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牡丹一中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7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近期,某國際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長半身裙,售價高達29000元人民幣,但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這款裙子神似中國的馬面裙。該品牌強調其采用了“標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yōu)雅時尚的單品”,卻只字未提“馬面裙”。盡管國內質疑該品牌文化抄襲的聲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沒有表態(tài),只是在中國市場內默默下架了這款新品,國外的網(wǎng)站上這款裙子在繼續(xù)售賣。有媒體認為,這波操作難以被界定為抄襲,只能冠以“文化挪用”。
在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馬面裙的概念: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馬面裙的風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其結構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著。
此前,也有不少國際大牌借鑒中國元素,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出現(xiàn)在巴黎、米蘭、倫敦的時尚舞臺上,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經(jīng)穿過紅色的馬面裙,當時的新聞稿寫的是中式刺繡裙。這些借鑒參考,在文化領域并不少見,是對中國文化元素的喜愛和推廣,為國人所樂見。
要想讓我們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需要主動去發(fā)現(xiàn)。在此之前,許多國人并不了解馬面裙。爭議事件發(fā)生后,眾人才知道,這種款式不僅凝結了古人的實用智慧和審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現(xiàn)代感,只需稍加改良點綴,便可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時尚單品。
文化交流與元素借鑒本來就是一種雙向奔赴,“韓國端午祭申遺”等文化搶注事件一直讓國人耿耿于懷,此次“被挪用”則給我們再次敲響了警鐘。不過,與其停留在口頭的“抗議”,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來,尋找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傳播的方法。
(摘編自張曉涵《文化挪用,應讓公眾更關注傳統(tǒng)文化守護》)材料二:
文化挪用是指處于一種文化背景中的人將其他不屬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進行符號特征挪用的行為。根據(jù)內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歸為“實物挪用”與“非實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對有形物體的占有,而后者更為抽象,通常表現(xiàn)為內容挪用和主題挪用。內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被其他文化中的創(chuàng)作者借鑒、利用,又可具體分為風格挪用和主題挪用,兩者都指異文化對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過前者會主動地表明挪用對象的出處并以此進行自我標記,而后者則是利用異文化的符號與象征來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本文化。而主題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個體與機構。
對于文化挪用的批評者來說,文化挪用是一種異文化思維下對本土文化的誤讀與錯用,是對被挪用者的冒犯,特別是文化挪用本身所具備的符號化、片面化及多變性等特征讓人將其視為是刻板印象的輸出。但是,文化傳播是從符號開始傳播的,即文化傳播的第一步永遠都是符號化與片面化的。這在好萊塢電影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表現(xiàn)中國不離功夫,表現(xiàn)日本不離和服。符號化的目的是便于傳播與記憶,只有借助符號化的事物進行文化傳播,才能使得更多處于外來文化背景中的傳播對自身文化產(chǎn)生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持續(xù)地進行輸出。
在對文化挪用進行討論時,要避免“絕對原創(chuàng)性”的誤區(qū),避免陷入保守主義與自閉主義。一種文化若想進入世界舞臺,就必須以適合其傳播的形式進行改造,以適應不同文化,馬克思曾提出“世界文學”的概念,即“用世界性文學來包容所有在其自身文化之外出現(xiàn)與發(fā)展的文學作品”,“在最廣泛的意義上,世界文學能夠包含任何影響力超出本土文化的作品”。作為日益成為學術關注重點的“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實際上包含著一種內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時代,每一種文化都不是具體而為之的,而是各個文化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的產(chǎn)物。簡而言之,每一種文化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對立的產(chǎn)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體系中獲得發(fā)展與尊重,就要讓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與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發(fā)展為普遍性。
