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聯(lián)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體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文論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題,往往具有“實然”“應然”雙重意義,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觀念對“文”之反映,認識功能的信賴,也在于儒道兩家共同標舉的“貴真”理想。
在中國古代“文如其人”說的支持者中,在“實然”認定外,還賦予該命題“應然”意義者,比比皆是。葉燮所說的“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如此,“言,心聲也;書,心畫也。心聲心畫,吾翠正賴有此留天地間互相參驗者”亦如此,在這里,筆者更為關(guān)心的是,上述“實然”“應然”的判斷是如何產(chǎn)生的?回答此問題,我們需要對兩者的思想基礎(chǔ)分別進行追尋。
盡管在具體表達時,“文如其人”命題往往也包含對“文”的審美形態(tài)的描述,但它主要的闡釋目的,終歸在于肯定“文”承載創(chuàng)作者人品、思想情感或個性氣質(zhì)等信息的有效性。而在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諸多根深蒂圍的觀念中,恰有一種與此息息相關(guān),那就是承認并重視“文”尤其是自作之文的反映、認識功能。儒家詩學經(jīng)典文獻中的相關(guān)表述,可謂該觀念的典型體現(xiàn)?!对姶笮颍┲械摹霸娬撸局?,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至少是在認定,詩能夠反映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孟子的被眾多后學奉為土泉的認識方法-“以意逆志”,實際上也包含著上迷事實判斷。孟子認為,解讀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于詞句而誤解原意,要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一觀點無疑有對正確發(fā)揮解讀者主觀能動性的肯定與期待;此外,還有一點比較隱蔽,那就是對語言文字反映,認識功能的認可。因為在對該方法的表述中,孟子否定的僅僅是認知主體不恰當?shù)睦斫夥绞剑^不是作品承載“志”的真實性-“以意逆志”成立的前提之一,正是“志在文中”;若非如此,即使解讀者“知人”能力再強,也是無處應用的。當然,除了上述儒家經(jīng)典文獻,在古人其他常見表達中,義的這類功能也一再被確認,眾所周知,所謂“讀其書,想見其為人”是被古人多次重復的心思,這其中潛藏的,是對作品能夠承載作者情志,個性的肯定。而《漢書?司馬遷傳》所載《報任安書》中的“藏之名山,傳之其人”,則不單關(guān)注著“文”對德性或聲名的傳播,還表達出對“文”之展示自我情感、個性的信賴。在這類觀念中,具備上述功能的“文”已不僅是一種認知工具,更是異代之人有所感而相通的橋梁、創(chuàng)作者精神永存的保證。顯而易見,將“文”等同于反映、認識創(chuàng)作者個人信息的可靠媒介,乃是被經(jīng)典著作及文人反復確認的真理性認識。既然如此,“文如其人”命題能夠得到長久的擁護,絕非偶然。
除“客觀事實認定”一端外,在“人”與“文”的“應然”層面,“文如其人”命題同樣存在深厚的思想基礎(chǔ)。在這個層面,“文如其人”表達的是“貴真”的一種理念,即文、人一致是理應追求的境界,而“真”正是古代文論一以貫之的價值尺度??傮w來說,中國古代文藝觀中的“真”,一方面要求作家真誠地表達真實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要求作品具備完滿呈現(xiàn)作者真情實感的水平。如果說后者是對作品客觀效果的考慮,其實現(xiàn)程度尚不完全取決于作者的主觀愿望;那么前者就是對創(chuàng)作者主觀動機的要求,即要求作家無論創(chuàng)作水準怎樣,至少理應保證內(nèi)容的真實、表達態(tài)度的真誠。這兩點原則上人人皆可實現(xiàn),若不能做到,為人為文就均不足取。就文論史事實來看,《易傳?文言》中的“修辭立其誠”,《禮記?表記》中的“情欲信,辭欲巧”,就已包含了對“真”原則的自覺確認。而后世即便是格外重視形式風格的文人,也是絕不背棄該原則的。不難看出,當“真”成為古代文人立身、為文的普遍追求時,在他們心中,同樣標舉該理想的“文如其人”也就必具有“應然”意義了。
