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八中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3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批判”一詞來自德國古典哲學,特指人類勇敢地運用理性來解決自身面臨的一切問題的崇高的“權(quán)衡較量”的思維活動,比如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
魯迅的“批判”也具有獨特的哲思魅力,但并不囿于哲學和理論。竹內(nèi)好認為,魯迅一開始就不喜歡擺弄單純的抽象理論,后來也無意于此。但這并不是說,魯迅更偏重于“行動”。盡管魯迅渴望“行動”,贊美“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摩羅詩人”,但他終于并不是行動家,他的小說、雜文和散文隨筆無不顯明他主要還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個批評家(批判者)。而且他的批判并不仰仗也并不追求高深玄妙的概念理論的架構(gòu),乃是整個生命(活潑的智慧、情感與意志)的全然投入。表現(xiàn)出來,更偏重于蘇珊?朗格所謂“情感的形式”,也就是文學。
魯迅遺產(chǎn)也可以說就是批判的文學或文學的批判。
這具體就是他所提倡的“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直接批判社會現(xiàn)實并進而批判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所依托的一定的精神傳統(tǒng)。其核心,就是“批判國民劣根性”。
為什么“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實為對“國民性”或“國民劣根性”“壞根性”的批判?
這是因為在魯迅看來,社會現(xiàn)實的改造直至文明傳統(tǒng)的更新,關鍵在“人”,“人”的關鍵在“精神”,即通常所謂“人心”。人心壞了,外在的社會設施乃至文明的一切其他內(nèi)容不管涂抹得怎樣漂亮,都不可能真正好轉(zhuǎn),反而越來越壞。他雖然經(jīng)常從直接的乃至高度敏感的社會政治入手,雖然也像學問家們那樣進行深入廣泛的歷史文化的闡釋,但他的真正目標仍然是堅定不移地“直指本心”:“批判國民劣根性”。
(摘編自郜元寶《魯迅六講(增訂本)》)材料二
魯迅在寫于世紀初的《文化偏至論》里,所要討論的是新世紀的中國文化的戰(zhàn)略選擇問題,同時提出的是中國要建立什么樣的“新文明”,也就是如何趕上世界新潮流,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的問題。為此,他對于“西方文明史”,特別是19世紀西方現(xiàn)代化道路,進行了專門的考察。針對當時流行的關于中國的“現(xiàn)代文明”的種種設想,他明確提出,無論是“以富有為文明”“以路曠(即科技——引者注)為文明”,還是“以眾治(即以議會民主為代表的現(xiàn)代民主)為文明”,都是片面的,只抓住了“現(xiàn)象之末”,而放棄了“本原”;他因此提出“根柢在人”,中國在新世紀里,要“生存兩間,角逐列國”,“其首在立人”,也即人的徹底解放,這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出發(fā)點,也是最后的歸宿。
他又進一步回答了“怎樣立人”的問題,指出:“若其道術(shù),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他的結(jié)論是:“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zhuǎn)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于天下”。這就是說,魯迅在思考中國所要建立的“現(xiàn)代文明”、所要實現(xiàn)的“現(xiàn)代化”目標時,他并非不重視民族國家的獨立、富強與民主,但他更重視與強調(diào)“人的個體生命的精神自由”:他認為二者之間存在著“本末之分”,因此他賦予后者以哲學上絕對的終極的意義與價值,同時在現(xiàn)實層面的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文明”)目標與道路上,強調(diào)“立人”是“立國”的前提與基礎,邏輯與歷史的起點與終點(最終要建立的現(xiàn)代國家是“人國”)。
(摘編自錢理群《絕對不能讓步》)材料三