當下,中國文化實踐堅持“文化自信”。我們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負面意義,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載的積極意義,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礎上,以積極的姿態(tài)與“文化星叢”中的其他文化進行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打破西方社會對中國“傅滿洲”“陳查理”式的想象,促進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欣賞,以符號為載體,各文化共同參與編碼與解碼,實現(xiàn)“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自信”。
(摘編自徐冠群《文化傳播與文化創(chuàng)新:跨文化傳播語境中文化挪用的積極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國際大牌面對網(wǎng)友的抄襲質疑,雖然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在中國市場下架了這款新品,部分媒體認為這是一次“文化挪用”而非抄襲。
B.在此次風波之前,國際大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借鑒參考并不少見,這也有利于中國文化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推廣,為國人所樂見。
C.此次爭議事件推動了國人對馬面裙的認知,讓人們意識到這種凝結古人智慧和審美的服裝款式也能成為當下的時尚單品。
D.好萊塢電影表現(xiàn)中國不離功夫,表現(xiàn)日本不離和服,說明文化傳播始終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符號化、片面化的問題。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材料二關于文化挪用的分類,材料一中引起爭議的某國際大牌的行為是內容挪用中的風格挪用。
B.文化挪用的符號化、片面化及多變性使其不斷輸出刻板印象,是對被挪用者的冒犯,因此文化挪用是一種異文化思維下對本土文化的誤讀與錯用。
C.只要借助符號化的事物進行文化傳播,就能引發(fā)外來文化背景中的傳播對自身文化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文化的持續(xù)輸出。
D.若想進入世界舞臺,中華文化必須經(jīng)過適合其傳播的形式改造,以適應不同文化,在欣賞、學習、溝通中獲得發(fā)展與尊重。
(3)根據(jù)上述材料,以下行為中不屬于“文化挪用”的一項是
A.美國迪士尼公司將中國傳統(tǒng)劇目《花木蘭》改編成動畫片,將原始版本中的核心主題“盡忠盡孝”演繹為女性解放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主題。
B.伏爾泰將元代戲劇家紀君祥所創(chuàng)作的《趙氏孤兒》改編成為歐洲經(jīng)典劇目《中國孤兒》,借用中國文化中的形象符號來宣揚啟蒙精神。
C.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向全世界展示疫情之后武漢人真實的生活現(xiàn)狀。
D.美國網(wǎng)飛公司翻拍劉慈欣的科幻巨作《三體》,起用歐美當?shù)匮輪T飾演原著中以中國人為主的主角群體,講述超越時間、文化和種族邊界的故事。
(4)面對文化挪用,中華文化應該如何實現(xiàn)突圍?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雙文本(本題共1小題,1)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救命車(節(jié)選)
王安憶 有一段時間徹底從他記憶中藏匿了,中斷的切口是他在弄堂里奔跑,有千軍萬馬在身后追隨,所謂千軍萬馬,不過是他的兄弟及鄰家的男孩。他一直跑到后門口,祖母身前,祖母將手指探進他的后衣領,說了聲:怎么沒有汗?祖母檢測他們的健康狀況,就是探他們的后頸,倘是汗津津的發(fā)黏就沒事,放他們再繼續(xù)奔跑;相反,滑溜溜的干爽,一定出毛病無疑。這是從她相繼兩代的育兒經(jīng)驗中得出的方法,百試不爽。祖母探過后頸之后,還有一段雜亂的印象,所以,記憶中那個切口并不是齊整的,而是很有些毛糙,如同藕斷絲連的意思。
那一段雜亂的印象是以昏睡為主,在昏睡中間雜著祖母向母親的訴說,母親對祖母的抱怨,以及對兄弟的呵斥;再有被母親還是祖母挾持著起來,去醫(yī)院掛號,在等候的長椅上繼續(xù)昏睡;有幾次母親試圖讓他睡在膝上,可他的身量和心理都已不適宜躺在母親的懷里,于是掙著出來。體溫表冰涼地放進舌下,很快又滾燙地取出;腳踩到地上,沒有站起來,而是蹲下去,最后是負在父親的背上;藥片送進嘴,再原樣嗆出,又碾成粉狀,和了水灌下,在喉嚨口打著旋。酒精辛辣凜冽的氣味四處都是……
祖母探這小人兒的后頸時,其實已經(jīng)在發(fā)熱,小孩子通常都不怎么懼怕發(fā)熱,任憑到三十八甚至三十九度,依然無知無覺。此時,正是從三十八往三十九度攀爬的過程,祖母自然不依,立馬驅去床上躺著,這一躺下,原本被抑制著的熱度便一徑直升上來,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到家,七月天里裹在一床棉被里的小孩子已燒成一塊火炭,再量體溫,水銀柱幾乎升到頂頭。母親責怪祖母不該大熱天里用棉被裹他,祖母申辯歷來都是用捂發(fā)汗退熱,到底犟不過強悍的媳婦,由她解開棉被,卻見那小孩像剝了皮的老鼠,渾身赤紅著打戰(zhàn),無奈再將棉被裹上。思忖一時,決定去醫(yī)院。
