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缺乏變動的文化里,長幼之間發(fā)生了社會的差次,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權力,這是血緣社會的基礎。血緣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jù)親屬關系來決定。親屬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構成的關系。血緣,嚴格說來,只指由生育所發(fā)生的親子關系。
血緣社會是穩(wěn)定的,缺乏變動;變動得大的社會,也就不易成為血緣社會。社會的穩(wěn)定是指它結構的靜止,填入結構中各個地位的個人是不能靜止的,他們受著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們是要死的。血緣社會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陳代謝作用--生育,去維持社會結構的穩(wěn)定。父死子繼:農人之子恒為農,商人之子恒為商--那是職業(yè)的血緣繼替;貴人之子依舊貴--那是身份的血緣繼替;富人之子依舊富--那是財富的血緣繼替。生育沒有社會化之前,血緣作用的強弱似乎是由社會變遷的速率來決定。
血緣所決定的社會地位不容個人選擇。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時在生活上又是影響最大的決定,就是誰是你的父母。誰當你的父母,在你說,完全是機會,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實。
血緣是穩(wěn)定的力量。在穩(wěn)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吧谒?,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緣固定了。
親密的血緣關系限制著若干社會活動,最主要的是沖突和競爭;親屬是自己人,從一個根本上長出來的枝條,原則上是應當痛癢相關,有無相通的。親密社群的團結性就依賴于各分子間都相互地拖欠著未了的人情。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賬”?!八阗~”“清算”等于絕交之謂,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需往來了。
在親密的血緣社會中商業(yè)是不能存在的。這并不是說這種社會不發(fā)生交易,而是說他們的交易是以人情來維持的,是相互饋贈的方式。實質上饋贈和貿易都是有無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別。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中,有專門作貿易活動的街集。街集時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場上,各地的人到這特定的地方,各以“無情”的身份出現(xiàn)。在這里大家把原來的關系暫時擱開,一切交易都得當場算清。當場算清是陌生人間的行為,不能牽涉其他社會關系的。商業(yè)是在血緣之外發(fā)展的。
地緣是從商業(yè)里發(fā)展出來的社會關系。血緣是身份社會的基礎,而地緣卻是契約社會的基礎。契約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約定。在訂定契約時,各人有選擇的自由,在契約進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個同意的權力去支持。契約的完成是權利義務的清算,須要精密的計算,確當?shù)膯挝?,可靠的媒介。在這里是冷靜的考慮,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著人們的活動--這一切是現(xiàn)代社會的特性,也正是鄉(xiāng)土社會所缺的。
(摘編自《血緣和地緣》)材料二:
事實上,社會學家按同一標準分類的血緣、地緣、業(yè)緣這三大群體,分別代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三大前后相繼的歷史階段。最初人類屬于血緣群體,建立在血緣群體之上的龐大而復雜的氏族組織是它的高級形式。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和新制度的出現(xiàn),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逐漸打破了氏族組織的生活空間,開始脫離血緣群體的束縛而相互雜居,從而使氏族組織解體,代之以按地域和財產差別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國家組織。隨著工業(yè)和交換的進一步發(fā)展,各種生產部門之間的分工日益充分發(fā)展起來,居民于是逐漸依其職業(yè)分成了相當穩(wěn)定的集團,于是業(yè)緣群體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組織形式。
中國的大村落,大體上是由婚姻血緣關系構成的社會群體,據(jù)此,我們有理由把它們稱為血緣群體,這對那些單姓村尤其確切。在明清二代,在浙江中南部、安徽南部、湖南、福建及兩廣地區(qū),一族所聚,動輒數(shù)百、數(shù)十里,并無異姓雜處。直至現(xiàn)在,安徽、江西、浙江山區(qū)及閩廣一帶,單姓的數(shù)百戶村所在多有。當然,在現(xiàn)今的杭嘉湖、蘇錫常以及更北的黃淮流域,單姓村雖有,但普遍存在的是那些以一二大姓為主、間以若干小姓的村落。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當然在于人口的村際流動。而推動人口流動的原因,在北方主要是由于戰(zhàn)亂和自然災害,而杭嘉湖和蘇錫常是由于近百年來商品經濟沖擊的結果。
中國鄉(xiāng)村村落的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是地緣群體與血緣群體或準血緣群體幾乎是同一個群體。自戰(zhàn)國秦漢以來,村落內部的土地實際上是各家庭私有,并通過買賣或典押而轉讓。只有在宗教勢力強大的村落內,數(shù)量有限的族田中依稀保存著村社的痕跡,村落內各個二代或三代同堂家庭,乃是私有財產的真正主體。各家庭在村落內的地位,主要地不是決定于它在血緣親屬網絡中的親疏遠近,而是它擁有財富--主要是土地的多寡。順此,家庭之間的財產差別仍是中國村落的更為重要、更為真實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又可以把中國的村落--無論是單姓村、主姓村,還是雜姓村--看成是一個典型的地緣群體。
(摘編自《當代浙北鄉(xiāng)村的社會文化變遷》)(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血緣社會是穩(wěn)定的,它的穩(wěn)定是指社會結構的靜止,不是指社會結構中個人的靜止。
B.血緣社會中,親密的血緣關系限制著一些社會活動,沖突和競爭在血緣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C.在鄉(xiāng)土社會中,長幼之間是有差次的,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權力是血緣社會的基礎。
D.親密的血緣社會中也會發(fā)生交易,但這種交易是以人情來維持的,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商業(yè)。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血緣社會中以血緣作為分配各人的職業(yè)、身份、財產等的標準似乎是最沒有理由的。
B.血緣繼替維持著社會結構的穩(wěn)定,而社會結構若發(fā)生變化,就將會影響到血緣繼替。
C.從血緣轉變到地緣是社會性質的轉變,血緣是契約社會的基礎,地緣卻是身份社會的基礎。