綜上所述,即便存在“言不盡意”說這類對立觀念,“文如其人”命題仍具備堅實的思想基礎(chǔ)。
(摘編自徐楠《“文如其人”命題探微》)材料二:
中國古代詩學以“文如其人”說作為風格論的核心命題。這一命題既從先秦時期孟子開創(chuàng)的“知人論世”“知言養(yǎng)氣”的批評傳統(tǒng)導出,也在魏晉時期的人物品藻之風中得到支撐,最終發(fā)展為“以氣論文”的風格學說,形成了以詩觀人、以人論詩的批評傳統(tǒng)。
西方的“風格即人”說出現(xiàn)較晚,是在超越了以修辭特點論風格之后,才真正關(guān)注藝術(shù)家的氣質(zhì)個性與其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歌德曾指出,“一個作家的風格是他的內(nèi)心生活的準確標志。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寫出明白的風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寫出雄偉的風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偉的人格?!?br /> 耐人尋味的是,“文如其人”與“風格即人”這兩個十分相近的風格論命題產(chǎn)生于東西方兩個各自獨立發(fā)展的文化系統(tǒng)和原創(chuàng)性詩學體系,又在比較視域中成為中西詩學風格論匯通性的鮮明表征。兩個命題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運用不同的例證和表述方式,卻共同揭示著文學風格的內(nèi)在特性,也從一個側(cè)面揭示了“共同的文學規(guī)律”。當然,這兩個命題只是相近而非相同,錢鍾書曾經(jīng)做過辨析,認為文如其人“乃讀者由文以知人”,而風格即人“乃作者取諸已以成文”。這種內(nèi)在差異的存在恰恰顯示出其間互識和互補的可能性,也體現(xiàn)著不同民族詩學并非趨同的獨特性。
(摘編自“中國作家網(wǎng)”《文學風格論與當下文學實踐》)(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文如其人”的意思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作者為人。
B.材料一認為,“以意逆志”強調(diào)讀者通過自身體會去“知人”,而非通過“文”。
C.材料一認為,“文如其人”既要求作品“真”,也要求作者“真”,否則就是不可取的。
D.材料二認為,西方的“風格即人”說出現(xiàn)較晚,它比修辭特點論風格更加客觀。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如其人”是中國古代文論史上的重要命題,體現(xiàn)了儒道兩家共同標舉的“貴真”的藝術(shù)追求。
B.沈德潛說:“讀太白詩,如見其脫屣千乘;讀少陵詩,如見其憂國傷時。”這種看法與葉燮的判斷意旨相合。
C.“以意逆志”“志在文中”等學說,為“文如其人”命題能夠得到學界長久的擁護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撐。
D.中國古代文論史上的“文如其人”說和西方的“風格即人”說的互識和互補,造成了兩種學說的差異。
(3)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文如其人”觀點的一項是
A.民間諺語:“什么人說什么話”“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腹有詩書氣自華”。
B.《詩經(jīng)》中就有很多歌頌勞動場面的詩句,如《芣苢》就是反映了他們采摘野菜的生活現(xiàn)狀。
C.“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反映出杜甫飄零的生活,而他悲己傷國的情懷也滲透在作品中。
D.紀曉嵐在講到明代詩人徐賁時,說他“天性端謹,不逾規(guī)矩……詩作頗乏才氣與意象”。
(4)材料一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
(5)《尚書?堯典》說“詩言志”,《禮記?表記》說“情欲信”。請結(jié)合材料一,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組卷:3引用:1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菜園(節(jié)選)