可憐那孩子燒成這樣還能自己站住,由母親和祖母套上毛衣,隨著走出家門去醫(yī)院掛急診。急診間滿是發(fā)熱的大人小孩,差不多都是診為熱傷風,打一針退熱針,再配些藥片,便退出來。雖是晝長的季節(jié),此時亦已暮色滿天,街燈亮起,催促著夜晚來臨。白日的暑氣略退去,風吹來有些微涼意,方才的退燒針起了作用,那孩子振作了些。問他想吃什么,回答面條;又問面條里放些什么,回答什么都不放;祖母說,原來是要一碗陽春面,回答卻很堅執(zhí):“陽春”也不要!顯然食欲不振,想吃得清淡,只是不知道“陽春”僅為修飾,與任何實物無干。祖母與母親相視一笑,婆媳倆在爭吵之后和解了。
醫(yī)院去過了,針打過了,藥也吃下了,再加上捂被子發(fā)汗的老法,余下的就是等待。寒熱就像潮汐,自有運動的規(guī)律,一夜過去,早晨醒來又是新鮮活潑的一天。這一晚格外平靜地過去。那孩子的兄弟比平日乖許多,早早也上了床。大人呢,急躁過去之后安詳下來,將病了的那個掖緊被子,沒病的也搭上一角毛巾毯在肚子,然后燃起一盤蚊香,苦澀的煙在木地板上彌散,纏著桌腳與床腳盤旋繚繞。這平靜里藏著些指望,因此指望又生出欣悅。這也是平常的居家日子里的波瀾,微小的危境與解脫,凝結的親情,將一家人團得更緊。
由于早睡,那夜是要比以往漫長。小兄弟有一兩次醒來,朦朧中,房間里有黃黃的電燈和輕輕的呢喃,是祖母服侍哥哥喝水,吃藥,還有撒尿。那小的是有糾纏的習慣,可這一夜卻不,翻個身兀自睡熟。小孩子都是有感應的動物,感覺到不尋常,正在或者已經(jīng)發(fā)生事端。所以,潛意識里就有回避,存了僥幸,也許,一覺醒來,一切回到原狀。燈光在眼瞼里恍惚一下,又被睡眠蓋住,將發(fā)熱的同胞手足留在了燈下,連同墻上搖曳的影。七月的夜晚,其實是爽利的熱,身下竹席滑滑的,風習習拂過身上。熱殺去了黏滯的物質,空氣變得輕盈,很遠的地方的聲音和氣味傳過來,又擴散開去,這靜謐里有了一股躍動,飄然的。燈光里的幾只青蟲瞎撞著飛行,驟然在黑暗中匿去。
睡眠席卷了夜晚。
文本二
作為中國當代文壇創(chuàng)作風格最嬗變的作家之一,王安憶從創(chuàng)作伊始就對現(xiàn)實主義保持著極大的熱情,沿襲著按照生活本來面貌反映生活的原則,她努力探尋著現(xiàn)實的自然原貌。在回望自己獨特人生經(jīng)歷,書寫個體生命特有體悟的過程中,她始終將“真實性”作為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要原則,不同于我國古代寫實傳統(tǒng)中強調的“實錄”,也不同于“五四”以來政治性觀念映射下對生活的客觀反映,王安憶崇尚的客觀真實更具有西方現(xiàn)實主義所倡導的認識論上的意味。
(節(jié)選自皮進《王安憶小說創(chuàng)作觀念中的“真實性”闡釋》)(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昏睡中雜亂的印象的描寫,渲染了朦朧隱約的氛圍,表現(xiàn)生病中的孩子虛弱單薄的形。
B.祖母用捂被子發(fā)汗退熱的老辦法,使孩子的體溫不降反升,寫出了年老的祖母思想的落后。
C.母親和祖母二人因孩子生病爭吵,又因孩子的童真和解,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家人之間的愛與關懷。
D.小兄弟在哥哥生病時像有了感應,并不糾纏,“兀自睡熟”,充分表現(xiàn)小兄弟的乖巧懂事。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人物沒有有個性的姓名,只有“他”“這小人兒”等代稱,使其生命體驗具有了概括意義。
B.小說從尋常百姓家的小危機寫起,語氣平和溫厚,全文皆以簡筆勾勒的白描手法,凸顯平常人家的生活氣息。
C.小說景物描寫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風習習拂過身上”,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暗示孩子的病情好轉。
D.小說影像化的敘事風格,對光線格外偏愛,如“燈光里的幾只青蟲瞎撞著飛行”,讓小說有畫面感。
(3)文本二指出,王安憶的小說始終將“真實性”作為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要原則。談談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小說創(chuàng)作“真實性”的。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4)(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
??文信侯①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于秦。文信侯因請張?zhí)葡嘌?。張?zhí)妻o曰:“燕者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蔽男藕钊ザ豢?。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矣。今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备柿_曰:“臣行之?!蔽男藕钸橙ピ唬骸拔易孕兄豢希臧材苄兄??”甘羅曰:“夫項櫜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羅見張?zhí)圃唬骸扒渲Γ?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孰與武安君②?”唐曰:“武安君戰(zhàn)勝攻取,不知其數(shù);攻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备柿_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曰:“知之?!薄皯?sup>③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备柿_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絞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