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要經(jīng)過奴性、悟性、理性這三個階段,一個民族直至整個人類同樣也要經(jīng)過這三個階段。而民族和人類的精神自覺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類的思想家、文學家,對本民族的精神以至全人類的人性進行內(nèi)審與反省,并以文學為途徑把自己反思的結(jié)晶傳達給人民,以改變本民族的精神和人類的人性。
魯迅畢生所致力的,就在于對中國人精神的反思,啟悟中國人“悟己之為奴”,從奴性狀態(tài)上升到悟性境界。這是魯迅所承擔的歷史的職責,也是他恒久的一直延續(xù)到當代的最重要的價值。這不是從某個人或某個政治集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是從普世的,即中國人以至全人類精神文化發(fā)展的視角進行觀照所總結(jié)出的魯迅的當代價值。正因為魯迅具有這樣的價值,是從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所以必然觸動了每個中國人的神經(jīng)中樞,牽扯到所有文化論戰(zhàn)的核心問題,因為種種文化論戰(zhàn)爭論的根柢,說到底也是應該怎樣認識人類自己與外部世界的問題。因而至今總有人罵他,攻擊他,也總有人推崇他,紀念他,每一次的文化論戰(zhàn)也都要把魯迅牽連進去。
(摘編自張夢陽《魯迅的科學思維》)(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主要通過思想文化領域的批評來喚醒“人心”,他的批判不涉及抽象的概念理論,借助的是“整個生命的全然投入”的文學形式。
B.在思考中國建立的“現(xiàn)代文明”的目標時,魯迅更重視“人的個體生命的精神自由”,甚至甚于“國家的獨立、富強與民主”,他認為前者是“本”。
C.從普世的層面進行觀照,魯迅的價值體現(xiàn)在他所承擔的歷史職責,即引導人們“悟己之為奴”,擺脫精神的奴役狀態(tài),重新回歸理性境界。
D.至今總有人罵他,攻擊他,也總有人推崇他,紀念他,這是因為魯迅是從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所以常招致誤解。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則材料都談到了對中國人精神的反思,不過三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魯迅所提倡的“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的核心落實為“批判國民劣根性”。
C.為了明確新世紀的中國文化的戰(zhàn)略選擇,魯迅考察了西方的現(xiàn)代化道路。
D.魯迅對民族人性的內(nèi)審與反省,深刻改變了本民族的精神和人類的人性。
(3)下列信息不屬于魯迅批判的“國民劣根性”的一項是
A.魯迅在《論照相之類》中提到S城就有利用照片的合成而制作的“求己圖”:“一個自己傲然地坐著,一個自己卑劣可憐地,向了坐著的那一個自己跪著。”
B.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寫道:“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br />C.在《記念劉和珍君》中,提及劉和珍之死,魯迅寫道:“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br />D.在《論睜了眼看》中,魯迅說道:“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br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論證思路。
(5)魯迅曾大聲呼喚“精神界之戰(zhàn)士”的到來,他的核心思想是“立人”;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曾對子貢說過“己欲立而立人”,這句話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構(gòu)成他的“忠恕之道”。請簡述此處孔子的“立人”與魯迅的“立人”在概念內(nèi)涵上和提出目的上有何不同。組卷:13引用:5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大地上的家鄉(xiāng)
劉亮程 我是在七年前的冬天,來到菜籽溝村的。當時這個村莊給我的感覺,就像到了時間盡頭,那些人把所有房子住舊,房子也把人住老,屋梁的木頭跟人老朽在一起。年輕人都走了,大院子里剩下兩個老人。老人也在走。然后院子就空了,荒蕪了。一個曾經(jīng)煙火相傳的百年庭院,從此變成老鼠、螞蟻、麻雀和茂密荒草的家園。
