王震將軍提議又在1984年重印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此書從書名到內文,凡說到左宗棠時概不直呼其名,都是尊稱“文襄公”,可見清和民國兩代左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只是進入當代后因極“左”政治影響才有了一個小的反復。但隨著人們對生態(tài)的再認識,又不覺想起了這位在西北栽樹的湖南人。
⑧歲月無情,從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樹到現(xiàn)在已一百四十多年,要想拜謁一下左公親植的柳樹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檔案記載,1935年時的統(tǒng)計,平涼境內還有左公柳七千九百七十八棵,而1998年8月出版的《甘肅森林》記載,全省境內的左公柳只剩二百零二棵,其中大部分存于柳湖公園,有一百八十七棵??磥砦沂觊g兩到柳湖還是來對了,這里確是左公遺澤最多處。但1998年到如今又過了十五年啊,斗轉星移,大樹飄零,左公柳還在銳減。
⑨那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時空一會左公的音容。只見湖邊星星點點,隔不遠處就會現(xiàn)出幾株古柳,軀干總是昂然向上的,但樹身實在是老了,表皮皴裂著滿是縱橫的紋路,如布滿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圖;齊腰處敞開黑黑的樹洞,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呼喊;而它的根,有的悄無聲息地抓地入土,吸吮著岸邊的湖水,有的則青筋暴突抱定青石,如西北風霜中老人的手臂。但不管哪一棵,則一律于枝端發(fā)出翠綠的新枝,密濃如發(fā),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陽中綻出恬靜的微笑。柳湖公園正在擴建,岸邊補栽的新柳柔枝嫩葉隨風搖曳,如兒孫繞膝。而在柳湖之外,已是綠滿西北,綠滿天涯了。我以手撫樹,讀著左公柳這本歲月的天書,端詳著這座生命的雕塑。古往今來于戰(zhàn)火中不忘栽樹且卓有建樹的將軍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
文本二:
①縱觀眾多作家的歷史文化散文,可以看出他們在創(chuàng)作理念上具有某些一致性,即:追求文、史、哲的融合,用詩性話語在叩問歷史的滄桑中對歷史進行深度的意義拷問。
②創(chuàng)作歷史文化散文,作家應是一只腳站在往事如煙的歷史塵埃上,另一只腳又牢牢地立足于現(xiàn)在。他立足于現(xiàn)在而與歷史傾心交談,但他的宗旨絕不是簡單地再現(xiàn)過去,而是從對過去的追憶、闡釋中揭示它對現(xiàn)在的影響和歷史的內在意義,從而開創(chuàng)一片“以史明思”的審美境界。
(摘編自王充間《論散文》)(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緊緊圍繞標題“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云”組織材料,寫出了左公在西北植柳的巨大貢獻和人們對他的紀念。
B.③、④兩段文字對于讀者把握作品內容有提示作用,讀者可以由此出發(fā),想象西北邊陲茫茫的大漠中,連綿不斷、伸向天邊的綠柳。
C.文章⑦、⑧兩段,作者把充分的事實和史料相結合,介紹了左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左宗棠治理西北邊陲的現(xiàn)實意義。
D.作者著重強調了左宗棠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當時的官場上,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2)下列與文本一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運用類比的手法,寫出了只有少數有遠見的政治家,能夠邁過政權建設這道門檻,植樹栽柳、種桑養(yǎng)蠶、美化城鎮(zhèn),播撒建設的種子。
B.文本融記敘、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為一體,以飽含深情的筆墨追古思今,情感充沛,思想深邃,給讀者以深沉的思考和藝術的享受。
C.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引用了一些文言文,并運用了不少四字詞語,文白相雜,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并凸顯了厚重、典雅、優(yōu)美的文風。
D.文本情理并重,以評帶傳,所寫的人物在百年歷史中已有定論上又重新給出評價,這種評價又是不落窠臼的,從深層重新來詮釋人物。
(3)文本一第⑨段畫線句子體現(xiàn)了散文的語言之美,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
(4)文本二中說:“創(chuàng)作歷史文化散文,作家應是一只腳站在往事如煙的歷史塵埃上,另一只腳又牢牢地立足于現(xiàn)在”,文本一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成功,請據此簡要談談文本一在材料選用方面的安排及其藝術效果。組卷:37引用:14難度:0.1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2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醫(yī)學屬于傳統(tǒng)醫(yī)學。世界上許多國家、許多民族都有傳統(tǒng)醫(yī)學,如蒙醫(yī)、泰醫(yī)、回醫(yī)、藏醫(yī),還有歐美的替代醫(yī)學,如脊醫(yī)、順勢療法等等。許多民族的傳統(tǒng)醫(yī)學歷史悠久,部分僅有其獨特的診療方法,① 。在眾多的傳統(tǒng)醫(yī)學之中,中醫(yī)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經典著作,也有比較全面的診療方法,并且在唐代已經輸出到日本和朝鮮半島,其后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輸出到東南亞各國。因而② 。中醫(yī)學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善于吸納海外的醫(yī)療技術和藥物,為我所用。如嶺南地區(qū)的“海藥”就是來自海外的動植物藥,包括許多以香料進入中國的外來物種,例如肉桂、胡椒、檀香、沉香之類,都被發(fā)現(xiàn)其藥用價值,豐富了中藥寶庫。從清代開始,西方醫(yī)學進入中國,③ 。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用概括性的語言寫出中醫(yī)的三個典型特征,每條不超過15字。組卷:4引用:4難度:0.9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世界著名搖滾音樂家約翰?列儂說:“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你就改變世界;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你就改變自己。”
材料二:
有個青年人總是抱怨環(huán)境,一位長者對他說:“你想保護自己的腳,穿上一雙鞋子比給全世界鋪上地毯更容易做到?!?br /> 材料三:
經過中考的洗禮,你成了一名高中生。你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也有缺點和不足。也許你長大成熟了,不再懵懂幼稚,但你想更上一層樓;也許你正在走向成熟,不想渾渾噩噩,決心重塑自我。開學以來,學過的課文,親歷的活動,無不給你的思想、生活甚至是生命帶來沖擊,催你清醒,促你奮進崛起,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你自己!
對于以上三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抄襲,不要套作。③詩歌除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④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