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 懷疑與學問》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11/30 13:30:2

一、積累與運用

  • 1.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組卷:573引用:2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56引用:4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73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共5小題,滿分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學者先要會疑?!薄填U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薄獜堓d
          ③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jù)。事實和證據(jù)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身視察。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jù);但這種證據(jù)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④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便是懷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jù)?我們?nèi)裟苓@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⑥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fā)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彼恼軐W就建立在對于萬事萬物的懷疑和明辨上。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古今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shù)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shù)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述中心論點的?
    (2)開頭兩段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加粗的“一切”有什么表達效果?
    (4)第⑥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閱讀下面兩則材料,請選擇其中一則作為第⑤段段末的論據(jù),并說明理由。
          材料一   真正的經(jīng)典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辛勞的過程,是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币馑际钦f,讀書的時候,應該沉潛其中,只有反復玩味和推敲,才能領悟其中之意。以前人喜歡買毛邊書,魯迅就自詡為“毛邊黨”,這種書印刷裝訂后不切光,頁與頁相連,看書的時候,需要用裁紙刀裁開來看。載一頁看一頁,可謂靜心讀書的法寶。
          材料二   著名學者梁漱溟說:“所謂學問,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沒有。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頭腦雜亂無章,人云亦云,對于不同的觀點意見,他都點頭稱是,等于沒有想法。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學問,走上現(xiàn)在這條路,只是因為我喜歡提問題。提得出問題,然后想要解決它,這大概是做學問的起點吧?!?/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4
  • 9.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說經(jīng)典
    梁衡
          ①什么是經(jīng)典?常念為經(jīng),常數(shù)為典。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得起重復,常被人想起,不會忘記。
          ②常言道:“話說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話多說幾遍人就要煩。但經(jīng)典的語言人們一遍遍地說,一代代地說;經(jīng)典的書,人們一遍遍地讀,一代代地讀。不但文字的經(jīng)典是這樣,就是音樂、繪畫等一切藝術(shù)品也都是這樣。一首好歌,人們會不厭其煩地唱;一首好曲子會不厭其煩地聽;一幅好字畫掛在墻上,天天看不夠。甚至像唐太宗那樣,喜歡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夠,臨死又陪葬到棺材里。
          ③許多人都夢想自己的作品、事業(yè)成為經(jīng)典,好讓自己被歷史記住,實現(xiàn)永恒。但這永恒之夢,總是讓可怕的重復之斧輕輕一劈就碎。修煉不夠,太輕太薄,不耐用,甚至經(jīng)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許多不經(jīng)意之說、之作,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經(jīng)意間成了經(jīng)典。莎士比亞有許多話,簡直就是大白話,比如“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還有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被人千百次地模仿。就是《蘭亭集序》也是在一次普通的文人聚會上,王羲之一揮而就。當然,經(jīng)典也有嘔心瀝血、積久而成的。像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后的審判》,一畫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得還是苦修所得,總之,它達到了那個水平,后人承認它,就常想起它,借用它。它如銅鏡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紙糊燈籠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④經(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得起重復,原因有三:一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絕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⑤經(jīng)典不怕后人重復,但重復前人卻造不成經(jīng)典。
          ⑥文化的發(fā)展總是一層一層積累而成。在這個積累過程中要有個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創(chuàng)造。唐詩、宋詞、元曲,書法上的歐、顏、柳、趙,王羲之的行書、宋徽宗的瘦金書,都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的經(jīng)典。因為在這之前沒有過,實現(xiàn)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我們回望歷史,就會看到這些高峰,它們是永遠的參照點。
          ⑦經(jīng)典又是絕后的,你可以重復它、超越它,但不能復制它。
          ⑧后人時時想起、品位、研究經(jīng)典的目的是吸收借鑒它,以便去創(chuàng)造新的經(jīng)典。齊白石談到別人學他的畫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币驗槊恳粋€經(jīng)典都有它那個時代、環(huán)境及創(chuàng)造者的個性烙印。你只能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這種“絕后”性,才使它高標青史,成為永遠的經(jīng)典。
          ⑨我們對經(jīng)典的重復不只是表面的閱讀,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⑩經(jīng)典之所以總能讓人重復、不忘,總要提起,是因為它對后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凡經(jīng)典都超出了當時實踐的范圍而有了理性的意義,有哲理的內(nèi)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導以后的實踐。只有理性的東西才經(jīng)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證,而它又總能在新的條件下釋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鈾礦一樣,有釋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彼抉R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些都是永遠的經(jīng)典,早超出了當時的具體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親飽經(jīng)風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分袗鄣男桑€有畢加索油畫中的哲理,張旭狂草中的張力也都遠遠超出自身的藝術(shù)價值而有了生命的啟示。
          ?總之,經(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得起重復是因為它豐富的內(nèi)涵,每一次重復都能從中開發(fā)出有用的東西,像一塊糖,因為有甜味人才會去嚼。能經(jīng)得起人反復咀嚼而味終不淡,這就是經(jīng)典。一塊黃土,風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顆鉆石,歲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見光亮。
    (有刪改)(1)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你從文中得出的有關(guān)“經(jīng)典”的認識。
    (2)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3)請簡要分析第④~⑩段的論證思路。
    (4)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yǎng)你心靈的酒漿。不經(jīng)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你認為這段話里哪一句最可能成為經(jīng)典?結(jié)合選文說說你的理由。

    組卷:12引用:2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