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南省豫北重點高中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耕讀”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
    ??早期儒家傳統(tǒng)尊“勞心”賤“勞力”,孔子在回應“樊遲請學稼”時表示:“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焉用稼?”(《論語?子路》)他認為講求禮義才是君子之選。孟子提出:“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保ā睹献?滕文公上》)不過,當時也能看到不同情況,《說苑》記載:“曾子衣敝衣以耕。”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的曾子,不得已而力耕于泰山之下。顏回也曾親自參與耕作,《莊子?讓王》記載,顏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
    ??后世儒家的價值觀念逐漸從“焉用稼”轉變到對“亦耕亦讀”的追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耕讀觀念適應社會發(fā)展而不斷變遷與拓展。“耕”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業(yè)生產勞動,而且可以擴展為事稼穡,豐五谷,養(yǎng)家糊口,以立性命;“讀”也不僅僅指學習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而且指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yǎng)性,以立高德。到了漢代,人們開始把耕讀相兼的教育思想加以強化。經學家鄭玄,“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shù)百千人”,與學生一起力行耕讀相兼的生活?!逗鬂h書?袁閎傳》中有“以耕學為業(yè)”之語,其中的“耕學”暗喻文人應如耕者般勤于學問。
    ??三國時期,諸葛亮“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東晉陶淵明“逃祿而歸耕”,辭官歸隱過著耕讀生活,“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顏之推強調要教育子女“知稼穡之艱難”,認為“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他在《顏氏家訓》中指出,只有通過農業(yè)勞動來體會人生,才能做好官、當好家。士大夫如果不了解農業(yè),不參加農業(yè)勞動,就會“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隨著顏之推等倡導的耕讀思想的流傳,耕讀教育對于維系家業(yè)的意義家喻戶曉,耕讀傳家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明代詩人徐勃有詩云,“半榻暮云推枕臥,一犁春雨挾書耕”,恰到好處地把“耕”與“讀”結合起來。明末清初理學家張履祥在“耕讀教育”思想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認為,士人以耕為恥,“只緣制科文藝取士,故競趨浮末,遂至恥非所恥耳”。他很重視“耕”與“讀”的結合,提出無論為農為士者,均須耕讀相兼。耕則力耕,學則力學,須知“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義遂亡”。思想家顏元重視“習行”,要求學生學習農學知識,認為勞動能“治心”“修身”。理學家孫奇逢在《孝友堂家訓》中言及“樊遲問稼”時,對子孫提出了“不有耕者,無以佐讀者”的觀點,寄望子孫以耕讀傳家。耕讀結合的教育不僅拓寬了教育的社會基礎,促使讀書人自食其力,同時也成為培養(yǎng)品格、磨礪心性的重要方式。
    ??清末名臣曾國藩始終將耕讀教育作為治家的根本,強調“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他指出“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故教諸弟及兒輩,但愿其為耕讀孝友之家,不愿其為仕宦之家”。曾國藩強調:“吾家子侄半耕半讀……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之?!边@表明當時“耕讀傳家”不僅把農耕勞作納入教育的范疇,而且把生活起居和日常禮儀等也納入教育的內容。
    (摘編自邵彥敏、李靜《“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中國傳統(tǒng)耕讀教育淺談》)(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耕”可以擴展為事稼穡,豐五谷,養(yǎng)家糊口,以立性命;“讀”可以擴展為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yǎng)性,以立高德。
    B.三國時期,人們普遍認為:“耕”與“仕”相關,只有通過農業(yè)勞動來體會人生,才能做好官、當好家。
    C.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尊“勞心”賤“勞力”的思想逐漸淡化,耕讀結合、耕讀傳家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D.孫奇逢寄望子孫以耕讀傳家,對子孫提出“不有耕者,無以佐讀者”的觀點,體現(xiàn)了他對耕讀結合的重視。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闡述從孔子到清末曾國藩都重視“耕讀”文化,論證了“耕讀”文化的重要意義。