??見趙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歟?”曰:“聞之?!薄奥剰?zhí)浦嘌鄽e?”曰:“聞之?!薄把嗵尤肭卣撸嗖黄矍匾?;張?zhí)葡嘌嗾?,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注】①文信侯:呂不韋。②武安君:白起。③應侯:范雎(jū)。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B.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C.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D.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質,文中是人質的意思。古代兩國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對方國家作為保證,叫“質”或“質子”。
B.孰與,意思是“與……相比,誰更”,與“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孰與”的含義相同。
C.“請因孺子”與“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因”的用法與意義相同。
D.幣,古人指禮物、財物,“應具幣”與《屈原列傳》中“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中“幣”的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信侯請張?zhí)频窖鄧鱿鄧?,張?zhí)普J為自己要到燕國去,必然經(jīng)過趙國,那時一定會被趙國捉住,所以他推辭了,這令文信侯不高興。
B.武安君在秦國對外戰(zhàn)爭中,為秦國奪取了不計其數(shù)的城邑,但在是否攻打趙國上與文信侯意見不一致,就被絞殺在咸陽城外。
C.甘羅見到張?zhí)?,以武安君和張?zhí)?、應侯與文信侯作比較,讓張?zhí)普J識到拒絕文信侯的利害關系,成功說服張?zhí)浦鲃咏邮苁姑?br />D.趙王割五座城池給秦國以擴大河間的地盤,是因為甘羅許諾割城后,秦國就會讓燕太子回去,與燕斷交,轉而與趙國一起攻打燕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②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
(5)文信侯與甘羅都要從趙國得到土地,但做法不同,請簡要概述。組卷:6引用:6難度:0.5
(二)古詩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老學庵壁
陸游
此生生計愈蕭然,架竹苫茆只數(shù)椽。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太平民樂無愁嘆,衰老形枯少睡眠。
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
【注】此詩為陸游晚年蟄居故鄉(xiāng)山陰時所作,此時金兵已占領北方領土,宋朝統(tǒng)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老學庵,陸游書齋名。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一生酷愛讀書,哪怕晚年生計艱難,也要蓋上一間書齋,以此來打發(fā)無聊難捱的時光。
B.頷聯(lián)中“古今”與“昏曉”相對,“永日”與“流年”相對,精煉準確地概括了作者終生與書為伴,以書開導人生的讀書生涯。
C.詩人對生活要求不高,書齋沒有書童,請一個南村的跛腳童子也無所謂,同時也說明了詩人生計艱難,照應了開頭的“蕭然”。
D.老學庵是陸游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園,哪怕它十分簡陋,他依然寫詩作記,并題寫在墻壁上。
(2)有人說“太平民樂無愁嘆”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有相仿之意,請談一談你的看法。組卷:10引用:5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
11.閱讀下面這則新聞,概括出3條安妮?埃爾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不超過20字)
瑞典文學院10月6日宣布,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都~約時報》在介紹埃爾諾時寫道:“埃爾諾的作品主要專注于描寫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她挖掘自己的記憶,并展現(xiàn)個人記憶與人們集體經(jīng)歷之間的微妙互動。不少讀者認為他們在她書里‘簡單的激情’中看到了自己?!卑栔Z的寫作并不是純粹的私人寫作。她具有社會學的視角,對權力關系、階層互動、個人審美和記憶背后的影響因素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埃爾諾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文學風格,叫“無人稱自傳”。在自傳體小說《悠悠歲月》里,她全篇采用的敘事主語不是第一人稱“我”,而是第三人稱,法語中無人稱的泛指代詞on,近似于“我們”的意思。埃爾諾通過這種集體表述,喚醒冷戰(zhàn)親歷者的公共記憶,也對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心靈進行了一次細膩的勘探。對于女性寫作而言,不失為一次重要創(chuàng)新。同時,埃爾諾的作品兼顧了女性的私人體驗和社會學方法所帶來的公共性,這是她的小說與一般女性小說不同的一點。組卷:0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北京時間1月27日,荷蘭海牙足球俱樂部官方宣布與中國球員李嗣镕簽下職業(yè)合同。同時,李嗣镕憑借神仙顏值,登上微博熱搜并引發(fā)諸多熱議。
眾多飯圈網(wǎng)友紛紛表示,“國足已如斯,看帥哥如此尚好”;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網(wǎng)友稱,“李嗣镕因顏值‘出圈’是好事,或許能讓更多目光關注中國足球,但弟弟還是好好踢球吧,總之歲月漫長,未來可期?!?br /> 復興中學開展以“建功十四五,鑄就新時代”為主題的文學活動,請你以青年學生的身份,聯(lián)系材料,選擇正方“體育圈飯圈化利大于弊”或反方“體育圈飯圈化弊大于利”,寫一篇辯論稿。體現(xiàn)自己的認識與思考,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