可我,卻是看上這個村莊的老和舊,才決定在這里安家。我這個年齡,喜歡老東西、舊事物,也能看懂老與舊。因為老舊事物中,有遠去家鄉(xiāng)的影子。
我們都是注定要失去家鄉(xiāng)的人。當以前的村莊不能再回去,家鄉(xiāng)只是破碎地殘存于大地上那些像家鄉(xiāng)的地方。菜籽溝便是這樣一個我能在恍惚間認作家鄉(xiāng)的村莊,她保留了太多的我小時候的村莊記憶。但是,那些承載早年記憶的事物,卻都老舊到了頭。
我自己也在這個老舊村莊面前,突然地老了,走不動了。我在村里收購了一所七十年的老學校,做了一個書院,在這里耕讀養(yǎng)老。
在這個有菜地和果園的大院子里,讀書、寫作、勞動時,我又看見自己年輕時的勞碌,看見我在寫《一個人的村莊》時所擁有的,可以看見時間的眼光和心境,又看見大地上完整的黑夜和天亮。我在滿村莊的舊事物中,聞到我曾經(jīng)生活的那個村莊的味道,它讓我雖然身處異鄉(xiāng),卻有了一種回到家鄉(xiāng)的感覺。
記得在書院的第一年秋天,我看到一片長得旺盛的灰條草,就像見到了親人。在我小時候灰條是最平常的植物,在門前菜地、田間地頭荒野中,到處都是。我們拔灰條喂豬,手上、身上都是灰條的綠色草汁。我在這個剛剛落腳的陌生村莊,不認識幾個人,不熟悉它的路,卻看見一片熟悉的灰條草長在這里,還有遍地的蒲公英和蒼耳,還有牽?;ê统冻堆恚@個長著熟悉草木的地方,讓我仿佛身處家鄉(xiāng)。
我還看見過一只老烏鴉。
經(jīng)常有一群烏鴉在院子上空“哇哇”地叫著飛過去。有一刻,我聽到一只嗓子沙啞的烏鴉的叫聲,我想這群烏鴉中一定有一只老烏鴉,它的叫聲和我一樣帶著沙啞和蒼老。等它們再飛過來時,我看到那只老烏鴉了,它飛在一群年輕的烏鴉后面,遲鈍地扇著翅膀,歪歪斜斜,仿佛天空已經(jīng)不能托住它,它要落下來。
我這樣看著它時,發(fā)現(xiàn)它也在看我,用它那黑亮的眼睛,看著地上一個行將老去的人,抱著膀子,弓著腰,形態(tài)跟它一模一樣。那一刻,地上的人和天上的鳥,在相望中看到了自然世界中最后要發(fā)生的事情,那就是衰老。
老是可以緩緩期待的。那個生命中的老年,是一處需要我們一步步耐心走去的家鄉(xiāng)。
我在這個村莊,一歲一歲地感受自己的年齡,也在悉心感受著天地間萬物的興盛與衰老。我在自己逐漸變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邊樹葉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蟲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過山谷的風聲也顯出蒼老,這是與萬物終老一處的大地上的家鄉(xiāng)。
今年五月,我到甘肅平?jīng)霾娠L,當?shù)厝酥牢业淖婕歉拭C,就說你回到老家了。其實我的老家甘肅酒泉金塔縣,離平?jīng)銮Ю镏b,我怎敢把平?jīng)霎敵杉亦l(xiāng)呢。但后來,我從平?jīng)鋈苏f話的口音中,聽出我老家酒泉的鄉(xiāng)音,那是我去世的父親曾經(jīng)說的方言,是我的母親和叔叔們在說的方言,聽著它我仿佛回到那個語言里的家鄉(xiāng)。
我平常說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語音中總能聽出家鄉(xiāng)話的味道,這是脫不干凈的鄉(xiāng)音胎記。尤其當我寫作時,我的語言會不自覺地回到早年生活的村莊里,回到我母親和其他家人的日常話語中。
寫作是一場語言的回鄉(xiāng)。
我寫的每一個句子都在回鄉(xiāng)之路上,每一部我喜歡的書,都回到語言的家鄉(xiāng)。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是個人的厚土。每個人的出生都不僅僅是一個單個生命的出生。我出生的一瞬間,所有死去的先人活過來,所有的死都往下延伸了生。我是這個世代傳襲的生命鏈條的銜接者,因為有我,祖先的生命在這里又往下傳了一世,我再往下傳,便是代代相傳。
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家鄉(xiāng),在土上有一生,在土下有千萬世。厚土之下,先逝的人,一代頭頂著上一代的腳后跟,在后繼有人地過一種永恒生活。
家鄉(xiāng)讓我們把生死連為一體。因為有家鄉(xiāng),死亡變成了回家;因為有家鄉(xiāng),我可以坦然經(jīng)過此世,去接受跟祖先歸為一處的永世。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在累累塵埃中,需要我們?nèi)フ覍ぁ⒄J領。我四處奔波時,家鄉(xiāng)也在流浪。年輕時,或許父母就是家鄉(xiāng),當他們歸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孫的家鄉(xiāng)。每個人都會接受家鄉(xiāng)給他的所有,最終活成他自己的家鄉(xiāng)。