D.血緣社會發(fā)展為地緣社會,進而為業(yè)緣社會,主要是由于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發(fā)展。
(3)根據(jù)材料,下列不是血緣群體發(fā)展為地緣群體原因的一項是
A.家族人情往來饋贈
B.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
C.頻繁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
D.商品經濟發(fā)展沖擊
(4)根據(jù)兩則材料,概括中國鄉(xiāng)土社會血緣群體的特點。
(5)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組卷:14引用:3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柏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1)下列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營造了清靜的意境,活化出秋之靜美怡然。
B.“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寫農人把鐮刀掛在房檐上,回味著剛剛經歷過的喜悅,享受著悠閑的時光。
C.“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柏葉的影子”,寫出了漁人因為捕到的魚少而懊惱。
D.“蘆蓬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意為江面蕩漾著晨霧,漁人輕搖著船槳,寫出了朦朧美。
(2)下列對本詩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的第一小節(jié)的前三句,本是寫農人,卻只寫了伐木聲和鐮刀,這更能體現(xiàn)農人豐收后的安然自得的心態(tài)。
B.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漁人和自然的親近和諧,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C.詩歌前兩節(jié)以寫景為主,最后一小節(jié)以寫情為主,景色又被情感浸潤,層層展開,情景交織,意境深遠。
D.“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夢寐”一詞寫出了牧羊女因笛聲消失而產生的一絲憂愁,略帶甜蜜的清愁。
(3)如何理解“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4)這是一首中國情韻十足的秋之詩,詩人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簡要概括。組卷:34引用:3難度:0.4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師說
韓愈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②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欽!
③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師說》以貽之 貽:贈送 B.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通:普遍 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道理 D.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聞:知道,懂得 A.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①郯子之徒 ②彼童子之師 C.①師不必賢于弟子 ②而恥學于師 D.①惑而不從師 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A.《師說》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論述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批判了當時士大夫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xiàn)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
B.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以祝禱、占卜等為主,也為人治病。
C.六藝,指儒家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
D.經傳,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與解釋經文的書的合稱。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分別提出了教師的職能在于“傳道、受業(yè)、解惑”和“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
B.作者在第②段先以感嘆語氣,惋惜古人優(yōu)良的從師風氣沒有能夠流傳下來,接著就用三組比喻來論證。
C.“圣人無常師”與第一段“古之學者必有師”相呼應,并往前推進一步,由“學者”推進到“圣人”,由“必有師”推進到“無常師”。
D.最后一段“不拘于時”的“時”指“恥學于師”“惑而不從師”的社會風氣,“古道”指“從師而問”,以“聞道在先者為師”的優(yōu)良學風。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組卷:3引用:2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請簡要概括下面這則新聞報道的主要信息,不超過60個字。
2019年8月,李慶恒參加了第三屆浙江省快遞職業(yè)技能競賽。他熟知快遞服務郵政法等理論知識,熟背全國各地區(qū)的郵政編碼,只用12分鐘就完成了涉及19條派送路線的實際操作。憑借出色的職業(yè)技能,李慶恒獲得快遞員項目第一名。結合多次比賽獲獎名次和個人工作表現(xiàn),李慶恒被浙江省人社廳授予“浙江省技術能手”稱號,被浙江省總工會評為“浙江金藍領”。經過個人申請等一系列程序后,2020年5月6日,他被認定為杭州市高層次人才。有人感慨“難道高層次人才不需要高學歷了么”;有人則認為“是時候重新認識人才了”;杭州市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陳鍵則表示,不管在什么崗位,只要通過自身努力,加上社會的幫助,就能成長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理應得到足夠的禮遇。組卷:9引用:6難度:0.8
四、寫作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毛澤東“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邁,是聞一多“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奉獻,是雪萊酣暢淋漓的傾訴,是《百合花》中小通訊員的無畏,是香雪熱切的追求;青春要有袁隆平、鐘揚腳踏實地的勤勉,有“學不可以已”的執(zhí)著,有追求生命廣闊、豐盈的高遠……青春也會犯錯,會迷茫,會無助,會沖動,會受傷。
請結合材料內容和自身實際,談談你對“青春”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①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9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