沈從文 ①夏日薄暮,這個中年婦人,穿件白色細麻布舊式衣服,拿把宮扇,在菜園外小溪邊站立納涼。侍立在身邊的是穿白綢短衣褲的年青男子。兩人常常沉默著半天不說話,聽柳上晚蟬拖長著聲音飛去,或者聽溪水聲音。溪水繞菜園折向東去,水清見底,常有小蝦小魚,魚小到除了看玩就無用處。那時節(jié),魚大致也在休息了。動風時,晚風中混有素馨、蘭花、茉莉花香。做母親的便笑著問兒子,是不是能在這樣情境中想出兩句好詩。
②男子笑著說,這天氣是連說話也覺得可惜的天氣,做詩等于槽蹋好風光。聽到這樣話的母親莞爾而笑。
③二十二歲的生日,做母親的為兒子備了一桌特別酒席,到晚來兩人對坐飲酒。窗外就是菜園,時正十二月,大雪剛過,園中一片白。已經(jīng)摘下還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園中,白雪蓋滿,正像一座座大墳。
④“你今天滿二十二歲,不單是天下變得不同,就是我們家中,也變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偹惆涯憬甜B(yǎng)成人,玉家不至于絕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br /> ⑤聽說“母親也老了”這類話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來了。他蓄了許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機會說出。他說他想去北京。
⑥北京方面他有一個舅父,聽說在旗章胡同開鋪子,生意不惡。
⑦聽說兒子要到北京去,做母親的似乎稍稍吃了一驚。這驚訝是兒子料得到的,正因為不愿意使母親驚訝,所以直到最近才說出來。然而她也掛念著那胞兄的。
⑧“你去看看你三舅,還是做別的事?”
⑨“我想讀點書?!?br /> ⑩“我們這人家還讀什么書?世界天天變,我真怕?!?br />?“我去三個月又回來,也說不定?!?br />?“要去,我不妨礙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書,不讀也不什么要緊。像我們這種人,知識多,也是災難!”
?這婦人這樣慨乎其言的說后,問他預備過年再去還是到北京過年。兒子說趕考試,還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靜,也極難得。
?時間過了三年。玉家菜園還是玉家菜園。地方一切新的變故甚多,隨同革命,北伐……于是許多青壯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當母親接到了兒子的一封信,說本學期終了可以回家來住一月時,歡喜極了。
?兒子如期回來了。更出于意外叫人驚喜的,是同時還有一個新媳婦回來。這事情直到進了家門母親才知道,做母親的似乎人年輕了十歲。
?兒子回家的消息不久就傳遍了本城,美麗的媳婦不久也就為本城人全知道了。因為地方小,從北京方面回來的人不多,雖然紳士們的過從仍然缺少,但漸漸有紳士們的兒子到玉家菜園中的事了。還有本地教育局,在一次集會中,也把這家從北平回來的男子與媳婦請去開會了。還有那種對未來有所傾心的年青人,從別的事情上知道了玉家兒子的姓名,因為一種傾慕,特邀集了三五好友來奉訪了。
?時間仍然是熱天,在門外溪邊小立,聽水聽蟬,或在瓜棚豆畦間談話,看天上晚霞,五年前母子兩人過的日子如今多了一人。
?因為媳婦特別愛菊花,今年回家,擬定看過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親的特別令工人留出一塊地種菊花,母親見一對年輕人,在菊圃邊料理菊花,便做著一種無害于事極其合理的祖母的幻夢。
?兒子同母親正說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縣里有人來說,有點事情,請兩個年青人去談一談。來人連洗手的暇裕也沒有留給主人,把一對年青人就“請”去了。從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做母親的當時縱稍稍吃驚,也仍然沒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做母親的已病倒在床,原來兒子同媳婦,已與三個因其他緣故而得著同樣災難的青年人,陳尸到教場的一隅了。
?三天后大街上貼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時知道兒子原來是共產(chǎn)黨。仿佛還虧得衙門中人因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來,也沒有把菜園產(chǎn)業(yè)全部充公。這樣打量著而苦笑的老年人,不應當就死去還得經(jīng)營菜園才行。她于是仍然賣菜,活下來了。
?秋天來時菊花開遍了一地。地方有勢力的紳士在園中宴客、賞菊、賦詩。