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家鄉(xiāng)。
而在更為廣闊的意義上,一粒塵土中有我們的家鄉(xiāng),一片樹葉的沙沙響聲中有我們的家鄉(xiāng),一只鳥飛翔的翅膀上、一朵飄過的白云之上有我們的家鄉(xiāng),一場一場的風聲中有我們的家鄉(xiāng)。一代又一代人來了去、去了又來的悠長時間中,我們早已構(gòu)建起大地上共有的家鄉(xiāng)。
多少年前,我用散文塑造了一個人的村莊家園。當我在陌生城市的黃昏,看見那個扔在遠處的村莊并開始書寫她時,那個草木和塵土中的家鄉(xiāng),那個白天黑夜中的家鄉(xiāng),被我從大地塵埃中拎起來,掛在了云朵上。
那是我用文字供奉在云端的家鄉(xiāng)。
(有刪減)(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中說“我們都是注定要失去家鄉(xiāng)的人”,包含著我們曾經(jīng)生活過的空間上的家鄉(xiāng)終將老去,逐漸荒蕪之意。
B.文章中的“老烏鴉”這一意象,是“我”在自然界中的投影,形象地揭示出衰老是自然界中無法逃脫的事。
C.“我”之所以說寫作是一場語言的同鄉(xiāng),是因為寫作時,語言會不自覺地回到早年生活的村莊里,回到“我”母親和其他家人的日常話語中。
D.文章中“我”認為死亡是一種永恒,是跟祖先歸為一處的永世,意思是要人們從容面對死亡這一自然規(guī)律。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描寫了菜籽溝村的化,引出下文“我”對家鄉(xiāng)“老”與“舊”的思考,提醒人們要關注自己的家鄉(xiāng)。
B.文中畫橫線句采用排比句式,連續(xù)用“老”字對“樹葉”“雨滴”“蟲子”等事物加以描述,突出了時間的消逝。
C.文章講述了“我”到甘肅平?jīng)霾娠L一事,突出了“我”與當?shù)厝嗽趯亦l(xiāng)認知上的分歧,表明了“我”對家鄉(xiāng)的看法。
D.本文思考了家鄉(xiāng)的意義,啟發(fā)人們重新審視家鄉(xiāng),筆調(diào)舒緩而富有哲思,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3)“我”為什么選擇來到菜籽溝村?請簡要說明。
(4)文章標題是“大地上的家鄉(xiāng)”,文章最后說“那是我用文字供奉在云端的家鄉(xiāng)”,兩者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請簡要分析說明。組卷:13引用:2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先生姓江氏,名永,字慎修,婺源之江灣人。少就外傅時,與里中童子治世俗學。一日,見明丘氏《大學衍義補》之書,內(nèi)征引《周禮》,奇之,求諸積書家,得寫《周禮》正文,朝夕諷誦,自是遂精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經(jīng)注疏》者,而于三禮尤功深。
先生讀書好深思,長于比勘,步算、鐘律、聲韻尤明。古韻起于吳才老,而昆山顧氏據(jù)證尤精博。先生謂顧氏考古之功多,審音之功淺,正顧氏分十部之疏。后儒皆言古者寓兵于農(nóng),井田廢而兵農(nóng)始分。先生曰:“考之春秋時,兵農(nóng)固己分矣。若軍盡出于農(nóng)則農(nóng)民固在安用屢易軍制乎所謂子弟者兵之壯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皆其素在軍籍非通國之父兄子弟也。”《經(jīng)傳》中制度名物,先生必得其通證舉視此。蓋先生之學,自漢經(jīng)師(鄭)康成后,罕其儔匹。
先生嘗一游京師,以同郡程編修恂延之至也。三禮館總裁桐城方侍郎范素負其學,及聞先生,愿得見,見則以所疑士冠禮、士昏禮中數(shù)事為問,先生從容置答,乃大折服。而荊溪吳編修紱自其少于禮儀功深,及交于先生,質(zhì)以《周禮》中疑義,先生是以有《周禮疑義舉要》一書。
后數(shù)年,程、吳諸君子己歿,先生家居寂然。值上方崇獎實學,命大臣舉經(jīng)術(shù)之儒。時婺源縣知縣陳公有子在朝為貴官,欲為先生進其書,來起先生。先生自顧頹然就老,謂無復可用;又昔至京師,所與游皆無在者,愈益感愴,乃辭謝。而與戴震書曰:“馳逐名場非素心?!弊洳荒軓娖稹?br /> 先生家故貧,其居鄉(xiāng),嘗援《春秋傳》“豐年補敗”之義語鄉(xiāng)之人,于是相與共輸谷若田,設立義倉,行之且三十年,一鄉(xiāng)之民,不知有饑。自古積粟之法,莫善于在民,莫不各于在官。使民自想補救,卒無胥史之擾,此先生善于為鄉(xiāng)之人謀者。