    B.文章以徐勃詩句為例,論證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把“耕”與“讀”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
    C.文章運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證傳統(tǒng)“耕讀”是安身立命和治家的根本之道的觀點。
    D.文章在論證中大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也增添了文采。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到了漢代,耕讀相兼的教育思想開始得到強化,“以耕學為業(yè)”之語,足以證明漢代對“耕學”的重視。
    B.耕讀教育對維系家業(yè)有重要意義,也能促使讀書人自食其力,成為培養(yǎng)品格、磨礪心性的重要方式。
    C.張履祥認為士人要以耕為恥,提出“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義遂亡”,強調不讀書就沒有禮義。
    D.耕讀觀念是不斷拓展的,清末時,“耕讀傳家”的教育范疇不僅有農耕勞作,還包括生活起居和日常禮儀等。

    組卷:6引用:5難度:0.2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夏季在市中心逛街的人感到熱浪滾滾,在郊外游山玩水的人卻明顯感覺要涼爽一些。為什么在同等天氣下,我們感受到外界的溫度卻是不同的呢?究其原因,是“熱島效應”在影響著這一切。一般來說,形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城區(qū)下墊面的比熱容較郊區(qū)小,二是城區(qū)排放的人為熱量比郊區(qū)大,三是城區(qū)大氣污染物濃度大,起到了一定的保溫作用。
    ??為了應對城市熱島效應,有研究員也曾對不同措施進行過成本分析,成本最低的措施當屬修筑適度規(guī)模的“清涼道路”和綠色屋頂。如果將一個城市的道路和屋頂換成這種綠色的“清涼型”,則可以大大節(jié)省修建和維護成本,并且將市區(qū)的氣溫降低0.8℃左右。
    (摘編自《同等天氣下,市區(qū)氣溫為什么總比郊區(qū)溫度高?》)??材料二:
    ??樹木和其他植被的遮陰,以及蒸發(fā)土壤和樹葉中的水分可以充當大自然的“空調”。當自然景觀被用于建造道路、建筑物和其他結構的瀝青、混凝土和石頭取代時,就會形成熱島效應。這些人造材料比自然景觀更能吸收、儲存和重新釋放太陽的熱量,使地表溫度和整體氣溫攀升。城市生活的喧囂(交通、工廠和密集的人群等)也會產生廢熱,進一步加劇了熱島效應。
    ??雖然熱島效應通常被認為是夏季現(xiàn)象,但它可以在任何季節(jié)(包括冬季)和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感受到。日落之后最為明顯,這時人行道和其他城市表面會釋放當天早些時候儲存的熱量。當有晴朗的天空和平靜的風時,這種效果也很強,因為這些條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到達城市表面的太陽能量,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帶走的熱量。
    ??通過在白天提高溫度并在夜間阻止大氣降溫,城市高溫增加了引發(fā)與高溫相關的疾病的風險,例如脫水、中暑,甚至死亡。在最近的30年間,高溫是很多地區(qū)發(fā)生與天氣相關的死亡事件的主要原因。熱島城市的能源需求也更高,因為居民在夏季更依賴空調和風扇來保持涼爽。當然,這意味著會有更高的水電費。隨著化石燃料的使用、發(fā)電廠的大力建設,以及夏季對電力需求的增長,它們向大氣中釋放了更多的溫室氣體。城市熱量還通過與汽車尾氣混合形成臭氧,直接導致空氣污染。
    (摘編自《什么是城市熱島?它是如何產生的?有什么影響?》)??材料三:
    ??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可以從強化城市綠化、增加城市水域面積入手。綠色植被和水域是城市綠島的主要發(fā)源地和維持地,它們可以改變城市下墊面的熱屬性,減少熱量的聚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還可以通過治理機動車尾氣、限制工業(yè)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結構等方式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人口高密度區(qū)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區(qū)和能量高消耗區(qū),會形成氣溫的高值區(qū)。因此,在合理控制城市發(fā)展的同時,還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摘編自《關于城市熱島效應,你知道多少?》)(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夏季游玩時,在市中心逛街感到熱浪滾滾,在郊外游山玩水感覺涼爽一些,是“熱島效應”導致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