?玉家菜園或者終有一天會改作玉家花園,因為園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紳士和新貴強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驟然憔悴如七十歲的女主人,每天坐在園里空坪中喂雞,一面回想一些無用處的舊事。
一九二九年夏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蓄了許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機會說出?!睂憙鹤印靶钪\已久”,既體現(xiàn)了兒子對去北京讀書的向往,也體現(xiàn)了兒子對母親的不舍和母親不允許他去北京的擔心。
B.“已經(jīng)摘下還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園中,白雪蓋滿,正像一座座大墳?!边@句話渲染了小說的悲劇氛圍,暗示人物悲慘的命運。
C.畫線文段中雖對兒子、媳婦及青年人被殺害的過程采用了略寫方式,簡單、冷靜的敘述中卻能體味出敵人的慘無人道,革命者為革命犧牲的崇高精神。
D.小說第?段中鄉(xiāng)紳們的兒子來訪、教育局請他們開會、年青人奉訪這三件事都從正面寫出了“兒子”對當?shù)厝说姆e極影響。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旁觀者的立場和視角講述故事,作者與故事拉開距離,筆調(diào)客觀冷靜,讀者自可體會其中真情。
B.小說主要以菜園為環(huán)境依托,用了大量筆墨通過對菜園環(huán)境的描寫來塑造人物,美麗的菜園與和善的主人相融無間。
C.沈從文在《菜園》中幾乎沒有一句關(guān)于人性的說教,然而人性的善惡、美丑就在故事的敘述中顯現(xiàn)出來。
D.小說中媳婦愛菊花、與丈夫一起種菊花,鄉(xiāng)紳們進菜園賞菊花等內(nèi)容游離于主題,雖饒有意趣,卻有損主旨。
(3)第一段“夏夜母子納涼”場景的營造,有何作用?
(4)本文以“菜園”為標題,請?zhí)骄科湟馓N。組卷:6引用:1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分布地域狹窄、種群及個體數(shù)量都極少、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被稱為“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極小種群物種,意義不容小覷。從實際功能上看,①
保護極小種群物種,既要推動極小種群物種在人類干擾減少的情況下得到自然恢復,又要確保野外調(diào)查、種質(zhì)保存、遷地保護等人為保護協(xié)同發(fā)力;既要樹立保護優(yōu)先的意識,也要逐漸探索可持續(xù)利用的方式。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必須保護包括極小種群物種在內(nèi)的具體物種
B.保護包括極小種群物種在內(nè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C.保護包括極小種群物種在內(nèi)的具體物種,也就是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
D.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就是保護包括極小種群物種在內(nèi)的具體物種
(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字。組卷:2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蜀國謀士馬謖曾多次出謀劃策,有功于國,與諸葛亮情同父子。諸葛亮伐魏,馬謖主動以全家性命立下軍令狀,去堅守街亭,結(jié)果卻失守,導致伐魏失敗。諸葛亮要殺掉馬謖。有人說:“從前楚國殺掉大將成得臣而讓敵人晉文公心喜?,F(xiàn)在天下未定,而殺掉有智謀的大臣,這不是削弱自己而讓敵國得利嗎?”諸葛亮流淚說:“孫武能夠制勝天下,是因為他嚴明軍紀。不守軍紀,怎能取勝!”馬謖認罪愿受處置。殺掉馬謖后,諸葛亮吩咐按月給予馬謖家屬祿米。又想到劉備在白帝城臨死前曾叮囑他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爆F(xiàn)在果然應了劉備的話,于是懊惱自己不知人而請求自貶丞相之職。
上述材料中,馬謖、諸葛亮兩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jié)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