先生卒于輪隆壬午年三月十三日。遺書二十余種,絡寫成秩,藏于其家。
(節(jié)選自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著軍盡出于農(nóng)/則農(nóng)民固在安用/屢易軍制乎所謂/子弟者/兵之壯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皆其素在軍籍非通/國之父兄子弟也
B.若軍盡出于農(nóng)/則農(nóng)民固在/安用屢易軍制乎/所謂子弟者/兵之壯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皆其素在軍籍/非通國之父兄子弟也
C.若軍盡出/于農(nóng)則農(nóng)/民固在安用/屢易軍制乎所謂/子弟者兵之壯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皆其素在/軍籍非通/國之父兄子弟也
D.若軍盡出/于農(nóng)則農(nóng)民固在/安用屢易軍制乎/所謂子弟者/兵之壯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皆其素在軍籍/非通國之父兄子弟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稱。注是對書籍正文做解釋;疏是對注的注解,如《讀太宗十思疏》。
B.三禮,是《周禮》《儀禮》和《禮記》的合稱,對歷代禮制影響深遠?!吨芏Y》為西周周公旦著。
C.井田,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因形狀像“井”得名?!熬镏啤笔枪糯环N土地制度,瓦解于春秋。
D.編修,古代官名,主要負責修撰文獻,編纂記述國史、實錄、會要等工作,與修撰同稱為史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慎修勤奮好學。他看到《大學衍義補》一書,感到奇特,就向藏書家求得這本書,早晚誦讀。
B.江慎修學識深厚。他對多門學問有研究,對前人的一些學術(shù)觀點大膽質(zhì)疑,加以考證,深入思考。
C.江慎修受人敬重。即使一向自負的桐城派代表方苞也向他詢問疑難問題,被他的回答折服。
D.江慎修很有遠見。他讓鄉(xiāng)人在豐年時集中糧食設立義倉,全鄉(xiāng)百姓近三十年都沒因災荒受餓。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蓋先生之學,自漢經(jīng)師(鄭)康成后,罕其儔匹。
②使民自相補救,卒無背吏之擾,此先生善于為鄉(xiāng)之人謀者。
(5)江慎修不愿被舉薦為官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組卷:43引用:5難度:0.7
四、語言文字運用
-
10.一家三甲醫(yī)院一年有5萬個號被浪費。近日,這條消息引發(fā)關注。①_____,就會造成醫(yī)療資源的浪費。患者為什么會爽約,首先是在于當前的門診預約沒有建立起契約精神,充其量還只能算是一個診療關系意向書,患者方面棄之不用而沒有任何損失,醫(yī)生方面也不會因患者不來而刻意等候。當然,號源被閑置也不全是爽約的事,②_____。比如,有的醫(yī)院同時提供現(xiàn)場、公眾號、APP以及114平臺預約掛號,假如給了114平臺20%的號,預約的人少了,③_____,但這些號什么時間分給其他平臺,就存在一些技術(shù)問題,給早了,這邊會提前沒號,給晚了,就可能過期作廢。為此,建議各醫(yī)院建立預約收費制,凡預約必須交定金,避免無成本爽約。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4引用:1難度:0.8
五、寫作(60分)
-
1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兔”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們被描繪成具有智慧,謀略,堅韌和慈悲等優(yōu)秀品質(zhì)的動物,而國人對其外形上的印象大多是可愛軟萌。2023正值癸卯兔年,各個領域都運用了“兔”元素來表達對新年的祝福與期待,春晚吉祥物兔圓圓(圖1)惹人憐愛,自貢燈會中唐裝機甲兔(圖2)讓人驚嘆,但其中卻有兩只兔子沒那么好運,“藍兔子”郵票(圖3)受到質(zhì)疑,重慶兔子燈飾(圖4)終被拆除。
有網(wǎng)友感嘆真是“同兔不同命”,對此,你怎么看?
要求: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明你的主張。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