    B.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城區(qū)下墊面的比熱容較郊區(qū)要小,城區(qū)排放的人為熱量比郊區(qū)大,城區(qū)大氣污染濃度大。
    C.修筑適度規(guī)模的“清涼道路”和綠色屋頂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成本最低的措施,可以節(jié)省修建和維護成本,降低市區(qū)溫度。
    D.城市熱島效應在夏季的日落之后最為明顯,這是因為日落之后人行道和其他城市表面會釋放當天早些時候儲存的熱量。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了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之外,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還可以從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積入手,因為與綠色植被相比,水域更能減少熱量的聚集。
    B.治理機動車尾氣、限制工業(yè)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結構、控制城市人口密度、控制建筑物密度等都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措施。
    C.如果天氣晴朗且風很平靜,熱島效應會較強,因為這些條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到達城市表面的太陽能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帶走的熱量。
    D.與郊外的自然景觀相比,市區(qū)植被較少,人造材料吸收、儲存和重新釋放太陽的熱量更多;城市生活產生廢熱,也進一步加劇了熱島效應。
    (3)熱島效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

    組卷:0引用:2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蝶兒飛走
    梁曉聲
    ??田維同學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而且,也是很好的。
    ??她曾是我所開的選修課的學生。每次上課她都提前幾分鐘來到教室,從沒遲到過,也從沒在教室里吃過東西,或在我講課時伏于桌上。更沒在我講課時睡著過……
    ??分明的,她和同宿舍的一名女生很要好。往常是,她們雙雙走入教室,每并坐第一排或第二排。
    ??有次課間,我問她倆:“你們形影不離似的,是不是互相之間很友愛?。俊?br />??她倆對視一眼,都微微一笑。
    ??和田維同宿舍的那一名女生說:“是?。 ?br />??田維,卻什么也沒說,目光沉靜地看著那一位女同學,表情欣慰。
    ??大約就是在那一堂課后,我在自己的教師信箱里發(fā)現(xiàn)了田維寫給我的一封信。她的字,寫得別提多么認真了。筆畫工整,接近著仿宋體。兩頁半筆記本紙的一封信,竟無一處勾改過。她對標點符號之運用,像對寫字一樣認真。即使在我們中文系的學生中,對漢字書寫及標點符號如許認真者,是不多的。
    ??那封信使我了解到,她不幸患著一種接近是血癌的疾病。自此,我再見到她,心情每一沉郁。然而,我眼中的她,一如以往是一名文文靜靜的小女生。我覺得她的內心,似乎是波瀾不驚的。在那一班女生中,她也確乎是看起來小的。不僅指她的身個兒,還指她給我的特殊印象——在我看來,她仿佛仍懷有一顆潔凈的初中女生的心。俗世染人,現(xiàn)而今,有那樣一顆潔凈心的初中女生,大約也是不多的吧?
    ??某一節(jié)課上,我要求幾名同學到黑板前,面向大家,發(fā)表對一部電影的看法。也請?zhí)锞S到黑板前,對幾名同學的評說給出分數(shù),并陳述她自己的給分原則。那幾名同學有些像參賽選手,而田維如同評委主席。
    ??沒想到田維給出的分數(shù)竟極為服眾。她的陳述言簡意賅,同樣令大家滿意。我想,一個事實肯定是,那一堂課上,她的中文能力表現(xiàn)良好,又加深了我對她的印象……
    ??其后她缺了好多堂課,我暗問她的室友,得到的回答是——“田維又住院了?!?br />??一個“又”字,使我沉默無語。
    ??田維又出現(xiàn)在課堂上時,我什么都沒有問她,若無其事似的。但講課時,總會情不自禁地看著她。
    學期考試時,田維早早地就到教室里了。那一天她很反常,坐到了最后一排去。
    ??考題是散文或評論,任選一篇,沒有任何一名同學預先知道考題。
    ??我不明白田維為什么要坐到最后一排去。我猜測也許是她的一種下意識使然——比如毫無準備的現(xiàn)場寫作格外感到壓力,比如那一天覺得自己身體狀態(tài)不好。所以,作為監(jiān)考老師,我又不由得經常將目光望向她,在內心里對她說:田維,只要你寫夠了兩千字,哪怕愧對“寫作”二字,老師也會給你及格的……
    ??她卻始終在埋頭寫著。止筆沉思之際,也并不抬起頭來。
    ??在五十余份考卷中,出乎我意料的是——田維的卷面狀態(tài)最佳。字跡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了然,標點符號也標得分明,規(guī)范,正確。
    ??那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考生自己一處也未勾改過的考卷;一如她曾寫給我的信。
    ??那也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我一處都未改錯的考卷;肯定的,那種情況對于任何一位判中文考卷的老師都是不多見的。
    ??散文題有兩則——《雪》或《雨》,可寫景,可敘事。田維選擇了《雪》,敘事寫法。寫到了自己的童年,寫到了奶奶對她的愛。我至今仍記得她寫到的某些細節(jié)——冬天放學回家,奶奶一見到她,立刻解開衣襟,將她那雙凍得通紅的小手緊夾在奶奶溫暖的腋下……感冒從小對她就是一件嚴重的事情,奶奶在冬季來臨之前,為她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褲,使她穿上了像小熊貓,自己覺得好笑,奶奶卻極有成就感……
    ??在大學中文學子們的寫作中,內容自戀的現(xiàn)象多,時髦寫作的現(xiàn)象多,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多,真情寫作卻是不怎么多的。
    ??田維落在考卷上的那些文字,情真意切。
    ??我給了她99分,抑或100分。
    ??我記不清了,總之是全班最高分。
    ??我不認為我給她的分數(shù)是有失標準的。
    ??我只承認,我給予田維的分數(shù),具有主張的性質。
    ??排開我自己的想法不談,即使由別位老師來判,在那五十余份考卷中,田維的分數(shù)也必然將是最高的,只不過別位老師,也許不會像我一樣重視她的考卷所體現(xiàn)出的示范意義……
    ??她竟悄悄地走了,我心愀然。
    ??她竟在假期里悄悄地走了,老師們和同學們都沒能一起送她走,這使我們更加難過。
    ??田維是一名熱愛中文的女學子。
    ??也是一名極適合學中文的女學子。
    ??我們教的中文,是主張從良好情懷的心里發(fā)芽的中文。
    ??這樣的一顆心,田維無疑是有的。
    ??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種超乎她年齡的沉靜,對于我們都意味著些什么了。
    ??經常與死神波瀾不驚地對視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田維作為中文女學子,之所以對漢字心懷莊重,我以為也許還是基于這樣的想法——要寫,就認認真真地寫。而且,當成一次寶貴的機會來對待。
    ??這令我不但愀然,亦肅然,遂起敬。
    ??蝶兒飛走了……
    ??讓我們用哀思低唱一曲《詠蝶》……
    2007年9月8日于北京(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強調印象是“很深的”“很好的”,總領全文,交代了主要人物,也為下文敘事張本,文字簡潔,情感深沉。
    B.“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考卷”反復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田維一如既往的認真態(tài)度,以及“我”對她的充分肯定與贊美。
    C.文章敘寫散文《雪》中的細節(jié),表明文章留給“我”的印象很深,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散文《雪》中語言的精美、絢麗。
    D.“蝶兒飛走了……”用美麗而凄婉的意象陳述了田維不幸離世的事實,含蓄蘊藉,使文章的結尾富有韻味。
    (2)文章里說“這令我不但愀然,亦肅然,遂起敬”,這句話有哪些含意?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3)文章畫橫線的文字反復敘寫“我”監(jiān)考時的心理活動,有什么作用?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夏天吃不完的西瓜都會貼上保鮮膜,這是很多人的習慣做法。連在超市里賣的西瓜,切開的也都會裹上一層保鮮膜。不過,有說法稱,食物裹保鮮膜后不僅不會起到保鮮抑菌作用,反而會繁殖更多的細菌。那么,保鮮膜還能放心使用嗎?
    ??保鮮膜,從名稱上來看,它是為了幫助食物保鮮而設計制作的一種薄膜。它可以用食物包裹住,外界環(huán)境隔絕,能防止空氣中的灰塵等不落在西瓜表面。這對于西瓜的保存其實是有好處的。
    ??那為什么網(wǎng)傳西瓜貼了膜反而細菌更多了呢?①
     
    。首先,你用的保鮮膜是否合格?②
     
    ,就難發(fā)揮保鮮的效果,時間久了細菌繁殖自然會更多。其次,還要看食物在使用保鮮膜前的情況。如果西瓜在貼膜前,已經沾染了比較多的微生物、細菌,那貼膜后,③
     
    。所以,大家最好使用合格正規(guī)的保鮮膜,而需要保存的食物應該盡快貼上保鮮膜并及時冷藏保存。理想的保鮮膜應該符合以下條件:容易被拉出及剪開;容易與玻璃陶瓷及不銹鋼面食具(但非保鮮膜本身)黏合;接近透明并沒有折皺、厚度不均等情況出現(xiàn);能抵受一般拉扯的壓力。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5引用:6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種人格像“牛油果”,當你不斷往下挖時,會發(fā)現(xiàn)有一顆堅硬的內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堅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風雨飄搖,也影響不了他們堅定的內心。
          而老子卻說:“上善若水。事善能?!奔蠢硐肴烁袢缫汇逅?,它能沖開堤壩,隨物賦形,溶江入海,讓生命得以進一步提升。
          在繼往開來的新時代,對于想擁有“高質量青春”的高中生來說,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我?請結合材料內容寫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82引用:4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